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主张采用类似‘家电下乡’或给某些消费活动‘直接补贴’之类的方式来刺激消费,因为这样的政策从长期看并不真正有效,政府的重心应是改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更加大胆放心的消费……”在昨天的市政协议政会上,民建北京市委提出促进消费7条建议,呼吁采用上海或深圳的“记分”方式,每年解决一定数量的非户籍人口“迁入”,逐步解决近800万非京户籍常住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
民建北京市委称,自2008年奥运会后,投资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低于40%,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维持在42%至43%的水平,消费构成驱动北京经济成长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目前,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高房价及房价上涨的预期挤压了正常的居民消费,很多家庭由于承受巨大的“还贷”压力,不得不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贫富差距的扩大抑制了总体消费;空气污染既减少人们外出活动和消费,也降低了北京对外地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的吸引;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个别行业监管的缺失,使人们对某些产品、服务的消费缺乏信心;一些不利于消费的政策制度安排和其他非市场因素依然存在,如由于政策、税收等方面的原因,同样的商品国内外差价巨大,导致部分高端消费拱手“海外”,再如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采取“一刀切”政策,对正常的消费需求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促进消费,从根本上讲依赖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依赖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重心应是改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更加大胆放心地消费、更加方便地消费、更加有意愿消费。为此,民建北京市委提出7条建议:采用上海或深圳所采用的“记分”方式,根据分数每年解决一定数量的非户籍人口“迁入”,以此取代目前将户籍指标分配到某些“特定单位”的做法;花最大的力气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和建立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结合老旧社区的改造,完善小区商业配套设施,仿照香港、日本等地的模式,新建大型商业社区与城铁或地铁出口相衔接,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购物、休闲、娱乐;鼓励网上购物的发展,发展面向家庭和消费者的消费信贷,梳理、清除各种妨碍消费的政策与规章;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建议放开高端住宅的限购政策,鼓励二手房交易等。(记者孙颖)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