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概况
来源:网群国际 浏览:次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由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代管。全市总面积1566.3平方公里,辖1个乡、10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一般海拔高度为120—200米,最高点海拔840米,最低点海拔11米。主要山脉有大同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大冶属亚 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主要是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6.9°C,极端最高气温40.1°C,极端最低气温-10°C,年均无霜期261天,年均降水量为1385.8毫米。长江流经市东北隅,市内主要河流有17条,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
大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殷商小乙时期,人类的祖先在这里掘井取矿,点燃了炉冶之火。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吴武昌节度使秦裴置大型冶炼机构青山场院。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元、明、清时期,先后隶属兴国府和武昌府,中华民国初属湖北省江汉道。193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大冶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立阳大(阳新、大冶)、鄂大(鄂城、大冶)、大鄂(大冶、鄂城)政务委员会,属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
1949年建国初,成立大冶专区,大冶县属之。1952年,大冶专区撤销,大冶县改属黄冈专区,1959年1月改属黄石市,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仍属黄石市。千余年来,县地隶属之变化,行政区划之变更,区域之扩大与缩小,十分频繁,而县名始终未变。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冶县,设立大冶市,1995年1月1日,大冶市举行建市庆典。
大冶民俗与风尚,有的与外地相近,有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从节日来说,除公历节日外,农历的传统节日有正月春节、元宵节,二月花朝节,三月清明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天贶节,七月中元节,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十二月有小年、除夕等。在饮食上,“一日三餐”是大冶人民的老习惯,大多“二干一稀”,以大米、面粉为主食,伴以红苕、玉米等杂粮。订婚和结婚也有一定习俗,在城镇,大多数男女青年自由恋爱,择日结婚;在农村,则有定亲、谢媒、过门、上门、报日、款媒、迎新等。“宗族群居”是大冶人居住特色之一,在农村,同姓同族的人聚居在一村,房屋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城镇,大多数居民居住单元式楼房。
大冶市1999年末总人口为878886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46242人,非农业人口132644人。大冶人口主要属汉族,另有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满族、侗族、土家族、黎族、塔塔尔族等9个少数民族,计117人,杂居在汉族之间。
“半城山色半城湖”是古人对大冶优美自然风光的赞叹,近年来,大冶市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塑造城市形象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1999年,市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600万元。大冶市建成城区面积1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万人。城区道路21条,总长度36.41公里,总面积121.54万平方米,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8.8万吨,供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长度29.12公里,密度2.2公里/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1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3平方米;市民人均居住面积11.4平方米;公交营运线路10条,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9标台城市规划逐步得到加强,建筑形象的艺术性得到重视,各项基础设施逐步配套,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方兴未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环卫事业、小城镇建设全面发展,城市形象正朝着“洁绿亮美”目标迈进,1999年,一举夺得湖北省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十五”期间,大冶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突出青铜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一城画色、两湖环抱、三桥互映、四纵六横”的城市构架,把大冶建设成为现代化中等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明珠城市。
项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温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费发布服务,但对信息的合法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任何责任。名录资源由会员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传,个人信息均经处理后发布,如有遗漏戓涉嫌侵权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请将“该页网址和需修改及删除的内容”发至本站邮箱戓留言给我们处理。凡注册会员并发布信息或名录资源的,均可定期获得全球项目参考及合作机会。本站名录资源概不对任何第三方开放,更不提供如交换、出售及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