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招商网讯:6月28日,随着深蓝色的帷幕徐徐开启,在一片欢呼声中,广汽菲亚特首款国产新车Viaggio菲翔在位于长沙县的世界级工厂正式下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意大利驻华大使严农祺,菲亚特集团首席执行官、克莱斯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总经理曾庆洪,省领导陈润儿、陈肇雄、易炼红、刘莲玉、韩永文、武吉海等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菲亚特,这家被誉为与意大利共命运的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在湖南的落地开花结果,标志着广汽菲亚特正以最年轻的合资汽车企业身份进入中国汽车生产领域。而湖南与广汽菲亚特的务实合作,则是湖南近年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成功典范之一。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民富国强。湖南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为此,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决策;2011年11月,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现阶段湖南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要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长沙县是湖南首善之区,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要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导的“两型”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近年来,长沙县紧紧围绕发展的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毗邻省会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在三湘大地奏响了新型工业化的最强音。目前,在长沙县这片始终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热土上,聚集了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北汽福田、广气菲亚特、陕汽环通、同心实业等一大批名声响彻全国的优秀企业,赢得了“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的美誉。更值得让人敬佩和欣赏的是长沙县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科学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长沙县委、县政府把“兴工强县”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集中精力抓工业,逐步形成了“一区八园”的产业格局。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168.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4倍,首次挺进“千亿县”之列。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0.6亿元,成为湖南首个过百亿元县;在全国第十一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跃居第18位;在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比中跃居第17位,双双挺进全国前20强,均稳居中部地区之首,连续三年被省、市评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新型工业化是工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的重大转变,在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看来,其“新”主要体现在,突出强调依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突出强调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突出强调在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突出强调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突出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综合效益。
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加速期后,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2011年6月,在长沙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杨懿文围绕“争当排头兵,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目标,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打造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之都”的工作思路,为新时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践证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认为,近年来,长沙县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以工哺农、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以城带乡、落实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园区聚工
坚持“兴工强县”战略,发挥“一区带多园、园区带全县”的产业集群效应,“一区八园”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工业园区的建立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集约生产要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发展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告诉记者,“工业园区对长沙县推进新型工业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无工不富”。长沙县从当年“引进一个LG,带来一个工业园”的经历中,深深地感悟到:“只有依托园区,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才能带来集群效应”。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成为长沙县新型工业化展现旺盛活力的关键所在。长沙县按照“一区带多园、园区带全县”的发展思路,按照“南工北农”的区域经济布局,对工业基础较好的南部乡镇只考核财政税收、园区建设、工业招商等指标,不再考核其农业指标,让他们以配套产业园的身份,围绕在国家级长沙经开区周围,一门心思发展工业。
暮云工业园、星沙产业基地、干杉重卡配套园、榔梨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配套园、江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在这一政策激励下得以崛起并不断发展壮大……
“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三大本土工程机械巨头和广汽集团、北汽福田、广汽菲亚特、陕汽集团、众泰汽车等一大批国内汽车行业骨干企业的纷纷入驻,与之配套的200多家企业也不请自来,在长沙经开区及南部乡镇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三一、中联、山河智能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以广汽菲亚特、北汽福田为首的汽车产业集群,逐步成长为长沙县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无论是规模、总量,还是质量、效益,都已成为全省同行业的排头兵。
2008年,长沙县提出了“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建设湖南汽车产业走廊”的响亮口号,促使主导产业规模更大、优势更优。
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启动结构创新,深化工业园区治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延伸产业链条。
改革的思路是,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县域内7个专业园区以及星沙产业配套(基地)逐步纳入经开区治理范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政策、统一环境治理、统一治理服务,进一步形成以经开区为核心,“七园”为补充的“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治理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践证明,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还会使企业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专业化特征明显、分工发达的产业链。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集群性工业园,如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工业园。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建立的工业园区具有很多优势:园区内企业“扎堆抱团”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区域品牌共享优势、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要素集聚优势、“弹性专精”优势等。
思路一变天地宽,产业蛟龙舞翩跹。
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字,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谱写着长沙县工业经济的精彩乐章:2011年,以县城和经开区为核心,以星沙产业基地、暮云、榔梨、干杉、江背、黄花、金井、安沙等8个工业园区为配套的“一区八园”,共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77.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97%。2007年至2011年,“一区八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2.5%。工业对GDP、财政收入、农民增收三大指标的贡献都超过了70%。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占据了长沙县县域经济的一半以上。
目前,长沙县工程机械产业产值已占全省的五分之三、占全国的七分之一,特别是三一、中联、山河智能3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超过了全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市值的三分之二。全县已拥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100余家,成为全国首个最完整车系制造区域。
混沌理论之父洛伦茨提出了“蝴蝶效应”理论:巴西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改变空气流动,最后可能在美国引发龙卷风……高瞻远瞩的战略、优质的投资环境、精细化的服务,使“蝴蝶效应”在长沙县无限量扩大。
近年来,全县园区吸引和培育企业近500家,其中上市公司20家,世界500强企业29家,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饮料、轻印包装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了可与沿海经济体同台竞技的舞台。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快速扩容,已从54家增加到131家,我省国家级开发区已达10家之多,各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土地、环境等硬约束增强、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固守原来的生产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今年2月8日,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提出了工业园区“二次创业”的理念,要求全面打造一个创新、低碳、宜居、和谐的“升级版”开发区。
杨懿文认为,面对当前的不利形势,唯一的出路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升级,推动区域发展从产值增长向价值增长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使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尽量显现。
在杨懿文看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必须从一开始就注重节能环保,倡导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二是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提升竞争力。
科技兴工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狠抓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增长
今年6月28日,长沙经开区再次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瞩目的焦点:业界期待已久的广汽菲亚特工厂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广汽菲亚特首款国产新一代中级车“菲翔”下线。
这是继不久前比亚迪6B全新中型车在长沙下线之后,湖南汽车工业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市场的又一喜讯。
对于广汽菲亚特采用的世界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广汽菲亚特总经理郑显聪信手拈来:焊装车间内,232台高集成焊装机器人能保证车间自动化率最大化,生产初期的车间自动化率就能达到65%;总拼工位18台新一代机器人可同时工作,投产初期就能在92秒内完成1台车身的焊接,并随着产能的提高不断提速……
长沙县一直坚持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以产品升级换代为抓手,不断提高企业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内涵增长,拓宽市场、提升效益、树立形象,是长沙县近年来“转方式”的重头戏之一。
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至2011年底,长沙县高新技术企业达95家,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348.1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07年11月26日,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全数控铣齿机,打破了德美两国对这一技术的垄断。这一重大成果,就是湖南创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和长沙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转化了中南大学曾韬教授的科研成果取得的。
在长沙县,类似这样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助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例子还很多。
在2009年长株潭装备工业配套合作洽谈会上,由湖南大学和湖南同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菱形客车,成为洽谈会的焦点。早在几年前,同心实业就投资1亿多元,联合湖南大学、上海交大等高等学校的科研院所,组建了我省首家汽车车身、零部件研究中心,研制了一批附加值高、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
近年来,长沙县在大力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创新服务机构的同时,引导区域内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多个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试制,组织成果鉴定和新技术应用,实现了产业研发和发展的优势互补,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至2011年底,长沙县280家规模企业中,有12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有6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4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名牌称号。技术创新方面,4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16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为省级技术中心,45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为市级技术中心,磐吉奥的实验室被评为国家级实验室。6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90%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并且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
项目引工
强化招商责任,创新招商思路,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为“工业脊梁”强筋壮骨
今年3月9日,长沙县启动“项目建设年”活动,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宣布:长沙县正式开建36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300多亿元。未来3年,长沙县将借助这些重大项目的推力,挺进全国县域经济10强行列。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长沙县积蓄发展后劲、拓展发展空间的又一利器。为此,杨懿文要求相关部门落实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强部门协作,以国际化的标准和意识提升工作水平,合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五”以来,长沙县按照尽快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重点跟踪一批的“四个一批”原则,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投产达效,全县累计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60个,是“十五”期末的2.7倍。
2011年,全县各园区在谈工业项目46个,总投资145.5亿元。已签约落户园区企业20家,包括山河智能、住友轮胎、云箭集团、三一春华生态新城、蓝思科技等,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其中上市企业4家,世界500强企业2家。特别是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汉德车桥已明确落户陕汽长沙产业基地;康明斯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已基本达成落户意向,3个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
今年迎来20周岁生日的长沙经开区,一直是引进项目的“大户”,成为企业首选的投资“洼地”。
据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介绍,近年来,园区抓住发达国家向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
近5年来,长沙经开区实际到位外资近10亿美元,高居全省各园区之首。恒天九五、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北汽福田、众泰汽车、德国博世、铁建重工、住友轮胎、蓝思科技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长沙经开区。
今年以来,经开区招商引资全面“飘红”,在谈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1至4月,实际到位外资1.09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6.35亿元,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
5月17日,在第七届中博会长沙县专场上,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企业客商云集,成功签约5个项目,涉及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签约资金达40亿元。
重大项目的不断“落地生根”,为园区的发展增强了实力,积蓄了后劲。
2009年11月26日,广汽菲亚特在长沙经开区奠基,两年后形成年产14万辆整车和年产2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最终将发展为集乘用车、发动机生产等业务于一体的具备全球领先水平的汽车生产基地。
住友轮胎项目已于今年7月16日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1000多万条轮胎、产值将达到30亿元。
广汽三菱预计今年10月投产,3年左右将形成20万辆整车产能。
蓝思科技项目已正式投产,预计全部达产后将吸纳6万名产业工人,实现产值500亿元。
……
长沙县将借助这些项目的推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2015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
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长沙经开区面向世界,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价值链,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辐射力、影响力。目前已成功引进了住友橡胶、美国空气化工、宝钢加工配送中心等50多家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
与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上“零门槛”,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不同的是,长沙县已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注重招大引强,提高质量,突出做好项目的筛选和精选工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沙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说,“在招商引资上,我们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工业项目必须进园区、必须先经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批准、必须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长沙县坚持工业项目进园区,通过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了“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
在招商方式上,长沙县积极创新招商思路,在广州、上海、北京等设立招商代理窗口,收集、掌握所在地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的相关经济信息,加强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联系,推进代理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抓好无地招商项目的引进。
“一花引来满园春”。目前,长沙县已形成了“四个依托”、“四个结合”的招商选资机制,即依托协会商会招商,引进产业集群;依托龙头企业招商,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企业家招商,引进团队精英;依托园区招商,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了政府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政策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日常招商与驻点招商相结合,节会招商与网络招商相结合。
环境助工
大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快服务环境建设,加强政策引导,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和谐发展氛围
今年3月6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召开重大投资项目新闻发布会,整体推出100个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在未来三年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十大基础设施及民本民生项目和十大产业投资项目最令人关注,如松雅湖综合开发项目、长沙空港城建设等。
为改变制造业“一家独大”的产业格局,从2008年开始,长沙县全力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以“三个1/3”(即1/3的地方发展工业、1/3的地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1/3的地方用于基础设施和商贸住宅)的思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为驱动,推动经济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多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变,把产业区建设成为服务业发达的现代化新城区。
长株潭烟草物流园、安沙物流园、黄兴现代市场群等一大批总投资超过50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在星罗棋布波澜壮阔的星沙版图上,书写了“产城融合”的又一经典篇章。
通过科学布局,“星沙商圈”成功跻身长沙商业副中心。“产城融合”的推进,使得长沙经开区等园区不再一枝独秀,2010年,星沙、暮云、榔梨、黄花4个镇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财政收入超过12亿元,全县现代服务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较两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达到23%。
现代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反过来又为长沙县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2010年,日本住友轮胎、美国空气化工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长沙县,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产业全年完成产值774亿元,同比增长38.4%。
据权威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在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支撑下,长沙县的两大支柱产业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开放的环境意味着高效、诚信、合作共赢。秉承这种理念,长沙县近年来精心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
为方便一些企业负责人出国,长沙经开区主动与长沙边检站联系,协商为园区企业外籍高管出入国(境)建立绿色通道,为企业负责人专门配备7名边检顾问,推出了“移动检查台”、“紧急协调****”等快捷、便利的通关服务,还在边检站成立了“临时商贸洽谈室”。
2011年以来,长沙经开区不断完善“全程代(带)办”实施办法,让企业从进区洽谈开始,就可享受“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所有审批事项均可由园区工作人员代(带)办,免去了奔波劳累之苦。
“全程代(带)办”制度实行至今,已为入园企业代办了近百项审批手续,其中包括近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手续。
在商务部发布的2010年国家级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情况通报中,长沙经开区跃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第16位,园区技术创新、环境保护、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等项目均获得了高分。
2008年4月,长沙经开区在省内首创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每月1日至20日,拒绝针对园区企业的一般性行政执法检查(公安、环保部门办案等特殊情况除外)和参观等,为企业一心一意搞好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施“宁静日”至今,企业对园区投资软环境的总体满意率提高到了90%以上。“宁静日”制度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广泛推广。
2010年起,长沙经开区又在园区规模企业实行涉企检查实时登记制度,有效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同时,通过“机关干部联企业、下基层”、“两帮两促”、“现场办公会”、“银企联姻”等形式,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听取基层诉求、现场解决企业困难。
此外,长沙经开区在充分借鉴国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内首家开发区非诉讼纠纷解决(ADR)中心,并协调具有外事民事审判权的长沙县法院民三庭在区内设立办公场所,方便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及时解决涉外纠纷。
近年来,长沙县加强政策引导,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在项目准入、项目报批与建设、招商引资、财政扶植、政府奖励、服务与环境等方面制定了许多新措施。同时,积极兑现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技术升级、品牌战略和园区发展等各项奖励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新征途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加快打造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之都
多年的高位、快速发展,推动长沙县在全省率先步入工业化后期,也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迅速聚集,如何缩小工农差距、平衡城乡发展,如何在工业经济不断攀高中,减轻环境承载压力,都成了长沙县亟待破解的命题。
2010年12月20日,在中共长沙县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杨懿文代表县委作出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发展的顶层设计牢牢把握好“三个共同”(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实现“五个领先”,即保持各项工作在中西部地区的排头兵地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在全国领先,城乡统筹水平在全国领先,两型建设成效在全国领先,人民幸福指数在全国领先,社会文明程度在全国领先。
“三个共同”的顶层设计,无疑为长沙县向更高层次、更好质量的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为长沙县的“领跑之旅”描绘了更加璀璨的未来;“五个领先”描绘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中部第一县”的责任和担当。
“力争到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迈上15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迈上300亿元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迈上45000元和30000元台阶,保持各项工作在中西部地区的排头兵地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新的起点蕴含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催生新的作为。要实现这一切,仍然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新型工业化这个第一推动力不动摇,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锐意进取。
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正当时。在新的征途上,长沙县以“三个共同”总揽全局,必将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继续高歌猛进,以更加骄人的成就昂首领跑中西部,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