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口镇招商网讯:巷子口镇位于宁乡西部,地处宁乡与安化两县交界处,距宁乡县城73KM。巷子口东与黄材交界,东南与沙田乡为邻,南与龙田镇接壤,西与安化县高明、东山两乡相望,北与沩山乡、祖塔乡毗连,原省道1810线贯穿全镇。
巷子口镇属于中亚 热带向北亚 热带过渡的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其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水热充足,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湿多变,寒潮频繁,回暖较早,秋温呈阶段性急降。所属宁乡县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1362.3mm。大部分地区可种植双季稻和发展三熟制。 全镇属山区,南有海拔969.8m的扶王山;北有九折仑,沩水上游自西向东流经镇中部,镇内地热西、南、北三面高,中部平缓,略向东倾斜。沩水上游穿境而过,汇集多条支流,汇入黄材水库,河道较窄,多起伏。巷子口镇地处宁乡与安化两县交界处,距宁乡县城73KM。巷子口东与黄材交界,东南与沙田乡为邻,南与龙田镇接壤,西与安化县高明、东山两乡相望,北与沩山乡、祖塔乡毗连,原省道1810线贯穿全镇。
正确估价形势,准确把握大局,自觉增强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巷子口镇秋冬季温光资源丰富,发展秋冬种农业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稻稻油三熟制示范取得可喜成功,为全镇冬季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样板。对发展秋冬季农业生产的认识还不足,工作进度还不够平衡,镇内农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之年,加大秋冬季农业生产更是国运所需、镇情所系、民生所求。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重视“三农”工作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秋冬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形成“大干秋冬季”的共识。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推动秋冬季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秋冬季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是:以发展标准、优质、特色、高效秋冬种作物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调整优化秋冬种生产布局和区域结构,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具体目标是:完成秋冬季农业生产面积78万亩,其中油菜22万亩、蔬菜24万亩、绿肥25万亩、马铃薯4万亩、蚕豌豆3万亩。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巷子口镇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圆满完成。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同时要求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推行乡镇领导包片、蹲点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广泛宣传发动。各乡镇要结合支农惠农政策的宣讲活动,开好乡、村、组党员干部会议和群众会议,宣传好冬季农业生产的重点、要求和意义,帮助基层干群理清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种植习惯,科学谋划和落实好冬季农业生产的各项目标任务。3、迅速启动落实。各乡镇要迅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安排工作经费,落实计划面积、种植地点,出台相关措施。4、注重相关服务。一是抓好农资服务。二是强化技术服务。三是搞好市场信息服务。5、强化督查考核。一是建立专项督查制度。由两办督查室、镇农办、镇财政局、镇农业局等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随时撑握各地的工作动态,及时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乡给予通报表扬,对后进乡给予通报批评。二是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把秋冬种农业生产纳入县对乡的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三是推行分类评先制度。经县统一验收后,在圆满完成秋冬季农业生产各项指标任务的乡中,评选一类乡3个,每个乡奖励1万元,评选二类乡5个,每个乡奖励5000元。编辑本段教育事业 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中学是1998年由县教育局创办的一所示范性、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有初、高中两个教学部,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00余人。学校占地150余亩,环境优雅、四季常青,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有口皆碑。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实验学校、全国“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湖南省外语教改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长沙市示范性中学、长沙市礼仪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承办了全国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全国语文新课程标准研讨会、省化学学科会、县教学开放周等大型教育教学活动,先后有60多个外省市兄弟学校来校研讨交流。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职教师193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近30人、中学一级教师93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4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学科理事18人、县名优教师7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80人,15人有自己的教育著作。 教育质量有口皆碑。在各类竞赛中,先后有48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840人次获省、市、县级奖励,现有10名校友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就读。初中毕业会考和升学考试成绩一直遥居全县前茅,2006届九年级8个毕业班中,240人上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线,上线率居全县第一;高中部首届毕业生500余人参加高考,53人上重点本科录取线,206人上二本录取线,上线率遥居全县普高第一,被誉为“教育的奇迹,高考的神话”,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巷子口镇一方面以农村“五通”工程为重点,着力推进路网、水网、电视网等“民心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立了村道维护工作小组,落实村道绿化及维护工作。积极推进自然村道硬底化建设,投资400多万元,完成5条自然村道,通车里程达6.58公里。加强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完成水利设施维修、除险加固工程12宗,疏淤工程53宗,改善治涝面积5000多亩,改善灌溉面积4000多亩,为确保旱涝保收打下良好的基础。计划投入450万元,重点推进腊圃陂灌田改造工程和冬瓜生产基地农田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加强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大力整治墟内空置荒地,加强对主干道(增派公路)两旁及墟内违章建筑的清理整治,拆除违章建筑100多间共10000多平方米。基础工程的推进,投资环境的改善,为营造适宜创业和安居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巷子口镇罕见的拱平一体古桥,一般来说,桥的造型分为平板桥和拱形桥两种。在不同的情况下,两种桥的功用各有千秋。但平板和石拱同时出现在一座桥上,这是非常罕见的。站在沩水源头处的这座有300年历史的麻石桥上,蔡道馨说。“集拱石、平条麻石于一体,极有利于通航、泄洪。”蔡道馨说。这座位于巷子口镇直田村的桥南北走向,为清代毛姓族人捐建,所以文物专家叫它为“毛公桥”。毛公桥全长55米,宽1.6~5米,自北向南分为三级:石拱路、一级条石平路、二级条石平路,三级桥面自北向南渐低,全为麻石,不少长条型巨大麻石,以整块方式构成桥体,没有切割痕迹,这让专家们连连感叹当时的建桥技术以及建筑工人的智慧。另外,文物专家还在桥身上发现石刻的一条大蜈蚣。“蜈蚣避水,寓意庇佑桥体平安。”蔡道馨说,蜈蚣是比较常见的桥体吉祥物。该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之后几乎毁于战火之中,1948年,当地村民捐资修复,并特意增加了拱桥部分的弯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