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泗阳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中国招商投资网群讯:“十一五”期间,泗阳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升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较好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一五”末,全县人才总量达到46900人,圆满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制定的人才总量达到4.3万人的奋斗目标,全县人才总量占全县人口总量的4.7%,其中党政人才2134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316人,高技能人才2378人,专业技术人才26040人,农村实用人才12032人。
(二)人才结构日趋合理。“十一五”末,高、中、初专业技术职称比例由1:10:15,调整为1:8:11,中高级职称比例不断上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6229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2%;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50岁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12%;41-50岁之间的专业技术人员占20%;40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占68%。
(三)人才环境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县相继制定出台了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管理和服务及高层次人才创业基金、岗位津贴、子女入学、配偶及子女安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了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举办高研班等多种培训方式,有效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加强对作出突出贡献人才的表彰奖励,地方职称评审以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进一步激发了人才的活力,调动了广大专业人才的积极性。
(四)人才素质不断提升。到“十一五”末,全县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达到1290人,比“十五”期末增加了680人,增长了111%;中级职称达到10400人,比“十五”期末初增加了4400人,增长了73%。全县现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创新创业人才3人,省“双创”培育对象6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4人,市“135工程”培养对象73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52名。
二、泗阳县人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总量偏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县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不足,截至“十一五”末,我县人才资源总数为46900人,每万人口人才数我县为470人,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与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全县GDP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原因一是企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对人才、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到我县创业;二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中,我县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照明电器、电子科技、机械制造、造纸包装和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二)人才的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偏少。
我县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比重。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文科人才多,工科人才少;一般人才多,领军人才少;普通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虽然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泗阳县促进工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十条意见》、《关于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待遇,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环境,但是由于我县经济发展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为人才发展创业的各项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工资待遇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比较困难。
(三)人才行业分布不均衡,工业企业急需人才比例过低。
我县现有的人才队伍中,教育、卫生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占30%以上,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创造价值的生产一线人才拥有量则比较低。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国有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十分缺乏,全县46900名人才从事教育卫生工作的有15200人,而与我县木材加工、纺织服装、照明电器等主导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仅有5200人,从而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积压,而企业急需人才又严重不足的局面。
(四)人才流出现象比较严重,加剧人才短缺。
激烈的人才抢夺战之中,我们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人才发展创业的各项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工资待遇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薪酬、福利以外的特色优势也不够明显,造成了企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引进困难,同时一部分优秀人才为了追求更好的个人发展、更高的工资待遇,流向经济比较发达,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加上人才载体、经济实力的“短腿”,在人才引进方面仍然比较困难,更加剧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
三、改善人才发展状况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六大能力,加强六类人才的培养。
1.突出执政能力,加强党政人才培养。一是通过干部教育培育专网——意杨之乡干教网,推行“菜单式”选学培训;二是建立机关干部信息化知识培训中心,推行干部教育积分制考核制度;三是实施以“招商服务、城市管理、重点工程、信访稳定、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线”干部培养锻炼工程;四是选送机关干部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脱产培训,通过“专题办学、菜单选学、一线炼学、论坛讲学和网上自学”等“五学”方式加强党政人才培养。
2.突出管理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是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利用县委党校的资源,联合南京大学开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MBA精品课程班,对科技成长型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二联合泗阳爱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举办“人才论坛”、“中小企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研讨交流;三是邀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相关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经营管理水平。
3.突出创新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是利用我县在苏州大学、省农科院等省内外13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的人才工作站,定期组织专业人才培训;二是利用南京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在泗绢集团和勇仕照明2个企业设立的研究生工作站,加强我县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是联合省林科院成立江苏现代林业继续教育学校,专门培养林业、园艺技术人才;四是按照省、市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保证继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确保每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时间不少于规定的学时数;五是实行继续教育登记考核制度,并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结合,加大对工业、农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创造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六是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目标管理制度,与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双创”培育对象等优秀人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年度重点攻关课题和项目,引导他们大胆创新,多出成果。
4.突出操作能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加强泗阳高级职业中学、泗阳霞飞中等专业学校等13所职业教育机构建设,提高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和职校毕业生的素质,为企业发展输送各类技能人才。二是强化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助推创业就业,同时,大力开展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
5.突出“双带”能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继续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三百培训计划”(即培训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名、农民经纪人和农村营销大户100名、种养加致富带头人100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创业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走进基地学习。依托县农村干部学校,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6.突出服务能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启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办法,并组织专题培训。积极鼓励社会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资格等级。
(二)进一步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广泛吸纳和凝聚人才。
1.设立技改创新资金,提高企业自主引才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当年实际完成新上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完成2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对企业新建立产品开发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通过市级、省级或国家级认定,或新获得省级或国家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10万元、30万元。对当年实施的市、省、国家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经市级以上鉴定确认,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10万元、30万元。
2.建立优秀专家选拔培养机制,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素质。(1)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优秀专家申报工作。认真全面推荐国家“百千万工程”、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市“
3.建立服务监测平台,及时提供企业紧缺人才。利用泗阳人才网的资源,在泗阳人才网建立企业紧缺人才统计监测服务窗,面向县开发区企业开放,为开发区企业人才需求提供日常监测统计服务。服务窗日常监测统计的对象为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企业需求以上紧缺人才时,及时报送人才需求信息,县人才交流中心每周将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统计后及时在多家人才网站上发布,并将人才库中适合企业需求的人选向企业推荐,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引进最急需的人才。服务窗实在难以提供的某些特殊人才,将通过专业猎头公司,由猎头公司以有偿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人才。
4.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打破职务终身制。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与职称聘任相分离制度。破除专业技术资格和职务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和以业绩、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实现人才与岗位的最佳配置。聘任期内没有成果或业绩者,聘任期满后不再续聘。不被聘任者,不享受专业技术职务的待遇,做到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拓展职称评审领域,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各类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力度,逐步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
5.健全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强力推行人才全员参保制度,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确定聘用关系后,必须按规定为其办理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各方应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对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人才,在受聘期间除享受正常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待遇外,用人单位可以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保险数额和具体形式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6.加强人才的政治思想工作,提高人才的政治待遇。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人才的学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大感情留人的力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与专业人才广交朋友,身体力行地关心人才、为人才解决实际问题,以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增强我县的人才感召力。进一步提高人才的政治待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要进一步提高人才的比例,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各单位、特别是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要特别重视从专业人才中选拔领导成员,进一步提高人才在决策中的发言权。
(三)多措并举,大力引进外地高层次人才。
1.利用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根据《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办法》和《宿迁市关于实施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的意见》,对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在我县投资创办(领办)科技型生产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创业人才和创业团队,或我县各类企业和创新载体引进的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创新人才,通过申报评审,确定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的,可获得100万元的创新创新资金资助。我县将利用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下列三类人才:(1)创(领)办科技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初步实现成果转化,经营情况良好,依法经营,按章纳税的企业法人或高级经营管理人员。(2)拥有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以技术入股形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企业,并积极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人员。(3)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我县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或掌握相关核心技术的企业技术骨干或负责人。
2.制定高层次人才培育办法,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实施办法,面向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培育和支持,产生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名。设立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专项资金,根据人才项目评审情况,对创业创新人才可给予200万元以下的创业启动资金。引进人才项目企业注册后,因新添置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而需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可对其100万元以下贷款提供政府贴息。对具有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由政府负责协调担保公司,给予不低于100万元的融资担保。
3.实施“柔性引才工程”,提高人才引进层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将“柔性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七大主导产业”,重点柔性引进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优秀专家、市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外籍专家、博士、高层次留学人员以及高级技能人才。柔性人才可以采取兼职、聘用、租赁、讲学、技术咨询、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承担项目或者课题研究等形式,长期、定期或不定期来泗提供智力或技术服务,服务方式和待遇由用人单位与柔性人才协商确定。申请项目资助、享受津贴奖励等方面与本地同类人才享受同等政策。
4.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挂钩,提高政府部门引才积极性。将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考核,按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年招商收入5倍计入招商引资实绩,软件和服务外包项目按营业额10倍计入招商引资实绩。同时,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优秀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的,分别视同完成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招商引资实绩。
5.简化办事程序,确保优先安置。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绿色通道”,实行部门一条龙办公服务。经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各单位引进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研究生进入事业单位不受编制、增人计划、工资基金总额等限制,通过面试的人员,直接办理有关手续,其专业技术职务由用人单位从优自主聘任。
6.加强载体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由县政府牵头,以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为母体,创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区中园”形式规划建设“软件园和服务外包产业园”,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投资融资等服务。通过“民办公助”的园区开发体制,采用企业化运作方式建设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大力培育和引进企业,按照“鼓励创新,扶持创业,宽容失败,倡导协作”的总体要求,大力扶持本地初创业和微小企业发展,通过创业载体,培养和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1.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规划的研究,做到超前预测,提高人才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有关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学术带头人为重点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的规划。抓好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重点选拔管理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特殊人才。
3.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人才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抓人才、抓科技、抓投入等目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及政绩考核范围,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4.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人才价值的认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我县引进、用好人才的优惠政策,不断增强泗阳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力宣传那些刻苦攻关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人才和勇于探索带头创办企业的管理人才,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我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建功立业,为泗阳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