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由水而生,古时,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姜堰汇聚,故称“三水”。又因三水汇聚,冲击成塘,塘水多旋涡,形似人指罗纹,又名“罗塘”。北宋年间,洪水泛滥,姜仁惠、姜谔父子仗义疏财,率领民众筑堰抗洪,保护了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古镇由此名为姜堰,至今流芳千年。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西汉属海陵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治所即今泰州市。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民国初年废州设泰县,县仍治今泰州市。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镇(今海安县城)建立,1949年5月,泰县人民政府移驻姜堰镇西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人文姜堰──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五千年前,便有先民生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天目山商周遗址、唐代观音阁、明代王公祠、清代岳行宫等文物古迹。这里文化繁荣,人文荟萃。明代著名画家唐志契、唐志尹与唐日昌叔侄三人齐彰,时称画苑“三唐”,唐志契画论专著《绘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库全书》;清康熙年间,围棋国手黄龙士棋艺精湛,著有《弈括》、《黄龙士全图》,时人尊为“棋圣”;清乾、嘉、道年间,桥头镇刘荣庆、刘国庆兄弟二人考中状元,时称“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精研诗文,造诣极深,其力作《<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重视,成为文坛书苑佳话。
姜 堰 籍 院 士 风 采
李德仁院士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知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姜堰市溱潼镇,1957年毕业于江苏省泰州中学,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测量系,1981年获武汉测绘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原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国家973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图形图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顾问,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
现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20多个高校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
李德仁在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可区分性理论与方法,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等方面有独到建树和广泛影响。
早在1982年,李德仁首次将验后方差分量估计方法用于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随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验后方差分量估计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
1987年至今,李德仁先后完成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测绘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航天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测绘局“七五”攻关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国家科委“863”项目、国家科技部与国家测绘局“九五”攻关重点项目等20多项国家和部委重点攻关项目。
李德仁长期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III委员会主席(1988-1992)和第VI委员会主席(1992-1996),为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ETH)、澳大利亚昆士兰工大(QUT)客座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客座研究员。目前担任亚洲GIS协会会长。
李德毅院士
李德毅,中国工程院士、博士生导师,1944年11月生于江苏省泰县,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博士学位。目前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研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语言信息工程中心首席科学顾问。
长期从事计算机工程和人工智能学术研究。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方法,1985年获得国际IEEE总部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最佳学术成果奖;1999年攻克世界难题三级倒立摆动平衡问题,获得世界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杰出论文奖。出版英文专著2本,全世界发行,被译成日文版;主编技术丛书6本,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部分被SCI等国际三大索引收录并被上百人次引用;先后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讲学。在数据挖掘和信息安全方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和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34名。先后获得2项国际学术成就奖、15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990年由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称号,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杨元喜院士
杨元喜,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学家,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7月生于江苏省姜堰市,籍贯江苏姜堰。1980年毕业于郑州测绘学院大地系大地测量专业,1987年获该校大地测量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大地测量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
发展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构建了双因子等价权模型,提出了抗差方差分量估计,发展了抗差贝叶斯估计和抗差拟合推估理论。发展了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该理论兼容了最小二乘平差、抗差平差、动态滤波、抗差滤波等。构建了四种自适应因子和相应的最优自适应因子。主持完成了“2000中国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工程”和“全国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工程”,坐标框架点精度分别达到3厘米和3分米,使我国国家大地控制网
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属于北亚 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常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积温5365.6℃;年平均降水量991.7毫米,年平均雨日11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小时;无霜期215天。作物生长季较长,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3天,高于15℃喜温作物生长期172天。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江苏省沿江经济开发带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它东与海安交界,西与泰州、江都相连,南与泰兴接壤,北与兴化、东台毗邻。土地面积10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