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镇位于大丰市中南部,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三老集镇。全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居),94个村民小组。2006年实现GDP5.08亿元,同比增长17%;财政收入登上新台阶,总量超过100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9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和34%,财政收入总量在盐城进5位,首次实现当年预算内外收支平衡,荣获市政府表彰的财税工作奖;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145元,综合考核排名上升至全市第六名,列三档镇第一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综合先进镇和经济工作实绩突击镇。 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增速较快。一是招商力量有所强化。成立6个专业招商组,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专业招商队伍。坚持领导带头招商,主要领导确保二分之一以上时间和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工作上。二是重大项目有所突破。全年共完成竣工千万元项目2个,开工千万元项目10个,其中内蒙古客商投资1.2亿元的江苏亚欧建材项目,已完成征地和首期1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的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即将开工建设。三是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项目建设和引凤还巢的新平台,全力打造,全力推动。目前已入园项目10个,总投资1.45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由原南团籍在外人员陈保根先生投资1500万元新上的华宝杰装饰建材项目,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一半以上,将于今年8月底竣工投产。项目推进的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定报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2336万元、销售收入9632万元、利税661万元、利润2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5 %、31%、58% 和56 %,新增定报工业企业3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工业经济发展奖、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先进奖和招商引资百日竞赛先进单位。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步伐加快。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经蔬菜种植面积达3.12万亩,初步建成芹菜、青椒等规模种植基地,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8个,发展钢架大棚蔬菜150亩。生猪、家禽、毛兔饲养量分别达到7.3万头、285万羽和59万只。新成立蔬菜等专业生产协会8个,成功举办大型灾后劳务对接活动,与1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常年用工协作关系,全年新增劳动力转移1000人,总量突破8000人。二是全民创业形势喜人。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民创业促进会,组织部分干群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辟镇广播自办节目专栏宣传全民创业先进典型,出台鼓励全民创业和发展民营经济意见,实行全民创业比学赶超竞赛活动,全力促进全民创业再登新台阶,农民资本性收入比重明显提高。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323户,新增注册资本28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 %、46.8 %和42%。三是新农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研究出台了海团中心村全民创业、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等三项规划,成立新农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门人员专门抓,加大了对海团村试点工作的扶持指导力度。探索实施了农民为主、政府引导、部门协调、招标启动、村企共建的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专题作了经验交流。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新农村建设先进镇。目前,中心村道路、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面实施,45户农民别墅全面开工建设。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充分显现。一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坚持把利用外资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以现有企业为平台,精心组织对外招商活动,加大了利用外资力度,共签约外资项目5个,储备外资项目2个,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5.6万美元。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床上用品、玩具、汽配等产品出口份额进一步扩大。二是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餐饮、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日趋活跃,积极开展放心店、安全镇创建活动,食品、农资等服务业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培育旅游、物流等新兴产业,并逐步成为发展新亮点。全镇共完成服务业投入4000万元。三是各项改革继续深化。认真组织企业改革回头看,森海化工公司、嘉欣织造公司等企业重组工作全面展开。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机构。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重视处理遗留问题,机关效能、事业单位效益逐步提高。不断巩固农村改革成果,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实施涉农资金一折通,继续推进小农水、公益设施市场化改革,村级债务得到有效化解。 基础设施投入加大,镇村建设力度增强。集镇建设进展有所突破。认真组织集镇规划修编,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启动,各项详规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集镇投入不断加大,小海中学楼拼接工程、小海国土所综合楼等标志性工程相继竣工,居民期盼已久的海中桥已顺利交付使用,小海中学通过A级食堂验收,南团敬老院整体扩建工程已通过市级验收,为孤寡老人营造了舒适的人居环境。不断完善集镇管理体制,城管队、清管所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2006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基本建设投资工作先进镇。农村环境建设有所改观。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修建桥梁涵闸28座,修筑农村灰黑化公路16公里。全面开展村庄河塘整治、绿化造林工程,完成冬春水利土方80万方,疏浚中沟4条,加固圩堤11公里,河塘清杂71条,绿色通道补植1.1 公里,成片造林500亩,农田林网2万亩,农村三清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初见成效。一是社会事业协调共进。科教兴镇战略深入实施,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98%以上,高考、中考成绩继续在全市保持前列位置。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8%,广泛开展卫生社区创建活动,小海卫生院转型为小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得到盐城市的充分肯定。重视广播电视工作,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实施万村健身工程,成为全市首家村村都有一套篮球架和乒乓球桌等体育器材的乡镇之一。计划生育管理和世代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生工作在全市位置明显前移,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扎实有效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大。二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狠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重视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评选活动。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文明新风得到推崇,亲商、富商、安商和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三是社会大局保持安定。精心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四五普法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切实加快依法治镇建设,注重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小洋等8个村(居)民主法制建设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镇重点部位建立全方位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大防控水平。密切政府与社会各方联系,自觉服从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治理和村企安全生产达标活动,杜绝各类安全隐患,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重视加强信访工作,积极开展金桥下访和百人百案、化解老户等专项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作用,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全镇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与此同时,人武、工会、青年、妇女、双拥、残联、关工委、老龄委、老区促进、扶贫开发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历史溯源 唐代,隶属于扬州(曾名邗州)海陵县。南唐升元元年(937年)隶属于东都泰州海陵监(今大团以北隶盐城监)。北宋时,沿海有紫庄、南八游、丁溪、竹溪等盐场、隶属于泰州。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夺泗入淮,海岸向东淤涨,境域随之东扩,今丁溪至大团一带属泰州,新斗龙港一线以北,则隶属楚州盐城县。 元代两淮设置29个盐场。其中在大丰境内的有何垛场(北部)、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白驹场、伍佑场(东南部)等。白驹场、刘庄场隶属扬州府兴化县;伍佑场隶属淮安府盐城县;余均隶属扬州府泰州海陵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两淮盐运司泰州分司,始驻泰州,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移驻东台。何垛场、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的盐政归其管辖。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稍前,曾将白驹场、刘庄场的管辖权从泰州划归淮安府盐城县。不久,又从盐城县划归扬州府兴化县。 清乾隆元年(1736年)复改属泰州分司,并将白驹场并入草堰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刘庄场也并入草堰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泰州东部析置东台县,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的地方行政改属东台县。白驹场、刘庄场的地方行政则隶属于兴化县。 明国6年(1917年)南通张謇、张察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招南通、海门人来此废灶兴垦,开辟了大丰县东部的广大地区,种植棉花。民国18年(1929年)丁溪、小海、草堰诸场境域行政上均属东台县第九区。白驹、刘庄则属兴化县第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