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陶瓷艺术与西夏文字、西夏历史等西夏文化一样,在学术界、艺术界充满着末解之谜和诱惑;西夏瓷窑址,官窑与民窑的遗址争论,至今没有定论;在位于我市市区东约35公里处的宁东镇境内,存有两个已经被学术界确认了的西夏瓷窑遗址,吸引着众多喜爱西夏文化游客的亲睐。
1988年,北京新华社3月3日发布一则消息,简要内容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宁夏灵武县发现一处西夏瓷窑址。这个发现证实了我国较大规模的古瓷窑址除集中于中原,江南和华南地区外,在西北地区也有分布,同时对以前知道甚少的西夏瓷器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磁窑堡西夏瓷窑址位于市区东约35公里处,南距磁窑堡煤矿4公里,面积约32万平方米,大河子沟自南而北经窑址西侧潺潺流过。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灵武瓷窑址进行了勘查。1984年—1986年先后进行了发掘,开挖探方十二个,发掘面积达600平方米。在这里发现窑炉四座,作坊遗址七处,从中出土文物2500余件。
出土西夏瓷器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生活用器:有碗、盘、盆、壶、罐、缸、瓮、杯、盒、高足杯等。
二、文房器类:圆形砚台。素面无釉,砚面刻有机形墨池,背面刻有“墨砚台”三字。
三、雕塑艺术品:人物供养头像。有男有女,皆施釉,分褐、青、白三色。男子秃发平顶,脸态虔诚;女子发髻高挽,外置一方巾。眉眼下视,表现出一副温和恭顺的样子。另有动物塑像。
四、娱乐用品:棋子。素烧无釉,扁圆形,如纽扣大小,黑白三种,发掘数量较多。这些围棋子的发现,说明西夏时期党项族统治者中已流行着围棋活动。瓷埙,素面无釉,形似牛头,俗称牛头埙,正面有三角形开孔,吹之发声。埙是我国的一种古老乐器,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西夏磁窑址中埙的出现为研究我国乐器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五、建筑材料:有脊瓦,滴水,瓦当等。脊瓦长方形,正面开有槽沟,两侧施褐色釉,这种瓷件在西夏陵区有大量发现,多使用在较大型的建筑物上。
西夏瓷窑址的发掘进一步说明,灵武磁窑堡一带在西夏时期不但具备烧制瓷器的黏土和水源,而且具备了相当的制瓷技术,而这种制瓷技术确是由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交流所带来的结果。漫步今日的瓷窑遗址,我们眼前闪动的瓷瓦光芒和信手捡起的瓦片,留给人的也是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