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DP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在2003年欧盟经济继续低迷、伊拉克战争爆发、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立特对美元比价大幅升值的背景下,立国民经济仍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立陶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8.46亿立特(约合158.84亿欧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8.9%,连续三年保持6%以上的增长速度。2003年人均GDP为15879立特(约合4598.88欧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8.5%。
二、国家财政状况良好
2003年立国家财政赤字为9.3亿立特(约合2.67亿欧元),占GDP总额的1.7%。截止2003年底,立国债为131.37亿立特(约合38.04亿欧元),相当于GDP的23.95%。其中外债为88.7亿立特(约合25.69亿欧元),占全部国债的67.5%;内债为42.67亿立特(约合12.35亿欧元),占全部国债的32.5%。财政赤字和国债两项指标皆在欧盟规定的警戒线内,并在准欧盟成员国中处于较好水平。
三、工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2003年立工业产品销售为303.22亿立特(约合87.81亿欧元),
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能源、建筑、制造业的增速明显,特别是作为立陶宛能源支柱企业的伊格那林纳核电站,发电138.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加12.7%。2003年国家控股的立陶宛能源公司共出口电能75亿千瓦/小时,同比增加10.3%,电力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2003年立农业出现了近年少有的起色,在欧洲国家粮食普遍减产的情况下,立粮食喜获丰收,并有少量出口;牲畜、家禽和奶制品的销售量都比去年增加,出口量也有大幅提高。
四、运输业发展迅速
2003年立陶宛铁路运输量为43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创造了立陶宛独立后铁路运量的最高记录,其中87.35%为国际运输量。立主要港口——克莱佩达港2003年的货物吞吐量为2100万吨,同比增长7%,装卸标准箱12万个,同比增长70%。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起了较好的作用。
五、对外贸易保持增长
2003年立陶宛的进出口总额为520.29亿立特(约150.68亿欧元),其中出口额为220.62亿立特(约63.89亿欧元),同比增长8.7%;进口额为299.67亿立特(约86.79亿欧元),同比增长4.9%;贸易逆差为79.05亿立特(约22.89亿欧元),同比减少4.4%。立陶宛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瑞士(占立出口总额的11.7%)、俄罗斯(10.1%)、德国(9.9%)、拉脱维亚(9.7%)、英国(6.4%);主要的进口来自:俄罗斯(占立进口总额的22.2%)、德国(16.2%)、波兰(5.2%)、意大利(4.4%)、法国(4.2%)。欧盟在立陶宛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立对欧盟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占其全部出口、进口总额的41.9%和44.7%。
六、金融状况良好
截止2003年底,立陶宛的M2货币总量为175.36亿立特(约50.79亿欧元),同比增加18.21%。截止2003年底外汇储备为27.6亿欧元,同比增加19.3%。标准普尔公司提高了立陶宛的外币借款评级,立外币长期借款评级为BBB+,短期借款评级为A-2,立本币的长期贷款评级为A-。另外,偿还居民卢布存款的工作也在按计划分批进行。
七、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增长
截止2003年底,立陶宛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为136亿立特(约39.39亿欧元),同比增长3%,人均外国直接投资额为3927立特(约1137欧元)。吸收外资最多的行业为加工工业(28.8%)、金融中介公司(19.9%)、交通和通信业(17%)、商业(16.7%)。较大的投资国排序为丹麦(占全部外国投资的16.5%)、瑞典(14.9%)、爱沙尼亚(12.5%)、德国(9.6%)、美国(8.5%)。外资在立陶宛的地区分布:维尔纽斯(占全部外国投资的62.6%)、考纳斯(11.1%)、克莱佩达(7.1%)。
另外立陶宛的对外投资也趋活跃,近一年来,立在乌克兰的投资就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立“VP Market”大型零售公司也在积极开拓拉脱维亚、波兰、乌克兰等周边国家市场。
八、国内贸易快速增长,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2003年立陶宛零售及服务贸易额为176.41亿立特(约51.09亿欧元),同比增长14.3%。2003年立通货膨胀率为-1.3%。
九、失业率有所下降
2003年立平均失业率为10.3%,同比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登记失业人口年均为16.7万人,同比减少15.8%。
十、私有化进程稳步推进
立陶宛的私有化进程已走过了十个年头,现正进行私有化的第三个阶段,即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阶段。2003年立共进行了787个企业和项目的私有化,涉及金额为9.1亿立特(约2.63亿欧元),创近8年来的最高记录。其中最大的交易为以5.4亿立特出售“西部供电”公司77%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