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宗传明的科研之路是幸运的。他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长远研究目标,多年来能够不断取得各种突破,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提携和帮助,获得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认可,也同时享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名誉。
平心而论,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都恐惧自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投注于科研的心血未能成功被历史记录,甚至最终成为一场白操劳。但要达成这种美好的愿望真的很难,像宗传明这样能够被人类社会所笔录和记忆的优秀科学家实属凤毛麟角,所以这样的宗传明也更容易成为很多人眼中“幸运”的宠儿。
不过,细读宗传明的故事就能明白,在他看似顺遂的科研人生里,每一步都刻下了太深的“脚印”。从1991年确立目标到2014年论文发表,整整23年间,他走出的自己这条人生曲线,要比很多人显得更直、更清晰。23年光阴,有谁能像他那样坚持坚守,何况是枯燥无味复杂深邃的数学之路。
《荀子·劝学》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坦白来说,正是宗传明耐得住寂寞、敢于长年坚守的恒定毅力,才最终能够引得来成功的水到渠成。
从古至今,无数典籍都在强调“锲而不舍”的重要性,如果把它看做迈向成功的一种“身法”,宗传明显然是运用自如的,并且他还用23年坚持向20世纪数学难题制高点发起挑战,诠释了更深的一层“心法”——身为一名科学家所应具有的坚定和纯粹。
由此遥想90多年前爱因斯坦在普朗克60岁生日的庆祝会上发表演讲,探讨“探索的动机”。他说,科学殿堂里有些人是来玩儿的,有些人是来争取功名的,他们对科学殿堂的建筑有很大贡献,但也随时可能离开殿堂,去做别的快乐而且功名的事情,他们的选择取决于环境。除去这两种人,科学殿堂里还有一种人,“那些为天使所宠爱的人”。
这些人纯粹地期待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容易领悟的世界图像,并且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与美。宗传明显然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事实上,所有工作中,只有科学能够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人类前进的方向,对未来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科学家才要在科研这样一条充满荆棘、永无止境的漫漫长路上不断求索。
宗传明曾说:“有些数学家很幸运,找到一个著名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但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们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绝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而已。”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成大业者必有恒,无论是“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的勤勉,还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的坚持,“幸运”天使所宠爱的,始终都是“更努力一点”的人。(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周明华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