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网,招商投资网,招商网,招商投资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总站,
中专路街招商引资网
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呼和浩特招商网讯:肖东坡(CCTV-7主持人):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民为邦本,国事先农。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强国首先富民强县。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能否科学发展关系到全国科学发展的大局。
 
  设立“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是推动县域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论坛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讨论,将有力促进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金融部门和企业等达成共识,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今天“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美丽的呼和浩特市召开,本届论坛由经济日报主办;农民日报,CCTV农业频道、中华工商时报、中华合作时报协办;永业集团独家支持。
 
  莅临这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经济日报总编辑张小影;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
 
  到会的嘉宾还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杨建平,农民日报社社长唐园结,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赵泽琨,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李忠春,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李文学,中国民航报社社长丁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巡视员陈宝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刘国建,中国县域经济报总编辑张丹青,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张坤,中国食品报副总编王亚南。
 
  还有支持单位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总裁程坦、副总裁仝宝生也出席了论坛。
 
  县市代表有:江苏省太仓市委、河北省藁城市委、吉林省农安县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政府、河北省昌黎县政府、河南省太康县委、黑龙江省宝清县委、山东省广饶县委,河北省迁安市委、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委、山东省平原县政府、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旗委。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致词。
 

 
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致欢迎词
 
  程坦(永业集团总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永业集团热烈欢迎各位在美丽季节来到青城呼和浩特,出席“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同时也感谢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各位县市领导,谢谢这次专程前来的各界媒体朋友,本届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将内容聚焦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重要议题上。
 
  众所周知,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发展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是增强区域综合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无疑对转变县域发展方式,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永业集团一直扎根于我国的“三农”领域,给农民送财富,为人类送健康。作为公司的历史使命和发展定位,通过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助力县域经济的发展。永业一方面把推广到农村,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帮助农民朋友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又将优质的农产品通过多种渠道送达到城市消费者手中,从源头解决食品健康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永业在全国乡镇、农村建立起了3万多家永业科技服务站,探索出了一些符合现阶段中国县域发展的模式。今后永业还将于更多县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会长段应碧先生给我们进行主题演讲,掌声欢迎!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主题发言,提出发展农村的三项重点任务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今天经济日报社在这里举办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首届论坛,就如何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经验展开讨论,我认为很有必要,很有意义。
 
  首先,我要对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同时还对独家支持这次论坛的永业集团表示感谢,并表示敬意。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就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进程中如何发展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讲一点看法。
 
   我认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任务是要推动“三农”的问题解决,推动农村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党和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逐步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农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农村发展最辉煌的10年,是农村发展的黄金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农村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薄弱环节。农民收入尽管连续10年大幅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还是很大,农村的贫困面积仍然很大。虽然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城市相比,整个社会事业发展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总之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就会影响实现全面小康这个总目标。
 
   因此,任何时候不要忽视农村,仍然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如此,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应如此。因为县域经济在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处于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上,在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它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所以在县域经济发展时,一定要想到把农村的发展放在首位。
 
  农村的发展体现在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我认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的重点任务应该是三个。就是要实现三大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要把大多数的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而不是在城市务工。因为任何社会发展都是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从全球多个国家统计看,凡是农业人口比重大的国家,整个经济水平就不高,所有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人口比较大,农民人数比例小。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很快,要继续推动城市化进程,要把农民数量减少下来,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二项重点任务,就是要把传统的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所谓现代农业关键就是要有现代物质技术装备,要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逐步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的水平,提高科学技术的水平,来推进我们的农业现代化。
 
  第三项任务就是要把我们分散落后的旧村庄逐步转变为相对集中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社区。即使大多数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以后,我们的农村还会大量人口居住,现在分散的、落后的小村庄,肯定是要变化的,必然会变成相对集中的社区。所以我们就要逐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村建设,使以后继续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既能够享受到农村的田园风光,传统的农耕文化,还有新鲜的空气,又能够享受到现代化城市的生活方式。
 
  不论是10年、20年、30年,农村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三大转变去做,所有的工作都要有利于推动这个转变,而不是相反。从工作层面上来说,我认为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村发展完成三大转变的过程中,有三点需要特别强调。
 
  第一个就是要做好规划,特别是长远的规划,我以为每一个县都要想一想,好好研究一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城市在哪儿,农村的人居住在哪儿,农业是个什么样子?要思考和规划,要按照规划去做,不然会走弯路,甚至会造成浪费。比方,过去农村学校的校舍不好,修了很多希望小学,现在农村的学校撤并了一半。如果没有规划,那就必然出现问题。规划以后就要按照规划去做,要改变那种随意改变规划的习惯,政府几年一届,但是规划不能轻易变动,这一点一定要有所坚持。
 
  第二个要讲的增加投入。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花钱的阶段,因为不仅要在这个阶段把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城市,还要完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居住的现代化。没有钱怎么修,靠农民投入,单纯靠农民投入不可想象,所以投入问题要特别强调,这些年政府对跟“三农”增加投入是空前的,但是需要相比是很不够的。这几年我们国家每年新增贷款都在八万亿到十万亿元,有多少是到了农村,有多少是到了县域,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资料,但是我相信很少。这个问题不解决,如何去发展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农村,怎么去完成农村的3大任务,希望专家在这个方面好好研究。
 
  第三点需要强调的就是尊重农民的选择。要发展县域经济,要在农村完成3大转变的任务,这个阶段农村的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变化,不管经济结构,就业结构要发生变化,连生产组织形式都会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农民选择最为重要,过去习惯于设计出一套模式到农村推广,殊不知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同样一个事在这个村做好的,拿到另外一个村不一定行得通;同样一个想法这个人赞成,那个人可能就不赞成,因为这个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可能会获得利益,那个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可能就要受到损失。这是农村工作多少年的教训,要有目标、提倡一些东西,但绝不能强迫农民接受,一定要尊重农民的选择。
 
  很简单举一个例子,建新村应该是很好的事,规划好了,让大多数农民高兴,但非得要把那个村子拆了,这就总有几个不高兴的。总之,农村工作要多问问农民有什么要求,去做农民想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不要代替农民抉择,这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的强调。
 
  我就说这三点,谢谢!
 
  主持人:感谢段老的精彩发言,尤其是那句我们要做农民想做、做不好的事给人印象深刻。接下来请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做主题演讲。
 
 
 
中国农业银行监事会主席车迎新介绍农行金融支持三农举措
 
  车迎新(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非常高兴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感谢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举办这次论坛。
 
  农业银行是以支持县域为重点,定位于“服务三农”的一家公众持股的大型上市银行。一直以来农业银行是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一家重要银行,特别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城乡统筹新时期,农业银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贯彻落实。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农业银行确定了十六字改革方针,农行一手抓股份制改造,一手抓服务三农的工作。在金融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
 
  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一是强化了战略定位。服务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神圣职责,也是光荣的使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来,认真贯彻国家对农业银行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面向农业发展的战略,脚踏实地地、持之以恒地做好三农的金融服务工作。刚才段老说到农村的金融支持情况,我们农业银行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农行对县域投入的人力、财力都是很大的,现在我们农业银行共有2.3个网点,在县域就有1.2万个网点。我们农业银行有将近50万员工,现在在县域以下的员工占到了一半。这几年农业银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招聘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服务于县域的机构和人数超过全行50%以上,为了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农业银行对农村金融网点、科技设备等进行了较大规模投资,连续三年大约在155亿。
 
  农业银行的三农业务费用支出还是比较大的,占到了全行的30%以上,有效地提升了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增强的发展的后劲。我感到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等方面为服务”三农”工作做出了很大努力。
 
  第二项工作就是加大了信贷的投放。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这一过程,农业银行到今年6月底涉农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1.8万亿,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行其他贷款的增幅。县域贷款的余额增长的幅度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农业银行办了农户的贷款,农户的贷款余额现在是3789亿。农业银行投入到县域的贷款资金已超过5万亿,这是全国任何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都无法比的。
 
  三是增强辐射的能力,我们坚持用创新的方法和科技的手段努力破解”三农”金融服务的难题,初步形成了服务”三农”和县域各类客户群体的产品服务体系,我们通过银行卡和科技信息服务,专门为广大农民打造了金穗惠农卡,到今年6月末惠农卡的发卡量已经达到1.1万张,我们专门根据农村的特点研究推广了具有成本低、广覆盖、多功能的新型电子化服务渠道,实施了全国范围的惠农通,在全国60%以上的乡镇和37.9%的行政村都设立了”三农”金融服务站。布放各类电子金融机具97.5万台,投入近7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固定网点为基础,以电子银行为补充,以”三农”金融服务站村镇银行为延伸的现有金融服务的渠道体系。建造一体化的的网点和网络,农行代理了全国的1292个县新农合、新农保和财政支农补贴等民生领域的基础金融服务工作。亿万农民现在人不出村就可以办理养老金,直补资金的领取,发卡消费等现代的金融服务,可以说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在农行和广大农民之间修通了一条金融的高速公路。
 
  第四是深化体制改革。为了探索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途径,我们从2008年的3月开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试点,在农业银行实行二元制的制度改革,专门建立起了”三农”的管理框架和运行的机制,确保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政策、专门的资源、专心致志地服务”三农”,通过试点不仅强化了服务”三农”工作,而且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应“三农”和县域客户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农业银行的发展、可持续服务“三农”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保证。
 
  第五是农业担当社会责任。农业银行是一家非常独特的银行,有独特的使命、独特的定位和独特的网络布局。我们在全国所有的行政县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在祖国的边疆、山区、高原、海岛都有农行的机构和农行的服务工作人员,可以说有人的地方,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农行的服务,这在全世界是罕见的。现在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向西藏这样偏僻的地方我们摆脱了手工的记账,全面实现科技化。在一些边远地方,像边关、哨卡也都实行了金融联网,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间我们有不少同志都不幸以身殉职,为服务”三农”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股份制改造以后,农业银行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现在致力于建立面向”三农”、城乡联动、服务多元的现代化一流商业银行。在这个时期农业银行将以全面的业务组合、庞大的分销网络和领先的技术平台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作用。
 
  我们下一步工作有几项重点。
 
  一是始终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农业银行的根基在”三农”,定位在”三农”,优势也在”三农”,所以坚定不移地做好”三农”的金融服务工作,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农业银行的历史使命,也是农行历史传承和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农行将坚持股改不改服务“三农”的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的力度,始终不渝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服务县域经济工作。充分利用农行在县域的资金、网络、科技、和城乡联动经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努力把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二是我们想统筹抓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工程。农业银行为加大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将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第一项工程就是实施农村产业金融“千百工程”,大约用五年的时间,农行用专用资金对1000家大型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1000个县域大企业大项目,500个县城镇化建设,300个县域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和200个县域优势产业集群等一大批县域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投入、重点扶持,进一步发挥农行在县域金融的股改作用。第二项是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通过在广大农村布放转账电话,自动存取款机等电子机具,以惠农卡为载体,为广大农民提供现代化的基础金融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办理转账、汇款,购买生产资料、生活消费、领取补贴和养老金等多项服务,计划在今年年底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第三项是实施重点县域支行“121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00家重点发展行,200家重点推进行,100家重点帮扶和100家重点监测行,通过扩大经营授权、配置专项资源等专项政策,重点支持500家地处经济强县的县支行,优先发展以此带动全国2000多家县域支行共同发展。
 
  三是计划大力提升县域支行的服务功能。在网点建设上,农业银行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加快现有网点的改造步伐,计划到2014年县域股改网点基本上都改造一遍,达到现在城区的网点服务水平。在信贷投入上,将继续按照县域贷款增速高于全行三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在科技创新上,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的科技研发投入和科技的设备投入,努力把更多、更新的城市金融创新转化、应用到县域,不断提高县域金融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效率。
 
  四是工作是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农行将通过深化”三农”事业部的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下沉管理权限,突出县域支行的金融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农业银行服务县域经济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农业银行长期服务县域经济的金融工作实践,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大有作为。二是充分发挥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融通社会资金、提供价格信息等功能。金融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极具担当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传导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者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传载者,引领县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积极转变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理念。经过30多年改革和发展,我们国家在县域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县域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责任担当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县域金融改革,统筹发挥财政和金融的力量、统筹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统筹运用多项政策工具和金融创新手段,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在服务”三农”和县域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银行愿意与在座的各位一道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县域金融的发展,我们坚信县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各类金融机构在县域金融市场上都大有作为,我们农业银行愿和各位同仁共同携起手来为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而共同努力。最后预祝论坛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永业独家支持“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做主题演讲。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介绍农业科技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祝贺本次论坛的召开,也感谢论坛的主办单位邀请我参加这次大会。在这里,我想说三句话,或者是表达三个观点。
 
  第一句话是,发展现代农业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发展现代农业是它的一项非常基础的或者是关键的任务。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我们连续八年粮食增产,但是我们的挑战依然非常严峻。我们的粮食(含大豆)自给率已经降到90%以下。具体情况是,大豆的进口去年是5000多万吨,相当于全球大豆出口率60%以上。今年上半年已经进口了2900万吨。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如果不进口这些大豆,而是用国内的土地生产,我们需要额外拿出20%左右的播种面积。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2000年的时候,发改委预测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不到5.8亿吨,但是前年我们需求消费总量已经超过5.8亿吨,所以需求的增长目标提前了十年就达到了。因此,如何确保我们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
 
  第二句话是,现代农业科技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我们对农产品的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进口的潜力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基本依赖国内生产来满足需要。国内的生产,无非是总产等于面积乘以单产。我们的面积现在是没有办法再扩大。从现有耕地的减少来看,从水资源的约束来看,从生态环境约束来看,我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是不可能的。我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是无论如何严格,只能使得耕地面积下降的速度慢一点,幅度小一点,要扭转这种趋势是不可能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将被用于非农业的用途。
 
  我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增加单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粮食单产一直在增加,但是增幅是在下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十年期间我们粮食平均增长的幅度是每公顷一吨以上;在90年代降低到0.7吨;而在新世纪的十年,也就是过去的十年,只有0.4吨左右。单产的提高是未来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或者说是唯一的出路。单产的提高不仅要赶得上需求增长的速度,还要弥补耕地面积下降的因素。如何来提高单产?说到根上,是离不开科技的。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增加,改善我们的农田质量,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包括田间的道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等等。但是,无论如何离不开科技。
 
  农业科技,包括农业科技的创新,也包括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广,最后要靠农民去用。你有好的科技成果,你还要让农民知道,让农民来使用,让农民会使用。所以在农业科技方面最主要的是这三个方面:农业科技的创新、农业科技的推广以及对农民的培训。因此,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关键是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以及广大的涉农企业,这方面的任务很艰巨。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主要靠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一部分农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的推广方面,我们有国家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但是一定要多元化的方式,仅仅靠他们是不够的。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涉农企业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以及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在向农民推广技术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在出售产品时候也在要教农民如何科学使用产品。实际上我们这次会议的支持方——永业集团,在近几年在这方面也努力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很多经验。我上次来内蒙开会,参观了他们的销售站点,销售站点也是科技农业的推广站点。我国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句话是,农业院校在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或者说是重要的使命。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农业科研成果方面,农业院校占一半以上。在基础研究方面农业院校是占主体的,应用研究方面大概一半左右,包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专利的取得等等。原来是40多所农业院校,近几年有10来所是并到综合性大学中去了,现在独立的有30所左右。农业院校这些年来取得了较好发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得益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年前的时候只有4亿元的科研经费投入,现在已经达到10亿元左右。我校人均科研经费的数额,即按教师人均的科研经费数量,在全国所有高校中能够排在前五位。其他重点农业院校的科研经费也是大幅度增进。
 
  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关注度也越来越提高。比方说,农业院校近几年招生的情况普遍比较好,就业情况也比较好,这是良性的循环。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四年前新生的高考分数,各省平均超过一本线不到50分,今年已经达到了70分,在北京是超过重点线88分。还有一个数字很有意思,我们新生中的农村的学生占的比例下降,以前在30%多,今年已经降低到27%左右。如何来解读这个数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城镇家长和优秀学生认识到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对我校以生命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科学为主体学科的大学的性质,对我校的学科实力,有着比较正确和准确的认识,因此,很多高分学生愿意报考我校。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第二个原因,就是很多出身农村的优秀学生不太愿意报考农业院校,这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结果。我们分析了一下,有这样的倾向:越是农业大省,越是中西部地区,报考我们学校的农村学生越少。结果就是,尽管这些年来我校的招生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的高考分数跟实际的学术地位仍然是很不相称。我校的各种主要学术实力指标,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20以内,其中有的排在前10名以内,例如:我校的一级学科金牌数量为第4位,近10年来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数量为第6位,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是第6位。按照上海交大学术排行榜,我校在全国排位于第10位左右,全球的400强。但是,我们高考的分数排位在全国的40位之外,其中,北京最好,在20位左右,这是因为北京的家长和学生知道中国农大是怎么回事,知道学校的实力和水平。所以借这个机会宣传一下,不光为我校做宣传,也为所有农业院校做宣传和呼吁――农业院校的实力和水平,普遍被社会低估。农业院校的发展,对于发展现代农业非常重要,因为学校的基本职能是三项:培养人才、科研成果还有社会服务,农业院校这三个方面的职能,都跟发展现代农业密不可分。
 
  我想,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农业院校的关注、重视和正确认识,我们的学生生源会越来越好,我们老师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资助,从而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学生,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科研结果,把社会服务做的越来越好,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就说这些,谢谢各位!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先生作精彩演讲。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提出了用新理念
 
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农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很荣幸参加由经济日报社主持的首届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用新理念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农业发展。
 
  第一点我认为当前中国两种成本推动了农业进入到高成本时代,这两种成本是什么?第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第二农业机会成本。两种成本把农业推向了高投入、高成本时代。
 
  首先从生产成本分析,我们一般经济学叫直接成本,过去从1998年以来,中国的六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都快收益,叫收益增加,成本上升普遍快于农业收益增加,所以导致农业的收益率是下降的。特别是粮食的收益率,粮食的收益率是在六类产品中下降最快。第二个,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中,种子、化肥、机械作业、土地、租金、劳动成本是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成本上升里面,刚才我说的上述几类产品占了百分之八十几,到了2010年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九十几,农本上升的最直接动力是来自刚才那几项。在这几项里面什么最快?土地租金,劳动工资是最快的,这是我讲的第二个理念。第三个理念通过分析,近几年农业综合生产资料补贴赶不上生产成本上升的速度。我们尽管说有农业综合资金补贴,但是补贴的速度增量是赶不上每亩地的生产成本上升速度,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二是机会成本,从机会成本分析,现在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收入大幅上升,农民从事非农业收入上升速度远远高于农业收入,导致农民对农业采取厌农、弃农倾向。比方说,我前两天去常熟市,常熟市的农民工一天体力活挣100块钱,技术工是150到200块钱,再到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干非农产业一天体力活70块钱。比如我们老家陕西的一个苹果区,一个五六十岁的女同志每天给苹果套袋可以挣60块钱。现在农业收益是什么收益?一亩粮食纯收入是400块钱,考虑到农业劳动力不算,一亩地250块钱,就是纯收益250块,叫纯收入400。什么概念?我到外面打工一星期就可以赚到一亩地的钱,我干吗要搞农业。所以就是机会成本和直接生产成本两种成本推动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高成本时代怎么办?出路是什么?我觉得有三条出路要考虑。
 
  第一条提价增加补贴,中国农牧业最终要走向一条东亚型的农业发展道路,东亚型发展道路是什么?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农本对应的是高农价、高补贴。过去12年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农业收入80%靠提价,所以你不想提价,又不想补贴,想让中国农业发展起来不可能。大家看看韩国、日本,我们的台湾都一样,东亚国家资源短缺型国家的农业最后叫高农本、高农价、高补贴。
 
  第二条道路是利用世界农业资源,前两天我写的一个报告,我提出来在进入21世纪,中国平均每年利用实际农业资源,叫净进口农业资源,折合成土地这两年有所上升。
 
  第三个从国内讲,发展高端农业,中国一定要坚持走发展高附加值道路,要走什么道路?要走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中国今后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价农产品,从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没有办法,除了上面两条道路之外,就通过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为什么高端化?因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中国已经成长出中高收入者,他们对销售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化,这种转化过程中,他们对农产品的追求已经从过去的低端转向了安全、健康、营养、可靠,这样就为我们农业标准中高端收入人群,发展高端产品具备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我大声疾呼农业应该发展高端化,今后的农业应该走分层化的农业,叫高端化的分层化,有一部分为低端人群生产,有一部分为中高端生产。
 
   北京是目前市场上卖得最火的猪肉,不是4个月涨得最快的猪肉,是吉林省山野黑猪,在北京市场上高端占领市场了,我到赣江去过好几次考察,小里脊一斤220块钱,排骨120块钱,五华肉120块钱一公斤,而且供不应求,从来没有说卖不出去,什么原因?我建议是实施农业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发展,必须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没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高端农业发展不起来。
 
  比如第一,政府要提供支持,政府能不能在增加投入,在高端农业方面增加一些,比如说能不能建立高端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引导各个县发展。第二应该拿出来一部分钱和人力,促进农业加快科技创新,高端农业的对等是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你发展高端农业部可能。所以第一科研、第二推广、第三培育农民,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技能上不去,有好的成果用不了。第三点一定要培育中介技术服务组织,要通过中介技术服务组织来促进高端农业的发展。我觉得永业集团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永业开始搞叶面肥,后来在全国建立了3万个服务站,服务站里面又把科技服务叫做科技咨询和服务挂起来,你先买我的叶面肥,后来建科技服务站咨询服务,最后再卖我的叶面肥,这就增加了信誉度,连接了农民和中介组织的关系,我认为这还不够。像永业集团下一步以服务站为平台,不但要卖叶面肥,将来种子,生产资料应该综合起来,我去了好几个地方,现在好多是大趋势,我建服务站,提供科技服务,信誉提高了,你买我的东西,我的东西可靠,种子,粮种、农药卖给你,我再给你提供服务。
 
  最后一个要重视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根据国际经验,农业增加值加工部分占70%,农业原始产品只占30%,所以各个县一定要重视农产品加工,叫精加工,深加工。去年我有一个朋友给我送了一盒冬枣,我看了以后就深思一个问题,一盒冬枣30颗,标价198块钱,如果散装,30颗枣绝对卖不了198块钱,平均6块6毛钱一个,为什么?它经过包装了,经过加工了,那枣当然很好吃,我一去说值,6块6毛钱值。我的意思是农产品加工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总之县域经济今后发展叫稳定,稳民靠农业。但是县域经济要发展除了农业以外,我觉得还要聚三气。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要聚三气。
 
  第一聚财气,要通过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工业化聚财气,没财气,你县永远穷光蛋,靠发展农业富不起来。第二聚人气,没人气,你县发展不起来,人气靠什么?靠城镇化,刚才像段主任讲的,推进城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到你县城聚集,把县城打造成生活成本的低洼地,消费的高地。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可以增加投资,可以增加消费,通过投资和消费拉动这些增长叫聚人气。第三是聚新气,新气是什么?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发展不起来。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给我们做精彩演讲。
 

 
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翟琇主题演讲
 
  翟琇(内蒙古农牧业厅副厅长):热烈祝贺“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郡县制者治天下”,希望把这个论坛越办越好。特别首届在内蒙古举办,是我们内蒙古的福气,我在这里向主办方,协办方、支持方表示敬意。
 
  内蒙古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的总量已经由原来全国的后列进入了中列,去年GDP总量达到1.42万个亿,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当然现在的美元不太值钱,位居全国第六位,但是县域经济仍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全区旗县区一共是101个,其中80个是旗县,这一块经济总量占全区GDP不到一半,财政收入占三分之一多一点。虽然整体进入了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但是按新的贫困县的标准,我们在80多个县里面有57个县属于贫困县的行列,占我们全区除市辖区以外的旗县行政区域总数70%,应该讲整个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现在处在急需要充实动力,谋划思路,予以通过的关键阶段。而且内蒙古除了少数旗县有资源,大部分还是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粮食,农畜产品为主的旗县,还有生态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像草原和边境的地方,这个县域经济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振兴好的政策,也跟国家资源一类,工业化阶段特点整体讲有了发展,但主要集中在金三角地带,其他的地方,县域经济存在很多难题亟待破解。财政收入低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的矛盾也非常突出,下一步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县域经济应该如何发展?这里面我提这么几点。
 
  第一,我认为县域经济这块鉴于它的重要性,首先发展在现在行政管理体制里面地位是减政放权,要充分调动这一区域的决策者、创业者的积极性,我们现在从上到下一本经,其实对县域经济有很多负面作用,我觉得这一块给县域放权。比如说我们能做的增加一般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我觉得能够充分调动县域经济从自己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推动经济发展。比如进一步完善和配套旗县的职能,把审批放下来,鼓励旗县去培育市场主体等等,搞一些大的改革和实验。
 
  第二,县域经济发展从内蒙古大部分旗县来看,应该是高举现代农业这面旗帜,培育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我个人认为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根本不同在于它超越了传统产业区分产业划分,现在农业既包括现代种养业,也包括现代加工业,当然还包括现代的服务业。它是一个新型的产业体系,如果按照这样的概念去谋划,我们非常有理由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推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仓储物流,发展相关的配套产业,像永业这一块不就是肥料吗?
 
  内蒙古这几年的龙头企业发展是这样的,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1779家,去年的销售收入2700多个亿,工业增加值817个亿,占内蒙古全区工业增加值的13.4%,是继能源、冶金以后的第三大支柱。农产品加工业由包装、仓储带动运输,给农村牧区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户212.3万,从产业化这块农民人均纯入3027块钱,占纯收入的45.6%。产业化发展对县域经济、农民增收,包括财政也是有直接作用的。比如像我们和林格尔县,蒙牛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还有杭锦后旗有河套酒业,这样就把财政带起来了,把农民带起来了。所以这一块培育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应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最近和国家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运作马铃薯上期货市场,现在进展很顺利,年内可以实现上市,如果交易运作好的话,下一步仓储、物流、交割、信息都能带动起来,所以这一块是很重要的着力点。
 
  第三点,我觉得就应该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农业劳动力的高龄化、农村的空心化导致县域经济,特别是传统农业发展的疲软,现在呼唤着新型的经营主体的培育,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法人化。近两年来内蒙古出现了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就是工商企业进入直接从事一产业,最近调研数据表明全区有1300多家企业直接到农村租地或者开展规模养殖。大概是这样,他们直接租地是480多万亩,他们开展的规模养蓄2000多万投资,这是好的现象。
 
  第一个特点是经营主体法人化,第二个特点就是合作社法人化,这几年内蒙古发展高速发展的态势,由五年前的不足2000家,到去年年底15476家,农民组织起来,用合作社理念开展生产,在呼伦贝尔整村农村以土地入股,然后进入合作社,在内部分工分业,一部分以呼为单位进行畜牧业,种植业这一块统一经营,效果非常好。这也是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心态,我们觉得应该大量培育,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谁来养蓄的问题,谁来发展农业的问题,职业农民培养的问题。
 
  第四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管走什么路,一定要维护好农民的基本权益。我们这几年也注意到,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惠农政策,直接补贴给农民的,现在农民感觉非常满意。作为项目建设的就由其他市场主体利益分配,比如说我们的土地整理项目,有的企业承担了,他把农民的土地、旱地、包地,每亩100块钱左右,租上十几年、二十几年,承担国家的项目土地整理,一亩补贴一千块钱以上,然后把土地价值提升了,产量效益提高了,但农民仅是薄利的租金100块,这有什么办法去维护?
 
  然后是合作社的问题,由于合作社建设,当时《合作社法》出台的时候,为了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抹去历史上对合作痛苦的记忆,然后大家都来鼓励,门槛比较低,6个人,一个章程,身份证,就注册合作社,这几年国家的合作社扶持一年比一年大,现在有的企业找五六个人弄合作社,然后又承担了这些项目。这样就侵害了真正《合作社法》的价值目标,破坏了价值取向。整个包括土地制度的改革,“三权”分离,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的分离等等,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这一系列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的这些东西都是应该在现有经济中发展的重点。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论坛,这么多专家、领导齐聚青城,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这是天大的好事。希望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多多关注内蒙古,特别多多关注内蒙古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翟厅长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大家欢迎我们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先生的精彩发言,掌声欢迎。
 

 
 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介绍永业探索三农事业发展经验
 
  吴子申(永业集团董事长):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美丽的呼和浩特,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媒体朋友包括我们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域领导,见证永业这些年的一个里程,包括我们发展的心得体会,跟大家能够进行汇报和交流。
 
  永业做农业已经有12年了,也很有幸得到社会各界的一些认可,永业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大家在各方面的支持。我希望今天的交流能让大家得到一些需要、期待的一些东西。
 
  首先跟大家交流的是永业为什么要投身三农,做了什么?为什么做这个事?第二是永业能做什么?能够借助县域经济论坛这个难得的平台,用几个简短的话题跟大家交流,让大家互相都有一些收获。我们非常愿意带领全国销售渠道,销售团队,包括我们管理团队,也是希望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给大家创造或者带来一些东西。我今天站在这里能够跟大家交流,不仅仅是代表永业一个公司,代表着永业一个体系,永业帮助将近10万人在这个行业从业,我们为了中国的三农,为了农业的这个行业,我们希望踏踏实实做一些事,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关注永业、能够给永业更大支持。
 
  永业公司之所以能走到现在,跟我工作经历很大关系,我之所以在投身农业行业,主要是因为早年我在机关工作时候,20几岁到通辽奈曼旗一段扶贫工作经历,那个时候差不多有一年左右时间,见证了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村的贫困。当时因为很年轻,怀揣着一个拯救农村贫困问题的理想,想急于去实现它,很快我就明白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财富支撑这种想法。因此我先做了电子消费品,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开始在2001年正式投身农业,先在山西做黄芪,然后在阿拉善做50万亩的沙地生态治理做生物制药的原料,同时在呼和浩特做腐殖酸农业的概念,随着永业的发展,我们的产品包括业务跟农业的黏稠度越来越深。
 
  我们慢慢潜入到这个农业的行业,也就了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突然发现我们很多想法与梦想在这个领域里能找到施展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我们自己的思维逻辑,这个逻辑就基于我们的工作经历。因为我们高管团队绝大多数来自原来农业部、农业大学、包括政府机关一部分这样一个结构,还有部分经营企业,大概这么三大类。我们随着这个事业的发展逐渐组建了一群人在发展,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不在是一个简单的生意,更像一个生计,更像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大家慢慢把它变成梦想,变成理想的载体。我觉得永业的背景可能跟在座的诸位非常相似,也是曾经永业的平台承载很多人曾经的梦想,让他能够跟现实接轨。按照这个思维逻辑我们做了几个事情。
 
  首先从发展角度提了一个观念,做产业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为我国的农业,我们从生产研发、高科技产品包括给农民解决的方案的方面上,现在已经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建了3万个贴近农民的科技服务站,跟农民有了亲密的接触。我们发现制约农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农民买难和卖难问题。买难就是假种、假农、假肥、坑农、害农的问题屡禁不止,而卖难农民种出来的东西,优质不能优价,或者说大家集中采购之后导致的。这样的问题到处市场哪里有问题形成第二个逻辑。永业是希望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我经常讲一句话叫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才是能力,我们希望拥有这样的能力,希望作为有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这是第二个逻辑。
 
  第三个,事业是一群人的事业,我经常讲永业是我创办的,但是希望成为大家的。因此我们在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希望对于能够服务三农领域的人员,由公司进行重奖。我们在今年年初在《第四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的论坛上曾经讲过一个观点,我们希望引导所有客户从赚农民的钱转变为帮农民如何赚钱,这样的一个观念就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或者命运共同体。按照这样发展逻辑,我经常讲你有本事能够帮三千亩土地上的老百姓,能够获得富裕,获得增值,那好,永业公司就会对你进行嘉奖。这个行业不管你是科技工作者,还是经销商,还是各方面的从事任何行业的人,永业对你有一个价值链的重塑,你如果可以做到一万亩土地以上的人富裕起来,永业公司会给予你更多的奖励。因为我们在分解的时候理想经常是空洞的,我们经常讲创造一个百分之一的现实价值,然后给99%的希望,我们反而希望在这是画饼的机制,在当今年代已经不好用了。最好是九十九的现实百分之一的希望,因此永业做的一个就是把所有空洞的东西落到到位实实在在给到老百姓手里。
 
  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一个企业的管理目标,就把我们员工财富发展方向做了规划,我们提了三年车、五年房、八年经济退休。前面讲过只要你有能力让三千亩土地农民富裕,我来提供待遇,你来帮我做事情。因为农业是大的产业,没有人才是根本做不成的,那如何经济退休,我们就得在农业产业链上做大文章,帮助农民如何解决科研、解决方向,同时解决致富方法,如何让他获得真正财富,实现价值,这是需要很多人要做的一件事,而且这个价格链条上需要能够衍生非常之多的经济价值。永业的博士、硕士一群管理专家团队,包括我们顾问团队,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经历、我们对社会的理解以及我们走过的这些路,我们深厚强大的资本团队,我们跟摩根斯坦利的合作,同时我们接触全国全球最顶尖的金融机构、最好的财务管理机构,包括我们全国最好营销人才,通通累加在永业平台上面,只是为一个共同梦想,帮助农民致富。我们希望把一些理想跟我们的现实,实实在在结合在一起,按照这样一个思维逻辑,我们在全国建立一个销售体系,以服务农民提供高科技的服务、同时高科技产品、高科技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赚到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方说永业生命素产品,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我们的零售价格是农民赚钱利益的1/10到1/15,这是我们的零售价格。也就意味着农民每亩土地投入40多块钱他至少要赚到400百块钱以上,这就是我们的逻辑。我让农民先赚到钱,再带着我们的客户以服务农民共同求得我们发展。通过12年的实践,我们永业生命素的产品在非常广阔的大地上得到很多例证。带着这样的实践,今年的灾害频发的时候,甭管是内蒙古西部洪涝灾害,还是东部的虫害,我们有数千人一直奔波在大地上,帮助我们老百姓解决各种灾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业绩,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农户对我们的认可。
 
  按照这样的逻辑,永业走了12年,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有很多的各界朋友跟我们共同发展,也仰仗所有社会各界对永业的关爱,尤其是政府在近几年之后开始慢慢对我们的了解,逐步的也给我们很多的支持,把我们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这样想法实实在在落了地。后天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见证我们在内蒙古最大的物流中心,一个农产品批发中心,将近26万平方米一个市场的启动仪式,把农民种的好的农产品卖掉,在销售的环节让他增值。同时我们也跟全国各地合作伙伴进行合资、合作,发挥我们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以及管理优势、销售优势,帮助我们所有的客户进行复制,“把永业发展DNA移栽给大家”,让大家在各个行业能够发展起来,从而快速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取得资源增值、用户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这样循环发展目的、想法。
 
   非常高兴这次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聚集在内蒙,可以让来自各界的领导、尤其来自各地县域的领导能够了解到永业这样一个模式,让大家看到党委、党建、同时也是统战部系统的民营党建先进集体,随着永业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给社会作为一个课题进行解剖,能够对大家未来发展县域经济上提供案例方面的帮助,通过大家解剖这个案例,企业跟我们的政府能够有一个有力的结合,同时也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觉得在未来发展中,中国的三农领域孕育非常多的商机。我们经常讲问题的背后就是机会,谁能够解决问题,谁能够抓住机会,机会是属于有能力的人,我们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以此实现对国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企业。
 
  好的,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祝各位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介绍永业探索三农事业发展经验

 

 

经济日报总编辑张小影出席论坛并主题致辞

   主持人:好的,谢谢永业集团吴子申董事长,分享永业集团经验。我相信各位嘉宾来到这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第一分享经验,第二就是学习经验的,

所以在今天下午的论坛进行过程中的我们也邀请了参会各位代表,就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发言,首先来请江苏省太仓市委常委王永林发言,有请。

  王永林(江苏省太仓市委常委、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经济日报社安排江苏省太仓市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富民强市实践与体会。我交流的题目是创新制度框架、促进统筹发展。
 
  太仓市是江苏省最南端的一个县级市,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距上海、苏州市中心约50公里。市域面积823平方公里,下辖国家级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科教新城、娄东街道办事处和6个镇,是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起锚地,也是江南丝竹发源地、娄东文化发祥地。2011年,太仓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26.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4亿元、工业总产值23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7元。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太仓,创新制度框架,促进统筹发展,让全市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富民强市。
 
  一是富民强市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太仓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富民工程,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放在首要位置,统筹处理好发展与富民的关系,坚持农业、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并举,进一步拓展富民空间,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快、社会贡献大、人民得益多的统筹发展新路子。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富民。一是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禽业、特色水产业、休闲观光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市高效农业面积26.5万亩,占比达68%。二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个,每镇建成一个千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点,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占比达83.56%。三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全省首创发展合作农场,培育出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合作农场经营面积已达15万亩。四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80亿元,辐射带动农户5万户以上。五是以水利建设为重点。注重“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四位一体统筹发展,着力推进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供排水服务、农村水利工程、水行政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六是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启动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科技引领支撑,大力发展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全市生物农业年产值超100亿元。设施农业加快发展,亩均效益超5000元以上的面积已达7万多亩。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
 
  三是围绕促进就业创业富民。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政策扶持、培训、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一是加大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全面建立和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农民创业扶持、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对创业者实行政策倾斜、放宽准入条件、提供配套服务。二是强化就业创业的培训。密切培训与就业创业的衔接,采取定点、定岗、订单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使其先就业,再择业、创业。三是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太仓港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村级物业集聚区建设,拓宽创业就业空间。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引进项目资金,推进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在带动就业创业、促进居民持续增收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四是探索发展农村劳务合作。太仓市在农村改革发展中探索村村组建农村劳务合作社,此举开全国先河。农村劳务合作社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问题,有组织地把农村40、50人员安排到家政服务、农业基地、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社区物业、企业辅工等所需岗位上,既适应了社会用工需求,又实现了农民增收。近4年来,全市新增城乡就业近10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比例达90%以上。
 
  四是围绕发展集体经济富民。特别注重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构建农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通过组建投资性富民合作社,吸纳农民投资入股,开发建设为二、三产业配套的标准厂房、集宿楼、商业用房、物流仓储等物业项目,近几年来,全市村级新增物业项目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坚持“抓两头”,一头抓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发展,一头抓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2006年以来,每年发展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市有80个示范村,市级财政对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每村2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增强了村级“造血”功能。2011年全市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508万元,最高的村超过30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富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围绕健全社会保障富民。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保持在99%以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城乡并轨进程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启动实施,在全国率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太仓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险种增加,增强了农户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尽可能减少因灾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居民的人身保险、家庭财险等覆盖全面。并做好扶贫帮困、社会救助等工作。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价外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渔民柴油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全面兑现到位。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投入力度,确保转移支付幅度逐年增长,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
 
  六是围绕推进公共服务富民。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一是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发展。普及12年制教育及终身教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办学标准城乡统一。二是加强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镇镇建有文体活动中心,村村都有图书室、体育活动器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率100%。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乡供水、供电、供气完善配套。高标准地建成便捷的交通网络,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各镇在15分钟内就近上高速公路。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户户通”。四是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建成集行政办事、商贸超市、社区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党员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4个,占比为100%。五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健全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了生活垃圾收集网络化。生活污水处理延伸至镇村。深入推进“绿色太仓”建设,平原绿地森林覆盖率达21.6%。对800多个自然村庄全面实施环境整治,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全市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七是富民强市的理性思考。富民强市应坚持“三化”互动并进,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结合太仓实际,有以下3点思考:
 
  思考之一: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要充分发挥本地工业发达的优势,走工业化致富农民的路子。积极构建以工促农长效机制。从太仓的实际看,要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积极探索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模式,使更多的农民投资参股、增加投资性收入,使更多的农民在非农产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使更多的农民投身于创业,增加财产性收入。要继续做大做强农村劳务合作社,拓宽劳务合作范围,更好地为非农产业提供劳务服务,促进农民充分就业。要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资本运作型、抱团联合型、异地发展型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合作、投资和开发,为农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提供更多的渠道。
 
  思考之二:坚持城镇化带动农村。要积极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集中。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常驻人口的准入条件,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于合作农场,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让更多的农民进城进镇务工经商。二是进行合理规划。要把城镇最好的地段安排建设农民安置区,提供工作生活上的方便。对农户拆迁进入城镇公寓房安置的,保障其权益,享受“拆一还一”政策。三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工业,城镇工业的发展使其他行业或产业相应产生,各行业的产生又使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商业、金融、交通、中介等城市功能,使城镇得到扩张和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商务会展、文化教育和房地产业等,吸纳当地农民在城镇的各行业中就业。四是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城镇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优化物业管理,让居民拥有安全、舒适、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思考之三:坚持现代化提升农业。要坚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一要优化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资源利用率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高水平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二要加快农业发展的“六个转变”。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条件生产向依靠设施、发展可控、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产品生产由主要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安全、结构优化、品质效益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三要着力提升农业的“六化水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经济高效、经营集约、产品安全、功能多样、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主持人:谢谢王永林精彩发言,接下来有请河北省藁城市委常委卢君彩发言,有请。
 
  卢润彩(河北省藁城市委常委):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十分荣幸能够参加由经济日报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近距离聆听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并与兄弟县市交流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经验做法。
 
  藁城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总面积836平方公里,人口79.8万,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1年,藁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8.3亿元。下面,我将藁城市“从弯道超车”到“局部突破”发展经济的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是以科学发展为追求,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地方化,才能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置身省会、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进行思考,确定了“一三三三三”的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即:以“省会当排头、全国进百强”为目标,强化机遇意识、攻坚意识、争先意识“三种意识”,坚定省会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会新兴休闲度假区“三个定位”,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城市水平提质、民生工程推进“三项活动”,强化社会稳定、发展环境、干部队伍“三大保证”,加快建设民富市强、社会和谐稳定新藁城。在这一思路指引下,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推动工作的力度、方法和节奏。2008年针对前期宏观调控从紧的形势,提出了“紧中求松、控中求活、好中求快”的主基调;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确定了“化危为机、弯道超车”的阶段性目标,到2011年经济总量比2007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翻了三番。今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在大势下行中实现“局部突破”的目标,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财政收入51亿元,经济总量、增速和效益指标都位居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梯队”的前列。
 
  二是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始终把招引建设重大的产业支撑项目作为最根本的任务,连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近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9.5亿元,先后建设了华药工业园、石药工业园、河冶科技、青岛啤酒等超亿元项目45个,成功招引了新加坡丰益、日本住友、可口可乐等10家世界500强和中钢科、中粮、中农等8家大型央企来藁投资,全市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循环化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战略新兴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三是以园区建设为载体,选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园区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市836平方公里之内,先后规划建设了26.3平方公里的藁城经济开发区、20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17.3平方公里的藁城新区三个省级工业聚集区,逐步完善了近8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启动实施了40平方公里的生态休闲度假区。这“五大园区”的布局建设,不仅形成了功能完善、产业互补、聚集度强、投资回报率高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更使藁城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变化中,有了“争”的资本和“选”的空间。截至目前,我们建设的“五大园区”,聚集了全市90%以上的规模企业,贡献了全市85%的GDP和95%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藁城经济开发区
 
  四是以转型升级为路径,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近年来,我们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不失时机地推进三次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有效路径。一是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学转型。始终不忽视、不放松、不削弱农业基础地位,以“远学寿光、近学贯庄”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先后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确定为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了8个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发展了20万亩的精品果园,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二是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科学转型。通过深入开展“企业对标”、“院企合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生物医药、循环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目前,石药恩必谱公司的丁苯酞软胶囊是心脑血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四方通讯光纤连接器年产量名列前茅,河冶科技高速合金钢年产量位居行业前列。三是加快推进传统服务业向新兴服务业科学转型。充分发挥藁城独特的生态农业优势、特色文化优势,以总投资65亿元的国御温泉度假小镇、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旅游休闲项目为支撑,以独具藁城特色的宫灯制作、耿村故事等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以青岛啤酒、华药工业园等工业旅游为补充,努力构建以文化、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新兴服务业。
 
  五是以优质环境为保障,抓住县域经济发展的命门穴。藁城作为一个平原县市,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我们坚持用心培育适宜投资的发展环境。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硬环境”。五年累计投资43.2亿元,深入开展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荣获了河北省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四个决不”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个减排”,严把环境保护、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劳动力安置“五个门槛”,我市改善环境的做法得到环保部周生贤部长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软环境”。围绕打造“投资到藁城、事事都能成”的环境品牌,把服务作为一种自觉,在河北省各县(市)率先筹建了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完善了优化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和“十不准”,动态地优化服务环境,藁城荣获“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称号,今年,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了开发区服务环境建设。
 
  今后,我们将借这次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的东风,学习借鉴各位专家和兄弟县市的先进理念,使藁城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肖东坡:谢谢,卢润彩女士的精彩发言,接下来河北省迁安市农工委常务副书记李爱军的发言,有请。
 
  李爱军(河北省迁安市省农工委常务副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把我们迁安市有关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2.7万,辖19个镇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等称号,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5.8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全部财政收入78.2亿元,同比增长37.4%,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41.8%。今年1至6月份,实现全部财政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19.9%;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3.7%。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拉动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5亿元,增长2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1亿元,增长17.1%;完成进出口总额5.95亿美元,增长179.8%。今年1—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4亿元,同比增长32.4%;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增长14.8%。1—5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增长420.4%。
 
  ——服务业发展迅猛,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69.3:27.2。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高耗能产业增速放缓,新兴产业增长提速。到6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钢铁、焦化等高耗能产业分别增长-6.9%和1%;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分别增长65%和51%。
 
  ——扎实谋划推进为民实事工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80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12698元,同比增长15.9%。探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建立农民大病统筹基金制度。基本实现了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和十二年免费教育“五个全覆盖”。迁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是:
 
  1、创新发展思路,绘就转型发展新蓝图。迁安依托资源开发起步,因矿而起、依钢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10年,我们确定了实施“四五”转型攻坚计划、建设“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奋斗目标。即: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化”联动为总揽,以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交通、大开放“五大战略”为核心,以思想大解放、智力大提升、融资大平台、土地大开发、项目大会战“五大支撑”为平台,以科学决策、工作推进落实、大督查、干部考评任用、扶持奖励“五大机制”为保障,转型攻坚、科学发展。
 
  2、坚持差异发展,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坚持“用不平衡的发展理念打破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将全市1208平方公里划分为三大主体功能区:西部工业区重点发展工业经济,推进产城一体化、全域城镇化;中部生活服务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北部东部农业生态区,实施东北部绿色崛起战略,坚持生态优先、旅游兴镇、农业富民,实行禁建、禁采、禁伐,保护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对不同功能区的镇乡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西部工业区镇乡重点考核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和矿山生态恢复,生活服务区镇乡重点考核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农业生态区镇乡重点考核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另一方面,改革镇乡财税体制,科学核定镇乡收入基数,将镇乡财政支出纳入全市预算,对农业生态区镇乡实行财政转移支付。通过改革,卸掉了捆绑在镇乡干部身上的“政绩枷锁”,调动了镇乡推进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突出项目建设,增添转型发展新活力。一是抓招商引资。始终坚持引名企、引资金、引技术并重,制订政策,创优发展环境,靠优质项目推进发展转型。先后引进芬兰斯道拉恩索、浙江物产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徐州重工、微软中国等一批中国500强、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到迁安投资,为迁安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抓民企二次创业。始终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体的转型思路,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等引导扶持政策,激发民企二次创业的激情。近两年,我们对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26个结构优化、43个科技研发、35个传统产业技改等项目进行扶持,民营企业主动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三是抓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全面实施了智力大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创新智城。目前全市共建立了3家特邀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培育了4家唐山市级工程技术中心。
 
  4、注重生态建设,打造转型发展新优势。一是狠抓生态环境修复。牢固树立“不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采取了推动矿产资源整合、高限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系列举措,对矿山实施了工程修复、地貌修复、生态修复等工程,使迁安百里矿区重现生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建设生态绿道。深入实施全域公园化战略,努力打造生态型、田园化钢城景观。启动实施了总长124公里的“一横三纵”4条生态绿道建设,将绿道两侧1公里范围列为禁伐区、禁采区和禁建区,按照“顺藤结瓜”的思路,建设休闲驿站,并纵深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使绿道成为发展旅游经济之道、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三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根据《迁安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了休闲农业旅游长廊建设工程、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工程、规模清洁养殖园区建设工程、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工程、生态景观修复再造建设工程、生态新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六大”工程,健全了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等四大体系,全市初步形成了设施果菜、甘薯制品、乳制品、生猪、肉鸡、特色杂粮等六大优势主导产业。
 
  5、统筹城乡建设,拉开城市转型新框架。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同步推进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一是以调优城镇空间布局为核心,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编制了城乡空间布局规划,按照“1个主城区、3个城镇组团、38个新型农村社区、48个特色保留村”的四级城镇体系,对534个行政村有步骤地实行整合撤并。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了54.5%。二是以提升城市功能为抓手,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进转型的平台,促进发展的抓手,改善民生的载体,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依托城市规划区两河环绕、三山拱卫的自然禀赋,加快现代化标志区、滦河生态休闲区、右岸新城三大城市板块建设,全力打造“绿都水城”。三是以产城融合为重点,助推繁荣城市经济。坚持城市建设与发展高端服务业相结合,全力打造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消费购物、体育会展、休闲养生、游客集散六大中心。
 
  6、调优产业结构,构建转型发展新体系。一是精品钢铁业装备水平提升、产业链深度延伸取得实质性成果。按照“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的思路,做好控制总量、延伸链条、减量置换、整合重组四篇文章。二是装备制造业在较高起点上快速崛起。坚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依托原材料丰富、本地及周边市场需求旺盛的优势,先后吸引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的徐州重工、柳州重工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落户。以矿山工程机械研发、整机生产为主的渤海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初现雏形。三是现代物流业初步形成背倚三北、南通渤海、面向国际的物流大格局。以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为平台,中铁联合物流公司北方内陆无水港项目已投入运营。浙江物产集团投资30亿元的北方总部大楼和电子商务平台、北方钢铁供应链物流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物流业成为了市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四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蓬勃发展。坚持培育优势、自主发展的原则,努力形成各类产业竞相发展格局。两年来,累计实施了42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呈现出了地毯、焦化、生物制药、玻璃加工、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种行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迁安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和冀东地区重要的玻璃生产加工基地。
 
  全面打造“品质靓城、产业新城、生态绿城、创新智城”是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努力力争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前20位,把迁安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幸福宜居、功能完善、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主持人:谢谢迁安的发言,下面有请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李忠斌发言。
 
  李忠斌:(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聆听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大家共同交流,十分难得,深感荣幸。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农安的自然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提起农安,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农安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史称黄龙府,是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夫余古都,渤海辽金三朝重镇”,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全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耕地562.5万亩,是吉林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县份;辖22个乡镇,两个省级开发区,377个村,人口120万。农安是全国著名产粮大县、产肉大县,除农牧资源外,陶土、天然气、二氧化碳气体、天然矿泉水等地下矿产极为丰富,油母页岩工业储量380亿吨,占全国较大份额。区位优势明显,与长春市融为一体。
 
  农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首个县级优质肉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在吉林省县域综合发展评比中排名前列。自2009年以来,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梯度递增,2011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0.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3亿元。
 
  一是充分认识农业大县在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方面的政治责任,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是农安的立县之根,这些年,我们始终保持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所决定的经济业态的主体性,坚持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两翼,全力加快现代农牧大县建设步伐。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重点实施了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在吉林省处于领先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的阶段性水平,2011年,全县粮食生产总量突破了80亿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引进建设了河南众品、青岛康大、吉林华正等一批大型农牧龙头企业,形成了粮、猪、鸡、鹅、兔多条农牧产业龙,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努力向终端食品和生物保健方向延伸。农牧经济的大发展,为工业强县战略的发展构筑了“第一车间”。目前,全县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5户,3年内,年实现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二是主攻大项目建设,牢牢抓住县域突破的核心引擎。
 
  农安作为农业大县,曾经背着沉重包袱,县域经济发展一度困在“三大三小”、“两低两弱”格局之中(即:农业大、工业小,农村大、城镇小,农业人口规模大、城镇人口规模小,农民收入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财政实力低、支撑能力弱)。一个农业大县,不抓项目建设不行,没有一个个重大工业项目支撑,就不能带来县域经济的真正突破。近年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坚持“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外开放,围绕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狠抓重大项目建设,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上。引进建设了新大石油、华润啤酒、华能热电等一批重大项目,项目的投资强度、发展质量、综合效益不断实现新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形成了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新型能源、新型建材、机械加工五大支柱产业集群。2011年,石油化工、食品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03.9亿元、税金7.5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34.8%。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支柱型战略项目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县域突破和发展转型。
 
  三是做大中心城镇,搭建产业聚集和人口集中承载平台。
 
  作为粮食、人口大县,农业人口占有较大比重,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变市民,需要打造具有超强产业承载和人口吸纳能力的中心城镇。我们以县城建设为龙头,采取工业园区与中心城镇建设统筹融合、同步构建的方式,着重打造特色中心城镇体系,实现城市与产业统筹发展。高标准建设了两大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覆盖面达15平方公里,全部实现了“八通一平”,为产业聚集和人口集中搭建了强有力的承载平台,增强了城市的承载功能、服务功能、产业支撑功能。在加快老城区改造、完备市政体系、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南部新城,拉大了城市框架。到2015年,农安县城将成为一个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万人口规模的现代绿色宜居城市。注重城市内涵式发展。深入挖掘辽金历史文化,凸显独特的人文内涵。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通过了国家爱卫会终审验收,优化了人居生活环境,提升了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在不断做大、做强、做美城市的同时,提升了人气、提增了财力,提高了形象品位。
 
  四是注重均衡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性,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并举、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把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执政追求,每年制定一个《民生行动计划》,将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焦点、热点工作纳入其中。近年来,财政和社会投资100多亿元,全力推进了一批重大民生建设项目,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群众幸福指数日益提升,如创建了吉林省首家县级爱心超市,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暖房子工程”等,都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我们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通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业大发展、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发展小型加工业等举措,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形成了农业收入、畜牧收入、非农业收入和劳务经济收入等多元增收的格局。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08元,在吉林省处于较高水平。
 
  近年来,农安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是低起点上的高速度,低水平上的快发展,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未来,农安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农安是一方投资的热土,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在此,我诚挚的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莅临农安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河南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发言。
 
  王国玺(河南太康县委书记):感谢主办方经济日报社。太康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于周口市,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总人口146万多人。
 
  近年来,太康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准确定位,依托劳动力优势、农业优势和纺织、锅炉产业资源优势,实施“内培外引,产业联动”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举措,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跨越,县域经济实现提速进位。
 
  一、创新放大优势,打造产业发展高地。资源决定发展方向,环境是竞争力。我县坚持发挥资源优势,破解生产要素瓶颈,改善软硬环境,提高产业发展辐射力、吸引力、竞争力。一是整合利用资源优势。我县因盛产小麦、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粮食年总产在20亿斤以上,是全国产粮百强县,棉花的种植和加工有一定规模和基础,锅炉加工已有40多年的历史,常年有近50万人在外务工。我们充分“盘点”我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纺织、锅炉产业资源优势,科学编制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从资源利用到产业发展完整的规划体系,着力打造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最大的锅炉压力容器生产基地,最大的高强瓦楞纸生产基地。二是积极破解瓶颈制约。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思路、市场的办法、科学的机制,破解用工、土地、资金等产业发展难题,积极整合劳动力资源和市场资源,以全县24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依托,利用财政补贴和经济杠杆,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所需工种“订单式”培训,去年以来,协助企业完成培训招工6000余人,形成近万人产业工人,有效破解用工难题。提前谋划,超前报批,科学规划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循环造纸三个产业园,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开展“三违”治理,盘活土地,保障项目用地,积极破解土地制约。大力开展银企合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道路、桥梁、供电、供水、通信、绿化等硬件建设相继完善,承载能力大大提升。三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我县始终坚持靠服务感动客商,赢得发展。实行损害发展环境问责制度和首席****官制度,提出“三个零”要求,即项目落地零接触,部门服务零投诉、破坏环境零容忍。主要领导做到“三个亲自”,即亲自听取企业汇报,亲自接待客商,亲自协调解决问题。从项目洽谈、签约、选址、手续办理、开工、投产、后续服务、产品开发都有专人全程跟踪服务,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成功率、开工率、达产率。
 
  二、实施项目拉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项目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抓住了招商引资,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发展的主战略,创新招商理念,招商方式,招商方法,向专业化、阵地化、品牌化招商转变,坚持走“专业招商”之路。选派23个乡镇的党委副书记到南通、常熟等发达地区挂职招商,加强与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联系,引进产业配套的核心项目。坚持走“特色招商”之路。围绕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紧盯盛泽、柯桥、观音山等区域,着重吸引和承接闽、浙等地纺织产业。一年多来县主要领导带队在这些地区共举办县情说明会、产业研讨会、项目对接会、联谊会等11场次。坚持走“代理招商”之路。充分利用太康的人文资源与人才资源,在全国最大纺织品批发市场柯桥镇、“绸都”盛泽镇等地设立办事处,捕捉产业转移信息,搞好产业对接。形成资金、技术、企业和人才向县域流动的凹地效应。去年以来,先后有6个纺织项目落户我县,总投资11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承接产业转移在建的工业项目17个,到位资金26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亿元,增长22.9%,工业用电量突破1.6亿度,同比增长29%。
 
  三、培育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延伸产业链,拉长上下游,紧盯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高端区域和密集区域,做大做强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循环造纸等支柱产业。紧盯上海、北京、西安等锅炉压力容器市场和技术资源,加强技术和市场合作。神风锅炉集团与韩国斯达锅炉,“一诺”容器与塞舌尔福星国际集团联合在太康投资3亿元建设新型燃油燃气锅炉及锅炉辅机项目,目前,锅炉制造企业达27家,4家获得“双A”级资质,13家获得B级资质,打造成为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我县纺纱规模将达到150万锭,织布年生产能力达到5亿米,服装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件,锅炉压力容器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蒸吨,高强瓦楞纸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提升城镇化水平。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和路径,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推进中心城区、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科学编制县城总体规划,绘就了“三心、三轴、五组团”规划蓝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规划科学布局。积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每年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现代化进程。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分析了县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长申汉烈发言。

 申汉烈(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教授、各位嘉宾。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县长申汉烈。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工作,我感到万分荣幸,也感到十分激动。
 
  我县位于广西的东南部,是广西北部湾中心城市钦州市管辖的一个县,全县面积2521平方公里,有16个镇,总人口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万人,素以香蕉、红椎菌闻名,是“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红椎菌之乡”。我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山区县,发展县域经济,有劣势也有优势,我们的劣势是山区,地理位置边远,交通不方便,既不近海,也不沿边,经济基础薄弱,招商引资比较困难;我们的优势也是山区,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53万亩,森林面积235万亩,森林覆盖率65%,生态比较好。为此,我们把发展县域经济的目光瞄准了山上,决定要靠山吃山,把山上的文章做活、做大、做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的目标。
 
  2009年,我县用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林权主体改革任务,成为广西林改质量标兵县,被评为全国林改百名典型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山林分到各家各户后,农民造林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我们不失时机地把工作重点转入发展林下经济,通过苦苦探索,大胆尝试,打造百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区,实现了“山头增绿、林地增值、国家增税、企业增财、农民增收”的五增目标。去年9月份,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把我县作为现场参观点,推广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今年年初,我县又被评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林改带出了一片新天地。我县人均只有三分水田,而且种植单产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全县人均有三亩多山林地,是水田的十倍。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针对山林优势找增长点,寻增收路,成为林改后我们考虑的重点。林改前,山林管理粗放,树长在那里一二十年都获不到好的经济效益,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把树木砍了。所以,农民增收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推动发展。对此,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摸索,我们认为如果充分利用林下空地,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这将是山区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我县引导分山到户后,农民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开发林地资源,林下套种草药,林下养鸡、养羊、养牛,立体利用林下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形成了七大产业基地:包括林下藤芒原料基地,林下红椎菌产业基地,林下中药材和名贵树种产业基地,林下养鸡产业基地,林下养蜂产业基地,林下养畜产业基地,农家乐森林旅游产业基地。
 
  二、创新走出一条致富路。首先,以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打造林下经济。我们树立了全县一盘棋的思想,通盘谋划,重抓发展规划,结合各镇、村的林地面积、林地条件、群众传统种养习惯和技术基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园区“集聚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理念,及时编制了《浦北县“十二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林下经济带。
 
  三、贴心服务,争创品牌。我们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整合各方资源,实行多予不取的优惠政策,财政适当扶持,优先安排项目,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做好技术服务,激发了农村千家万户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大力实施林下经济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两年,我们荣获“全国养蜂示范县”、“中国红椎菌之乡”称号;以牧草喂养的“官垌草鱼”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升”牌红椎菌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浦北编织工”被评为广西劳务品牌。
 
  四、成功探索出林下经济发展多种模式
 
  我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林下经济的切入点,成功探索出“林-菌、林-药、林-蜂、林-鸡、林-畜”等林下经济多种模式,其中,有三种模式在去年的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得到推广。模式一:“林下套种养,效益翻两番快致富”模式。通过在幼林间套种见效快的穿心莲、莪术、两面针等中药材,在茂林树下养殖畜禽,实现了经济效益“翻两番”。模式二:“保护生态公益林,不砍树能致富”模式。红椎林下盛产野生红椎菌,价值比较高,我县引导农民加强管护,既保护了生态,也提高了红椎菌产量,效益比原来翻了一番。模式三:“龙头企业带动,林下藤芒编织废变宝,企业农民共致富”模式。我县林下野生藤芒资源丰富,大力鼓励和扶持编织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发展藤芒编织业,大部分的藤芒编织产品出口欧美国家。同时,企业把收发点设到村中,把车间建到农户家中,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形成了“户户搞编织,家家成车间,人人有工做,天天有收入,编出了致富路,织出了幸福村”的美好景象。
 
  五、利用丰富资源,发展林业产业
 
  我们丰富的林业生态资源,也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目前,我们也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公园等第三产业可以说,生态林业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
 
  现在,我们还在不断绿化、种树,努力创建园林城市,并准备建立一个万亩的珍贵树木和花卉培育基地,我们要通过绿色提高我们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精彩发言,听了这么多代表的发言,此时此刻很想知道内蒙古的代表就县域经济发展有哪些经验分享,有请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旗委常委王华进行发言,有请。
 
  王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旗委常委):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与会代表们,很荣幸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我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与与会人员汇报的题目是“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总土地面积8300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敖汉”是蒙古语,译成汉语为“老大”之意。这里被称为“绿色敖汉”、“金色敖汉”、“人文敖汉”,素有“塞外明珠”之美誉。两年来,我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立足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今后发展绘就崭新的蓝图。
 
  一、抓住基本内涵,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只有抓住这个基本内涵,才能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敖汉旗最大的的文化资源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历史文化的深邃厚重。其特点有五:一是文物遗产数量多。二是史前文化类型多。三是馆藏文物多。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五是历史悠久,拥有诸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石龙被学术界誉为“华夏第一村”的为中国最早的实物龙,出土的玉玦是世界上最早的玉器,可称“龙祖玉源”。同时,还在该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奇特的墓葬——居室墓;最早的服饰——蚌裙,最早的黍和粟,以及第一乐器(骨笛)、第一牙医等。中国红山文化第一石雕神像、被称为“中华祖神”的陶塑人像均发现于我旗。敖汉旗被学术界公认为全国文物大旗(县),是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已被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敖汉旗还有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和社会旅游资源。一是风光秀美。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沿湿地鸟类保护区、风光旖旎的青泉谷、神奇的热水汤、乾隆皇帝题诗的响水等景区令人流连忘返。二是富有内涵。被誉为法国庄园的黄羊洼草牧场防护林、气魄宏伟的三十二连山生态治理区等诸多生态建设精品工程,是敖汉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改善生态环境所谱写出的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三是景观奇特。以红石砬山、青泉谷洞石川为中心的丹霞地貌堪称地质奇观,申报地质公园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采取有力举措,致力旅游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
 
  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区域经济也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所以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提供不竭动力。
 
  制定落实好推进文化旅游的政策是关键。敖汉旗成立了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召开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相继出台《敖汉旗“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敖汉旗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明确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三产龙头和旗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在旗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上对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和部署,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将16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作为全旗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项目定位、完成时限,全力予以推进。
 
  推进项目建设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龙头。我们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融资力度,积极借助多元动力助推项目发展,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正逐渐形成产业优势,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天威紫晨公司系列农业文化项目、热水温泉项目、佛祖寺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敖汉旗天成文化产业园、敖汉珍宝馆开业运营。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新州文苑、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博物馆、武安州文化园等文博项目正在筹建之中。龙文化产业园区、红门寺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大漠响水景区等项目正在实施中。青泉谷、萨仁诺尔、宝善堂、下洼大佛寺等景区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也正在洽谈之中。
 
  重点打造民族民俗重点文化品牌。敖汉旗不但拥有“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华夏第一村”、“全球环境500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大品牌,而且文化积淀出的民族民俗文化同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内涵深厚、特色鲜明。发源地在敖汉旗的“呼图格沁”,特殊的蒙古族“祭星”仪式,流传的“大清拳”,为敖汉旗增添独特的色彩。具有地方特色的敖汉大鼓、百年皮影等曲艺,擀画、民间面塑、敖汉蒙古族部落服饰等民间文化,敖包祭祀、跑黄河等民族仪式,都在向打造“名片”方向迈进。
 
  三、坚持科学谋划,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思路就是出路。我旗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文化强旗”的发展战略,以“华夏第一村”、“全球500佳”和“世界旱作农业发源地”为主打品牌,塑造“龙祖玉源、神奇敖汉”主题形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项目支撑,着力构建“一心三区”的文化旅游格局(即敖汉旗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史前文化旅游发展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区、蒙古族沙漠风情旅游发展区)。将我旗建设成国际知名的史前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龙玉文化源头展示地、生态农业文化休闲地,成为蒙东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在“十二五”期间,要将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作为重点,采取专项招商、“一事一议”的办法,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容人发财,谋我发展。同时,用足、用好、用活上级有关文化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赤峰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强化文化旅游产业的服务推介。一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整合力度,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二是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旗旅游接待能力,培育文化旅游服务品牌。三是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上下功夫。重点扶持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企业。开发具有史前文化特色的玉器、骨器、石器工艺品,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金银制品,开发具有民俗特征的剪纸、皮影、柳编、雕刻、手工刺绣等工艺品,做好杂粮杂豆以及沙棘、杏仁等农副产品的品牌设计、包装、推销等项工作,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范经营、有序开展”的原则,积极发展“农家乐”。五是明确宣传目标和主体,瞄准市场搞好宣传。精心包装一批高质量的旅游项目,制作一批反映敖汉文化旅游特色的宣传精品,有效提高敖汉文化旅游知名度。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黑龙江省宝清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刘汉涛发言:
 
  刘汉涛(黑龙江省宝清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参加“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倾听各位专家、学者的高见,学习了各地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我来自黑龙江宝清县,宝清县地处黑龙江东部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森林大县、煤炭资源大县、湿度大县、传统的产量大县,也是北大荒文化的发源地,我县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产量大县。2011年宝清县被评为国产量大县示范区,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宝清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06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011年国家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落在了黑龙江省,我们宝清县抓住机遇,勇挑重担,成功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的重视、巨大的资金投入、农民的迫切渴求更增强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干劲!我们要将宝清建设成为国家粮食稳定的大粮仓,现代农业的旗帜。宝清县将根据“调结构、兴产业、提效益、增收入”的总体要求,按照“以特色创品牌、以大户带规模、以包装树形象、以机制促营销”的思路,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订单农业,重点培育绿色农产品、林果、畜牧、劳务等农民增收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走现代农业之路。一是创建“一轴六带百万亩”科技示范园区。我们依托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了以方胜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为中轴,以依饶、宝湿、宝七、宝尖、宝青、宝密公路6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40个科技园区、15个国家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支撑的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示范园区面积可达到23万亩,辐射带动农业标准化种植面积100万亩。以示范园区为点带动全县农业向着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农业迈进。其中,计划投入资金1亿元,重点规划建设了宝清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的智能化水稻催芽车间、多功能标准化大棚、日光温室、控制中心、现代农业展览区、农家庄园、绿色生态采摘园和水稻种植示范区,科技示范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二是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挠力河灌区、龙头桥水库等大型水资源调配重点工程,建成一批主要流域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加强江河湖泊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旱改水力度,扩大水稻直灌面积,实施田间配套工程,加快先进农业机械引进和现代农机新技术应用,组建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集成配套运用先进农机具,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2012年完成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0年、2011年田间工程及大棚育秧工程项目,建设高产稳产田4.79万亩,建设水稻育秧大棚2064栋,全县水稻育秧水平再上新台阶,确保全县粮食产量在100万吨基础上逐年增长,达到130万吨粮食产能,为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作贡献。
 
  三是推进规模化经营。力争建设50万亩水稻高科技示范园区、万亩寒地金苹果基地、千亩葡萄园、五万亩蔬菜基地、2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0个绿色渔场、20个大型农机合作社。重点在全县扶持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00公顷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参社农民达到1万人的农民合作组织、小型立体式家庭循环农场,以他们为典型带动全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迈进,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力争全县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
 
  四是推进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要依托我县生态和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四个普及工程,普及良种化工程、普及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工程、普及农业信息化工程、普及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开展适宜宝清的播期、品比、无土育秧、宽垄密植等科技试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我县农业技术人才缺乏,我们要及时将院校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增加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我县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要积极为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争取和投入科研经费,培育一批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和种子繁育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档次和水平和良种化标准。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走工业富农之路。一是加快卫星城镇的异军突起。建设好以七星泡镇工业园区、朝阳乡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把七星泡镇打造成为全省百强商贸重镇、工业强镇;把七星河乡打造成为全省生态重镇、旅游名镇;把尖山子乡打造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镇、现代农业名镇;把青原镇打造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重镇、新农村建设名镇;把朝阳乡打造成为全省煤电化重镇、场县合作名镇;把龙头镇打造成为全省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大镇和特色农业名镇。
 
  二是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上一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牵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培育大企业、发展大园区、建设大项目,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确保谢记食品、中庆农副食品有限公司物流园区、宏达科技、鑫兴稻米、宝石河酒业、北大荒米业、福祥米业等7个大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10亿元以上。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市级的达到10家,创新经营组织形式,扶持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农民合作社301家。
 
  三、走服务产业之路。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工程。
 
  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农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业气象服务及灾害防御信息化,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建设以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金融为主体,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民用于承包土地贷款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和贷款抵押、质押方式,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的信贷产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建立大型现代化综合粮食市场,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发展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扶持粮食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强化粮食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农技、农机服务推广体系建设。
 
  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为重点,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乡村规划和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村屯绿化、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等建设力度,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就学条件、就医条件,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扎实推进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全县配方施肥站,免费提供配方施肥数据,农资实现送货上门,降低农民种植成本。
 
  三是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深入推行管理规模化、推进组织化、服务网络化、培训标准化、运作市场化工作机制,促进劳务产业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农民进入非农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宝清更要顺势而为,加快推进土地向经营大户转移,把农村劳动力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建筑、商贸、服务等二、三产业转移和聚集。对劳动力转移工作,要逐乡逐村调查摸底,对能够转移的劳动力做到心中有数,坚持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让农民有土地流转和打工两份收益。高度重视劳务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快输出。今年全县要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
 
  四、走特色发展之路。重点打造一批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打造具有宝清特色的享誉国内外的知名绿色有机品牌。把宝清县建设成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强县。
 
  一是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以建设全国生态旅游名县为目标,加快七星河国家级湿地、东升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炮台山古城、龙湖公园等景区景点开发步伐,繁荣我县旅游市场。着力抓好北岗现代农业示范区展示园、生态产业园和生态农业产业观光示范园建设,鼓励农民开发兴建一批观光型、采摘型、农耕型生态游娱乐项目和特色餐饮小区,规范引导农家乐科学发展,拓宽农家乐经营范围。加快民间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丰富旅游消费市场,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是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立足本地区实际,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药材、花卉、烟叶、食用菌、牧草、苗木”八大类绿特产业,延长出“设施蔬菜、水杂果加工、中草药加工、花卉观赏、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各类优质反季节精细蔬菜、错季蔬菜,积极开发山野菜。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特别是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发展优势特色品种,真正把蔬菜生产发展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发展蔬菜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每栋温室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要扩大牧草种植面积,林区要大力发展蓝莓、中药材、菌类生产。
 
  三是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业。围绕“千万吨奶、五千万吨生猪”双千万工程,积极兴建一批建设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法制化、经营产业化,并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养殖示范基地,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重点抓一批奶牛专业村、大鹅专业村、养羊专业村、养猪专业村和一大批养殖大户,全县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场3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2个、标准化家禽养殖场1个;出栏千头以上的猪场达到30个以上。规模化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重点加快生猪调出大县建设步伐,加快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猪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并对生猪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和保险保费补助;对生猪流通和加工进行贷款贴息补助,加大生猪防疫服务补助。支持种猪扩繁场和品种改良站(点)建设,大力推广和普及生猪人工授精和肉牛冻配技术,努力把我县建成优质商品肉猪、优质商品肉牛生产繁育加工基地。
 
  主持人:谢谢刘汉涛先生,接下来有请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旗委常委、副旗长万世斌。
 
  万世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旗委常委、副旗长):准格尔,蒙语,汉译为“左翼”。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带,黄河“几”字湾怀抱。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61万人。辖9个苏木乡镇、4个街道、1个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准格尔物华天宝,境内矿产富集,探明煤炭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1000亿吨,享有“三低一高”(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绿色煤炭”美誉。高岭土储量60亿吨,石灰石50亿吨,铝矾土1亿吨,硫铁矿、白云岩、石英砂、煤层气储量也相当可观。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奋力拼搏下,准格尔旗立足实际、顺应形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7.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8.4%。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财政收入22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30579元和10093元。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百强第12位、西部百强第1位,是改革开放30周年内蒙古总结推出的十个典型旗县市区之一。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全旗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铆足劲头抓项目,千方百计保增长,全旗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8亿元,增长13.1%,截止8月10日,实现财政总收入159.1亿元,增长12%。
 
  近年来,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及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煤和电一直是准格尔旗的主导产业,2011年,煤电产业所创造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超70%以上。但通过全面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战略,走依托煤更延伸煤、超越煤的路子,粗放、松散、传统的原字号工业正逐步退出准格尔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地方煤矿经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机械化改造,从最早的574座降到现在的129座,单井生产规模平均达130万吨,机械化程度平均达90%以上。相继开发了以陶瓷等非煤产业为主的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以煤化工及其下游产品为主的大路煤化工基地和以煤电灰铝一体化循环产业为主的大路煤电铝循环产业基地。依托“一区一基地”,引进实施了一大批大型煤转化、煤电铝项目,在建的煤化工项目有甲醇、焦油、尿素、硝铵、乙二醇、二甲醚等,一期规模448万吨,最终规模将超1000万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伊泰煤制油稳定运行。煤电铝基地已与神华、中铝、华电、大唐、乾恒鑫等五家企业达成协议,其中有2家企业已开工建设。一期氧化铝规模将达到350万吨,远景规模火电装机达1000万千瓦、氧化铝产能达500万吨、电解铝产能达250万吨,产值预计超1000亿元,将成为准格尔旗又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另外在建的化工项目还有多晶硅、日用陶瓷、导光板等,同时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正在兴起,一个传统的以原字头为主的工业大旗正在蜕变,经济增长正在从主要依靠二产拉动向三次产业协同互动转变。
 
  二、注重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生态治理,城乡面貌不断改观。近年来,准格尔旗在持续推进重点城镇建设的同时,把全旗土地面积划为“三区”,即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实施“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战略,集中在优化开发区发展现代农牧业,逐步将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人口整体退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坚定不移抓城镇建设,切实推进重点城镇城市化。举全旗之力加快大路新区建设,市政区基础设施和煤化工基地配套设施全面完成,市政核心区一系列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文化商务旅游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同步推进了薛家湾、沙圪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3月份开始正式拉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和全国园林县城“三城联创”的帷幕,城镇环境、居民文明素养明显改善。
 
  二是坚定不移抓新农村建设和人口转移,切实推进农民市民化。坚持集中资金建设新农村示范基地,让农民在农村就能够过上城市人的生活。2007年,我旗将五家尧地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五家尧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照“以资源定产业,以产业定就业,以就业定人口,以人口定社区”的总体思路,推进规模化种植、园区化养殖、社区化居住。目前,五家尧村已列入鄂尔多斯市、内蒙古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初步形成了以公司化经营为主,合作社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共同发展的规模化经营格局,先后引进内蒙古永业集团公司和准格尔旗远洋新公司等10家现代化农业企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人口转移以暖水整乡生态恢复区退出为典型,近三年共转移农村人口4.2万人,为转移进城农民提供了“四个一”(一套住房、一个工作、一份社保、一项补贴)配套保障政策。三是坚定不移抓生态建设,切实推进自然环境宜居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我旗坚定不移地实施环保优先、生态立旗战略,始终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建立了多措并举的生态恢复机制,多渠道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加快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了生态建设三年规划,落实了退耕还林、公益林补贴、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奖补等生态补偿政策,捆绑实施了一系列生态水保治理项目,近三年来,累计完成生态建设面积192万亩,完成水保治理面积353万亩。全面推进矿区环境建设,在煤炭行业率先启动了碳汇林建设和异地造林计划,矿区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煤炭清洁生产进程走在全国前列。2012年全面启动了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抓好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生态移民区和新农村“六区”绿化,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绿色家园。
 
  三、注重发展成果的共享,加紧民生建设,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近年来,我旗坚持以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在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的情况下,始终把富民、爱民、惠民放在首位,每年用于民生投入的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重点解决群众住房、教育、就业、就医等方面的民生问题,率先建起了覆盖全民的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行了十五年免费教育、免费职业教育,率先推行了居民免费体检、代缴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大病救助、为农民供应低价煤等惠民政策,率先实现了城镇职工、居民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政策“三保合一”,全旗整体社会保障水平走在了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前列。特别是进入2012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重点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问题,年内确保让5000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旗所有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今后我旗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社会事业发展均衡化,让老百姓过上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四、注重发展要素的集聚,加强自主创新,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这些年来,准格尔旗从加大科技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方面入手,积极构筑各类发展要素聚集、流入的“洼地”,正在从资源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有效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一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陆续成立了煤转化、高岭土研发中心,成立了大路煤化工产学研创新基地、煤化工研究所等7家科研机构,建成了国礼陶瓷等4个国家级陶瓷研发基地,引进了一大批国家级研究员、煤化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博士及硕士。大路工业园区被科技部授予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大路煤化工研究所成为自治区级煤化工实验室。这些举措和成果必将为准格尔的科学发展提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与人才支撑。二是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近年来,准格尔旗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按照治标与治本、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赢得了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建立健全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全面加强了社会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开展了“村企共建”活动,积极化解村企矛盾纠纷,促进企民和谐,形成“联合抓稳定、共同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加快建设集数字煤炭、数字城管、数字医疗、数字环保、数字农业、数字水利、应急指挥等14项为一体的“数字准格尔”工程,全面提高社会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大文化,加快启动大旅游,探索形成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黄河文化为重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旅游开发与主导产业、文化底蕴、民俗风情以及交通网络、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全力打造黄河大峡谷、砒砂岩等景区和特色旅游景点。通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效提升准格尔的软实力,彰显准格尔的新魅力。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化、民生幸福化进程,不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坚信,到“十二五”末,一个更具实力、更显魅力、更富活力,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准格尔必将崛起在中国西部、展现在世人面前!
 
  主持人:谢谢万旗长,接下来有请山东省平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继峰,有请。
 
  王继峰(山东省平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交流,首先感谢经济日报和永业集团提供这么好的机会,我是来自鲁西北的德州市平原县,一说平原县大家了解不多,但是说几个故事,大家了解就多一些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就发生在平原古老的土地上,还有近代义和团运动也是发源地,这里也是刘备发家的地方,自秦朝治县到现在已经有2200年历史。
 
  平原县辖8个乡镇、两乡、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耕地85万亩,人口46万,高速公路从我县穿过,另外还有铁路站点,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平原县也是当代著名作家邓友梅、已故国学大使任继愈老先生的故乡,是国家商品粮重点基地县,是经典蔬菜园区。近几年荣获全国最佳城市管理奖、全国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等,有60多项荣誉称号。
 
  去年换届以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山东省加快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们县动员全县再加油、再鼓劲,全面推动经济实现超常、跨越式发展。对县域经济是我们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是很全面,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组织体系,具有独立性,县域经济作为独立的组织体系,决定了抓住县域经济就是抓住内生动力,我们县既是推动县域发展的思考者又是实践者。
 
  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引领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抢占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必须通过新的技术变革,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占据新一轮制高点,不应满足较高经济增长率。为此,再说一下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就是目前方兴未艾的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发展基本路径和模式走循环经济的道路,决心实现四个发展,坚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以整合土地、人力、企业等资源为基础的务实发展,以争取聚集和吸引外部资源为动力的开放发展,以加强社会管理化解各种风险为保障的稳定发展,我们坚持用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把培植大企业主攻大产业、打造园区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头号工程,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家具、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优势产业,调优、调活中华平原化工、安化瓷业、史丹力复合肥,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加大力度统筹布局,项目投资强度和科技含量从今年明显高于往年,县域经济加速发展新局面已经打开,后发优势非常明显。希望各位领导专家方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也欢迎各位企业家到我县投资兴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继峰先生,以上就是参加论坛的各位代表的发言,相信大家感触非常深,接下来进行这次论坛最后一项,有请主办方领导、经济日报农村新闻部主任孙世芳致闭幕词,有请。
 
  孙世芳(经济日报社农村新闻部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下午好,金秋季节,在美丽的呼市进行的“首届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一天紧张的论坛研讨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里,我代表论坛主办、协办方,也代表论坛独家支持单位永业集团,向各位领导、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设立中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旨在推动县域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论坛力求打造成一个为政府部门、研究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提供交流的公益性平台。
 
  应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承载着解决三农基础性问题的重担,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涉及全国科学发展的全局。在今天的论坛上,各位与会嘉宾围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进行了有见地的研讨,既有宏观层面的思考,也有来自第一线的创新实践的声音,既有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的讨论,也有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路径的探索,应该说这次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体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调整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缩小城乡差别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目标追求。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及与会嘉宾,希望明年再相见!本届论坛圆满结束,祝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