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西斯塔科技城的特点与启示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次
瑞典西斯塔科技城被公认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全球第二大高科技城区,因其在无线通讯领域的突出优势而被称为“移动谷”。西斯塔科技城对全球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全球通讯技术的爱立信公司总部位于园区中心,在其带动下,许多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如诺基亚、IBM、SUN、甲骨文、英特尔、康柏、摩托罗拉、微软等,先后在科技城设立了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我国华为和中兴通讯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在此设立了研发部门。早在1981年,爱立信就在这里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2009年在北欧商业化运营的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也来自这里的爱立信和华为实验室。
西斯塔科技城位于斯德哥尔摩中心区以北15公里,交通方便,欧洲4号高速公路将它与斯德哥尔摩市紧紧相连,距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仅30公里。科技城自1970年开始规划,在上世纪80年代, 西斯塔科技城围绕电子工业发展起三大领域,即生产制造、电子批发贸易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当时,为满足电子制造厂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在科技城设立了信息学院。由于这里专业人才的快速流动和产业集聚效应, 瑞典其它地区的电子企业也纷纷迁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斯塔发展成为以无线通信为主导的全球信息通讯产业集群区,爱立信的强大吸引力让全球许多电子信息通讯领域的跨国公司纷纷入驻。
目前,科技城共有4600多家公司,65500名科研和技术人员。其中,信息通讯产业有1100多家公司,22000员工,1100名研发人员。此外,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信息通讯学院在这里有6000余名学生。
一、 瑞典西斯塔科技城的发展特点
(一) 产业方向定位清晰。科技城明确以信息通讯产业作为发展方向,最具竞争优势的是无线通讯技术。1976年,科技城建立开始阶段,决策者就把当时著名跨国公司爱立信和IBM吸引到科技城设立分支机构,藉此吸引全球信息和通讯领域公司到此集聚。爱立信全球总部设在园区中心,爱立信微电子、索尼爱立信公司,以及移动互联网、WCDMA等数个技术展示中心和爱立信欧洲教育培训基地均设在科技城, 建有70余幢办公楼。爱立信在全球通信领域技术领先,人才济济,起到“磁石”作用。受其影响,许多国际信息通讯领域的跨国公司为了近距离跟踪爱立信的新技术,纷纷将研发机构和实验部门设在科技城。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不断催生出众多高新技术公司。
近些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产业的广泛运用,许多融合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生命科学、清洁能源、多媒体应用等相关高科技产业也到此落脚,并逐渐形成规模。
目前,科技城将发展方向定位为以无线通讯技术为主导的“TIME”产业,即电信(Telecom)、信息技术(IT)、媒体技术(Media)和娱乐(Entertainment)等多种新技术的结合,目的是扩大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并增强各高科技产业间协同发展。
(二) 政府与公司协同管理,打造宜居宜商的“科技城”。 2001年,斯德哥尔摩市政府、西斯塔当地企业、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科研机构等联合成立了“西斯塔科技城公司”负责整个地区的产业、商业及社区发展。商业化运营的“西斯塔科技城公司”专门负责科技城的推广与招商,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等参与方共同组成的科技城各领域顾问委员会多达十几个,共同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环境。这些委员会不仅积极进行产业引导,同时高度重视软硬环境发展。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着重完善了居住、商业、娱乐等设施。政府专门开通斯德哥尔摩市区至科技城的城市轻轨专线。在办公设施附近专门规划的餐饮店、咖啡店等服务设施,不仅提供了饮食服务,还成为科技人员交流信息的重要场所。因而把西斯塔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宜商的“科技城”,而不仅仅是“科技园”。尽管没有任何税收和土地优惠,但良性循环的产学研环境和宜居环境为科技城留住了人才,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 投资入股的孵化理念。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催生出各类中小公司,风险投资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业。许多国际财团创办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孵化器公司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向初设企业提供资金和办公场所,扶持科研成果产业化,保证了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不会因资金问题而停留在实验室。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各顾问委员会和科技城公司共同制定了对创业投资企业的鼓励政策。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称之为KIG。该机制主要包括:向研究人员及在读大学生免费提供研发基础设施的孵化器;建立为小企业及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商业服务中心,有偿提供办公场所和启动资金;建立了各类专业顾问队伍,为新设企业提供详尽的咨询服务;为准备创业人员提供专家支持的“公司创造器”,由职业经理人协助科研人员创业;经常组织经验丰富的商界人士向创业人员提供详尽的应用培训等等。这些商业化专业服务均已形成规模并产业化。
(四) 充分利用国家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瑞典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通讯产业的传统优势,是西斯塔科技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瑞典虽然仅有900多万人口,但人均GDP高达4.4万美元,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全球领先的科研能力。瑞典通讯产业发达,是移动电话技术的主要发源地,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3G)通信技术方面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早在2004年,瑞典移动电话渗透率就超过100%,目前3G已经普遍应用。2009年12月14日开通了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第四代宽带移动网络。瑞典的优势产业大环境,决定了科技城现在的产业定位。因此,紧密与国家整体产业发展相结合也是科技城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 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上世纪90年代,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共同投资1亿瑞典克朗在科技城成立了信息通讯学院,为科技城培养了大量实用性人才队伍。信息学院针对产业需求,重点开设了电信、通信技术、无线宽带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很有实用性,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产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机制。除专业对口外,通讯学院还与科技城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的研究人员、博士生到企业任职,共同参与技术的研发,企业技术人员经常到学校授课。几乎每家公司都向学生提供暑假实习的机会,学生在读期间便与园区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共同参与业务计划,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公司工作。
二、 瑞典西斯塔科技城模式的启示
今年,我国提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被看作是继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中央又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经济政策也将向这些产业倾斜。
截至2012年5月,我国共有130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0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外,还有19个国家级保税区,60多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8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1300多个地级开发区。一些具有条件或有优势的开发区似可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适当借鉴国际先进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科技园区。
(一) 明确产业定位。我国现有一部分开发区产业定位清晰,但有些开发区产业定位雷同,仍然主要靠税收、土地、生产要素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建议有实力的开发区可以考虑根据地域、资源、产业潜在优势,优先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培育经济增长带。
(二) 发挥集聚优势。爱立信的带动和辐射效应是西斯塔科技城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国许多开发区、科技园区依靠知名公司带动,聚集了众多配套企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有的已经形成了主导产业和围绕主导产业的集聚区,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但也有部分园区产业分散,缺乏引领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带动。部分开发区似应调整粗放式发展思路,适当把发展重点放在建立产业集群上,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地方政府可以重点支持具有地域优势的牵头企业,利用集聚效应,逐步建立有特点的产业集群。
(三) 完善服务环境。开发区不仅要关注基础设施、税收政策、生产要素等吸引力,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人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软环境服务。引进来仅仅是开始,要长期发展,需要科学设计保障体系并有长效机制,以促进园区良性循环发展。
(兰玉强)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