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地处湖北省中部秀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人口161万,辖1个乡、21个镇、2个办事处、2个农场、1个省级开发区、1个沉湖农业综合示范区。 天门,古称竟陵,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更名天门。从秦置竟陵县算起,天门已有2000多年县制历史。1987年8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批准为省直管市。 天门市是中国内地著名侨乡,湖北省的重点侨乡。天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有78,000多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归侨500多人,侨、港、澳眷属82,000多人。
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在我市众多海外华侨华人中,有一大批科技、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杰出人才。如曾任“马华公会”会长、马来西亚劳工部长和交通部长的著名华人领袖李三春;斯里兰卡华侨领袖原锡(斯)中友协会副会长张德焕;世界著名毒理学家、原世界 卫生组织药品食品安全系主任鲁超;还有商界巨子:澳洲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主席龚仲勋、香港兆隆集团总裁刘纯愉、香港冠峰石膏纤维建材有限公司总裁廖汉良等。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之后),全市通过各种途径移居海外的新移民有19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澳洲、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绝大部分是“知识移民”,获博士学位的就有100多人。他们大多在国外科研机构、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有的创办了自已的公司。
众多海外赤子身居海外,心系故土。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发展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支持祖(籍)国和故乡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原锡中友协副会长张德焕于1956年4月组织举办“佛教展览”,特邀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文化参赞林林、锡兰总理兼外交部长班达拉奈克等出席开幕式,为中锡正式建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曾任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系主任的鲁超,在1965年至1976年任职期间,大力宣传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举办毒理学培训班,他应邀回国讲学三周,1994年,鲁超捐献自已毕生的积蓄在中国设立“鲁超预防医学进步基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 “以赤子之心为发展祖国毒理学贡献才智”。
马来西亚著名华人领袖李三春曾领导成立华人文化协会,举办书法、国画展览,开展东西方文化交流。1978年,他陪同马来西亚首相敦胡申翁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推进了中马关系的发展。1997年,他和几个朋友合作,投资5.8亿元人民币兴办“湖北马鄂高速公路经营有限公司”,购买武黄高速公路70公里营运权,李氏任董事长。他曾于1992年向“湖北省董必武教育基金会”捐资5万元人民币,用于奖励湖北省及天门市的文理科高考状元,1998年,他以“马鄂公司”名义向湖北省灾区捐赠25万元人民币赈灾,今年又捐款100万元人民币,资助我省防治“非典”;乌克兰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戴克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小旭,1996年在家乡黄潭镇投资兴办“湖北天门戴克森公司”,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天潭牌黄花菜;还有马来西亚张银庭、张金庭、黄四海、李新莲(女)、魏玎璋、新加坡张大楚、张生荣、杨承南、印尼周腊宝(女)、黄春生、熊应昌、郑朝纲,印度彭彩斌,美国卢业宏、卢业裴、邹安乐,澳大利亚边晓和香港刘纯愉、金永福、廖汉良等海外同胞及“马来西亚湖北同乡会”,“新加坡南洋湖北天门会馆”等海外社团组织先后向湖北省和天门市捐款救灾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天门市是享有盛誉的文化之乡。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诞生于此。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54000多人,被誉为全国的“状元之乡”。 名胜古迹遍天门。境内有迄今为止长江流域最大的原始社会村落遗址——石家河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有保存完好、气势宏伟,始建于南朝的著名佛寺——白龙寺,有纪念陆羽的陆羽亭、文学泉、古雁桥,有凭吊钟惺、谭元春的钟惺墓、谭元春墓,还有景色秀丽的东湖、西湖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