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信息网,招商引资网,招商投资网,招商网,招商投资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招商投资全球集群总站,
武汉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就读研究生的意义(5)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

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读研感想

希望对处于迷茫中的研友们有帮助:

我是一名已经硕士毕业继续读博士的研究生,在410日全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表明我的研究生生活已经结束,已经过去的三年研究生生活留给我很多的东西,有欣慰的,但更多的是遗憾,于是留下来继续读博士想完成那些遗憾。在这我想同大家交流下自己的感想。

1、研究生值不值得读的问题我经常陪自己的同学和师弟师妹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值不值得读的问题完全在于你自己,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关乎国家的未来,也对接受这种教育的个人一生的发展,至为关键。我们可以抱怨给研究生上课的老师们上课授课照本宣科、内容呆板陈旧,也可以抱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不行、实验条件太差,也可抱怨江大名气太小。但你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你既然选择了在江南大学完成你的硕士阶段的学习,你事先就应该考虑到这些,所以现在面对的是你自己在这样的条件下怎么去学习的问题。其实给我们研究生上课的许多老师是很优秀的,在其所主讲的课程中融合着他自己的很多的学术思想、科研思路和成功的素养。如我从陈坚教授所主讲的环境生物技术进展学到了他用图示的方法很形象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人一目了然,并且他上课用的powerpoint很漂亮。从化工原理老师那沉烦的公式中我学到了推理的严谨性。我们大家当谈论某个老师的课怎么怎么不行的时候,我承认某些老师上的课确实不怎么的,但除了他的课以外,我们在他们身上还学到了很多,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如有的老师所用的语言很准确平实简单明了、有的老师英语能力很强、有的老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等等。我们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了,有一种“批量生产”的趋势,而我们的资源却是有限的,我也曾经抱怨,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一个研究室有四五十个研究生,仪器就那么几台,谁都要用,这就需要我们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与人交流相处的哲学,我们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不只在业务上,还要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而善于与人交流相处也是一种非常必需的素养。我们是研究生,不断学习,研究规律,发现和把握真理,应当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博士,博为大,应当是博学之士、博雅之士;硕士,硕为广,应当是硕学宏儒。可我们又有谁做到了呢?我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所学到的知识量是有限的,而且偏重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更多的是,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给我一种思维的方法和思维的习惯,思想上已经被打上一种烙印,而这个烙印就是“研究”。我们在自己工作与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运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规律,而不象一般人那样遇到问题浅尝则止,会基于一种敏感的“问题意识”,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不同于其他人的真知灼见。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技术化的社会,习惯于而且善于研究事物的规律,是我们研究生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基本方法。执着于对事物规律的研究,当某个问题被你解决了、某个思想被你证实了,会使你感到一种思维的愉悦即快感,我把它称为“技术的愉悦”。这些可能就是我们导师经常跟我们提的科研素养吧。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我也慢慢地练就了严谨、耐心和甘于寂寞,少了粗枝大叶和浮躁,也就更能脚踏实地地做些事情,一个科研问题的解决和思想的证实需要很多实验和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需要很好的耐心,一篇文章为了使它更精彩而反复六七次勘灼与修改而定稿,需要的也是耐心,整洁与美观的图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细心与耐心。在这些科研素养的训练上,是我们现在的本科教育所无法提供的,所以我说研究生是值得读的。

2、研究生学习时间与方法的问题中科院施雅风院士在一次中科院系统研究生座谈中结合自己的求学实践和科研经验语重心长谈到,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一心一意做学问。珍惜当前的学习条件,抓住点滴时间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的好文章,寻求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可我没有做到,在我研究生的三年的时间中,我浪费了很多很美好的时间,去做了些现在想起来很无益的事情。刚读研一的时候网络正在升温,天天上网,干什么呢?QQ,那时想着那个小企鹅就心痒,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到读研二的时候,地方熟了,认识的人多了,钱包很瘪,导师又不管你有钱没钱生活。于是赚钱,做家教,给人家做兼职,还要忙于许多杂事,几乎没有心思做研究,我很愧对自己那时带的本科生(现在的师弟)!我自己没有心思做实验,很少管他,让他一个人做,做不出来就训他,现在想起来很不应该。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发现那时做的研究漏洞百出,不得不补做实验。可悲的是那时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还因发了两篇文章和取得点社会成绩在那沾沾自喜呢。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在去年下半年,那时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回来,在开会过程中认识了一些的研究生,发现他们的科研意识、思维以及科研能力都比我强,在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学到东西。我真的希望我们的研究生们能出去走走,能发现很多的自身问题,而不是坐井观天。想想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我认识一个学院的研究生,他们大部分人前两年半的时间在人家公司上班赚钱,论文从选题到最后定稿最长两三个月搞定,更有一个研究生,他的论文只花了40天就搞定,其余的时间是在外地公司上班赚钱。象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能按照我们的培养目标上写的那样:本专业中的高级专业人才?回想我的研究生生活,要说一点收获都没有也不客观,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还是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自认为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距离很远。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什么高级专业人才。于是我期望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来补充硕士阶段的遗憾。

施雅风院士谈到研究生们要阅读大量好的文章,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读研一做实验,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读研二的时候请教了上海的一位长江学者,这个学者是七个SCI期刊的编委,他的研究生发表论文的SCI影响因子都在30以上,当时我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的科研思想如此创新。他让我去仔细阅读比较我们专业内的几个杂志还有我们学校的学报,然后再告诉他我的发现,我很认真的按照他所说的去做了一番比较发现,一级核心期刊文章的科研思路清楚、实验设计的巧妙与严谨、语言简单、平实、准确、直接,很容易让人理解,图表大小统一漂亮,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二级核心期刊在这些方面就有明显的差距。也是从这之后,我经常从一级核心期刊上寻找研究思路和巧妙的实验设计。在这里我还想谈点研究结果的问题,我记得前美国FBI局长谈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有用的,关键在于你用什么角度去分析。将他这句话用在科研上,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个人认为,只要你实验设计没有错、过程没有发生误差,所得的结果在某一方面肯定是有用的,在于你用什么角度去分析它。有时我觉得我们科研人员有点想FBI的探员,总是在发掘情报,只不过我们的对象是我们所研究的课题而已。

我觉得我在研究生的生活中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厚积薄发”。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实际上现在我们这些研究生具有很好的素质,但包括我自己在内,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做到“厚积薄发”,很浮躁。这种浮躁体现在我们做科研的思路和耐心上,前面我谈过,一个科研问题的解决与证明是需要时间的,但我们只想做一次实验就希望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并希望能将这些结果写成文章来发表,并且期刊的档次越高越好,大家普遍缺乏一种沉下心来做研究的态度。都想走捷径,我自己两年多的研究经历说明,想走捷径的话早晚会卡在某一个地方的。其实要想到某些东西是要费时间的,很多成功的实验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才走到成功的,决不是说你一开始动手就成什么样了,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菌种选育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但现在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篇文章,先不说语言上的问题,但就这篇文章所证明的问题是片面和错误的,所设计的实验根本无法证明那些问题和得出那些似乎很有根据的结论,给其他读者的作用是浪费别人时间和产生误导!如果那时我少点浮躁,多去查查相关资料和考虑些问题,我想我不会写出那样的文章。其实我在想,做科研很类似数学中的证明题,需要的是环环相扣,而不是简单的因为就所以了,我们研究生都很希望采用尽量少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就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时间越短越好。我现在经常看些专业书和查阅资料,然后将以前的研究结果从新审视一遍,总能发现很多的问题,而这就是“厚积”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研究生都存在着“厚发薄积”的问题。做了三年的研究生,我觉得“厚积薄发”对我们研究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关于其他方面的随想

关于研究生生活中其他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研究生的品德问题。大话爱国我不谈,我觉得这是一个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因为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研究型的,所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业务能力与爱国精神,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强弱。其次要求真,科学研究就是要寻求真理,既要杜绝有意作假,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一篇论文中有数据造假,那意味着你要证明的结论就失去了支撑的台柱,其导致的后果是你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我的导师经常告诫我们,做科研首先要做真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求真理,上升到做人上就是寻做真人;我在做研究阶段经常碰到实验数据很难说明问题的情形,有时自己也很矛盾,如果将个别数据稍做润色的话,我所作出的图也是很漂亮,很能说明问题,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维持原来的数据,虽然在我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它很难说明问题,但至少它是真实的,是来自于事实。这也可能是诚信的问题吧,我总觉得一个人走过的路就是自己的历史,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机会纠正做错的事,但是更改不了自己的历史。一个不守诚信的记录,会惩罚一个人一辈子,这种惩罚有两方面:经济利益的和良心责备;同时求真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防止误解和偏差。

在研究生三年中我觉得还有一个欠缺是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很少,本校、本学院、本研究室的这种交流气氛都不是很好,更不用说走出学校去参加什么学术交流(我们的导师们对RMB是很看重的,宁愿花在自己身上也不会让学生去参加这种交流的),学生工的不懂学食品的,也就更不懂机械的艺术的,做胡萝卜素的不懂做燃料乙醇的。知识架构不健全,人文知识欠缺是我等研究生的通病。而且骄傲自大,缺乏谦虚的美德。学生工食品的研究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瞧不起什么机械的;本校毕业的本科生上了研究生,瞧不起外校考过来的,就不知道自己也只能留在本校读研,至少人家有胆量考到江大,你连考其他学校的勇气都没有,你还牛什么呀!这种骄傲自大其实是缺乏交流的表现。在骄傲自大的同时也缺乏自信,有次上海一个很有名气大学的研究生来我校交流,我也参加了交流,我们研究生们平时的那份牛气早就没有了,有的只是低声下气!另外这种知识面的狭窄还表现在不积极参加专业以外的比赛,据校团委的老师介绍,作为挑战杯系列的创业计划大赛,它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法律、会计、审计、市场营销、报关等知识相结合,是对知识范围和知识组织能力的一个检验。在上一届的比赛只有生工的一个研究生从校级比赛一直闯到国家级比赛,而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参赛的其他学校的团队都是博硕士研究生主阵、本科生助阵。与我们学校团队的队员全部是本科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做科研的几点体会

1、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2、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2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2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那些可以借鉴

23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24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25两手准备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假如课题要求得出阳性结果,你可能要事先设计几部分,万一第一部分得不出预期结果,可以用其它部分弥补损失。

3、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不要为老板省钱。

效率为先。整天算计着省钱,一旦用了不可靠的东西,只会浪费时间,遭受打击,到头来一分钱也省不了。

5、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做科学研究的几条经验教训(经典语录)

1在科学发现上,第一个做出来的是冠军,第二个做出来的什么都不是;2合作研究当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合作;3当你追赶人们常说的海潮时,其实海潮已经过了。所以不如追求你的梦想;4多学科研究的意思是指你会结交很多有意义的朋友;5好的实验设计不一定会成功,但失败了也有意义;6坏的实验设计不一定会失败,可是成功了也没有意义;7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困难;8相信你的研究伙伴,怀疑那些不干活的人;9以前成功的实验,不一定到处都能用;10学习管理,至少学习管理你冰箱里保存的克隆;11学会备份,别等到大火把一切烧光以后才开始啼哭;12多看原始文献,少读研究综述;13研究方向在实验结果里,不在研究综述的“展望”里;14结果中的原始数据也有不可信的可能,更何况是讨论;15能发一流专业期刊的论文不一定能发TopJournal,反之亦然;16实验交给一个可靠的人做,比交给100个不可靠的人做强胜一万倍;17对会做的人,监督,对不会做的人,训练;18和会想的人,讨论,和会吹的人,Byebye19相信一个人的未来要根据他的能力,相信一个人的能力要根据他的历史;20做坏的研究花的精力远远超过做好的研究,做好的研究花的脑力远远超过做臭的研究;21靠项目培养自已,靠合作提高自已;22易者易为,难者可为(commonthingsshouldbeeasy,advancedthingsshouldatleastbepossible)23怀疑一切;24坚持到底。

 

外一条:让别人去计算SCIIF,让自已去计算研究对学科的贡献

 

Chapter3

YOURBOSS

个性学生和挑剔老板的有趣争论

这是个很挑剔、很苛刻的老板,一共带过八个学生,但毕业的就两个,很多人中途跑掉了。据说他曾经在走廊里指责学生被周围人都看见了;据说曾经有的博士后把别人的数据当作自己的数据交给老板,被老板一眼看出来马上解雇掉;来这个实验室作博士后的人很多,不少已经是教授、副教授,甚至据说是管理100号人的研究所头头。

有有个性的老板,就必然有有个性的学生,我就是这样一个学生。还好,在美国这样一个以理服人、平等发表意见的社会里,我和老板直言不诿地进行着有趣的争论。争论,是我们之间交流方式之一。

我们这里一年分为三个学期,研究生第一年一般上课,不做实验。第一年,我两个学期就提前修完了三个学期的课,第三学期开始接触课题。我们课题组每个月都要交月报告,我一开始连续三个月都没有交任何数据,只是在看文献。老板在email里面写道:“这里是美国,这里没有朝九晚五的工作,请认真着手办事。(Thereisno9-5job,pleasegetdown

tobusiness)”。我大怒,心想,你是不是以为中国人官僚主义偷懒呀?你是不是以为我是纸上谈兵的啊?我马上发了一封mail说:“我不是偷懒,只是我很忙。(I'mnotlazy,butI'mbusy)”我说我每周干20小时助教,天天都有,还要上三个小时英语课,听三次讲座,还要准备博士生资格笔试,每个月一次的。时间都这样被瓜分地支离破碎,怎么做实验,余下的时间只好看文献了。我说我每天早上九点来学校,天天至少晚上12点以后离开,你没有看到我在实验室不代表我不在奔忙。我在图书馆里看文献!你也许要问我为什么不能在实验室里看文献,我的回答是看文献不仅要时间,而且要集中精力!(Itisnotonlytime-consuming,butalsoneedstheconcentrationofmind)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好好看文献,为什么不能找个安静的地方提高效率,却要呆坐在实验室里面任由周围的人走来走去、电话铃一刻不停地响?(Ifonereallywantstoreadliterature,thenwhynotlookforaquiteplacetostudy?Whysitintheofficewiththepeoplealwayswonderingaroundandtelephoneringingfromtimetotime?)另外,如果没有认真研究文献就开展实验,做了也是白做!比如,你叫以前一个博士后做某实验,她事先提纯过原料吗?这样没有认真研究文献就工作,即使测了些数据,也是命中注定被退稿的。(Itisdoomedtoberejected)

还有一次写月报告的时候,我写道:“我经常浏览某博士后的月报告,我感到很惋惜:有的工作早在两年前就做好了,可是到现在才刚刚发表。你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这个结果的人,你也是第一个把结果挂在自己主页上的,但却不是第一个发表结果的。这个博士后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缺乏系统性,很粗略。一张图,做实验的时候才做两条线显然是不够的,我就是要做至少八条线。我的风格就是发现一个结果以后,就狂轰滥炸,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直到一篇文章的形状形成。这个博士后工作有个别闪亮点,但是在当时却很遗憾,没有认识到这些闪亮点。在中国的山上有很多石头,农民说那只是普通的石头,但是真正的专家却说,这是璞玉,这是璞玉!”(Therearenumerous"stones"inChinesemountainsPeas-antssaytheyaremerelystones,butrealexpertssaytheyarejades!)老板回复了,他说,我没有中国成语可以反馈给你,我只能用西方哲学来回应,你知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吗?那个博士后是个伟大的实验家,他是在做探索性的实验,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很多时候就是要初步探索一下,获得“全景”(a"bigpicture")。现在,这是你的任务

来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我工作了两个月就交了一篇文章上去,(后来这篇文章被JCatal、接收)老板大为惊讶,不敢小看我了。我写了文章交上去了以后,老板退回来叫我修改了无数遍,最后,我实在受不了,写了一封email:“一个学期以前,我给你一篇文章,你看了,两天就修改完给我,说你的文章看起来非常不错。(Itlooksprettygood)你给我一个幻觉,好像只要等我按照你改的修改以后,就可以投稿了。如今,已经一个学期过去了,但文章的状态还没有改变(待投稿),这就使我想起,当我在中国的时候,一次下了火车去找旅馆,看到前面有个广告:‘找旅馆吗?前面一百米!’(Lookingforahotel?100metersahead!)我前进了90,突然又看到广告牌:‘找旅馆吗?前面50!’我本来想回头,但是想起我已经走了一百米了,如果我现在回头,就浪费了100,所以我不得不往前走了50。但是等我到50的地方,又看到第三个广告牌:‘找旅馆吗?前面25有!’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还有,你叫我补的数据和文章的中心没有什么关系的,我才不想了解那些细节,那些细节又不是催化。”老板一封长长的email说,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穷尽”。无论一个研究者多么强劲(我认为你是这样一个研究者),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问题,所以要做下去。你做实验的数量、你对数据的分析,和你的独立工作能力,我都非常满意,但是你要有耐心,坚持。中国人就是以勤劳和耐心著称的。对以一篇好文章,重要的不仅仅是汇报数据(无论数据有多好),还在于传递重要信息。(Forapapertobegood,itneedstosendanimportantmessage,notonlyreportnewresults(nomatterhowgoodtheyare))和世界上很多研究小组不一样,在我这里,我不为了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我要确信它们(我的文章)的确能推动科学前进。

 

最近,我被要求给系里老师同学做一次报告,这里人人都要作报告。我事先问过了主管教师我可以讲什么,他说随便什么都可以,谁在乎呢。(Whocare?)我就花了一个半月读了150多篇文献讲一个和我自己研究没有关系的题目,因为其他同学大多讲和自己研究无关的。我也发email提前一个多月通知了导师和其他几个老师。谁知道离讲座还有四天的时候,老板突然给我一个email,号称几个老师冲到他办公室里来叫我换题目,希望我报告自己的工作!我顿时大怒,发email说我早在一个半月前就通知你们了,现在薄膜也做好了。如果你们认为不妥的话,早就可以告诉我了。我还到老板办公室里去争论说:“这太荒谬了!”(It'sridiculous!)我还发email说,对不起,弗朗西斯科先生,又打搅你了。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他们的建议也是百分之一百正确充满建设性的建议,但是中途换马对我来说不公平。(Changinghousesinthemiddleofstreamistotallyunfairtome)假设有人请你在美国化学会做报告,报告的东西是你从来也没有准备过的,而不是那些你讲过无数回的,但等你到了那个地方,他们又通知你说报告取消了,对不起,你会怎么想?”我知道什么“其他教师叫我换题目",分明是我的老板在吃午饭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说我们组有个人工作不错,和他一起吃饭的老师表示兴趣、老板也想作作秀而已。他们又怎么会干涉内政、主动要我换题目呢?老板其实是希望我在那场报告上作秀,汇报我自己的工作,以显示‘快来看啊,其他二年级学生没有工作只能汇报文献,我的学生才工作半年就做了那么多工作了。”

最后,我还是违心地换了题目,因为老板说我过几天要参加博士生资格口试了,不要得罪别人,我也只好装龟孙子了。不过,那次报告会上,我的确也让他们很吃惊,因为从被通知改题目到正式报告,一共就三个工作日,没想到我准备了一两天就讲得那么好,也没有想到我正式做实验没多久就有两篇文章了。老板对那些老师同学说:“事实上,臻在复旦大学得到硕士学位,现在是我组两年级研究生。”会后老板到我办公室里来和我讲了很久,说我作秀作得不错。(AnicetalkIlikeit)我想把借来的投影仪放到他办公室去锁起来,我说让我来拎过去,他坚持说让他拎。反复了几次,我说:“别忘了明天早上还回去。”“Yes,sir!”,他象香港皇家警察地那样敬礼说,把我们办公室里的人都笑歪了。

后记:我不想分析这些争论是谁对谁错。我和他都有一定道理,本文只是忠实记录师生之间几次有趣争论。另外,我没有说老板坏话,这些都不是什么坏话。事实上我们老板很好的,出文章自己名字写在最后面。有一篇Langmuir,他的贡献远远比我大,他还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后,不像有的老师实验室从来不来还总是挂第一作者。

 

说说我的老板吧

本来打算开学时给老板带两瓶好酒回去的,结果今天老马发消息来说叫我别带了,老板病了不能喝酒,又说帮我把过节费领了,其实我们第一个学期根本没干什么活,老板真是个好人啊,哈哈,以后一定要好好干才行。

当初想到去夏老实验室,是因为在bbs系版上了解到很多关于他的经典事迹:)一开始只是觉得这老师很有意思,但后来对他的感觉就渐渐的由好奇转为崇敬了,老板治学严谨,严于律己也严于待人,说实话我是个不太自觉的人,从考研结束后一直放松到现在就可以看出来了,老板时常督促还是很有必要的。尽管第一个学期他不太管我们,但是我深信这是他的欲擒故纵之计,让我们先尝点甜头,然后……哼哼,听说研二的鹅蛋他们要到除夕前两天才能休息,所以我也已经做好明年春节不回家的准备了,确实,也是时候该习惯远离家乡的生活了。老板年纪比较大,所以有些话难免稍微有点以偏概全,但大部分我觉得还是很切中要害的,而且为人直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遮遮掩掩,这样的性格,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而我,恰好和他属于同一类人。

关于老板的故事,在我去科大之前就听说了很多了,自己把它们整理了一下,有些是师兄帖在bbs上的,有些是自己听到的。

我曾在自己一篇谈复习考研数学的文章里提到过“ε—δ”语言是数学系的同仁们做的工作,一般考研人不用去理会,还好这句话没让老板看见,否则肯定一顿臭骂。开学第一次见面,老板就跟我们几个外校考来的新生说,叫我们把以前的同济版的《高等数学》书烧掉,说那个书编的一塌糊涂,叫我们读《数学分析》,再把《吉米多维奇》拿来做了,并且要求“ε—δ”语言要倒背如流……后来上《应用数学》,我们用的是林家翘先生写的《应用于自然科学中确定性问题的数学》,但是是中文版的,老板听到以后连忙说翻译的书肯定不灵,叫我们把那个书拿来烧掉,去图书馆借原版的……于是我总结出他的口头禅之一,凡是提到他觉得不满意的书,就说:把XX书给我烧掉……

开学时老板给我指定了一些课,说小伙子我对你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的,把我乐得来,然后就照他的意思选修了高等流体力学,因为按他的说法是,我以前毕竟不是读力学的,还是好好的再把数理基础巩固巩固。高等流不愧是我上过的最变态的课程,我只上了一个月就已经完全在课堂上茫然,每次看到台上老师讲得那么投入,我就在想,怎么能把那些东西搞得嘎清楚呢……到了考试复习得也是痛苦万分,最怕就是自己考挂了,最郁闷的是临考前一次开会,老板问我们最后一门考试是什么,我说是高等流,他说小伙子你选了高等流体啊……我无语中……他还跟我说了叫我下学期去学点固体物理,我现在在考虑要不要去选修……看来老人家记忆力确实不如当年了,5555555……

听说老板上材料力学时,一上来他就会给大家讲牛肉的应力应变曲线……我有预感,等我下个学期做完助教,我可能会感慨以下,本科时的材料力学算是白学了。

老板当年高考,最后一门是数学,下午考试,老板在一条凳子上睡午觉,等他醒来的时候一看表,情况不对,考试已经开始快半个小时了。于是飞奔到考场,监考老师说跟老板说,你看你满头大汗怎么考试啊,先去洗洗脸吧,于是老板出去洗脸,并在考场外面凉快了半个小时,然后进场,看试卷,答题,老板运笔如飞,最后提前半个小时交卷离场。老板说平常考试他一般会犯些小错误,不过不知道高考时怎么了,状态奇好,因为那个时候成绩是不公布的,自己也不知道,考大学除了看成绩还要看家庭成分什么的,后来到了科大在班主任那里看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数,数学满分,他说到这里我们底下一片哗然,接着他又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物理也是满分……

老板不准我们染头发,不准我们穿拖鞋去教室和实验室,说是流氓习气。还好我9月份报道时染过的头发已经剪得差不多了,HOHO

老板当年曾经在湖南邵阳呆过一段时间,故此经常会在课堂上问:“你们班上有没有邵阳人?"”你们在座的有没有洞庭湖的人?“在邵阳时,很自豪的就是当年有一辆大卡车要过桥,只能载重15吨过,但是却载着20吨的东西,结果老板经过实际的力学分析后说:"!能过!"最后老板和司机一起上车,卡车安然而过。此桥不知现状如何,不过有师兄说,此桥现在已经倒了……

80年代初期黄山从日本进口了缆车线,但是工人搬运时不小心将线弄弯了一段。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最后那边的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就找到了夏老师,夏老师经过观测和应力应力应变分析弯曲部分的曲率,最后拍板说:"能用!"给我们讲完这个故事后,正当我们在台下感叹时,他补上一句:“现在时间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如果现在出事,也不关我的事了。”

上复合材料力学时,讲到材料的屈曲变形,老板就说现在中国人不免三种成分的人太多:太监、洋奴和戏子。太监是十足的奴才,对主子言听计从,对下人毒狠;洋奴巴结洋人,看不起同胞;戏子则一辈子演戏。然后说起美国通用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那个公司要作一个材料方面的性能测试,因为一般外国公司觉得中国人只会窝里斗,所以不管什么事情都会拼命的压低价钱,联系了好几所学校,岂料这个测试SJTU做不了,THU也做不了(但就这个事情而言,在此毫无贬低其它学校的意思),后来有一次公司的一个中层官僚(一个台湾人,UIUC的博士)就到科大来找老板帮忙,他以为这边要怎么隆重的欢迎他,结果老板就派了一个博士去接,也没怎么招待,后来双方谈到价钱,老板说,我这套设备呢,国内很多兄弟院校都有人来借用,有时人家确实资金有限,我们就互相帮帮忙,分文不取,但是既然你是外国公司,那我们就在商言商,我肯定会狠赚你一笔。对方一听傻了,问凭什么,可能他还没碰到过老板这样的人,老板就说,凭全世界这套设备就此一家,别无分店,有本事回去请你们美国人自己搞去!

老板9月底去THU做报告,说现在浮夸之风盛行,不管做什么动不动就是说“国际领先”,台下学生就问,说那夏老师你做的东西算不算是国际领先,老板说,我不会使用这种模糊的概念,我只会说自己所做的东西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可能不是大牛,但是小方向我就要最好。听得底下的人一楞一楞的,这是何等的豪气,又是何等的自信,而且绝不是盲目自信。

考完研知道分数以后,以前的同学见面就问我怎么没报THU,说实话我那时自己也有点后悔,但是慢慢的,这样的感觉就没有了,我想,环境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和积累吧,能够有机会师从这么好的一位老师,一定得好好把握,evercj妹妹的个性签名是:从今天开始,劈柴喂马,做一个幸福的人,而我想把它改上一改:从今天开始,勤奋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科大人!我希望我毕业的时候能够如thing的同学那样喊出“科大我爱你”,我深知,前路漫漫,但我会努力,等到那一天,自豪的喊出这一句,为自己,也为这所精英辈出的学术殿堂。

 

我们应该怎样对导师

在这里看了很多的帖子,很多是说导师怎么怎么样的,有说导师抠门的,有说导师严厉的,有说导师不管太宽松的,哈哈,让我说什么好,我就说说我想说的几点吧

1.尊重.我们是学生,老板是老师,俗话说老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首先要本着尊重老师的态度去做一些事情(对一些禽兽老师,另当别论),不会有导师因你尊重他而看不起你的,因为我们是学生.

2.八卦.我原先在工作单位的时候,同事在一起谈及领导的时候,都是畅所欲言,.我们同学在下面肯定也会谈及我们的老板,记住,不要在任何场合下说你自己老板的坏话,不仅对老师不利,对你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老板和领导不一样,你可以换单位,但是研究生换导师的不多(也有),况且你要是以后搞科研的话,你研博的老板会很有用的.

3.批评和抠门.很多矛盾学生都是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记恨老板的,首先说抠门,你当了老板就知道钱的好处了,不要怨恨老板.其次说批评,连老板的批评都不能承受,你还能承受什么,你以后能担当什么!!!!!!!!!

4.礼貌.很多人见啦老师不打招呼,好象是等老师打招呼,不对.我们有理有节的和老师打个招呼,叫个老师好,不丢人,丢人的是那些不懂礼貌,不知如何尊重老师而又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的人.

5、打工.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在为老板打工,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但现在我不认为.你要清楚你现在的目的,你是在学习,你的学习是不是被人利用来打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学到了东西,也许我们一生都在为别人打工,即使我们当了老总,也是在为社会打工(税收),不要总拿一种被人利用的态度去干活,要想海绵一样到处吸取精华,工作的心情也不一样.

最后总结.对老板要,尊重理解,勤奋努力,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最最后我要声明一点,我是学生,不是老师.但我们以后也许会成为老师,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生尊重理解我们.

如何选博导(硕导)

国学术界流行的一个看法是,有些人有学无术,而有些人有术无学。遇到有术无学的导师的话,朋友,你可要小心了!这些人没有科研能力,可偏偏靠自己的钻营功夫或者强势背景就评上了教授,继而升任博导、硕导!那么,如何选择导师呢?

在选择何种人做你的硕导之前(当然这里的一个前提就是你有选择的权利,有些大学学院是根据导师和学生情况强硬分配的,这样学生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被分配给了一个无良硕导的话,就只能自认倒霉了,选博导很不相同,以后再说),你需要首先明白自己更看重硕导的什么特性:品格魅力、学术能力、帅气或漂亮还是行政地位?

笔者的经验是,无良博导或硕导往往就产生于只有行政地位而无学术能力的人中。

所以,在选择时,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导师的人品。可是,偏偏人品不像学术能力那么容易看得出来。有些老师会把自己真正的本性掩饰得十分严密,使你几年都难以识别。直到你被他黑了、坑了或者卖了,你才醒悟过来,但是,往往等你醒悟的时候,一切说不定都已经晚了!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我和同学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不要只听这位导师说了些什么话,因为有的无良博导、硕导十分擅长言谈,而且在言谈中,他可以满嘴仁义道德,相反,要观察和彻底地向了解他底细的人——比如他现在或以前的研究生——打听他的人格真面目。这样,再加上自己的判断,会好很多。

待续

Chapter4

APPROACH

问题读书法

我有幸师从陆有铨老师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开学之初,陆老师对我们读书的方法比较关心。说实在的,在考上博士研究生之前,我对读书的方法没少费心思.但读书的效果总是很不理想,一些同学对此也有同感。开学以来,陆老师就读书问题和我们三个博士生进行过几次交谈,我觉得很受启发。这些谈话具体阐述了针时文科博士生的“问题读书法”,同时也涉及一些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现将陆老师历次的谈话内容作简要归纳,希望能够帮助那些饱受读书方法困扰的同学。

问:博士学习三年时间很紧张,不抓紧时间,或者学习方法不对还真难按时毕业。我们平时读书经常是读了就忘,如何读书确实是一门学问。

答:其实,关于读书的方法前人已介绍了很多,也有一些精辟的论述.其中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书籍的选择方法,如英国近代大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指出:“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他告诉我们百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目的,有选择地读书。是关于将书接懂读薄、使人能够灵活应削的万挫:,一般读书法主要聚焦其中,如我国宋代理学家朱龌的。朱子读书法”,他提出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该读书法指出了读书应具备的正确态度。还主张读书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如胡适的“四到读书法”,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关于书籍的选择方法,由于前人可读之书数量有限,在他们看来似乎不是个问题。如今,人们面对卷帙浩繁的各类新书,只能望洋兴叹。关于如何把书读好读活,更是萦绕在许多学习者心中一个永恒的难题。人们常常感叹,自己读过的许多书,或许在初读时还略有印象。然时过境迁,又如过眼云烟。也就是说.所读之书并未内化为能够被我们灵活运用的知识。

问:哪种读书法对于我们来说更具有针对性?

答:博士生要能做到“读为所用”,只有改变以往的读书方式,带着问题去读书。我通常称之为“问题读书法”。这种方法是指经过对某一理论或实践问题的思考,找出问题,然后再去读书。读书时仔细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阅读前,读者心中要有问题,只有先将问题确定,然后再根据问题选择阅读书目。最坏的读书方法,就是漫无目的地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因为所读之书,难以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文本是不在场的作者。阅读时.要学会与作者进行对话,以提高自己批判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要阅读相关书籍或同类文章,比较不同作者针对该问题所提出的不同解决办法。通过这种方法,读者可避免成为作者思想的俘虏。

问:您说带着问题读书,但我是跨专业考上的.基础不是太好,请问这个问题访怎么所决呢?

答,带着闯题读书,并非不要彖统地阅读某一方面的著作,系统地读书对于打'?良好的基础是必要的。但在人的学,S道路上,打基础是一辈子的事情。比如说。要学习辨旨教育,必须先把外语基础打好.那么,打好外语基础。三年够吗?学习教育伦理学的学生。要打好哲学、伦理学基础,三年也不够的。再说,怎样才算把基础打好了呢?要在学习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好基础。比如说,我本人在1978年考取山东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招

收的研究生时,英语基础并非优秀,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傅统先和张文郁二位老先生的指导下,在翻译中学习英语,三年间也译完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等三本西方教育学、心理学名著。后来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我曾要求学生在翻译中学习。按章节将翻译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们将自己认为难译的句子提出来共同讨论。这种做法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都同时得到很大的提高。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分工愈来愈

细,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各专业的新领域不断开辟。博士生要能根据研究问题选择读书材料.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再过十年,你们将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主流,是“国家队”,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问:根据我的理解,问题读书法对我们研究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读书和研究应该结合起未,您说我理解的对吗?

答:对的,“问题读书法”确实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博士生,实际上是称为研究生.研究生就应以研究为主,而非以读书为主。读书应服务于研究的目的,而研究应以研究问题为主。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对其研究的目的非常明确。而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很多论文是无病呻吟,作者对自己要解决什么理论或实践问题并不清楚。作者只是将其所读文章进行拼凑,并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他们忘了,所谓论文不是告诉人们你知道什么,而是你主张什么?这种写论文的方式也会影响到读书的有效性。带着问题读书。读书的目的明确(为解决问题),既解决读书内容的选择问题(围绕问题选择),又解决了读书的方式问题(比较、鉴别类似观点的异同),使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读书法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独立人格的养成。检验读书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博士生们关键是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博士生要养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就需要有问题意识,不迷信,不盲从。否则.在读书过程中.读者总会觉得作者说得非常在理,成为作者思想的俘虏。

问:您说要我们带着问题读书,但我们觉得很难找到问题,请您就此给我们提几点建议,好吗?

答:毫无疑问,问题的产生来自勤于思考。这是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的,主要在于你们平时的积累。你可以三日不读书,却不能一日不思考。对理论或实践的认真思考是问题产生的源泉。

 

我的绝招就是:与国外牛人合作

我的研究方向是一种新型卟啉类化合物的衍生研究,按照文献,原料合成了两月,结果连一点产物都没有分离得到,无奈之下只好给通讯作者写信,作者是LINDESEY,做卟啉的大牛,他把我的信转给了第一作者,他的博后(已离开),结果人家回了一封巨详细的信,还附了参考文献,不好意思,结果我还是没有得到产物,反复问了一些细节(34封信),结果还是没有分离得到(有点苯,但人家教了许多小窍门),最后人家从美国给我寄了5mg标样,这下没有问题,立刻搞定,原来我认为是DDQ的点就是产物点,国外的TLC板效果好,所以Rf值与中国的TLC板不一样。

原料得到了,开始做反应,很幸运,一开始就发现了一个新反应,但不幸的是无法确定产物的结构,谱图做了一堆,没办法,只好找本领域的最牛人,一个是是日本人,一个是波兰人,去信问是否愿意合作,日本人没回信,波兰人愿意合作,把谱图寄给他,他建议我做低温高分辩核磁,低温高分辩核磁太贵,做不起,怎么办,与做核磁的合作!搞定,把做的谱图寄给波兰教授,一切搞定,文章发到了ORGLETT,然后继续合作,最近还能出三篇文章。你知道在作者中有一个大牛意味着什么。

如果没有合作,我现在已经死的很难看了。

这对条件不好的博士生尤其有用。

补充两句这两天看了大家的回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特补充两句。

1、什么样的人会帮助和与你合作?

日本人不会与你合作,中国人敌视日本人,同样,日本人也敌视中国人。

巨牛的人不会与你合作,他事太多,就像中国的院士不会与你合作一样。

2、本帖的关键:找大牛刚出站的博后

他能体谅你的难处,他正需要文章,他要国际知名度,最重要的是:他是大牛的学生,你们合作的文章80%会落到他的前老板手上审稿

当你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新反应,而你却不知道产物的结构时,你不是焦急,而是吃不下睡不着,不是为了发文章,就是为了谜底本身,这也是我现在深深爱上科研的原因,尽管搞化学的待遇很差。

再补充几句:

1、关于署名的问题老外是不会在意的,但署在一个显目的位置有助于你文章的发表。

2、在合作之前一定要得到老板的同意,切记。

3、不一定非得高水平的文章才能与人合作,我的一篇文章充死也就能发一篇2点多的杂志(由于工作量的问题),但老外合作者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你连结构都无法猜测的东西应该是比较有趣的!老外是不太在意影响因子的,他们在意的是解决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你不但发表了文章,还能学到他们的科研方法和思路以及技能。

我写的paper,合作者改得实在是仔细,连参考文献都修改,不太漂亮的figure都重新画过了,他所作的工作量远大于我所做的,主要是他修改的文章的结构把握的很好。

Quote]originallypostedbyshjnpu2000at2006-5-241209PM

前一段试验遇到了一些问题,老是没办法解决,导师又不管,自己提的方案老板又不同意,尽提了一些可能他自己都感觉都没办法作的建议,根本无处着手,情急之下,自己就试着给本领域的大牛,一个日本人写了一封求助信、、、[/quote]

今天翻出了与老外联系的第一封信,如下:

DearProfessorxxx

I'mapostdocinxxxxIhavelearnedthatyouareafamousexpertinthefieldofxxxDuringmyresearchinthederivationofxxx,IfoundsomeveryinterestingunusualphenomenathatIcan'texplainadequatelyAsamatteroffact,Ican'tmakeoutthestructureofthemoleculeclearlySoIthinkifyouhavesomeinteresttocooperatewithusinthisfield,IwouldliketosendyoutheoriginalNMRspectraandotherrelativematerialsIsincerelyhopeyou'dliketohelpusidentifythestructureofthemoleculeandsuggestapossiblemechanismWeexpectyouwillbeaco-authoroftherelevantpapers

研究生的必备武器---时间管理

一般而言,研究生需要在研究所阶段中,所需要学会的技能很多,除了专业的学术素养、信息素养、外语能力、归纳分析等等,时间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份,否则学生要同时应付研究、上课、计划、投稿、读paper、写程序、论文写作等等任务,没有一定的分时多任务能力,恐怕会死的很惨…

以一般人的生理时钟而言,早上的工作效率比下午好,早上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的头脑最清醒,不过一般研究生的作息都不可能那么早起床,所以当我没说,只是据说一般成功的人士都会准时五六点起床大便,然后利用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想事情,据说都能得到比其他时段更好的效果,其实研究这种东西能不能作出来,有时候还真的是要靠灵感懂得利用不同时段的头脑特性来启发灵感,就比别人聪明很多。

早上一定要吃早餐,但不能吃太多,脑袋才会比较清醒,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一点以及下午二点到四点是一个人一天工作的黄金时期,根据80/20理论,一天中百分之八十的重要工作,其实只要在一天的百分之二十的黄金时段好好利用,就能够处理的很好,而非黄金时段由于精神属于解散状态,其实可以作一些整理数据、搜集数据等等较不需要脑袋的工作,效果最好。

如果是属于比较高难度的程序写作,或是需要思考较为严谨的研究工作,则可采取divideandconquer的方式,逐步解决,每天解决一点问题,通常一直想不透的问题交给时间与头脑来逐步蕴酿与处理,都会得到答案,人的脑袋其实是会自已思考与整合的,只要使用者对它投以相当的问题意识即可,很多难解的问题可以在睡觉之前,先预设在睡梦的过程中得到答案,此种催眠的效果非常惊人,因为人脑便是透过睡觉时无意识且无限制的将所有因素组合重整,以得到学习消化后的效果,利用睡眠来学习,或提供创意,是很多大师喜欢运用的秘技。然后每天将今天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列举在笔记本上,容易处理的先处理,不容易处理的则分成好几天消化它,但是时间管理如果那么简单,还需要特别写出来吗?,其实最容易使人耽误进度而无法完成任务的最大敌人,便是自已的情绪,有时人会很想作某些事,有时就会很不想作某些事,但是每天的工作势必是固定而无趣的,我们还是要面对它,此时利用左右脑切换法则就很有用,例如可以先看一篇社会性的文章,将自已逼到物极必反的程度时,再来从事与理工相关的工作,通常都会有很好的效果,重点是自已会觉得很充实,好像整天学了很多各方面的知识。

百分之八十的盈利是由百分之二十的顾客所带来的。因此企业针对这百分之二十的客户提供特别的服务以留住他们,这称之为顾客关系管理而百分之八十的研究成果,其实也是在一天之中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所生出来的如果长期来看,研究生的论文也是在整个研究所的最后百分之二十阶段才开始慢慢浮现而能掌握这些原则,将重点的时间放在重点的项目,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用来学习一些也很重要的职场技能或应用在运动、休闲、读书、上,才可以享有豊富而优质的研究生活。

写到这里,作者发现写的有点痛苦,因为这是刚看完一本时间管理的书后,加上以前的经验所得到的感想,不过这本书写的还蛮烂的,所以笔者发现好像没有讲到什么重点,这证明了一件事,就是百分之八十的书都不能看,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书可以瞄一下,当然paper也是,看对paper比看一堆paper受用更多,而一本书其实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可以看,我怀疑连二十都没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书会愈看愈快的原因,因为癈话实在是太多可以略过不看,好啦,癈话讲到这里,下次看到好书再介绍给大家…

 

Chapter5

Object

进入课题从

进入新课题到现在45个月过去了!工作虽然没有一点进展!于是乎得出成功,失败的一点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工作,切记要围绕导师工作、不要异想天开(注:不是反对大家提出新想法,思路)

2,不要完全按照文献思路,最好有自己的新想法(做科研的关键)

3,实验记录尽量详细!实验中的瞬间的想法要随时记录、

4,多和同事交流,即使不是一个方向的人、别人一句话可能解开你心中长久的疑惑!

 

答辩之后小心得

我是在职读的博士,前段时间终于完成答辩了。跟大家共同探讨毕业之路:

1、刚开始选题时只是定一个方向,具体的很多心得都是在以后的实验中逐渐获得的。因此不要在刚选题时就判定有没有前途,不过如果课题新的话当然容易出东西;2、只要有想法,就应该可以实现。多和不同学科的人交流,吸取精华,最终可以提炼为你的东西;3、不要和老板争什么第一。选题比实践更重要,一般题目都是导师定的,付诸实践的人可以很多,不一定只靠你。当然有的说版面费啊选题啊等等都是自己出的就例外了。只要和老板关系处好了,对以后的为人处事是很有指导性作用的;4、答辩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一篇博士论文,肯定不是十全十美。

三年时间总算顺利毕业了。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分享:研究生的课题选题下午,去听了一个学术报告,是关于课题研究阶段选题的一些内容。因为自己下学期就要下课题了,所以对于今天报告,我感觉收获很多,所以也在此写下今天听报告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帮助。

一、选题的类型。

1、选题的类型。纵向和横向,纵向选题一般是申请了科学基金这样一类比较大的科研项目,横向选题是和企业合作的一类选题,相对而言项目比较小一些。做报告的卞教授建议我们大家选择纵向选题较好一些,更具有权威性。

2、选题的原则。要遵循新颖、科学、可行、有意义这四个方面。我们选题的时候要有一个高起点,所谓高起点就是要尽量参考以前研究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从而看自己所要进行的课题研究在前人的基础研究上是否会有大的进展,会不会有新的突破,这主要是体现所选课题的价值所在,这方面所需要的就是原创性的思路和先进的方法。

二、选题的基础。

1、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术水平。要提高这方面,前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多看文献资料,增强专业基础知识。

2、要有创新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主要是四个词语来概括,即新颖、是非、火花、路线。所谓新颖,就是要有创新点。进一步分析所研究的是非,哪些地方要突破,哪些地方不足,从而再激发出创新地方的火花,不断的判断,不断的完善和研究。

3、要多方面的吸取信息,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多写、多说。

(1)多看,多看文献,看一些英文的文献更能提高自己。

(2)多听,多听学术报告,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

(3)多想,教授说也许你有时候去听报告觉得没有意思,但是到了最后提问阶段,你依旧可以从讲演者身上学到别人回答问题的方式和解释问题的方法。

(4)多写,多写论文和综述。

(5)多说,要多交流,多和导师、和同学交流,在开会的时候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一起讨论,其中可以获得很多其它的思路。

三、选题的来源。

教授开始讲到这个问题说的话很启发我,他说,“研究生选题一定要想清楚你自己以后干什么?”接着他又解释到,“你要知道你导师做什么?他做的方向你是否认可?你自己最感兴趣在哪里?”的确是这样的,以前都没有想过这些,不过现在真的要开始好好想想了。卞教授说选题的时候要结合工作基础、实践或者文献热点来选题,一般有工作经验又来读研的如果结合实践来做课题是最容易出成就的,如果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可以从事导师的课题研究和热点文献。

四、结果的总结和汇报。

在课题研究阶段,要不定时的向导师和课题组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汇报的内容可以从这段时间的实验目的和情况、设计和方法、主要的结果和结论以及下阶段的计划四个方面来汇报。

卞教授说,其实导师都喜欢动手能力很强,工作很认真,和容易出成果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每个星期都没有什么进展,而且总是申请课题经费,要买些材料,导师是很不高兴看到这种情况,而且有可能几个星期过去以后,就让你换课题了。所以,选好一个课题以后,就要努力的去好好的做,好好的学习。

以前我都不喜欢去听报告的,不过这次觉得收获很多,面临着做课题还是真的要学些真本事,跟着导师学习,就像卞教授所说的,一个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导师的学术思想。希望和我面临同样问题的朋友,大家一起加油,好好珍惜这几年的学习时光,学到更多,收获更多。

怎样写开题报告

一、如何选择问题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puzzle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观点应当来自对

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术论文。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1)时间:从1980年到2000年;(2)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3)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4)案例:908工程、909工程、13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19802000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groundDescription)”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

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三、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问题清楚了,文献综述也做过了,开题报告便呼之欲出。事实也是如此,一个清晰的问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但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评审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

对于不同的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博士生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有些老师致力于传授研究方法;有的则突出讨论方法论的问题。这都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自己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选择与应用,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
项目合作及建议请留言:请理性留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姓名: 手机: QQ号: 微信: 邮箱:
验证码 点此换一张
关于我们 招商培训 代理招商 代理投资 代理融资 代理政策 战略伙伴 服务外包
广告报价 汇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费发布 网群建设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