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以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春秋。遵循“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坚持开放办学方针,密切与社会联系,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适应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学院的建立之初,确立地域性建筑的专业特色。密切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者关系,并围绕特色开展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在今后的学院发展中,继续坚持严谨治学,严格管理,从严治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坚持开放办学的方针,继续扩大与省、市建设管理部门和国内外建筑院校及有关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交流的水平和层次。
继续扩大国际合作交流,相互学习,把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交流的重要舞台。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 张伶伶
院长信箱:Tianzuo**[ta]**lic.hr.hl.cn
建筑学导师介绍
张伶伶 1959年9月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天作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包豪斯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导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创作方法、城市形态与更新、景观与生态规划。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理事,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等。访问与进修:1995-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近年来出访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科研: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 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总装备合作科研15项、其它国内外科研课题120余项。共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科研奖45项。
电话:024-2469***
石铁矛 1957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撰写文章近30篇与出版著作8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及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项目近30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多次出国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态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电话:024-2469***
任乃鑫 1955年出生,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编《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模拟题(知识题)》、《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模拟题(作图题)》、《建筑设计与表达》等十多部著作;主译《建筑细部集成》1-4卷,参编《建筑科学知识大全》等多部书籍;发表《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与保护》等多篇学术论文。主持设计二十多项建筑与规划工程项目。完成国家级、省部级与市级等纵横项科研课题多项。研究方向为地域性公共建筑;人居环境与居住建筑;建筑思维与创造学;建筑技术科学。
电话:024-2469***
李辰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建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致力于建筑学与景观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发表论文《在更新中激活城市的特色生命力》《建筑学报》(国家一级刊物,EI)第一作者;《论工业建筑中的情感补偿设》 《建筑学报》(国家一级刊物,EI)第一作者;《人文背景下的工业建筑美学思考》;《整合城市的纪念场所》《华中建筑》(核心,EI)第一作者,等10多篇论文。主要获奖项目湛江绿心城市设计研究(第二届威海国际设计大奖赛优秀奖);松花湖风景区入口区设计(世界建筑师大会优秀奖);上海世博会庆典舟桥设计(国际设计竞赛一等奖)等。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建设部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级课题。
电话:024-2469***
陈伯超
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7月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1992年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瑞典国家建筑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沈阳建筑大学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满族建筑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辽宁省装饰协会副会长等职。获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设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等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共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其它总横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出版学术著作16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地域性建筑设计及理论,生态建筑与环境、建筑遗产保护与规划。
电话:024-2469***
李 勇 1958年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了《建筑知识》、《居住建筑快速设计图》等著作,有多篇论文公开发表,已主持和完成工程项目数十项。研究方向为地域性建筑和行为建筑学。
电话:024-2469***
朱 玲 1969年出生,博士在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城市环境设计》编委。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200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导师郭恩章教授;2002年考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彭一刚院士。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组织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多项工程设计,并多次获奖。主编、主译、参编多部学术书籍或教材。近来研究项目集中在城市设计和居住景观及环境设计。
电话:024-2469***
黄 勇 1967年生,副院长,教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建筑创作实践;城市形态研究。中国建筑学会直属会员(e 420007579m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E 430005105M );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专业委员会会员等。发表论文终于尽-特殊环境群体空间设计教学的体会•2005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中国东北城市公共空间创造•走向开放的中国城市空间•同济大学出版•2005;找准计算机模拟在“过程教学”中的位置•2006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等。获奖2005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科技论文一等奖;.2006年哈尔滨新玛特购物休闲广场国际竞赛一等奖;2006年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等。研究项目有松花江流域典型城市生态化空间形态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分形整合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6-2009。
电话:024-2469***
夏柏树 男,1971年4月生,工学博士,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作建筑研究院副院长。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建筑创作论》、高等院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东北城市大工业区分形整合研究》、总装备部《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规划设计预研》等纵横向课题多项,已经完成和在研纵横向课题20余项;在《建筑学报》、《新建筑》、《华中建筑》、《工业建筑》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论著7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点教材建设一等奖、地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在城市形态更新、大型项目策划、地域建筑文化和建筑教育等方面,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电话:024-2469***
赵伟峰 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2007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作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获得硕士导师资格,目前已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4人;所属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创作方法论;区域设计理论与方法;公共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
电话:024-2469***
付 瑶 1971年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后工作四年,1999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著作5部,参与完成一项国家级教研课题和三项省级课题,目前主持与参加欧盟项目一项,省级科研六项,完成工程设计20余项。2003年出访德国威斯码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地域性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与建筑计划学。
电话:024-2469***
吕健梅
教授,1969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市。1991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在读。现承担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讲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形态学。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及理论;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研究。主要学术科研活动:2004年四川民居的考察研究,华夏民居的研究四川民居部分;2005年德国魏斯玛大学进行交流讲学。研究成果:沈阳地区村镇住宅研究获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建筑设计构思中的创造思维研究》,获辽宁省人文科学二等奖。主要出版物:《沈阳市村镇住宅通用图集(一)》;《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地方传统建筑(东北地区)。
电话:024-2469***
朴玉顺女,1969年8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分会学术委员,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
作为项目的主持人或主要完****完成了20余项国家各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句丽建筑的演进研究》(50878056),另外作为主要完****(排名2)完成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作为主持人主持国家建设部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正式出版了六本学术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建筑史研究的学术论文3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建设部、辽宁省政府及沈阳市政府的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多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了有关建筑历史保护与应用的工程项目10余项,多次参加了古建筑保护、修缮以及环境整治的论证,在辽宁省有着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多个项目并获得了辽宁省、沈阳市优秀勘查设计一、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1、地域性建筑历史与理论,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选址、形制、建筑技术、建筑艺术等的研究;2、地域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电话:2469***
吕海平 1970年生,博士在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进修建筑历史与理论。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教学和科研奖励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出版书籍4部,完成工程若干项。2002和2003年获得全院教学优秀三等奖。研究方向为建筑历史、地域性建筑、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
电话:024-2469***
安艳华 1967年生,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后设计院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主持或参与辽宁省人大、辽大经管楼、辽宁工学院、渤海大学、沈阳世博园“沈阳园”等大、中型建筑与环境设计40余项,并多项获奖。从教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近十项,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房屋建筑学》等著作6部。研究方向主要是建筑环境技术研究和符合生态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建筑构造新形式研究。
电话:024-2469***
汝军红
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天津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方法及理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改造修复设计、乡土建筑地域性建构研究等,近年参加省市科研项目5项,其中获辽宁省优秀教育科学二等奖一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保护及利用与城市生活有机相融》(建筑学报)、《辽东满族民居炕居空间流变》(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论文8篇,参编《特色鲜明的沈阳故宫建筑》(机械工业出版社)、《园林构成要素解析-建筑》(辽宁科技出版社)等著作6部。并先后完成《北京国际广播电台专家公寓》、《天津静园保护性开发利用规划》、《沈阳棋盘山影视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道义校区规划设计》(方案)等工程设计。
电话:024-2469***
沈欣荣
副教授,女,汉族,1971年9月出生,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地域性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方法。多年来在该领域参加“盛京宫殿建筑研究”、“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思维研究”等国家及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 “沈阳故宫建筑外檐装修概述”、“夜景观与夜景观概念的产生”等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盛京宫殿建筑》、《建筑设计基础--空间构成》、《客运站建筑设计》等著作 7部,获得各级科研、教研奖励和荣誉称号10余项。
电话:024-2469***
刘万里 1978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9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新建筑》、《华中建筑》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多篇;参与国家高等院校博士学科点基金《东北城市大工业区分型整合研究》(20040213026)、辽宁省教育厅《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人文社区环境建设研究》等多项纵向课题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横向研究课题研究,其中5项获国际竞赛奖项、一项获地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创作及其理论,偏重于文化教育类公共建筑创作方法研究以及建筑文化研究。
电话:024-2469***
朱 松 1964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现主讲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形态学。主持完成了营口市及沈阳市近代建筑测绘和研究工作。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编多部学术著作,获得多项省级科研成果奖。对医院、学校、观演类等公共建筑有较多的实践及理论研究。完成了几十项实际工程项目,其中大庆铁人纪念馆获部省级优秀设计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域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旧城改造及城市更新、城市设计。
电话:024-2469***
王常伟 男,1966年1月,副教授,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分配到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至今。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及理论建筑与环境综合设计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建筑设计工作,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的设计奖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获奖项目有: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获2009年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辽宁省及沈阳市优秀设计二等奖;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园项目获2011年沈阳市优秀设计一等奖等;论文及著作:《建筑与色彩研究》、《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参考》、《沈阳建筑大学风雨操场设计》;科研项目:城市中心区夜间光环境分析及光环境评价的基础研究、居住区夜间光环境评价与研究、低碳工业园区景观构建途径研究,以金成造纸工业园为例等。
电话:024-2469***
王 靖 男,1979年生,工学博士,天作建筑研究院院长助理,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系二年级教学组组长。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建筑创作”团队成员,沈阳建筑大学校优秀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内外竞赛获奖。在《建筑学报》、《新建筑》等核心期刊数篇。主持和参与多项横纵科研工作。作为子项负责人,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和参与的工程项目多次获省部级设计奖项。
电话:024-2469***
郑志宇 1969年出生,博士在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200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2002年考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完成多项工程设计,并多次获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策划和居住简化组设计,担任多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顾问,多家报社房地产战略传播高级顾问,沈阳房地产协会副会长。
严云波 1962年出生,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1984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建筑标准及建筑技术的研究与设计工作,现任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建筑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参与及主持一百余项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其中《室外庭院设计--辽园》获中国’99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一项获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九项获三等奖,一项获市级优秀设计一等奖,《中房凌云花园》获国际中国大众住宅范例、《盛华苑》和《中房凌云花园》获 2005’ 沈阳市优秀住宅小区奖。合作主持完成国家标准图集《汽车停车库建筑构造》的编制工作,参与《建筑细部集成》的编译工作。
外聘:王洪礼 1961年2月出生,汉族。1982.7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研究方向是建筑设计。社会兼职主要有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届)教育与职业实践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委员等。
邮箱:wanghl**[ta]**ecnei.com
刘文军 1970年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93年7月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99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编著《建筑小环境设计》一书,参与编写或编译著作4部,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完成一项国家级教研课题和三项省级课题,目前主持科研一项,参与省部级科研四项,完成工程设计30余项。研究方向主要是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原理。
邮箱:lllw-lll**[ta]**.com
周 南 1971年3月25日 出生,1993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6获得日本九州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99获得日本九州产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中国传统院落》。2003-2004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能源分析研究室做访问学者,研究美国与日本建筑能源利用与分配比较研究2004年至今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攻读博士后,研究中国能源的评估、利用基低碳装置发展战略。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热环境及能量保存及居住者的满意度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杨 晔 1968年7月出生,工学学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建筑师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城市环境设计》编委。有编著《园林构成要素实例解析--建筑》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UNESCO PRIZE),1997年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入围方案,1998年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辽宁省优秀设计一等奖(沈阳高登大酒店、辽宁电视台彩电中心),辽宁省优秀设计二等奖(鲁迅美术学院教学综合楼等)等。主要完成设计成果:辽宁电视台彩电中心, 葫芦岛市电视台,沈阳高登大酒店,沈阳华阳国际大厦,鲁迅美术学院教学综合楼及校园综合改造,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区改扩建工程,沈阳市高新技术产品检测中心,沈阳市图书馆,沈阳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沈阳医学院亚太国际护理中心,沈阳市人民检察院等,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建筑、景观及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实践与方法研究及中外设计合作探讨。
邮箱:yangyeworld**[ta]**a.com
李 强 1974年出生,日本一级建筑士,工学博士。日本建筑学会正会员,爱知建筑士会会员,日本感性工学会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L&O ARCHITECTS建筑士事务所执行董事。1996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综合技术研究所做研究工作。2005年毕业于名古屋工业大学大学院社会工学专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在日本冈田建筑计画事务所从事设计实践。主持项目数十项,其中交洋本社大厦获三重县知事赏(相当省级最高设计奖)。译著《光・热・ 音・ 水・ 空气--人居环境与建筑细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与海外多所学术单位保持进行持续性的合作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古典建筑史研究(欧亚圈内古典拱的时代变迁)②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中国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手法的变迁)③建筑与文学(古典文学中的空间研究)④建筑细部研究(人居环境与建筑细部)
邮箱:ri_kyou**[ta]**.so-net.ne.jp trtiger**[ta]**.com
赵成中 1963年5月出生,总建筑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83年毕业至今在东北院工作了23个年头,共设计建成项目100余项,获奖励项目达30余项,其中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一次;中建总公司优秀方案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辽宁省优秀工程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二次、2003年被评为沈阳市十大优秀青年建筑师。同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医院建筑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防火与区划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防火综合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近十个学术团体的兼职工作。1999年~2003年,连续五年被评为院先进生产者,并于2003年被中建总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建筑方案创作能力及解决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是我院建筑专业技术带头人之一。
于丽新 1963年出生,硕士,高级建筑师,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导师陈志华。曾在沈阳建筑大学教授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等课程,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沈阳市城市专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现任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建筑景观与环境管理处处长,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土木建筑学会景观环境委员会主任。多次发表古建保护、城市建设等方面的论文。主持沈阳市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沈水湾公园、体育公园、国际会展中心、规划展示中心等沈阳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以及沈阳市城市色彩规划等多项科研项目。现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
邮箱:hfp_**[ta]**.com
宿 宾 1961年3月出生,奥克兰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热性能;健康、热舒适的室内微气候条件;建筑环境中的空气动力学;能量效率和建筑设计;建筑热环境与舒适度的实地考察;建筑热舒适度的设计与控制;城市和建筑环境设计;热带建筑设计;描述室内热环境与舒适度的CFD模型;室内外自然通风的风洞研究;空气污染和行人的安全与舒适的关系等。
邮箱:bsu**[ta]**tec.ac.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