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潍坊市长谈污染质疑:压力很大 比网民更关心当地环境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现在做市长压力很大”,山东潍坊市长刘曙光4日在北京谈起“潍坊地下水疑遭排污”事件,称比网民更关心当地环境。他坦言,监督是好事,欢迎社会公众继续监督。
当日傍晚,在山东代表团驻地,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刘曙光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独家专访,笑称到北京开会之前已做好思想准备会被记者“围堵”,但他很自信可以将事情讲清楚。
潍坊市长回应“神速排查”
2月11日,一条内容为“山东潍坊许多企业将污水排到1000多米的水层污染地下水”的微博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潍坊市环保局于2月15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和市属各开发区实施全面拉网式排查,截至2月17日,排查企业715家,暂未发现帖文反映问题。
有网民质疑,两天排查715家企业,简直是“神一般”的速度。
“事件爆发当天我就非常明确地提出,对所有可能涉及环境污染的企业按地域展开拉网式排查。”刘曙光回应称,环保监督是一个网络,市、县、乡三级有许多监督机构可同时进行,尽管如此依然会有疏漏之处,因此发动民众进行更广泛的社会监督,实行有奖举报,“如果真有问题,经过这么长时间一定会浮出水面。”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讲,排查是严谨、深入和细致的。”刘曙光说,目前尚未发现有地下水污染问题。“实行有奖举报以来,市政府共受理社会举报58件,其中56件与事实不符,2件是一般性污染,而非地下水污染。”
“我们非常欢迎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刘曙光认为,媒体的有效监督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可以成为推动政府工作的动力,且举一反三。“随后,我们对其他环境问题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有问题马上处理,没有问题就在现有基础上完善执政水平。”
“我们比网民更关注当地生态环境”
刘曙光表示,政府和民众一定要建立良性的沟通渠道。政府要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对待环境问题,做到违法必究。
“其实我们比网民更关注当地生态环境。”刘曙光说,我们与当地民众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洁净的环境不仅当地民众要享用,政府官员也要享用。“即使为我自己,我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而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核心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社会监管、技术监管、制度监管体系。”刘曙光指出。
“堵不如疏”,谈及未来规划,刘曙光说,环境发展要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真正让社会形成一种环保声音,环保要奖励,污染必严惩。建立统筹规划,建立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和责任问责体系,“环境的改善绝不是口头上的事儿,要真正变成每个人非做不可的事,形成良性循环。”
“做市长压力很大如履薄冰”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位51岁的市长自言压力很大,“做坏了不容易,现在社会管理体系越来越完善,做坏了一下子就不让你干了”。但做好了更不容易,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民众对政府的要求更高。
刘曙光清楚地认识到,环境问题不简单是执政理念的问题,而是现实问题。过去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道路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不仅要挣钱,更要想清楚挣什么样的钱,如何更科学、可持续地挣钱。
“而建立完善的机制绝非一年、两年就能做到。”刘曙光谈到了潍坊市发展要做的三个转型,即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管理转型。“早转早主动,早转早受益。我从内心意识到转型发展的紧迫性。”(完)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