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山镇招商网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巡游到蔡山留下的千古绝句。在这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蔡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整齐漂亮的村庄,这就是蔡山镇梅学堂村。梅学堂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386户,1348人,党员32名,耕地面积1442亩。九十年代前,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更是蔡山有名的穷村,没有一个工业企业,“农业腿长,工业腿短”,产业发展极度不平衡。
工业强,则发展强。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和村民盼富、求富的实际情况,梅学堂村“两委”班子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们思考着、求索着,梅学堂村的发展出路在哪里,梅学堂村的光明前途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村“两委”班子通过深入农户,走访党员、群众,在认真分析本村村情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梅学堂村的出路在发展工业,希望在发展工业,唯有发展工业,才能强村富民。思路决定出路,该村迅速确立了“农业稳村,工业强村,民营活村,生态美村”的发展规划。
发展工业,谈何容易。一要政策、二要资源、三要资金、四要人才。虽然村“两委”班子深知发展工业不容易,但他们从未放弃。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走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之路。坚持以老乡引、以老板引,开展“招商走四方”活动,多与本村籍在外老乡、老板、能人、名人联络,引资回乡,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村“两委”班子郑重承诺:对外来落户项目像对待子女一样真心关爱,对企业老板像对待亲人一样诚心呵护。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梅学堂村的招商引资迅速取得成效。黄梅县众星农资公司成为该村引进的第一家公司,该公司是本村能人李建国于2006年创办,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从事棉花收购加工,年收购加工能力1万吨,产值8000万元。为了回报家乡,回报人民,该公司每年安排本村固定工人15人,使他们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还有50余人在厂做临工,人均年收入都超过8000元,仅此两项,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创收近60万元。同时,该公司直接对本村棉农生产的棉花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极大地了减少了棉农的售棉环节,更给棉农带来了实惠。仅近4年来,按年收购籽棉1000万公斤,每公斤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2元计算,每年为本村棉农增收20万元,若算上棉农就近销售所节省的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两项合计为棉农增收40万元。
蔡山镇惠本节能灯具厂是该村引进的第二家企业,该厂是本村籍在外老板梅劲松于2011年创办。梅劲松祖籍在梅学堂村,2004年大学毕业后,在外打工,通过打拼;2005年在江苏常州市创办了常州灯具城,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1000万元;2006年,他又在广州办起了惠本节能灯具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为了引进本村这个大老板回乡创业,蔡山镇委书记於春明、梅学堂村支部书记张国胜先后“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家乡赤子之心。2012年,梅劲松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为家乡作出应有的贡献,经这一年的创办,一个新型环保节能灯具厂终于呱呱落地。走进节能灯具厂,新建的3栋厂房拔地而起,整个厂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拥有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打胶线,自动化包装线,主要生产环保节能灯,品种达十多种,总投资200万元,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目前,该厂一期工程已完工投产,二期工程正在扩建之中。该厂建成后,每年可安排本村固定工人200余人,让村民不离乡不离土,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
兴一个企业,富一方百姓,活一地经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梅学堂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该村投资65万元,兴修了全长3.8公里的环村公里,让村民出门有脚好路走;投资10万元,兴建了一座55KM的电排站,确保了农业旱涝保收;投资5万元,整治了村内北兴港,让村民生活用水净起来,让村庄绿起来,让生态环境美起来。
喜看今朝企业兴,展望明天村更富。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梅学堂村必将成为鄂东灯具第一村。惠民灯光,前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