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侯寺旧称三侯庙,又称张相公庙。创建于明崇桢二年(公元1629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东临南河水,南靠乌龙山,西傍三侯古桥,北对册冈宝刹。据地方史籍《昭萍志略》载:“萍南大田有三侯,屡著灵异,里人所建,以祀张相公”。“尝读唐书张宏靖传,三世皆宰相,封侯,时号三侯张相公家,今三侯庙亦张相公”。寺中祀祭之张相公,并非唐代张宏靖,只是借其义,祀祭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的张景鸿,字逸云,号康,湖南济阳人氏,弱冠中秀才,后又精通岐黄之技。为避祸难,奉母离乡,飘泊至山清水秀的横头洲,自称横头洲子,设馆教书营生,且以所学之医术,常为乡邻治病,助药贫困者,其育人济民之高尚品德深孚众望,皆称张相公。明崇桢二年(公元1629年)秋,瘟疫蔓延乡里,民众惶恐不安。张相公得一梦:洲上的井水已含毒,切不可饮用。梦醒,惊骇异常,起床告知乡邻。天亮后,张相公立于井旁,劝阻前来汲水的乡民。然,乡民不信,执意取水,张相公既急又无奈,手掬井水先尝,当场暴亡。众皆失色,号啕恸哭,既为张相公舍已为人的善举义举所感动所震撼,更痛心疾首地悔恨未听劝阻,致使张相公英年早逝。在此,建寺立像,奉为神灵,晨夕拜谒,长年祀祭。
2005年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