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部,东邻玩陵、南界辰溪、麻阳,西接吉首、凤凰,北连古丈。距州府吉首80公里,东经109°40′~110°14′,北纬27°54′~28°28′。泸溪历史悠久,境内发现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战国文化遗址6处。南北朝梁萧衍十年(511)置卢州,州治设沅水、武水交汇处即今武溪镇东北郊,辖南阳郡。梁萧鸣凤三年(619,唐武德二年)始建卢溪县。唐天宝元年(742),改辰州卢溪郡,卢溪县治西迁至洗溪口。南宋绍兴初,复迁至沅、武水交汇处。清烦治六年(1649),改卢溪县为泸溪县,沿用至今。清代,泸溪县属湖南辰沅永靖道辰州府。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民国29年(1940)属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 11月成立中共泸溪县委员会和泸溪县人民政府,属湘西行署沅陵专区。1952年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未变。
政区划分:全县共辖 11个乡、8个镇,221个村委会、19个居委会,1167个村民小组、73个居民小组。
政区人口面积:共28.52万人,其中女性13.79万人,占48.4%;少数民族16.30万人,占总人57.1%,其中苗族11.31万人,土家族4.95万人。农业人口 23.96人,占总人口 84%,每平方公里182人。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839公顷。
政区自然特征:泸溪处于武陵山脉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的山区县,其地貌自东向西南排成“川”字形状,一般海拔300至500米,最高处县西南八面山峰海884.3米。境域气候属中亚 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286天,日照1495.6小时,降雨量1435.7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政区资源特点: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家禽家畜以湘西黄牛、浦市铁骨猪著称。全县森林面积28.37千公顷,林木蓄积量74.13 S立方米。用材林木计286种,有松、杉、樟、楠等优良木材和银杏、杜仲、香果、黄连等珍贵树种。经济林木20余种,以油桐、油 茶、椪柑、板栗为大宗。有草场44.7千公顷。河川年径流总量11.66亿立方米,淡水总面积4580公顷,其中可养殖面积800公顷;水力资源蕴藏量20.08万千瓦,可开发量2.57万千瓦,矿藏主要有石煤、磷、铝、铅、金、锰、锌、铜、铁、莹石、高岭土、白云石、菊花石等。其中石煤43658万吨、磷矿石2亿吨、铝土矿1000万吨,均居全省之冠。境内玩水河畔的金刚石远近闻名。
特色产业:以铝、磷、锰、锌为主的矿产品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将建成全省铝、磷基地。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不断扩大规模。2000年椪柑总面积达 13万余亩,户平 2亩,为全国之冠,挂果5万亩,总产量1.9万吨。椪柑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今后继续将椪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发展到 20万亩,同时发展橙抽类、梨类等水果,建成水果县。
景观旅游:泸溪山水毓秀,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呈现七大靓点: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玩水风景胜地,中国最年轻的氧吧县城,古朴神秘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有盘瓠庙、辛女祠、悬棺、绝壁仙舟、盘瓠文化民俗村、屈原村、能滩吊桥、浦市“小南京”等,自然景观有马嘴岩、辛女岩、箱子岩、盘瓠洞、天坑群、十里画壁、天桥山等。泸溪文化旅游开发是以盘瓠文化为龙头,与区域内的人文、自然景观为载体,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把我县建成一个集自然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著名旅游度假景区,形成紧连张家界一猛洞河一凤凰一吉首一泸溪一沅陵一桃花园一长沙的国内黄金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