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柳编起源及历史沿革
早在明朝年间,住在苏州阎门一带从事藤、竹编织的刘姓十几户人家因朱元璋发起的“洪武赶散”而举家乔迁至现滨海县正红镇贺君村(原后环庄)境内居住。这批刘氏族人不懂耕作技术,又无土地,仅有一于编织技术,生活难以为继。很快,他们发现篆河周围的沟、坎、路、堆边长着丰富的杞柳,欣喜若狂,便用它来编织柳筐、柳篮、笆斗、大匾等之类的生产、生活用品,走乡串户叫卖。后来,刘氏子孙又不断创新,编织出柳箱、提箱和针线匾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将他们祖先传下来的柳编手艺发扬光大。就这样,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杞柳编织这门手艺在正红一一代代延续下来。
20世纪70年代.我国木材资源紧缺,工业包装箱普遍缺乏,正红的乡镇企业开发了以柳代木生产工艺,设汁了大小规格不一的柳条箱。其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并辐射到周边通榆、五汛、蔡桥等近10个乡镇。他们编织了数以千万件的柳条箱,销往上海、无锡、苏州、南通、镇江、连云港等20多个城市,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正红的柳制品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不仅编织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日常用品,而且创新设计生产了若干系列的新产品,其规模数量、工艺水准、涵盖内容等均列全省之最。1996年,正红镇被市命名为“柳编艺术之乡”。
二、柳编工艺特色及产品种类
杞柳就水而生,编织柳器的杞柳在素有水乡之称的正红镇遍地都是。杞柳春天发芽抽条,霜降后收割。收割后,一束束捆好挖塘堆放,上面覆以草苫,经常浇水,保持柳条湿润。来年清明拆堆,此时柳条又萌生了新芽,以特制的刀可以十分方便地削去外皮,晒干后柳条雪白,俗称白柳,以此编器,色彩美观清雅。
正红柳器的制作要经过选料、下料、抽皮、剖柳、钉模架、编织、漂洗、熏烟、喷漆等十多道工艺。其中最主要的工序是编织。编织讲究经纬,有压一挑 、压二挑一、多经编、劈柳编等技法。编织的花纹有空花、菱花、荷花、海棠花等等。尤其是柳编的口部称为刹口,有单刹、双刹、绞口、圈口、辫子口等,美观多样。
正红柳器传统的外形多为方形或圆形。过去柳器讲实用,而今工艺柳品占了很大比重,如挂篮、食品篮、宠物篮、刀叉篮、花篮、公文篮、茶几、躺椅等。有一种木、柳结合的工艺家具,以木材制作框架,框架上进行柳皮编织,或密编,或空花,依形随势,不拘一格。由于家具体积大,分量轻,运输时占地大,聪明的工匠就采取大橱套小橱的形式,比如“五三三”书架,由大小不同的三个书架层层相扣,只要把隔板抽空,一个大书架中就可以放进中架、小架和隔板。有的则采取拼装法,如柳屏风,拉开是四扇,合起来是一扇,稳固而又轻便,占用空间很少。又如“狗窝栏”,从婴犬到成熟犬,由小到大13种套篮,一个套一个,既方便包装,又节省空间。如今又进行柳塑结合、柳布结合、柳草结合,使不同质材互衬互补,相得益彰。
正红柳制品种类可分为农用类、家庭类、工业类、旅游类等四大类、近百个系列。农用类有装运系列、粮用系列、捕鱼系列等,工业类有包装系列、挑扛系列等,家庭类有盛装系列、餐具系列、婴儿摇篮系列、宠物系列、花篮系列等。其品种之繁多,做工之精美,造型之独特,琳琅满目,真是美不胜收。
三、柳编生产发展现状
正红镇现有柳编企业五家,分别是盐城利滨工艺制品公司、滨海县丰华工艺厂、盐城佳海草柳编织制品有限公司、滨海县红鑫编织厂、滨海县成达工艺厂,它们的年产值均达500万元以上,且都是县级定报规模企业。正红镇现有1万亩柳生产基地,18个编织专业村,1万多个编织专业户,这些编织户每年从事柳编的收人在3000元以上。全镇高水平的编织能手达千人以上,具有技术员以上职称达190。人,创样设计技术人员100多人。丰华工艺厂的产品被上海进出口口岸定为免检产品。利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柳制品重点生产厂,在意大利与当地的卡狄公司合资成立了分公司,并在德国波恩、加拿大多伦多、意大利米兰创办了三家柳制品超市,聘用当地280名外籍华人到超市打工,年创汇达150多万美元。2002年与香港爱莎公司合资,在滨海县工业园区购地24000平方米,创办了花篮、宠物篮公司。成达工艺厂的产品造型新颖独特,其中挂篮、花篮、果盘、啤酒篮、宠物窝等400多个品种远销日本、意大利、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企业在注重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先后使1 000多户贫困户过上了小康生活。
正红镇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能手比赛、新品比赛、造型比赛、编速比赛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成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成为群众增加收人的重要渠道。镇里还设有柳制品陈列馆、展览厅、比赛台,常年举办培训班,并配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和服务。经市有关部门批准,该镇成立了编织协会,以协会带动村组户一起搞编织,形成了“草柳基地一编织户一龙头企业一国内外用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该镇拥有较稳定的柳编文化艺术队伍。一是有一支百人以上的设计创作人员队伍,每年春秋两季携带上千个新品种参加广交会、沪交会,每次成交额都达几十万美元。二是有一支千人以上的制作比赛队伍。不仅参加地方各级演出比赛,而且还到广交会上做现场表演。三是有一批颇具影响的艺术成果。诸如舞剧《编织花朵朵》、相声《葡萄篮与苹果篮谁酷》、小品((波斯猫和牧羊犬乔迁》等一系列文艺作品成为该地区人们脍炙人口的编织文化娱乐项目。1991年,佳海公司职工蒋文罗、张桂芳在省编织大赛中获省工艺美术操作能手称号,公司被省工艺美术协会吸收为会员企业。
该镇每年都要组织多次大型活动。每年的广交会、沪交会则专门组团参加。镇里由柳编协会统一组织的培训活动每年达30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