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一度“美元化”潮流涌动,如今则出现“去美元化”倾向,其中变化耐人寻味,发展前景值得观察。
贸易融资减持 美元地位衰落
最近两年来,部分拉美国家在贸易和融资等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去美元化”倾向,减少美元在外贸和金融体系中的比例,加强本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南共市最重要的两个成员国,巴西和阿根廷实行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将使这个组织的贸易结算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另外两个成员国乌拉圭和巴拉圭在技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会加入这一体系。此外,目前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也在讨论类似方式,为能源大国委内瑞拉今后加入这一体系创造了条件。
除了贸易领域,拉美国家近年还在减少美元在各国资金存贷和市场融资中的比例。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马丁·雷德拉多指出,长期以来拉美国家发行外币债券,尤其是美元债券的比重很高,造成这些国家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本国经济政策。为此,他建议拉美国家积极推进本币金融市场的建设,加大本币债券的发行力度,减少对外资依赖。其建议得到拉美地区许多经济学家和金融界人士的拥护,并取得部分进展。
乌拉圭中央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银行存款结构在近几年有较大改变。2001年底,外汇约占该国储蓄总额的91%,而今年7月底约占76%。另外,在融资方面,拉美地区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始有所作为,目前安第斯开发协会就有四分之一的债券是以墨西哥、秘鲁和哥伦比亚的货币发行的。
摆脱美元影响 寻求金融独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一度出现“美元化”风潮,支持者认为实行“美元化”后能使拉美国家规避货币贬值风险,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并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巴拿马、萨尔瓦多和厄瓜多尔相继实行“美元化”,阿根廷则将本国货币汇率和美元挂钩,并允许美元成为合法支付工具,使经济处于“准美元化”状态。
不过,随着形势变化,“美元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和后遗症。“强势美元”导致厄瓜多尔作为世界第一香蕉出口大国的优势不断减弱,直到美元从去年开始贬值后这一趋势才得到扭转;阿根廷实行“准美元化”后本币币值长期高估,外贸和财政状况恶化,并出现金融危机。
在美元出现长期走软趋势后,拉美国家又由于金融体系中美元资产较多,遭受较大损失。正因如此,“美元化”模式在拉美的影响力逐渐势微,“去美元化”的声调逐渐响亮。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后,拉美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主权。拉美国家意识到,外币贷款和债务越多,经济独立性就越受到牵制。部分南美国家在去年发起成立“南方银行”,其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摆脱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制约,实现金融独立。
此外,实现地区货币一体化是拉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巴西总统卢拉认为,作为南美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巴西和阿根廷实行本币结算的贸易体系使地区货币一体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过程反复曲折 关联美元走势
不过,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指出,拉美国家的“去美元化”过程会有曲折和反复,甚至可能中途夭折。
巴西和阿根廷推出本币结算的贸易模式后,在两国企业界引起的反响并不强烈,很多人认为其象征和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这一新模式未必会成为主流模式。
阿根廷出口商会主席恩里克·曼蒂亚指出,在两国贸易中取消美元作为中介货币,可以节省因货币多次兑换产生的成本,同时缩短支付时间。这样对于两国的中小企业来说确有一定吸引力,但规模型企业似乎还是更愿意使用美元。
曼蒂亚解释说,在贸易中除了计算汇兑等损失外,大型企业还必须考虑货币汇价的中长期走势和不同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异。目前美元利率远低于阿根廷比索和巴西雷亚尔的利率,如果需要出口信贷融资,使用美元更划算。此外,近期全球新兴市场出现剧烈震荡,许多企业选择了持有美元规避风险。
美元汇率今后走势是决定“去美元化”模式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美元摆脱目前的疲软走势,恢复“强势美元”的地位,那么出于保值增值目的,拉美政府和企业可能更愿意拥有美元资产,金融体系中美元的比例会增加,“去美元化”也就难以成行。反之,美元在拉美地区的地位可能会继续被削弱。目前看来,拉美的货币一体化进程还需很长时日,各种变化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