富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南部,东与宜川、洛川相领、西与甘肃合水、宁县相连,南与黄陵相靠,北与志丹、甘泉、延安相连,东距轩辕黄帝陵92公里,距古城西安280公里。夏商属西河国地,秦时设雕阴郡。隋炀帝时改为鄜诚郡。唐武清六年(公元618年)置鄜州,历经宋、元、明、清近1300年。民国六年(公元1912年)废州设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鄜县为富县。县诚驻地富城镇。全县辖13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41个行政村,56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届山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总人口1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3万人。 全境东西长111公里,南北宽73.8公里,有河谷、高原、丘陵、土石山四大地貌。海拔高度851.5—1683米之间,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气候8—9℃,年均无霜期140天左右。
富县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主要经济作物有苹果、蔬菜、油菜籽等,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甲级基地县。全县林草覆盖率达84%,森林面积387万亩,活立木蓄积总量940万立方米。境内有豹子、水獭等野生动物30余种。已查明中草药有85科261个品种。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紫砂陶土等。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2.4亿吨,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4.6亿立方米,紫砂陶土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量140万吨,水能蕴藏量2.7万千瓦,轩辕玉石、高岭土、膨润土等储量也十分可观。
国内生产总值4337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9129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9373万元,农业总产值297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86元。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622家,主要以煤炭、石油开采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富县是延安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有耕地面积27万亩,农业人均2.4亩。苹果和蔬菜生产已初县规模、成为全县两大主导产业。全县果园面积已发展到2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万亩。总产值达到1.6亿斤,实现产值1.28亿元。棚栽业以两河川道为重点、建成千棚镇3个、百棚村镇19个,大棚总数达到5059棚。全县完成财政收入3210万元,其中地方税收2721万元。拥有私营企业82户,个体工商户1620户,从业人员5800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682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885万元,2003年,累计吸收投资总额5700万元。
富县交通十分方便,西延铁路、210国道、309国道交叉过境,实现了全县公路网络化、乡村道路砂石化,全县公路里程已达1000公里,行政村通路率达到100%.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用户已达到1.5万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6部。
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现了城区容貌综合整治和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硬化县城主街道4157米,解决了县城供水问题,修筑了城区防洪堤,使城区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完成旧城改造3000平方米,新建城区23000平方米,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人均住房5平方米。
全县水资源丰富,有水库四座,境内东有洛河、西有葫芦河两大水系,总流长157.7公里,年均经济量4.7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59亿立方米,水资源比较充裕。有中型变电站一座,城乡电网密布,乡村通电率达到98%,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富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县有中小学303所,在校学生31087人,其中高中一所、骨干初中一所、职教中心1所、民办中学2所、小学285所。小学入学率达96%,“两基”巩固率达98%。2003年高考录取670人,录取率达80%,2002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2003年实现了普九达标。
现拥有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有县级电视台一座,县级广播电台一座。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20%。全县共有科技人员316人,其中高级职称85人,中级职称165人,实施科技项目5项,推广科技新产品4项。现有集体社会福利厂1家,从业人员8人。保险业务已有人寿险、财产险等40多个险种,承保金额430万元,综合赔付率为71%。
富县苹果以色泽鲜艳,果型端庄,硬度适中,含糖量高而久负盛名,目前以红富士、北斗、乔纳金、秦冠为骨干品种的优质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6万亩。先后有七个品种荣获省优、部优称号,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之一。紫砂陶土储量丰富,是烧制茶具、开发日用陶资和加工生产建筑材料的理想原料。
境内有各种文物景点200余处(个),著名的有鄜州宝室寺大铜钟、石泓寺石窟、秦直道遗址、八卦寺塔群、开元寺宝塔等。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种类繁多、品位较高,鄜州飞锣、剪纸、薰画、黑陶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位于富县西北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群山环绕,树木参天,河水清澈,景色十分壮观,是旅游和休闲避暑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