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沟镇招商网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汤沟镇沟湖密布,水甜土香,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商贾云集,豪情风流,繁华无限。本镇道路通达,水陆交通便捷,东距宁连高速20公里,西离沪宁高速30公里,是省级中心镇和江苏百家名镇之一。汤沟镇位于连云港市驰名中外的花果山水帘洞西南约60公里处、县境西北部。东、北与孟兴庄镇接壤,西与沭阳县李恒、沂涛两乡交界,南与李集乡和涟水县的杨口乡为邻。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33.8平方公里。
地名含义:据史料记载,汤沟是历史上的地震陷落地带,秦时曾发生过一次强烈地震,这里遂陷落成一片汪洋。宋朝以前称“大三湖”,“硕获湖”,宋元时期将其东南改称“硕项湖”,西北改称“桑墟湖”。汤沟当时就形成于两湖交界之处。后因黄河多次改道入海,泥沙在此屯积,地势逐渐增高,宋代以后遂使原来的大湖渐成水陆相交、沟湖密布、水甜土香、物产丰富之地。所以,这里当年湖洼相连,野草丛生,湖鱼聚集,燕莺争相在此栖息繁殖。故汤沟素有“燕莺窝”之美称,后称为汤家寨。天翻地覆间苍天神工鬼斧造化的一泓微香甘爽、传奇灵异的“香泉”也随之悄然出世,逐渐展露出奇绝亮丽的风华。古时这里有一条通往古硕项湖东西走向的天然无名大沟,当时居于沟北侧的移民多以汤姓为主,因称之为“汤沟”、“汤家沟”。“汤沟村”也由此得名,以盛产驰名中外的“汤沟酒”著称于世。由于该镇驻地汤沟村,且汤沟村知名度在本镇各村中最高,其传统名产“汤沟酒”享誉天下,故名汤沟镇。
历史沿革: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汤沟,原名汤家沟,又名汤沟。明时属淮安府海州管辖,清属海州沭阳县韩山镇。民国时,位于涟水、灌云、沭阳三县交界处,属沭阳县第五区。解放后划入灌云县曙红区,1958年成立灌南县时,划入白皂乡,1981年6月,由白皂、孟兴庄两公社西部部分大队析出,成立汤沟人民公社。1983年三月镇社分设时更名汤沟乡。1985年10月撤乡设镇。2009年,下级政区:下设葛集村、大同村、沟东村、连五村、下尧村、金星村、支沟村、汤沟村8个村委会,103个村民小组,48个自然村庄。全镇拥有耕地2.61万亩,6497户,2.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70人,全镇人口绝大部分属汉族。
自古以酿酒闻名,这里东近大海,气候温热,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宜酿美酒,尤其是传奇灵异的“香泉”水,我国源远流长、誉满天下的传统名产、历史文化名酒——汤沟酒即产于此。酿酒业是汤沟的支柱产业,全国知名企业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坐落该镇。全市唯一重工业企业兴鑫钢材坐落在该镇,使汤沟镇初步形成了以酿酒、食品、包装材料、粮食饲料、建材产品等为主要支撑的工业主导型城镇格局,汤沟酒、桐杨木板材等产品畅销海内外。温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是连云港“泡桐之乡”、“意杨之乡”,“灌潮”牌大米、“锦同”牌辣椒被国家确定为绿色无公害食品。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猛,环境优美整洁,镇区古韵鲜明。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00元,同比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同比增长23%;财政收入达到6000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近5500元,全年转移劳动力将达到18000人。本镇二、四、六、九逢集。
2008年,汤沟镇依托原有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模式,以韩国辣椒、林间套种中药材等为主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下尧高效农业示范园初步建成。投入200万元,完成2.8公里的水泥护坡,占地100亩的泥鳅养殖基地,经济效益良好,占地50亩的万头猪场和占地30亩的10万只草鸡养殖场正在建设之中。2008年无公害辣椒和番茄已创国家品牌,水稻千亩丰产方获市一等奖。汤沟镇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一降二补”、“一免三补”、农业保险等惠农举措,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全年共转移劳动力18000人,组织专业技术培训6200多人次,出国劳务160人,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工业富镇”为指导思想,加大力度招引大项目,通过镇外企业创造财政收入反哺镇内建设,通过酿酒及配套、钢铁、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特色工业的发展打造工业大镇。全年共引进三类项目1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个,结转和技改项目5个。兴鑫钢铁二期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兴鑫钢铁新厂区已具备生产条件;博龙科技和宝邦化工分别完成投入6000万元和3000万元;金亚上海路已建成3万平方米商住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新增注册资金4050万元。(注:此公司因能耗比太高,现已被江苏省政府勒令停产整顿)。
在产业布局规划的指导下,启动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新镇区控制性规划,已通过省建设厅评审;完成酒文化广场、新鑫商务广场、连五集中居住区、下窑高效农业示范区、香泉小区的修建性规划以及三个新农村示范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规划,切实做到规划先行,以规引建;投入1200万元新征建设用地380亩,建成3000平方米三级客运站一座;基本完成上海路30000平方米商用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完成3公里兴汤线两侧护坡建设,新铺城市道路4条2公里,1.5万平方米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全年累计完成城建投入6000万元,镇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