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名士笑开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味佳,盘中新雪巴河藕”。这首民谣在湖北流传甚广。黄州豆腐、巴河藕、樊口鳊鱼、武昌酒一向被认为是鄂东四大名产。
黄州豆腐的用水来源众说不一,民众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黄州豆腐专用金甲井(八封井)的井水做豆腐。所以豆腐质量好,但有人调查认为,黄州豆腐是专用会同岗井的井水做的,不管怎样,黄州豆腐质量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纯清、无污染的井水制成。
黄州豆腐除了慎用井水外,还有一套独特工艺,主要是在选料、泡豆、磨浆、点浆、压板诸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操作技巧,有人总结云:“选料要精、虫、沙、瘪壳要去净,泡豆要勤翻洗,换水按时分;豆浆一条流,磨浆精细要适度;点浆识水性,甜、咸、淡水要分清;压板按规定,先轻后重豆腐成。”具体操作是:在选料时,除了要洗净壳尘外,还要将虫豆、瘪豆、沙粒剔清;在泡豆时,要按季节温度的高低来决定泡豆时间长短,一船地在35℃—40℃时泡3—4小时,在25℃—35℃时泡6—8小时,在15℃—25℃时泡9—12小时,10℃—15℃时泡15小时左右,在10℃以下泡20小时左右,并且要经常翻动,上下换面,磨豆时,既不能磨干,也不能磨稀,既不能磨粗,也不能磨得太细,要匀称得当,粗细适宜,要边磨,边袋,边烧、边点浆,要分别江水甜,多点石膏,井水咸,少点石膏,湖水淡,石膏要适宜的特点,看样下料。压板时,一次只能压3—4板,先轻后重,逐步加码。豆腐最后才成功。
黄州豆腐具有皮紧肉嫩、质腻色白,色鲜量足,味美可口,切丝细长而不断,切片可薄如胶纸,手顶似伞而不坠的特点,是豆腐中的精品。
黄州豆腐种类繁多,有水豆腐、黄干子、捆鸡、千张皮、豆油等,可烧、可炸、可卤、可汁、可氽汤、可凉拌、可做丸子,在黄州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