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招商网讯: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黄冈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基地,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占30%左右,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近年来,黄冈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用农产品加工引领农业,用品牌战略打造农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扩规模。规模是产业形成的关键,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为防止和克服盲目建基地、跟风做产业的现象,黄冈市立足“一乡一业、一县一特”,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油料、畜禽、水产等十大特色农业基地。围绕“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抓小区、水产业抓片带”的模式,大力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特色产品集中。为推动产业基地扩规模、上档次,黄冈市坚持一手抓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经营体制,鼓励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引导耕地、山林、水面等农业资源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形成集约经营和规模经济。全市流转土地规模达到200多万亩,其中,林地流转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建成了中部地区较大规模的速生丰产林原料基地。千头奶牛牧场发展到30多个,奶牛养殖规模为中部地区最大。一手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思路,鼓励和扶持农村能人、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引办、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专业合作社达到220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两家,省级示范社15家。
强龙头。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农业企业作支撑。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往往能兴起一个产业、带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黄冈市把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措施,以此带动基地、带活农村、带富农民。一是“引”。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湖北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大打老区牌、特色牌和人文牌,大兴农业招商引资,大力吸引客商到黄冈“租”田“购”地,“圈”山“买”水,兴办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近年来,伊利乳业集团、湖北神鹭集团、山东晨鸣集团、中粮集团等一批起点高、有规模、品牌响的知名加工企业纷纷进驻黄冈。全市4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多数是通过招商引资做大的。二是“建”。依托现有开发区,采取园中园、一区多园方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一批产业集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已建成两个省级加工园区,入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家。此外,正在集中力量推进另外4个加工园区升级,力争今年内升级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扶”。对发展机制好、竞争力强、带动农户多的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了“一企一策”的帮扶推进机制,采取一个企业一个专班、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出台一份文件、主打一个品牌的“四个一”措施,大力扶持优势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着力提升粮油、小龙虾、中药材等本地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打造农业百亿企业、千亿产业。
创品牌。从某种角度看,现代农业就是品牌农业。黄冈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和品牌战略,以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质量带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以创办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走绿色加特色、优质加优势的产加销路子,创建畜禽规模养殖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0多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500多个,做到按标准生产,靠认证销售,让消费者放心。二是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鼓励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创建“中国名牌产品”两项、“湖北名牌产品”50项、“中国驰名商标”4件、“湖北著名商标”45件。对茶叶、板栗、菊花、蚕桑等具有一定市场和影响力的本地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进品牌跨县(市、区)、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实行品牌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广告宣传、统一设计包装、统一质量标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改变优势农产品高产无高价、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三是推进农业地理标志产品开发。黄冈市拥有30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全国地(市、州)中名列第一。为防止有名声无名牌、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出现,黄冈市鼓励和扶持有经营实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对本地农业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系列开发利用,建大产业,创大品牌,进大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建体系。一是健全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为契机,整治塘堰4.1万多口,整修沟渠2900多处,创建粮棉油部级高产示范片70多个,推动农村“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建设“田成方、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二是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万村千乡”服务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超对接”规模,推动本地农产品进超市、进商场,实现产销与市场有效对接。三是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结合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黄冈市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启动了“一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楼(农业科技研发大楼)”等项目建设,加快“一乡(镇)一站”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建设步伐,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推进产学研、农科教有机融合,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着力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形势下农村“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的问题。四是健全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为契机,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不让农村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以农广校、技工学校等各类中专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及培训机构为主体,大力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育了“黄冈机械加工”、“麻城海员”、“英山缝纫妹”、“浠水窑炉工”等6个湖北十大劳务品牌和全国优秀劳务品牌,辐射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40多万人,年创劳务经济收入140多亿元。以党校、行政学院为阵地,大力开展千村书记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农村党员冬春轮训,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作者为湖北省黄冈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