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世界银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奥古斯托·德拉托雷撰文指出,目前外界普遍看低拉美地区未来经济增长走势,一些分析人士甚至将这一地区称为“下沉经济体”。但是总体而言,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前景可能不如过去十年乐观,但是也不能持过于悲观态度。
2013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为2.5%。全球环境不再对新兴经济体有利已是定局,中国经济增长疲软、美国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加剧新兴经济体世界的增长减速。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由2010年的6%减少到2012年的3%,预计2013年进一步降低到2.5%。
悲观主义者对于拉美地区经济的未来增长预期有些片面。悲观主义者普遍认为,外部环境恶化将使拉美地区进一步依赖于外国融资,最终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动荡期。这一论断主要依据两个理由:第一,拉美地区增长是需求推动的,一旦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拉美将重新回到历史上的低速长期增长模式;第二,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脆弱。世行认为,第一个理由部分正确,但第二个理由是错误的。
拉美地区增长确实是由国内需求推动的,而不是外国需求,且投资远大于消费:首先,投资占GDP比重相比过去增长迅速,目前比例已高于东亚地区中等收入经济体;其次,经常项目逆差基本上不是短期资本流入,而是多样化的外国直接投资;再次,信贷整体增长适度,各国监管机构密切跟踪,没有出现体制性风险;最后,拉美地区在保障民生方面取得实际进展,约7000万人口摆脱贫困,5000万成为中产阶级。虽然拉美地区在教育质量、基础设施、技术采用等执行增强生产力的改革方面效果不好,但认为这一地区回归过去经济增长方式有些夸大其词。
悲观主义者对拉美地区经济脆弱性的担忧忽略了两个根本性变化:首先,拉美地区金融合同去美元化大幅增加,降低了货币贬值对各国资产负债表的负面效果,货币破产不会在这些国家引发20世纪90年代的危机。其次,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实质性下降,各国货币政策使市场期待基本上能够围绕通胀目标波动。
拉美地区现在应采用灵活的汇率政策。世行认为,拉美地区可以利用货币贬值来吸收外部负面冲击并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在经济下行阶段采取货币贬值有利于控制对外经常项目并推动国内产出和就业,各国可以快速调整国内外资产的相对价值,减缓资本流出。拉美地区曾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采取这一政策,但全球经济存在体制性衰退,这一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现在中美两国都对拉美地区存在进口需求,货币贬值可以实现这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