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荒漠类型保护区。保护区是在原灵武县白芨滩防沙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198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区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几年,白芨滩的出名,总是和一个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这个人便是2007年被评为全国治沙英雄的劳动模范王有德。王有德,一个土生土长的灵武人,1973年参加工作后即在白芨滩防沙林场工作,30年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宁夏银川黄河东岸毛乌素沙漠生态治理第一线,与全场200余名职工,顶风沙冒严寒,风餐露宿,风雨同舟,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斗,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培育出了一幕防沙治沙的绿色长廊,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摸索出了一整套防沙治沙的宝贵经验和自然规律,为区域环境的治理和全国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有德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全区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开发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也是我们在探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让游客去认识一种理想,去领略一种境界,去观赏一幅鲜活、壮美的人生画卷。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南北长约61公里、东西宽约21公里,总面积为74843平方公顷,占灵武市总面积的1/4,保护区内集中分布有干旱沙地,荒漠草原和流动沙丘等荒漠类型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地貌可分为3个类型,即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和沙漠低山丘陵。保护区内孕育着较为丰富的荒漠区域所特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且有着特殊的大漠景观,文化古迹等资源。保护区内孕育了多种极具保护和科研价值的物种。其中有维管植物53科170属306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另一种藻类植物发菜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值得指出的是,保护区拥有第三纪荒漠植物区系的残遗种古地中海子遗植物沙冬青,是我国荒漠植被类型中唯一的常绿灌木,属二级保护植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保护区共有动物23目47科11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2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2种,二级保护动物20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动物有23种;就其动物特种的数量而言,保护物种所占比例极高,仅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就占保护区总种数的近20%。保护区内还有甘草、麻黄、黄芪、沙葱、苁蓉等野生名贵中草药多种。保护区内最具有典型性的是分布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柠条灌木林地1.67万公顷、猫头刺近2万公顷以及沙冬青群落,这三种物种并与其它伴生物种组合而成的多类型植物群落形成了完整的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是一块生态动植物的保护王国,更是一片生态旅游的净土,置身其中,您可领略塞上“世外桃园”异样的幽静和塞外大漠绿洲的豪放与秀美。
近年来,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结合保护区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了农家乐,大漠风情、科普考察等广大中青年游客喜爱的项目,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