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四子王旗接壤;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县城可可以力更镇,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崖”,简称可镇。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33公里,西距固阳县城138公里,西北距百灵庙镇120公里,东北距乌兰花镇60公里,东距科布尔镇120公里。通过呼-白(呼和浩特-白云鄂博)、呼-锡(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集-固(集宁-固阳)等公路,使武川县与呼、包二市以及周边旗县乃至二连浩特、锡林浩特等地得以交通相连。
土地资源。武川县境山地面积229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全县丘陵面积258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最高海拔2327米,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和冬夏温差都较大,冬长夏短。全县有耕地面积200多万亩,林地140多万亩,草场面积373万亩,土地利用类型以旱作农业为主。
矿产资源。武川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并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达28种之多,矿床、矿点、矿化点分布广,拥有金、银、铜、铁、钨、铅、锌、镁、锗、镉、镍、钼、锰等金属矿藏,煤炭、石灰岩、石棉、石墨、耐火粘土、花岗岩、大理石、白云母、腐植酸等非金属矿藏,其中金、银、铁、石墨、煤和腐植酸等为优势矿产。 此外,武川县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和水能资源,是投资兴建清洁能源电厂的理想所在。
水资源。县境地下水主要有潜水和承压水两部分组成,其中潜水42.03亿立方米,地表水1.30亿立方米。
特色农业资源。武川县相对较高的海拔、广阔的土地面传统的种植习惯(拒绝使用化肥)以及农家肥充足等特点决定了其农产品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特色。农作物品种主要是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和胡麻、油菜籽等,其次是豆类、黍类和蔬菜、瓜果等。武川马铃薯、武川莜面、武川荞面等已成享誉区内的著名品牌,特别是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已经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莜麦是武川一宝,经科学化验,莜麦植物脂肪丰富,食后能分解出一种亚油酸物质,有防止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冠心病等功效。2004年,武川县被西部12省市新闻媒体评为“中国西部特色经济最佳县”、“马铃薯之乡”。
药材资源。武川是药材典籍记载中黄芪的主要产地,清末民初已获“正北芪之乡”的美称。此外有近二百种野生药材遍布全县各地,药用价值较高的有党参、麻黄、狼毒、柴胡、黄芩、知母、秦艽、防风、赤勺、郁李仁、龙胆等30多种。
旅游资源。武川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不仅有哈达门森林公园、大青山避暑山庄、李齐沟自然保护区、井尔沟、德胜沟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遗址以及淖尔梁高山湿地保护区等自然资源,还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北魏文化、隋朝文化)。此外,还有蜈蚣坝、大梁山、碌碡湾度假村和快活林、榆树店大榆树、金代长城(亦称金堑壕)、汉长城、六郎箭等景点供游人观光。
本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武川县大青山乡二道洼村北,发现一石器制造场。据考,所制石器为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工具。可见,距今一万年前本县境内已有人群部落。
县地归属,商、西周时属鬼方,春秋时属猃狁,战国时属林胡、楼烦,其种族“食肉饮酪”、“以穹庐为舍,逐水草迁徙”。境内纳令沟乡现有保存较完好的秦长城,据考证为蒙恬所筑。据《史记》蒙恬、李广、卫青等人列传,查证本县的秦砖汉瓦等文物及汉代城堡遗址,可知秦汉时县境为匈奴与秦汉争战之地,以属匈奴时间较长。三国、两晋时,属鲜卑族拓拔氏。
北魏天兴初(公元398年),道武帝拓拔圭将其东部地区的高门弟子及豪杰两千户迁到北部居住,以镇守边塞。宇文陵“随例徙居武川”(《北史》卷9第311页),此为“武川”一名最早的记载。北魏设“六镇”,武川为其中之一。《隋书》载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旧唐书》载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新唐书》记为“戍于武川,因留家焉”。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占领武川镇。后来,柔然族接受了北魏朝廷的请求,出兵攻打起义军,首领阿那瑰“拜受诏命,勒从十万,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魏书蠕蠕列传》2302页)。北朝后期,武川先后属东魏、北周。北周的皇帝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阐)等五位皇帝及许多大臣均为武川人。保定三年(公元563年),隋国公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席卷二十余城”(《北史》卷11第398页)。
县地隋时属突厥,唐时属唐,先后归云中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及安北都护府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入辽,属西南招讨司辖,后为西京道丰州北境。入金后,属西京路净州辖。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置净州天山县,辖今武川县地。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金大臣宗浩、独吉思忠主修堑壕。金末,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以一军守其冲要”,入元后,其子孛要合为北平王,娶成吉思汗女阿剌海别吉公主为妻。
明朝时,县地为西土默特牧场。清初,属归化厅土默特及喀尔喀右翼旗。康熙、乾隆年间,汉族人民迁入渐多,租垦日众,聚居点渐增。今县城初名克克伊尔根(正音为呼和额日格),后渐演变为可可以力更。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置武川厅,为口外十二厅之一,属山西布政使归绥兵备道,称武川直隶厅,设抚民同知,加理事衔。原拟在翁衮城设治,因地偏远,寄治于归化城。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厅为县,置县时,县境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今之乌兰花、大滩、旗下营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逐步演变为现境。民国3年,绥远与山西分治后,武川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民国4年,县府由归化城迁到可镇。民国17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武川县隶属于绥远省。民国26年10月,日伪蒙古军进占县城,11月14日成立伪县公署,属巴彦塔拉盟辖,为二等县。同年,国民党县政府随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进驻县内山区庙沟一带。1938年9月,八路军挺进大青山,1939年将武川县一分为四,即归武县、武归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本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武川县恢复抗战前辖地,属绥北行政区。
1949年9月19日,武川县随绥远省和平起义获得解放,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1954年10月,属集宁专区;1956年8月,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3月至1996年1月,属乌兰察布盟;1996年1月至今,属呼和浩特市管辖。
哈达门森林公园:位于县境大青山乡五道沟,呼-武旧公路27公里处。公园深藏于青山腹地高山密林之中,于1991年开发建设,当年8月向游人开放,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布赫题写园名:哈达门森林公园。公园占地3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2.5%,林木主要以白桦林、人工落叶松、油松和河柳为主。园内动物有5纲10目50余种,其中有梅花鹿、青山羊、大头羊等稀有动物,植物有80多科、300余属、700多种。园林内9条清泉百转迂回长流不息,滋养动植物繁衍生息,“源清流洁,木盛草芳”。千年大自然雕琢所形成的奇崖绝壁集雄、奇、险、秀、幽为一体,尽显森林公园古朴的神韵,极具原始特色。分布园内的天然景观主要有:(1)拥黛峰。位于公园入口处,山体由巨岩组成,天然附着多年生苔藓,呈青黛色,因此得名。(2)千古琴。取意于“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有声万古琴”,因清泉长流淙淙有声而得名。(3)千仞壁。位于公园中心,山体直立如巨壁,使人联想“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格言。(4)曲径通幽。位于通往园中心路上,野生河柳如伞盖,重重叠叠荫庇溪流与路径,使人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5)鹰衔秀。与千仞壁东西相望,山顶岩缝间长出树木,远望如亭亭玉立之少女,明净清亮,秀色可餐,非常人所能企及,只有苍鹰方能接近。(6)观止岩。们于公园东区接近峰巅处,在此可纵目远望,体会“一览众山小”之情,抒发“叹为观止”之慨。其次如北剑门、一线泉、芍药坡、观音台、钓鱼岭等景点也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从北剑门到千仞壁一带,天然林木郁郁葱葱,九曲清泉空谷传响,嶙峋怪石气象万千,险峻、神奇的象形地貌千姿百态,888级台级连接上下。
大青山避暑山庄:位于大青山蜈蚣坝北、牌楼馆村。蜈蚣坝古称白道岭,自古以来作为沟通阴山南北的一条交通要道和天然屏障,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山庄内有八大景:(1)秦汉烽火台。位于山庄东山峰巅处,据考,边塞诗人王昌龄曾亲临此处,写下脍炙人口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城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驿站口。即今日山庄大门外,为阴山白道及水流出山必要之地。史载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大臣索额图奉旨,率八旗精兵一万余人出使俄罗斯,五月二十一日过都伦大坝(今蜈蚣坝),由于人马甚多,道路狭窄,于是兵分两路,由当地向导带路,一路走白道,翻山越岭而过一路沿乌素图山谷河道,逆水而上,两路人马至驿站口会师,继续北上。(3)吉鸿昌题“化险为夷”碑。位于山庄南约300米处,原大坝路北侧,在天然山石上凿出约4米高、1.5米宽的石碑,平面中央刻着“化险为夷”四个大字,为双沟刊,旁刻小字,右为“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谷旦 勒,修筑蜈蚣坝道路成纪念”,左署“绥远全区警务处处长吉鸿昌 题”。此外还有马家店群岩层、登峰造极、白道岭隘口、老爷庙遗址、魏帝行宫等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景点。
井尔沟烈士陵园:位于大青山井尔沟村委会前柜村西梁。始建于1966年11月,占地约2000平方米。1986年6月民政部筹款修建陵园。正门有杨植林题写的“烈士们永垂不朽”7个大字。园址的选择颇具匠心,既可告慰英灵,又方便后人瞻仰祭奠。陵园西南约3公里左右的大山中成排窑洞,系八路军游击队驻地。陵园东南有板嘴石窑,位于东窑子村南照山上,天然石洞,洞口扁窄,故名板嘴。洞体特点是天然分室,室室一小洞相通,第一室最大,可容50人,第二、三洞依次缩小,且呈向下坡度,游人往往结伴而进,至第三、四洞便望而却步,故以深邃莫测称之。此外,该洞还有较多的民间传说,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小延安”(得胜沟)革命遗址:位于武川县纳令沟乡最南端,距县城约40公里。该地山大沟深,四周奇峰林立,峰峦叠嶂,地势险要。1938年-1941年,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司令部、中共绥远省省委、省行署等机关曾驻扎得胜沟村,当年曾被称为“小延安”。司令部遗址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9月5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在司令部办公室窑洞旁树立两块石碑,以蒙汉两种文字铭名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