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著名的鄱阳湖即在此。鄱阳县1986年更名为波阳县,2003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改回鄱阳县。境内东北依山,西南濒湖,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形成低山、丘陵、湖区、平原兼有多地貌地形,属亚 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9℃-17.7℃,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74天。鄱阳县古称番(pO)邑,饶州,汉时更名鄱阳县,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县而得名,全县国土面积4215平方公里,现辖14个建制镇,15个乡、2个水库管理局、一个农科所,535个行政村(含居委会),总人口145万。县境内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属亚 热带温和型气候,全年日照约2000小时,年降雨量1600mm左右。近年来,鄱阳县百万余群,为实现鄱阳在鄱阳湖畔快速崛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开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在改革中快崛起,开创了全县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鄱阳县有“全国文化戏剧之乡”等荣誉称号,是江西省人口第一大县,还是著名的国家商品粮、棉、油、猪、鱼基地县。
鄱阳县总面积4215平方千米。全人口约近150万(其中农业人口110万),毗邻皖南。鄱阳县气候属亚 热带湿润型。气候温和,全年平均气温17.60度;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0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40%以上;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608毫米;四季分明,无霜期达274天。山脉为黄山余支,县域经地势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欹,低山、丘陵、湖区平原兼有。拥有234万亩山地经济、野生、珍贵树和113万亩宽的水域,其中30万亩优质可养水面。是江西省面积第二大县、人口最多县。县政府所在地为鄱阳镇。
鄱阳县地处东径116°23′45″至117°06′15″,北纬28°46′26″至29°42′03″之间,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鄱阳湖的东岸,北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万年接壤;东于景德镇、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水域面积948.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2.5%,其中鄱阳湖约有313平方公里水域在该县范围内,境内大小河流225条,总长2070公里,大、中、小型水库359座,总库容6.5亿立方米,水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东北高为低山,向西南方向渐变为丘陵和湖区平原,东西宽71.8公里,南北长90.2公里,总面积为4215平方公里。
全县土地总面积达421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45%。耕地总面积108.02万亩,其中水田81.74万亩,旱地26.28万亩,山地面积234万亩;林地面积14万余公顷,覆盖率达29%。鄱阳县属典型的中亚 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达2098小时,平均气温在16.9℃-17.7℃,1-2月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为4℃-5℃,极冷最低温度日为零下8℃,7-8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8.8℃-30℃,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 7-9月为台风雨季带,全年无霜期274天,太阳辐射数为115千卡/平方厘米。
阳县产业结构主要以大农业为立。自古有“银鄱阳”之美称,“鱼米之乡”之盛名,是国务院列入的全地商品粮、商品鱼生产基地之一。 传统的珠湖银鱼、东湖鲫鱼、鄱湖藜蒿、春不老菜等,堪称天然食品一绝。 矿产资源有金、银、铅、锌、煤和莹石等矿产丰富。 此外,鄱阳生产的甲鱼酒、新芝安食品系列及自古以来就富盛名的脱胎漆器、鱼钩等在改革开放中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争创不少辉煌。 鄱阳1986年被国务院定为贫困县,有国家的大力扶助下,扶贫开发历经十八年来,贫困人口逐渐减少,贫困地区的农牧水产业迅猛发展,更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 当前鄱阳县在县班领导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开辟“鄱阳湖工业园”、“芦田工业区”等数个大型工业园区,已进驻数十家大型企业,为鄱阳的经济和工业建设拓开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