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区地处武汉市西南部,建制始于1984年,三面环水,东南濒临长江,与嘉鱼县、江夏区隔江相望,北抵通顺河,与蔡甸区相邻,西面、南面以东荆河为界,并与仙桃、洪湖两市毗连,全区版土面积287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户籍总人口11万人,辖4个街(纱帽街、湘口街、东荆街、邓南街)、4个国营农场(乌金、东城垸、汉南、银莲湖,其中乌金、东城垸农场隶属于东荆街,汉南、银莲湖农场隶属于湘口街)、一个农科所、一个畜禽公司,共有49个行政村(大队)。
汉南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我国通南达北、承东启西的三条主干线——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和即将兴建的福(州)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均在汉南交汇。我国唯一通行5000吨级以上船只的黄金水道——长江,在汉南有百余里的航线,有近20公里的岸线适宜建设船舶停靠的深水码头。
汉南还是武汉通往江汉平原的门户,今年即将建成通车的武汉至洪湖的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直通江汉平原腹地,为联接湘鄂川,对接沪浙粤,架起了物流的桥梁。
户籍总人口13万人,目前,汉南城镇常住人口6.95万人。汉南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水果型玉米生产基地,有全省规模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加工联合体,有专供香港市场的纯瘦肉型坛山猪。武汉市政府规划的“中部领先、全省一流”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也正在这里加快建设。舒适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培育了汉南农业发展的先进模式,使汉南成为了武汉乃至全国的 “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汉南有不可多得的土地优势。原有的国有农场体制,使汉南拥有了长江经济带绝无仅有的、面积广阔的国有土地资源,也使汉南具有了地广人稀的资源特征。这个以国有农场和国有土地为主体的区域,纵横287平方公里,滋养着10余万人口,使这里的人均耕地面积位居湖北省前列。
汉南有全国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水资源优势。长江从汉南的东面和东南面依境而过,流程绵延60多公里,年平均过境水量6400亿立方米;通顺河和东荆河从汉南的西面和西北面依境而过,流程绵延60公里,年平均过境水量60亿立方米。四面环水的优越地理和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使汉南人均淡水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淡水占有量的20倍,是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45倍。
汉南更有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最新权威勘测结果显示,汉南地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天然气贮量1400-2500亿立方米。汉南将成为继江汉油田之后中国中部又一新的油气之城。
在汉南这块年轻、富饶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著名的且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清末民初实业家的韩永清,乌金山人,曾在天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投资兴办了很多实业,为发展我国民族工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韩慷慨捐巨款,孙中山曾亲书“博爱”横幅相赠,还委任韩为总统府顾问。新中国建立后,曾在重要岗位上工作的有:李绪鄂,曾任国家航天工业部部长。龚幼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装甲兵司令员。
汉南区旅游资源日臻丰富,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蜿蜒曲折、碧波千顷的蚂蚁河,还有尚未撩开神秘面纱的纱帽山,已向人们展示了几万前人类播撒的文明。今天的纱帽山是商周文化的遗迹, 1965 年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锛、陶豆、陶纲坠、青铜尊等。其中商朝青铜尊被作为省博物馆馆徽。纱帽山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南充分发挥山青水秀、生态良好的环境优势,抓住假日经济蓬勃兴起的机遇,确立了把汉南建成武汉城郊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发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2002 年汉南已开始重点建设纱帽山文化旅游景区:对发现几万年前人类头盖骨化石、商周文物的纱帽山进行综合整治,建“汉阳人”及商周文化博物馆;根据历史记载,在纱帽山黄盖火烧曹营的前沿阵地建遥想亭;抓住国家对长江干堤进一步加固的历史机遇,统筹规划,沿长江干堤建设旅游观光带,即沿江河干堤禁脚 200米范围内加快建设以经济果木林、旅游休闲农庄、垂钓园等为主体的旅游休闲农业项目,将堤防建设产业化,湖北省水利厅已同意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