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挖掘卢氏兰草特色小镇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红色旅游发展成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二)目标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造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创建红色兰草旅游特色小镇为目标,深度挖掘卢氏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长征精神之旅”红色文化创意旅游精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受革命前辈的峥嵘岁月,铭记红军光辉业绩,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及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卢氏县兰草小镇建设成为红色旅游经济强镇、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体验型红色旅游目的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四、项目规划总体定位
做到四个必须:(一)必须坚持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旅游内涵与外延的挖掘;
(二)必须贯彻旅游市场导向,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的卖点与地域特征;
(三)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经济与法律环境;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适应时代需求寓教于乐,实现产业提升。
五、项目规划理念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仍不可避免陷入了发展瓶颈。提到红色旅游,人们的普遍印象是,官方性,组织要求,旅游元素单一,不好玩;忽略游客体验感和情绪。新时期红色旅游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这一旅游文化更“走心”,理念创新是当下首要任务。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当地文化、教育、旅游和生态等主导产业,培育经典红色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活跃展现形式,弘扬红色精神,搭建红色旅游联盟,建立红色旅游文化体系,使红色兰草特色小镇旅游成为卢氏全域旅游奋斗目标的主导力量。
1.学习性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游中悟”,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可将定期瞻仰“革命圣地、缅怀先烈”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丰富广大干部、学生工作、学习生活。
2.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现在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
历史典故大多都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经典题材,要让红色兰草特色旅游小镇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为世人所熟知,逐渐地成为所在地的代表性景点,并巧妙地将精神意识贯穿始终,展示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照片+文字”展示形式,应多样且形式丰富,例如电子屏幕播放视频展示及解说,使“历史现场感”极其浓郁,具有很强的“现场体验震撼性”,非常能引起游客内心世界的精神共鸣。因此,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将故事搬上演艺舞台,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的光辉事迹,更要通过故事,展示平凡革命者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
3.参与性
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
核心思路是:“一招、两式、五感”:一招:普遍价值的挖掘--饮水思源地历史故事。两式:历史现场感的营造、与非红旅游资源的有效联动。五感:身临感(含亲切感,为情境化模式)、振奋感(含感动感,为教益性提升模式,实现红色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启迪与教益的内涵)、参与感(含互动感,为互动旅游模式)、休闲感(为放松身心的之意,不仅仅是教育,通过营造休闲氛围,引入多种休闲业态实现盈利最大化,为脱贫做贡献)、养生感(水之源、生命之源,养生之地)。
六、投资建设规模
(一)基础建设
1.投入3000万元。建设展览馆一个,以文字和实物还原历史;“以修旧为旧”的原则,对长征时期的民房进行修复;还原一个“旧中国的农村”,与周边现代“新农村”有强烈的对比效应;向民间大力收集革命文物和制作仿制品,包括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至改革开放以来珍贵的照片、绘画、书籍;长征地图;指挥部通讯设备;革命中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具、武器;红军服装、奖状、奖章、钱币、粮票、像章等。
2.投资5400万元。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学习、培训、土特产展销等于一体教育场馆;
3.休息观景亭5座:5座×50万元=250万元;
4.旅游厕所2座:2座×30万元=60万元;
5.卢氏岗台至红色兰草长征路线宣传标志牌56块,代表56个民族对英烈的缅怀和长征精神的传承,形成一条红色长廊一路多带多点,200万元;
6.建设停车场2个:60万元;
7.大型雕塑2个400万元;
8.投资680万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净化红色兰草水体资源的质量,绿化美化亮化旅游环境,建设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回收站一个;
9.投资300万元,大面积种植花木、花草等植物,绿化美化兰草河坝体景观建设与治理。
10.景区大门2个100万元;
11.拆迁赔偿约2500万元;
12.投资300万元制作红军衣帽300套;
13.音箱设备等1000万元;
14.不可预知的费用200万元;
总计设施建设需要投资1.5350亿元。
投资渠道,民间融资、政府支持。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国家补助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即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由地方投资、上级部门补助,经营性项目由企业主承担,国家适当补贴,共同建设。
(二)旅游产品建设项目
1.重温党史。通过本项目,可以把整个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追求、重要活动、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等,用情境再现的方式,予以展示,并通过参与性活动的设置,形成一个体验型旅游产品,使旅游者时光倒流70年,回到1931-1935年之间,再当一天红军,参加一天革命的过程中,感悟共和国的创立者们伟大的信仰、不懈的追求、高尚的情操及深刻的实践。
2.建设一个红色旅游体验基地。建设规模100亩,投资100万元,选择缓平的山坡、荒坡建设红军训练场(设大型土草坪军事训练场、点兵台、简易舞台、部分军训设施,可用于篝火晚会及露天电影)、红军学校(由标语、黑板报、壁报、简陋课桌等构成,有红军课程表)等,是长征体验的理想场所,也是中小学生回归大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实验、创作基地。
3.创设游客体验旅游项目“重走长征路”。项目内容:游客体验当年红军长征入陕路线、奋勇杀敌的场面。(1)编导、“红”、“白”两军装备道具30万元;(2)交通工具50万元;(3)食宿基地建设100万元。设计为100个床位;红军食堂:长板凳、长桌子、标语等构成,有红军食谱,以长征岁月的粗粮(如红米饭、南瓜汤等)和生态餐饮为卖点,提供500个就餐位。(4)红军交通工具系统60万元:以马、马车、牛车、自行车、人力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等。
4.建设生态智能温室大棚观光农业产业园。促进农民转变经济观念,从事二三产业发家致富。推进果品采摘业、民俗旅游业、休闲观光业的长期发展,带动200户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面向豫陕两省,200公里内城市的大中小学生、干部职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及外来游客等消费群体,建设体闲娱乐型生态农业园,包括观光娱乐、生态果蔬、花卉、人工养殖垂钓池等为游客提供鲜活绿色食品,开展垂钓、采摘、品尝、种植、农业园综合体。投资1000万元。总计投资1340万元。
七、环保与消防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要求“三同时”原则同步进行,有关环保问题及时报环保部门审批。该项目建设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没有工业行业污染物,主要污染物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根据不同的污染物,在项目试运营及运营期间针对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的污染物,作出相应的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本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用能标准及节能规范,因地制宜选择能源种类,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能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分级利用。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选择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达到全面节能目的。
建筑场区按规定配置必要的消防灭火保护措施,建筑物设施要配备完整的防雷保护装置。在电器系统设计中,应严格遵守电器安全规程。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安装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器装置,配备相适应的灭火器材。
八、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一)项目管理:本项目建设单位是河南中豫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做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该公司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设专人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组织实施等工作。
1.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标制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原则进行,择优选择,确保质量。
2.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领导,建设单位的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
3.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4.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进程中,接受计划、审计部门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
5.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挤占,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建设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土建安装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项目建设总周期为3年:2017年8月-2019年8月,规划分为一期和二期。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红色革命史诗
(一)“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史诗
河南省卢氏县洛河南岸的“岗台”,于平缓滩涂间突然拔地而起,横亘连绵数里,是哨所,是据点,更像是守卫在洛水畔的将军,威风凛凛,蓄势待发。
有“岗台”便有岗台村,曾经的“仰韶”和“龙山”文化发祥地,卢氏古国粘星问卦的观测地,群雄逐鹿的决战地,李自成杀富济贫的根据地,红军长征突出重围的胜利之地……
位于卢氏县横涧乡横涧二中西10米处,岗台村营子中学西边,翘首昂立着锦绣端庄的威武之亭,这就是“红军长征纪念亭”。
原军委副主席****题词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北上到达陕北,与陕北根据地刘志丹部会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被誉为“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的胜利长征,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建立大本营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往事如烟,匆匆数十载,红军长征突出重围开创根据地的恢宏画卷依然浮现在眼前,成为千秋佳话,更赋予了这一方山河人民的大度勇敢、吃苦耐劳、智慧和坚强。纪念亭内侧绘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险的情景,还绘有红军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壮烈场面。纪念亭中间一石碑泰立,由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同志题写的“长征精神,千秋永存”八个大字镌刻其上,铿锵有力,一气呵成,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洛水东流,昔日的战火纷飞随风而去,我们已沐浴在来之不易的和谐环境中。当我们重温历史,感怀红军不畏艰难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时,就应把这种气概付诸到实现民族复兴的具体行动中去,转化为奋斗创新的不懈动力--慨当以慷,豪气飞扬,与时俱进,庄重自强!我们弘扬伟大的红军精神,追求的是和平与发展,拥抱的是进步和繁荣。
军史布衣第一人货郎陈廷贤冒死为红军带路
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碑
兰草村关帝庙内--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豫陕边界的卢氏县兰草村,群山环抱,山清水秀。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抵达这里,军部驻扎于该村关帝庙。红二十五军回旋转战,把革命火种播撒在豫陕边区的山山水水,创建了人口近50万、耕地6万多公顷的鄂豫陕根据地,是红军长征途中创建的唯一一块革命根据地。昔日兰草红二十五军军部,今已成为一所生机勃勃的“红军小学”,寄托着红军后代和社会各界对老区人民的关爱和希翼。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位于卢氏县官坡镇兰草学校院内,由前后各三间大殿和左右两排各三间廊房组成。旧址原为关帝庙,后辟为纪念馆,馆内陈列有文字、:和文物。2006年6月,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兰草小学建成河南省第一所红军小学。2013年,该旧址被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等6家单位命名为全国“红军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被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卢栾交界皮皮岭红军抵卢纪念碑
卢栾交界皮皮岭红军抵卢纪念碑位于卢氏县文峪乡大石河至水峪河口卢栾公路临河一侧皮皮岭山顶。1934年12月5日,红二十五军主力翻越皮皮岭进入现卢氏境内。
水峪河“杀上前去”红军标语
水峪河“杀上前去”红军标语位于卢氏文峪乡大石河至水峪河口卢栾公路临河一侧石壁,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12月5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卢氏文峪水峪河,在石壁上书写此宣传标语。
铁索关革命纪念地
铁索关革命纪念地位于卢氏县官坡镇兰草街西箭杆岭岭脊,距卢氏县城100公里,西与洛南县交界。铁索关地势险要,是豫西通往陕南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关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宋代就有驻军设关防守。1933年至1937年,红三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七十四师三支红军先后在铁索关地区浴血奋战。
(二)“红色经典第一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旋律,最早出自德国《德皇威廉练兵曲》。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德国军事顾问编写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曲调在中国流传开来。由于好学好记,节奏感强,曾被《大帅练兵歌》、《土地革命完成了》和《红军纪律歌》等不少歌曲借用,在有的地方还被民间小调借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也借用了它的曲调。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曾多次领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华台北代表队入场时,奏响的也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乐曲。
(三)红七十四师坚持鄂豫陕根据地斗争
红二十五军主力北上抗日后,其留守部队和地方游击队于1935年10月6日组建红七十四师,陈先瑞任师长。红七十四师经常在卢氏西南山一带和灵宝的朱阳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后来发展到2000多人,至1936年12月改编为抗日南路军,在豫陕边区坚持革命斗争长达16个月。红七十四师后期军事行动受到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在牵制敌军主力、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宣传抗日救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革命根据地纪念碑记”
程子华(1905~1991),山西运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抗战时期曾任冀中军区政委、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北平警备司令员兼政委、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国家经济战线工作。
吴焕先(1907~1935),河南新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二十五军政委。1935年8月在甘肃泾川战斗中牺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徐海东(1900~1970),湖北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名军事家之一,尤其擅长游击战。1934年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陈先瑞(1914~1996),安徽金寨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红七十四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1年后历任北京军区、成都军区政委。
(四)豫鄂陕第四分区旧址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进攻中原军区部队。根据中共中央部署,中原军区司令员****率部突围。7月,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到达豫陕边区,创建了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共豫鄂陕边区委员会、豫鄂陕边区行政公署、豫鄂陕军区,辖五个地委、专署、分区。豫陕省界以东、陇海路以南、丹江以北为第四分区。
豫鄂陕第四分区旧址位于卢氏县木桐乡木桐村的一座关帝庙内。该旧址院落完整,四周树木掩映。后由于改河造地及水灾等因素,僧房及旧址院墙被毁,现保留前后殿6间。
(五)五里川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地处卢氏县熊耳山南麓的五里川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创建的鄂豫陕根据地和****中原突围部队创建的豫鄂陕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46年12月,豫鄂陕党委、行署和军区机关迁驻五里川,这里成为豫鄂陕边区的首府。五里川革命根据地纪念碑,铭记着这方热土艰苦卓绝的革命命斗争历史。
五里川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位于卢氏县五里川镇中心街区,为砖石混凝土三面体结构,高7米。背面刻有****的题词“发扬革命传统,建设革命老区”。1996年,中共卢氏县委、县政府为配合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北上先锋》,实施了“红飘带工程”,对全县重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保护和修复。五里川革命根据地纪念碑经重修后,成为卢氏县的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六)木桐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7年2月,豫鄂陕边区主力部队奉命北渡黄河,卢氏、灵宝、洛南工作委员会领导地方武装坚持对敌斗争,木桐区区长涂建光等15名干部、战士先后在对敌斗争中壮烈牺牲。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为木桐解放牺牲的本外地烈士和在抗美援朝、保卫边疆战争中牺牲的木桐籍烈士,修建的,在乡政府所在地的东边修建了五菱形纪念碑,叫做“革命烈士纪念碑”。
整座碑建在一个约30平方米的椭圆形水泥平台上,外围用铁护栏围起,临碑处又起两阶踏步,建一平台,四周用石栏围起第二道防护。
碑由碑座与碑帽构成。碑座四周用木质材料包裹,碑帽为攒尖顶,碑身的五个平面用木质材料镶嵌周边。整个纪念碑以黑灰为主色调,古朴肃穆,令人起敬。
“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卢氏县城西45公里处,木桐乡政府所在地的东边。整座碑建在一个约30平方米的椭圆形水泥平台上,外围用铁护栏围起,临碑处又起两阶踏步,建一平台,四周用石栏围起第二道防护。碑由碑座与碑帽构成。碑座四周用木质材料包裹,碑帽为攒尖顶,碑身的五个平面用木质材料镶嵌周边。整个纪念碑以黑灰为主色调,古朴肃穆,令人起敬。
革命烈士英名录
解放战争:涂建光:湖北黄岗人,木桐区长,被当地顽匪枪杀于三官北南沟;
赵保善:湖南韶山人,区管理员,被顽匪捕于灵神枪杀于松木沟口;
张青山:山西省人,区炊事员,被灵口土匪枪杀于拐峪小马蹄沟;
杨万朋:北京市人,连指导员,被镇匪枪杀于刘家村杨家沟;
张凤仪:鸟桥干沟人,连长,在官坡育林菠菜沟战斗中牺牲;
王苟来:灵神仓房人,区队战士,在天平山战斗中牺牲;
何永顺:青巷湾人,排长,被镇匪分队长枪杀于铁匠驼;
肖根朝:水磨沟人,大队长,被镇匪分队长枪杀于水磨沟;
张明亮:木桐上窑人,支队长,被杜关保安团枪杀于木桐街东;
程海坝:李家沟人,大队战士,在部队撤离中牺牲;
李*:连指导员,在夜长椿树沟一次战斗中牺牲;杨*:侦察员,被国民党枪杀于木桐街东;邵*:侦察员,被镇匪枪杀于刘家村杨家沟;陈生民:水磨沟人,肖队长岳父,为我军保藏枪支被枪杀于木桐街;刘吊子:新四军战士,身患恶性肿瘤死于三官沟口。
抗美援朝:张更顺:拐峪村人,战士,五三年在朝鲜战场牺牲;
余长法:灵神村人,战士,五二年在朝鲜草川里战斗中牺牲。
保卫边疆:宋书有:拐峪樊岭人,战士,在新疆阿勒太因公牺牲;
李建国:拐峪庄子人,连长,在新疆叶城因公牺牲。
(七)****旧居--五里川161号
据豫鄂陕第四军分区八团三连战士董敬安回忆:1946年9月底,中原军区司令员****在卢氏县五里川镇茹家大院居住,指导豫鄂陕第四分区根据地创建工作;后经豫鄂陕第四军分区八团三连护送,从五里川出发,经狮子坪、羊毛厂到达洛南县的灰池子,停留两天后进入丹凤县,随即奔赴延安;四分区护送部队经兰草、官坡、双槐树、茄子河返回横涧。
****旧居
位于卢氏县五里川镇五里川村161号茹家大院,面积80平方米,院内上房三间为木质结构,上层建有阁楼;另有厢房三间。
(八)卢氏烈士陵园
1947年在解放卢氏县城战斗中,45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1947年11月,中共卢氏县委副书记姚雪涛被害;1971年2月,为抢救12名战士,某部副指导员苏俊楼舍身扑向即将爆炸的手榴弹而牺牲。除安葬上述烈士外,还安葬了为卢氏建设事业而献身的革命烈士。
卢氏中小学生给烈士扫墓缅怀先烈
位于卢氏县城区东门外(现解放路路北),陵园占地3340平方米,共安葬198位革命烈士。1986年10月,被卢氏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九)四友饭店秘密联络站
位于卢氏县城十字街。原址为土木结构瓦房,现已拆除,是卢氏县文物保护单位。1940年4月,中共卢氏县委领导下的城厢支部成立。为便于联络,由地下党员王振环、郭修文、王觉民、马子健4位洛宁籍老乡出面,在县城十字街开设四友食堂。中共卢氏县委书记赵致平公开身份即食堂的管账先生。开业后生意兴隆,成为地下党员出入和议事、开会的秘密地点。后为便于留党内同志住宿,改名“四友饭店”。1940年夏,豫西省委副书记王志杰到卢氏检查工作,曾住在四友饭店。1940年底,秘密联络站被敌人察觉,经研究后主动关闭。
(十)教泽碑与尊师亭
苍松翠柏掩映的五里川完中校园内,矗立着一座简朴雅致的尊师亭。尊师亭内的教泽碑,镌刻着由鲁迅书写、被毛泽东誉为“不朽之文传不朽之人”的《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这是鲁迅平生撰写的唯一一篇碑文。碑文记录着从卢氏深山走出的著名现代文学翻译家曹靖华之父--曹植甫矢志山区教育事业的一生,传诵着毛泽东、鲁迅和曹靖华之间的一段佳话…
教泽碑与尊师亭位于卢氏县五里川镇五里川完全中学校园内。1985年9月,卢氏县委、县政府树碑建亭。尊师亭由3间房屋组成,亭内教泽碑高2米、宽0.6米,为整块汉白玉,正面为“曹植甫先生教泽碑”8个镏金大字,左侧及背面镌刻着鲁迅撰写的碑文。1989年3月,教泽碑与尊师亭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尊师亭与教泽碑被列为三门峡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曹靖华认识鲁迅是1923年在北大旁听时期。他旁听了鲁迅先生讲授的中国小说史,曾与好友韦素园一起去鲁迅先生家中求教。1926年,曹靖华就翻译《阿Q正传》难译之处写信向鲁迅先生求教,开始与鲁迅先生通信,后又参加鲁迅先生倡议成立的未名社。曹靖华早期译著均由鲁迅先生校订,列为未名社丛书出版。1929年应鲁迅先生之约翻译《铁流》,译出后由于白色恐怖无人敢承印,鲁迅先生自费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曹靖华一直保持与鲁迅先生的密切联系,并将他视为终身的导师与朋友。鲁迅先后写给曹靖华书信130余封。
市县领导参观教泽碑:
曹靖华(1897~1987),河南卢氏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各国人民友谊勋章。1916年,曹靖华考入开封省立第二中学。五四运动时期,曹靖华是河南省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发起组织了开封第二中学“青年学会”,于1920年元旦创办《青年》半月刊。《青年》每期印数四五千份,共出版七期,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曹靖华经常将《新青年》、《湘江评论》和《青年》半月刊等进步书刊寄回家乡,在三门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曹靖华曾向鲁迅先生寄送家乡土特产,得到了鲁迅的好评。
曹靖华故居,位于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路沟口自然村,属豫西地区典型四合院,内有12间房屋。2006年1月,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氏三代根系崤函曹植甫、曹靖华及曹靖华的子女建树颇丰,是三门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曹靖华的译作,主要有契诃夫的《三姐妹》、《蠢货》、《烟货》,绥拉菲摩维奇的《铁流》,高尔基的《一月九日》等。其散文收在《花》、《春城飞花》、《飞花集》中。曹靖华之父曹植甫长期从事山区教育,因鲁迅为其撰写的教泽碑文而名扬乡里,新中国成立后被推选为河南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曹靖华的子女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曹靖华儿子曹彭龄为少将武官,出版《重返巴格达》、《黎巴嫩散记》、《西亚风情》和《埃及漫步》等多部著作;女儿曹苏玲出版大量俄文译著,1999年获“俄中友谊荣誉章”。
二、红色资源目前开发利用情况
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产业地不断发展与日益壮大,红色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地处中原地区的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利用。1994年9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决定将卢氏县十二个乡(镇)划定为革命老区。199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上将在卢氏县委县政府转给他的信上亲笔批示130余字,充分体现了对卢氏老区人民的殷切关怀。1996年10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卢氏县为“国家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县”。1997年4月,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海关总署对口包扶卢氏县。国家的扶持,为卢氏老区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北上先锋》等党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拍摄
1996年11月初,反映红二十五军长征的七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北上先锋》举行首播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首播式。该片由中央军委副主席****担任总顾问,并由其亲笔题写片名;片中选用了卢氏自编自演的舞蹈节目《我带红军出重围》及其他场景几十个镜头。
2011年8月和2012年11月,中央电视台《见证》栏目以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为切入角度,分别拍摄了电视纪录片《红色印记》和《永远的红军》。
(二)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大型公益活动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重走长征路活动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演出
重走长征路活动:
兰草村关帝庙内--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吴邦国为红军小学题写的校名
(三)地理优势
卢氏地处河南腹地,中部之中心,卢栾高速,三淅高速,209国道344国道贯穿豫陕等五纵四横的交通体系连接东西南北,四通八达,蒙华铁路2020年建成通车,营子岗台红色旅游景区就紧挨卢氏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四)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1.豫西大峡谷风景区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境内。峡谷内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挥桨击水、穿流于翠岭幽谷之间、尽享峡谷漂流激情。龙泉沟原始森林区峰峦叠嶂、古藤缠绕、野生锦鸡、松鼠、草鹿嬉戏其间,野趣横生,是休闲养生的绝佳选择。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是以瀑布群、潭池群为特色,集峡谷漂流、绿色养生、休闲度假、登山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自然风景区。
2.熊耳山旅游景区位于卢氏县横涧乡南15公里处,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分界岭。熊耳山天开神奇,清丽脱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主要景点有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龙潭、达摩洞、通天洞、风洞等,数十处自然景观,险、俊、独、奇,主峰熊耳岭海拔
3.双龙湾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双龙湾镇,因屹立着大龙头、小龙头两座奇峰而得名,被称之为“秦岭罗敷、北国漓江”。双龙湾景区最显著的优势是既具有灵山秀水的自然景观,还具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历史文件融为一全,相映成辉,使其成为风格别致、内涵丰富、特色独具的高品位旅游胜地。
4.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位于卢氏县狮子坪乡淇河林场,距卢氏县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为秦岭余脉主支伏牛山系。长岭根、大块地、扁担沟、骑马沟为其主要的四个景区。玉皇山曾为李自成调兵遣将、操练兵马之地。主要景点有:闯王点将台、石船、闯王试刀石、玉皇庙、黄龙潭、白龙潭、龙井等数十处。其山峰玉皇尖海拔
玉皇山:5.九龙洞九龙圣母旅游区该风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位于河南省卢氏县双槐树乡境内,地处伏牛山南麓,西接秦岭,东与熊耳山主峰毗连,南与玉皇尖森林公园相望,属长江流域。景区春天山花烂漫、姹紫嫣红、鸟语花香、万木争荣;夏季山清水碧、林木葱郁、气候清爽宜人,实为避暑胜地季;满山霜叶可与香山红叶比美,云山雾海,如临蓬莱仙境。
九龙山景区:距双槐树街2.5公里的石门水库旁,有一天然大型石灰岩溶洞,洞呈多层结构,其上层为洞中之洞,下层集水成潭为水中之洞。据传九龙洞有九层,是九龙圣母生有九条小龙,分别盘居在九层楼上和九龙潭内,故称九龙洞。九龙洞下有一泉水奔涌而出,浪花飞溅,流量稳定,常年不柘,清澈甘甜。饮用此水可延年益寿,被誉为“九龙圣水”,因水从九龙洞下涌出,故名九龙泉。泉旁有厅树两棵,相传为九龙圣母的拐杖所变,年年花盛开,岁岁花不同,一年四季求神药、祈雨求水者络绎不绝。九龙洞口南边有一水库,水域面积7万余平方米,容量百万立方,蓝天白云、湖光山色、碧波荡漾;山、水、洞联为一体,极富诗情画意。
该风景区的第二景点是仙家洞、天井等。仙家洞与九龙洞同在白龙山西侧,两洞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海拨高差约150米左右,位于双槐树街北2公里处的鹿角沟脑,是一处内涵深厚、景点众多的又一大型石灰岩溶洞。该洞现为一旱洞,深154米,入洞、仰面即见一尊2.5米高的白衣天神坐守在洞中间,水族队须从他的两边通过,前行数步进一厅,遂见一群石羊,形态、大小不同,加上地势倾斜,颇似群羊嬉戏于表坡之上。再前行经过一道狭路,即进入一条宽3米左右、高5米以上、长数十米的“艺术长廊”,但见“瀑布”飘落、“佛像”端坐,“大象”静立,娴雅大度;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仙家洞末端为一大厅,深35米,宽15米,高20米以上,大厅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四壁孔洞启迪布,奇石耸立。尽头为一深穴,水流冲涮痕迹十分明显,现已被活土层堵塞,似其地下溶洞景点必将增多,从而大大提高其旅游观赏价值。
天井距仙家洞水平距离仅1000米左右,规模更为宏大,井内的钟乳石和石笋发育完全,保存良好,形态逼真,变化万千,更具开发价值。以九龙洞为中心的地区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溶洞群,除九龙洞、仙家洞、天井外,还有老群洞、观音洞、神仙洞等69个景点有待进一步开发。九龙洞风景区紧邻双槐树乡政府所在地,近几年小集镇建设突飞猛进,已建成了美丽、宽敞、洁净、具有江南特色的秀丽小镇,为风景区旅游开发提供了十分便利的生活、住宿、娱乐条件。因此卢氏旅游项目是集长征文化、运动旅游、生态旅游和美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资源。
6.汤河温泉位于卢氏县汤河乡,俗称“汤池”。男女轮日共享泉水之浴习俗沿袭至今,形成中原一绝的裸浴文化。
7.高河白龙庙原始森林风景区位于卢氏县瓦窑沟乡境内,面积80平方公里,是目前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8.卢氏城隍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卢氏县城中华街北侧,始建于元朝末年,现存山门、舞楼、献殿、正殿和东西两廊房等共41间。
第三章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一、红色兰草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卢氏拥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是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热点。景区在开展长征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对外展现本地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兰草特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服务区,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考察旅游活动,以各种形式大力推广发展“红色旅游”,独特的景观特色、人文风俗必然会对游客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招徕力。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十分有必要开发红色旅游项目,不仅经济效益潜力巨大,而且是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实施农业脱贫战略,建设富裕文明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二)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因为“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它使旅游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开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在旅游行业上实现了创新,更是对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青少年一代而言,“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既是观念创新,也是产业创新,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方式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将为旅游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探索一条良性循环之路。
(三)长征精神是红军军队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前提,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打造长征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寻红军先烈的足迹,亲临当年红军战斗的场景,熟悉红军在长征中的活动,了解长征和中国革命史,传承红军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永葆人民军队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走好当代的长征路。
(四)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打造“长征精神之旅”,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红军光辉业绩,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唱响共产党好、人民军队好、社会主义好的主旋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创造新辉煌。
(五)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建设红色兰草特色小镇助推脱贫攻坚,繁荣地方经济。
由“长征体验+长征实景演艺+红色文化创意+红色商务休闲”构成,集长征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度假、文化演艺、会展商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宜游宜憩宜业的复合型国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主力产业。
二、政策分析
(一)党中央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战略”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史。“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贯穿至今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成为衡量一切阶级、政党、组织先进与否,所选择的的道路正确与否的标准。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政治的历史舞台后,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并经过社会革命、改造和社会建设实践,使“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真正进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实现民族振兴,即要加快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充分认识发挥教育的作用,大力加强以教育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造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长征”是红色资源的代表,打造“长征精神之旅”,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受革命前辈的峥嵘岁月,铭记红军光辉业绩,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及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的有效路径。
(二)中央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提出关于“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精神以及国家旅游局提出建设红色旅游的“121”工程的决定后,卢氏迎来了发展“红色旅游业”前所未有的机遇。红色旅游扶持经费是目前国家旅游局唯一支持地方旅游业的专项经费,在10多年的时间里扶持开发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革命老区,卢氏的红色旅游项目能够争取到国家的支持。
(三)《关于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的意见》提出:(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红色旅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经济、文化工程,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加强宏观指导与协调,整合各部门和各方面的资源。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分布全国各地,归属及体制各异,目前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及调度,亟须进行协调与整合,形成有序发展的大格局。(3)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也是政治工程,必须依靠政策扶持,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加强对红色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4)提高景区景点的陈展水平和讲解员素质,更好适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5)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近年来的实践说明,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大量党政干部、大学生和未成年人去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批国内外游客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充满好奇心,这一潜在的大市场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开发。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旅游的宣传,使更多国内外游客参与红色旅游。
(四)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三期规划》)
《纲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这个历史重任自然的落到红色旅游的肩上。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红色旅游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凸显教育功能、拓展脱贫功能,把红色传承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注重产业带动,形成周密的红色旅游文化发展体系。
(五)《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全域旅游加速发展,今年的两会把全域旅游发展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旅游,是弘扬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而中华民族的文化,红色文化,正因为有各民族新鲜血液的加入,才得以永葆生命力。旅游是一种方式,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期待,旅游是行走在大地上。通过旅游,宣扬民族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建设红色兰草特色小镇也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具体行动,更是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后人不忘初心,走好心的长征路意义非凡。
第四章项目设计原则与主题定位
一、项目设计原则与主题定位
项目设计我们坚持以下原则:(一)游客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二)红色与绿色联动的原则;
(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四)革命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结合的原则;
(五)教育与游乐结合的原则;
(六)体验与培训相结合原则;
(七)特色小镇与红色旅游一体化原则。
二、红色旅游功能主题定位
建设长征文化及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当地宝贵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文化为出发点,建设中国长征文化体验旅游长廊新标杆,由“长征体验+长征实景演艺+红色文化创意+红色商务休闲”+爱国教育培训等系列构成,集长征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度假、文化演艺、会展商务、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宜游宜憩宜业宜训的复合型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与该区域内的自然景色、人文风情相结合,整合资源,作好搭配。在旅游市场上突出自己的特色,认清自己的优势,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创立自已的品牌“红色兰草”。
(一)初期主要开发项目
“六个一”建设:即建设一个多功能设施的教育接待中心;建设一个体验基地;建设一个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一个红色展览馆;建设卢氏岗台一个重走长征路集结广场;建设卢氏岗台至红色兰草一条长征路线红色走廊56块景观标志,彰显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二)开创特色系列
一是品风味。推出具有特色小镇的特色菜肴,把美食端上餐桌,开发具有浓郁特色小镇的野菜系列、山珍系列、素食系列等。
二是玩趣味。推出满足游客感受民俗情趣的新内容,举办“长征农事体验游”、长征红色文化节等活动。
三是求品味。参加红色旅游,穿红军装、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唱红军歌、重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参观红二十五军部旧址展览馆、观旧民居、讲长征故事、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系列周末活动和红色节目演出。
(三)景点链接
长征路经过九龙洞九龙圣母景区40公里,距离红色兰草红二十五军45公里,距离双龙湾景区35公里,卢氏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颇多,山水游、文化游、峡谷漂、怀旧游、探险游、科普游等旅游资源可以整合。
第五章效益分析及预测
一、效益分析及预测
(一)经济效益
红色兰草特色旅游小镇的项目建设、是一个接待能力较强的综合性红色旅游产业带,2019年建设完成后,年接待人数200万游客,实现旅游消费5亿元,年纯收入1.5亿元,红色兰草旅游景区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官坡镇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为当地农民提供1000个岗位。更重要的是促进农民转变经济观念,从事二三产业发家致富。推进果品采摘业、民俗旅游业、休闲观光业的长足发展,带动上千户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二)社会效益
1.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不仅可以教育当代人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同时了解我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使我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社会环境,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教育素材和场所,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热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2.该项目将促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者在景区内的消费带来货币的流入,并以多次交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增值效益,同时带动本地区、农业、电力、特产、特色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可解决相当劳动力就业,对加速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的意义。在社会效益上,不仅可提高本地知名度,同时对增进地区间相互了解和协作有积极的意义,社会效益巨大。
(三)生态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绿化了居住环境,美化了镇域街道,改善了接待水平和质量,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科学的利用和保护,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娱乐、学习和体育运动的场所,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丰富了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同时带来了信息、资金和技术,提高了生态效益的发展。
二、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结论
通过对红色兰草特色小镇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旅游区项目建设条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该项目符合卢氏提出的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规划、符合红色旅游爱国主义示范基地建设条件要求。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保护革命文物、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中国精神,推动卢氏旅游全域经济发展,且具有稳定和持续增长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会有很好的体现,该项目是可行的。
(二)建议
1.建议在工程建设中多听取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有关论证设计监理施工要紧密结合。
2.加强宣传,营造一种很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良好的设施服务,便利的交通为旅游活动开展提供先决条件。
3.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旅游意识。从经济角度来讲,旅游行为是一种消费行为,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服务质量好旅游者的旅游意识会加强,反之,会消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旅游服务不但关系到消费者旅游意识的培育,还涉及到如何让消费者的旅游意识转换为旅游消费行为。因为,只有当人民大众热心参与红色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基地才能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