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寺旧名星居寺,又名梵林寺。唐创,后周广顺年间当地人李氏捐地所建。后周显德年间(954-959)改名宝积寺。宋文学家黄庭坚曾于崇宁二年(1103)撰并书《宝积禅寺记》,又题过“德味厨”、“入还堂”二匾额,还手植罗汉松于寺院,元毁。明洪武年间,建僧会司。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僧九雪募修。前有关帝殿,邑人李固山建,旁有观音泉,深不盈尺,暑月清冷,已竭。又有禁钟楼,即濂溪书院旧址,亦毁。光绪年间,众僧复兴法门丛林,僧肇堂改建山门。从清末至民国,方丈体云大师,住持寺内30余年,每隔3-5年设坛授戒一次。曾先后偕邑僧众整修殿宇,建藏经阁,创建普通塔院,登遐亭等。民国年间县僧会司、佛教会、居士林都设寺内。方丈体云大师曾兼佛教会理事,募化筹资购买巨部汉译《大乘经律论丛书》,举办佛学培训所,培养青年僧侣。宝积寺当年不但是全县佛教中心,而且是湘赣边境的萍乡、浏阳、醴陵、攸且等县佛教总据点,曾住僧侣五、六十人,加上外来云游者,多达百人。后因兵燹战乱频繁,特别是日军两度侵扰腹地,破坏严重,佛事渐衰。1990年重新开放宝积寺,并于1993年5月动工,对原建筑物全部拆除重建,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赴朴初为重建的宝积寺题写了寺名。大雄宝殿1995年竣工,占地面积为556平方米,高22米,宽26米,进深(长)21米,先后还建筑了天王殿、客堂、东西配殿及寮房等。整个宝积寺现占地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物采用明清模式,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砖木结构、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