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8年10月,2002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现拥有250 多家生产企业(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10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8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家,投资超亿元企业42家)。多年来,阜宁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外商投资的重要载体和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实行“首问负责制、终身服务制、限时办结制”,随时为客商提供协调、行 政、后勤等配套服务,为来阜客商发放“绿卡”,实行“三制”(即:检查准入制、处罚申 报制、收费扎口制)保护。目前开发区重点培植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新型材料、机械电器、风电新能源、电子装备等产业,初步建成了以阜宁高新区、台湾工业园、武进工业园等新型工业园区。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又是改革开放结出的硕果。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立于1998年的阜宁经济开发区,经过十年创业,十年拼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拓热土,在阡陌纵横的农田上建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厂房,修筑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10家上市公司、60多家外资企业、180多家知名企业相继扎根开发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作为省级开发区,阜宁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最为显著的成绩是什么?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兆军深有感触地说,十年来,阜宁经济开发区的干部群众,用思想之犁耕耘希望,用创业之翅放飞梦想。这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十年;是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引进,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的十年;是把握发展趋向,狠抓产业集聚,主导产业实现规模扩张的十年;是强化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明显变化的十年;是统筹产业开发和农村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十年。
作为阜宁县新的经济增长点,阜宁经济开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攻坚克难中抢抓机遇,在深入解放思想中开拓奋进,在苦干实干中跨越争先,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喜人成绩。今年1至3季度,全区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6亿元,较去年增长39.6%;完成业务总收入141.7亿元,增长35%;实现财政收入2.23亿元,增长4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25.2亿元,同比增长34.1%,占年计划84.1%,其中工业技改投入10.9亿元,同比增长231.6%,占年计划82.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454万元,同比增长346.6%,占年计划81.7%。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的科学性不仅在于要符合当时当地的情况,更要指明发展方向,指导好今后工作。从建区之初,阜宁经济开发区就牢固确立项目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大项目是开发区的强区之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了“全民收集信息、专业队伍出击”的工作机制,连续多年开展外资突破年、项目效益年活动。
“实践证明,‘招引大项目,兴办大企业’,这条路子我们是走对了,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谢兆军告诉记者,开发区成立后的十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阜宁发展最快的十年。
十年间,开发区始终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坚持“工业集中、产业集聚、企业聚合”的方针,在总量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围绕项目建设,瞄准先进产业,开发区坚持内外并举,抓落户抓开工抓投产,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500强民企,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型项目,抓好重点定位招引大项目,加大大项目信息跟踪落实力度,全员发动找亿元项目,领导带头招亿元项目。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我们开发区的同志经常一起深入招商引资第一线,亲自找项目,亲自谈合作,亲自走访企业征求意见,帮助解决招商企业各种困难。”谢兆军告诉记者,开发区紧紧围绕“突出引外资、主攻长三角、结交真客商、招引大项目”的工作思路,在全区成立3个招商局,分别明确一名副主任牵头,深入产业转移集中区进行全面布点,确定国内招商的主攻区域,加强与环太湖流域和上海、浙江沿海地区的对接,着重到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开展主题招商,以商引商。目前,开发区正全心全意致力于打造风电产业、光伏产业、煤化工产业和传统产业四个销售超百亿的产业链。
截至目前,阜宁经济开发区共有在建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58亿元,已完成投资42.5亿元。今年新开工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34.4亿元,已完成投资2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分别为投资12.5亿元的汉德风电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沿海钢材五金城项目;5亿元以上项目3个,分别为投资5.2亿元的金宁三环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的江苏联统集成房屋项目和计划总投资6亿元的中小企业园项目;1亿元以上项目1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