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子油,在耒阳俗称茶油(Tea-seedoil),也叫茶籽油。为湖南耒阳市特产之一,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橄榄油”。是中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其栽培历史已有2300多年。椐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耒阳县乡土志》载:茶油在本境销售每岁约4000余担,陆运出境在连州、郴州、坪石等处销行每岁约3000余担,水运出境在衡州、湘潭、长沙、主要来源于长沙、湘潭等地。输入最多的年份是民国31年(1942)。1949年10月开始,在金钱山和李氏宗祠修缮58廒,容量218.5万公斤。1951年土地改革时,没收地主房产,在下庄设有26廒,容量71.5公斤。次年底,全县共有仓库58处,158幢,647主廒,总容量2285万公斤。其中大多数是民房。1953年,县粮食局成立仓库基建委员会,着手兴建、扩建和改建仓库。但油脂储存仍使用大木桶和陶器。1954年,库在灶市建造一个钢板和购置铁油罐,储存油脂。1958后“大跃进”时,曾用瓷砖油漆建造一批油池,后因渗漏全部拆毁,旋即在茶油主产区东湖、公平、仁义、哲桥等地建造钢板油池11座、铁油罐4只,总容量163万公斤,以满足储油需要。库点临时储油供应则用白铁皮桶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