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操劳之苦莫苦于大禹。大禹在《洪范》中说:做人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说的是:“不虐待无依无靠的人,而又不畏显贵。”《虞书•益稷》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意思是大禹说:“啊,天子!我有什么好说的?我只是整日殚思竭虑为国操劳”,这就是一个伟大帝王的工作作风。大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太平御览》曰:“禹之趋时,冠挂而不顾,履遗而不敢。非争其先也,争得其时也。”大禹盛扬乾命,广报坤德,文心雕龙,令人永世慕思。陆游作《禹庙赋》赞曰:“耳目手足,亦均乎人。张天维于己绝,极救命于将湮。九土以奠,百谷以陈。阡陌麟鳞,原隰畇畇。仰事俯育,熙熙终身。凡人之类至于今不泯者,禹之勤也。”政府干部如能象大禹那样乐道喜善,秉法清勤,即可天下丰稔,方垂无事矣。
大禹精神之所以伟大,具有穿越时空世俗的力量,那是因为大禹代表了世间最伟大的爱,从心底所发出的天下为公的大爱。大禹在《洪范》中说:“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意思是:“天子只有成为臣民的父母,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有一次大禹外出巡狩,“南到计于巷悟,而见缚人。禹抚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也?’禹曰:‘天下有德,民不罹辜。天下无道,罪及善人。吾闻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如吾德薄,不能化民证也。故哭之悲耳。’”(《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人人都有父母,父母爱护自己的孩子是天性,不但人类这样,动物也是如此。不管自己的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哪怕是杀头之罪,做父母的也不会嫌弃他,总是自责是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才使得孩子犯下如此的错误。在孩子临刑的时候,也只有他的父母亲人才会痛哭流涕。为什么世人称大禹是民之父母,这一句话说着容易,可又有谁能真正感受到这一句话的含义,大禹见到要被杀头的罪人抚其背哭着询问原因,罪人为什么会犯罪,不去责备罪人,而是责备自己,都是自己没有管理好国家才使他们犯下了不可饶恕之罪,哭得让在场的人都心痛,也只有罪人的父母才会这样,大禹能这样,那是因为大禹把天下的百姓真真实实的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帝王称“为民父母”当之无愧。因此,才会出现《吴越春秋》中的:“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现象,普天之下的百姓像儿女思念自己的父母一样爱戴大禹,归附于大禹。什么是大爱无疆,至此莫过。正是大禹的大爱之心,赢得了天下人的爱心,所以,《墨子•大取》曰:“为天下厚禹,为禹也。为天下厚爱禹,乃为禹之人爱也。厚禹之加于天下,而厚禹之不加于天下。”
“视民之伤,逾己之疚。渭民之漓,皆己之咎。此谓大圣,此谓至明”。大禹怀着仁德来对待臣民,把百姓视为自己的孩子百般呵护,臣民们是怀着忠信待奉大禹,把大禹视为自己的父母尊敬爱戴。大禹时时处处,方方面面都成为了卿士们的行为坐标,百姓的效仿楷模,社会的学习榜样,整个国家的政事管理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轻松自如,这就是真正的治国之道。“下车泣罪”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与振动很大,面对此时此景,许多人感动的热泪盈眶,还有哪个官员不尽心尽力为国效力,人民群众对政府还有什么怨言,一个个罪犯闻之是人人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就连那些有犯罪之心的人也都弃恶而从善。强化劝善惩恶的向善意识,使人文生态在风俗善、祸乱止中得以改善,这是每一位为官者都要认真对待的工作。绝旨酒拜昌言下车泣罪,任九州作贡赋万国咸宁。人道恶盈而好谦,“绝旨酒”、“下车泣罪”,不仅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也成为了后来人的学习榜样,更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对照反思的地方。增强社会劝善惩恶的向善意识,学习榜样,见贤而思齐,见不肖而自省,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政府干部都能真正象大禹一样,先大家后小家,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权、情、利、谋都为百姓,成为黎民父母的那一天,也就是实现理想家园的那一天。
“行其无间,德远益新”。物质财富是有限的,道德修养是无限的。凡是取得的成绩大禹都把功劳记在别人的头上,看到的永远是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困难面前大禹总是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在利益面前大禹总是让给别人。《大禹谟》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舜帝曾经多次传位给大禹,大禹都让给了皋陶,言自己的品行不如皋陶,极力称赞皋陶的品德,说只有皋陶才是接替帝位的不二人选。能拥有这样品德的人,早已把自己的名利置之度外,达到了一种无我、忘我,心中只有百姓的境界。因此,《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称赞说:“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箫者”。“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人的修养支配其行为,道德修养提高了,个人操守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就会为了人民利益最大限度的勤奋工作,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德治就是美好的政治,德政就是对人民仁爱体恤。大禹“重民、爱民、护民、富民、教民”的思想和行为,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得到了赞颂和传承。党政干部学大禹就是要在各级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中,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大禹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切实做到重民、爱民、护民、富民、教民。重民,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意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爱民,即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护民,即当人民的利益、生命财产遭受损害时,勇于挺身而出,主持正义,奋力保护;富民,即带领群众治穷致富;教民,即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技术武装群众,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四]、“生活上”不攀比,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生活上”不攀比,就是稳得住心神,管得着行为,守得住清贫,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诱,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艰苦奋斗”首先是一种不畏困难,奋发有为的精神。其次是一种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工作作风。最后就是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如果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就会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群众的疾苦漠然处置,甚至变得冷漠无情,最终走上不归之路。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说:“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特别强调:“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毛主席提倡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搞好调查研究,于大禹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于大禹的治国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大禹在建夏朝的第六年,在全国推行薄葬制度。《淮南子•要略》称:“禹之时……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墨子》也说:“禹葬于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据《吴越春秋•武王无余外传》记载,大禹还留下遗言,带头行薄葬:“(禹)遂耆艾将老,叹曰:‘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止绝斯矣。’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苇椁桐棺,穿圹七尺,下无及泉,坟高三尺,土阶三等。葬之后,无改亩,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不损坏耕地和地下水,不浪费人力物力,四千年前,大禹就提出了爱护环境资源的观念和思想,可见环境保护之重要性,这种观念尤其是在今天更是需要提倡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也是整个人类进步的精神财富;既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又是我们抵制腐败的有力武器。一个干部穿名牌,住豪宅,讲吃喝,开好车,厚丧葬,就会影响一大批干部,社会上攀比之风由此而起,歪风邪气则盛行不止。因此,《墨子》大赞曰:“《夏书》曰:‘禹七年水’……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帝王世纪》说大禹“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俭是最重要的治国法则,俭而民风淳朴,俭而天下争讼息,俭而富足知恩亲。《上博简•容成氏》说:“禹然后始行以俭,衣不鲜美,食不重味,朝不车逆。”司马迁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对俭给于了高度的评价:“夏禹卑宫室,恶衣服,后圣不循。由此言之,治之圣也,德优矣,莫高于俭。俭化俗民,则尊卑之序得,而骨肉之恩亲,争讼之原息,斯乃家给人足,刑错之本也欤?可不务哉!”大禹在《洪范》里说:“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说的是:“政府干部不要有结党营私的作为,百官不要有私相比附的行为。”大禹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百姓饭,住的是简陋屋,在生活上时时处处向人民群众看齐,攀比之风自然不存。
“不爱其身,用平其真。虽不己私,不遭于疵。”是对大禹艰苦奋斗精神最好的总结。早在1913年,毛泽东在自撰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称赞夏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耐久而已”。1935年10月,他在《念奴娇•昆仑》中高度歌颂夏禹“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这也是对大禹艰苦奋斗最好的评价。面对被洪水围困数十年的恶劣环境,面对一穷二白,民不聊生的种种困苦,没有一种艰苦奋斗的决心和意志,没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支撑,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困难是检验一个人最好的试金石,面对困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许多人因此被吓倒了,失去了抗争的勇气和决心,悲观失望,畏缩不前。意志薄弱,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甚至临阵脱逃,相互推卸责任。以至于鲧治水失败被殛于羽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敢担起这个拯救万民的重担。只有大禹不畏困难,知难而上,表现出了勇于敢于战胜困难,奋发有为的英雄气概。天下伟大精神莫大于大禹,大禹经过十三年日夜不休,生死与共的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抗洪大业,成为了救苦救难的民族英雄。
虽然我们今天的条件比大禹时期优越百倍,但艰苦奋斗不能丢,大禹精神不能丢。就国内而言,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环境恶劣,贫富差距巨大,信任度低下,看病难、就业难,使得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比以前更复杂、更艰巨。面对这些问题只能象大禹一样知难而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去克服重重难关。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非常严重,早已丢失了艰苦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今天在精神上挨饿,明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
[五]、“工作上”向前看,走“务实创新”之路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务虚”之人是秦始皇,万里长城,劳民伤财,无一点使用价值,是秦始皇搞的最大的一个形象工程。阿房宫,动用全国所有的能工巧匠,耗资无数,供秦始皇一个腐败分子享用,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面子工程。《五子之歌》中记载,大禹早有遗训:“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秦始皇宫内沉迷于色,嗜酒迷恋歌舞,一味营造宫室雕梁画栋,连中三甲,二世则亡,比历史上的任何朝代都短命。大禹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能给人指明方向。
“工作上”向前看,首先要正确认识权利的来源,正确认识为谁掌权,正确认识如何掌权。只有明白了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利归人民,就会在工作上排除私心杂念,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事情。顺民意就是想人民所想,乐人民所乐,把百姓的需要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解民忧就是急人民之所急,为群众排忧解难。惠民生就是让人民过上富裕美满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密切联系群众,不搞形象工程,不搞面子工程。“创新”就是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开创出一个新局面。只有“务实”才能“创新”,“务虚”只会走老路,裹足不前,何言“创新”。如果在工作上办事拖拉、纪律涣散、相互推诿,甚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者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场格言”,“创新”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务实创新”的前提是“实事求是”。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密切联系群众这种方式,才能够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够知道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在哪里。只有这样,才可做到领导有办法、有灵活性、有创劲,群众有热情、有积极性、有干劲,走出一条“务实创新”之路。“务实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奉献是一种境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求。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说:“禹王惜寸阴,我们爱一分钟。”大禹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华丽乐章,他为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燃尽生命之火,铸就了一座人类历史丰碑。
天下开创之功莫高于大禹。《尚书》中说:“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大禹“务实创新”的精神,那么汹涌鸿大的水灾,是很难得到遏制的。为此,荀子称颂道:“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康熙作诗赞誉 :“九载随刊力,千年统绪崇。 兹来荐蘩藻,瞻对率群工。”
大禹的一生立下了许许多多不世之功,其伟大的功绩令人瞠目结舌,一个伟人能创造那么多那么大的不世之功,总让人觉得神秘和不可思议。而人类也正是因为有了大禹,有了无数个象大禹一样的帝王、圣贤、英雄、榜样,人们才感觉到了世间的温暖。大禹治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爱心、爱民工程,体现的是一种创新、开拓精神,带给我们的是不尽的启迪、思考。《孟子》中多处记载并赞扬了大禹疏导的治水方法:“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如果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像大禹用“疏”的办法治水那样来处理一切事物,那么这样的聪明才智我就不会厌恶了;禹的行水,是完全顺应自然,如果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智者,在处理一切事物能够同样顺应自然,那么这个智慧是何等的伟大啊!左丘明在《国语》里说道:“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主张像疏通河道那样来疏通言路。不仅古人这样来评价他的以疏代堵,今人也是如此。经济学专家茅予轼认为“大禹精神的精髓在于他的‘以疏代堵’”。1939年3月,周恩来在大禹陵瞻拜后,说:“大禹在人类向大自然作斗争中,打响了第一炮,在科学萌芽的时代,能同大自然作战是不容易的。中国历代统治阶级都没有学好大禹治水这一课,他们只晓得遏制,不晓得利导,所以成了专制魔王,到处受到人民的反抗。他们是注定要失败的。”用水之力,因势利导,疏堵相宜,这一科学创新精神,得以除天下之灾。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势利导、疏堵相宜的科学创新,不仅对做事成业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治国治政晓人以事理,更对开启科学文明、科学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启迪。大禹不只是在治水中有所创新,大禹统一九州,大禹对生产工具的改良,大禹发明货币,大禹治国方法,大禹创造文化,大禹创办学校,等等,在当时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并且是光耀于天地,功垂于万代的创新。
在《 虞书•益稷》中大禹说:“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 意思是:“少兴师动众,国事大小咸吉;各级干部耿直敬事,人民才会拥护政策。”《虞书•益稷》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说的是:“啊!天子诸侯都要谨慎履行职责。”大禹在《洪范》中说:“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意思是政府干部“不要作私好,要遵守王道;不要作威恶,要遵行正路。”大禹的这些治国思想无论在什么时期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典章之沿革,政事之得失,皆今之鉴也。“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上天在给于大禹无穷智慧的同时,也给于了真善美。大禹是人间一切美好的化身,其无边的内涵和不尽的精髓早已入目入耳入脑,成为中国之声,化为激动人心的动力。成为了对历史影响最大最深最久最远的人,其对民族的伟大作用谁也替代不了,更无法取代。
发扬大禹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就要做到敢干、实干、巧干。敢干,即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总结,开拓前进;实干,即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说实话、求实效,而不是搞浮夸虚报、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巧干,即尊重知识、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并善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开拓出一个新局面。在工作上,学大禹向前看,不退缩,敢于挑重担,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学大禹迎着困难上,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国家面前,学大禹先公后私,舍小家为大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百姓面前,学大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个人得失,甘当孺子牛。
皋陶称赞大禹做的确实和说的一样好,让百姓都要向大禹学习:“皋陶曰:‘俞!师汝昌言。”(《尚书•益稷》)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大禹特别强调说:“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尚书•大禹谟》)意思是:“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象影和响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同样,党政干部能“惠迪吉”,百姓就会“惟影响”。
党政干部学大禹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树起一面伟大的旗帜,全世界华夏儿女会自尊、自强、自信、自立,会勇敢、不屈、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为捍卫民族的荣誉而拼搏。可以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促进和谐,增强友谊,化解隔阂,优化关系,提高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可以在全国掀起一股学文化,用科学,谋发展的社会高潮,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引导社会科学发展,确保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
党政干部学大禹就能以真实、丰满、原色的大禹精神来激活我们本有的道德基因,让每个人寻找并发现那个真实的自己,一个有责任、有正义、有道德良知的自己,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涌现出一批勤政爱民的清官,清官是社会的开拓者和清道夫,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学大禹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从国际来看,我们正面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压力以及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压力。从国内来看,我们党的执政水平正面临着来自政治民主、文化信仰、党风民风、意识形态、社会和谐、党群关系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从党自身的状况看,党内依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执政能力、腐败腐化和执政成效的问题。在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增加自信,紧密团结,走夏禹之道就显得日益重要。
学大禹是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话题,学大禹能给今天的社会带来无穷的益处,造福的将是子孙万代。等到党政干部人人效仿大禹,全国人民人人学大禹的那一天,“十羊九牧”会变****人自牧。社会何愁不清,民风何愁不淳,环境何愁不良,国家何愁不强。只要全国上下一起努力,相信那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相信复兴之梦不会遥远。
榜样是这个社会的金子,是无声的号角,是团结的纽带,是不竭的动力,是豪豪的正气!大禹治水的艰辛不想可知,三次经过家门口应该是到家休息几天或一天哪怕是一会儿,可还有许多百姓在遭受洪水之苦,治水工程是一分都不能耽搁,哪怕是一会儿也不行。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很快传遍全国,在这种伟大人格、崇高精神的感动下,人们的私心、懈怠、不满、怀疑、隔阂等等都化为了乌有,剩下的只有精诚团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治水热情是十分高涨,战斗力是极大加强,正是有了这种伟大精神的鼓舞,治洪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完成。大禹看见犯罪的人,深感是自己对国家治理的不好、是自己工作的失误才造成这些人的犯罪,哭的让身边的人都落泪,这个国家还有不尽心尽力的干部吗?大禹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和老百姓一样的饭,住的是简陋的房屋,这个国家还用天天讲廉政,年年反腐败吗!大禹吃一顿饭要放下几次筷子,梳洗一次要挽几次头发,敞开大门热情接待来访的贤士,待百姓如亲人,这个社会还会有上访的“刁民”吗?“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虎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十几年来,每当看到这几句话,有的不只是感动、爱戴,常常会心疼地掉泪,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就是累死苦死也心甘情愿!
学榜样能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加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学榜样有立竿见影之奇效,比学文字报告的效果更快更好更真实更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学榜样也是在走一条成功之路,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会少走许多的弯路。“摸着石头过河”是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是一句俗语,但其不科学。过河的方法有多种,观察地形,查看水色,看看流速,或者投石问路,试试深浅,或者拿一根竹竿探水过河,再说,你在摸石头的时候,别人早就过到河对岸了,河里如果没有石头就不过河了,水淹着脖子了还弯腰去摸石头那是要丧命的,总之什么样的过河方法都比摸着石头过河都更科学,更使用,更有效,更安全。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种比喻,但比喻也得恰如其分才对,不然,人人都会对自己造成的过错说:“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了。”就拿如今的环境污染来说,不少人就说:“一些发达国家也走过同样的路,中国要发展环境污染在所难免。”如果外国在工业发展时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那是他们对工业带来的污染认识不足,才导致的重大失误,那么中国的发展明明知道国外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是多么严重,为什么不进行提前防范,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更何况中国的环境污染要比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要严重的多得多,恐怕这就不是简单的一句“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了吧。说到底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任!治国不是过家家,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国计民生、子孙后代的大事,怎可儿戏!既要讲科学,讲真理,就更应该实事求是,就更不应该把不科学的话当宝贝。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对于任何管理国家,夏禹国是最好的榜样,没有必要放着历史为我们搭好的桥不走,去摸着石头过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复兴?复兴什么?怎样复兴?所谓“复兴”就是恢复到古代兴旺昌盛的时期,它不但是指经济的复兴,更应该是文明的复兴,文化的复兴,信仰的复兴,科学技术的复兴,民族地位的复兴。如果实现不了文明、文化、信仰的复兴,就永远实现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说,如今要实现复兴,就更应该虚心学习历史,借鉴历史,而不是否定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的社会文明。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跟着榜样学是最明智的办法。相比,学习榜样也是最安全,最有效,最简单,最快乐的事了。没有必要咬文嚼字去啃《道德经》,非得把自己变地那么老道。也不用学“半部论语治天下”,让自己穿上那迂腐的外衣。更不必研究《韩非子》,成为心机重重的人。也不用会上讲大话会后放空炮,搞地自己都找不着北。抛弃那一切条条框框的约束,排除那所有瓶瓶罐罐的干扰,少做空谈误国之虚,多做实干兴邦之实。让我们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大禹,学习夏禹国就行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榜样所释放的能量可以挽救一个社会,也可以造就一个时代。有了大禹这位伟大的榜样,有了夏禹国这个这么好的正统社会为样板,我们心中就有了底,也就有了使不完的干劲。要把社会治理好,党政干部只要照着大禹走过的路走就行了,大禹怎么治水,我们就怎样治理社会环境;大禹怎么以身作则,我们就怎样严格要求自己;大禹怎么勤劳治国,我们就怎样勤政为民;大禹怎么节俭养民,我们就怎样与民同甘共苦;大禹怎么广开言路,我们就怎样密切联系群众;大禹怎么身先士卒,我们就怎样一马当先;大禹怎么爱民如子,我们就怎样关爱百姓;总之,大禹怎么做我们怎么做就行了。相信今天我们这样做了,明天的中国就能变成夏禹国那样的社会,到那时,人人依法办事,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不用防备,坦诚相待,也不用讲什么繁文缛节,全世界华人如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山清水秀,蓝天白云,天地鬼神、鸟兽花草和谐安静,人人只管无忧无虑地生活,只管傻吃、傻喝、傻乐、傻干、傻玩也就行了。
台湾东吴大学
由于大禹的努力,久远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运行轨迹。从古至今,一个集始祖、人祖、父母、精神、英雄、榜样、神灵、旗帜于一身的伟人,全世界也只有华夏民族大禹一人。而面对如此伟大的祖先,我们对他的宣传力度却是那么小,这不仅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极大损失。高举大禹这面旗帜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更是各级政府、党政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
以上这些只是对党政干部带头学大禹的一个方面的简述,学大禹还要对照夏禹国找差距,只有学习榜样才能成为新的榜样。学大禹更要学习大禹文化,其中包括:治国文化、信仰文化、精神文化、人文文化、文化典籍,等等,关于这些可结合《唱响夏禹 照亮中国》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的内容再做详细的整理对照学习。当然,学榜样,传承文明是当前最需要做的,而夏禹、夏禹国能给当政者什么样的思考?怎样从中吸取营养,改变现状,去影响未来的历史?等等,都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公的无私精神,更加全面、深入、细致的去探讨、研究。
人们来“夏禹园”学大禹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为期7—10天的短期学习,设有学习教室100多间,每年可培训50万人。二是游览学习,设有阅览室、影像播放室,人文素质教育、为官教育、爱国教育、企业价值观教育等游览、学习教室,以及图画长廊、教育景点等等,对来“夏禹园”学大禹的党政干部发放学习资料,进行为期一天的游览学习。让来“夏禹园”的干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学大禹成为转变风气、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群众路线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文明传承中心
大禹是中华民族立国始祖、文化始祖、信仰始祖、文明始祖,夏禹国是华夏之根、小康之国、正统之本、文明之源,这些几乎包含了一个社会的全部内容,无论其内涵与外延,从理论到实践,由价值至意义,均未有比此更重要的了。这些贡献也是古往今来,无有能超越者。其至始至终左右着历史变迁的轨迹,引领着现实社会前进的方向,影响着未来世界发展的进程。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大禹、夏禹国得天道合人伦,虽延宕千载,而不坠青云。对社会的作用不但不会因时代的久远而失去能量,相反,会弥历万古,穷且益坚。毛主席曾经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大禹、夏禹国这个榜样是任何榜样都不能与之相比,也无法相比的,其所产生的政治力量更是其他典型所望尘莫及。为此,把“夏禹园”建设成为一个精神文明中心,寻根问祖中心,历史文化中心意义重大。
精神文明中心:
大禹的功德与天地同在,大禹精神与日月同辉。中华文明以其璀灿辉煌和数千年之绵延不断而著称,凡言中华文明,莫不以“夏、商、周”三代为荣。从华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看,大禹精神就是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就是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就是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已精神。就是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治法精神。就是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大禹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中华民族奋进的大旗。
大禹精神自古至今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人间盛开的最美丽的花朵,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河流。如果说国家是水库,那么精神则是水,水足则库旺,水少则库危,水干则库亡。精神旺则国强,精神弱则国衰,精神枯竭则国亡。
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四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大禹把个人的命运转变为人类的命运,他在人类身上唤醒所有那些正义、勇敢、无我、仁慈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保证了人们、人类社会能够随时战胜危难,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洪水面前,大禹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往直前,身先士卒,百折不饶,豪气冲天;在困难面前,大禹迎着困难上,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感天动地;在国家面前,大禹先公后私,舍小家为大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义薄云天;在百姓面前,大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个人得失,甘当孺子牛。当别人害怕担当的时候,大禹与民族共存亡,舍我其谁;当别人在享用美食的时候,大禹却在为天下苍生而废寝忘食;当别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大禹却抛妻别子没日没夜的在与洪水搏斗;当别人在为自己的小家而劳作的时候,大禹却是情系万家,利为民谋。天下操劳之苦莫苦于大禹;天下大公无私莫过于大禹;天下开创之功莫高于大禹;天下伟大精神莫大于大禹。
大禹精神象一条流淌的河,波涛汹涌,奔腾不息;大禹精神若一幅多彩的画,深邃悠远,大气磅礴;大禹精神是一首升华的诗,激情澎湃,撼人心弦;大禹精神如一支高亢的歌,斗志昂扬,响彻云霄。一个人拥有了大禹精神,就拥有了战胜自我的十足勇气;一个集体拥有了大禹精神,就拥有了克服困难的高昂斗志;一个民族拥有了大禹精神,就拥有了充满胜利的坚定信念;一个国家拥有了大禹精神,就拥有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大禹精神也是一种英雄精神加内省精神。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精神和哲学精神,所谓信仰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心理归属问题,是一个自我归属于何种文化及其伦理道德、信念与价值理想问题。大禹精神是起于上古而发展起来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并经历朝历代而绵延于今,所谓敬仰大禹,就是信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反过来说,人一旦失去了信仰,人就变成了整个人类自己的洪水猛兽。而人类一旦产生了信仰危机,乃是文化与政府的失职与耻辱。
大禹精神不仅由大禹本人的辉煌业绩所产生,还包括了后人在漫长岁月的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提炼,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优秀民族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数千年来,大禹治水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演绎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概括。大禹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被历代人民继承发扬,并不断丰富深化,已经融化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我们为实现伟大理想而不屈不挠、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纵观我国历史,大禹精神被千古传颂,使万民仰止;大禹的高风亮节和优良作风被历代人民继承发扬,得到历代先贤的继承弘扬,并不断深化拓展。大禹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亘古不绝的内在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的基石,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华夏之魂。
悠悠华夏,纵横浩荡,大禹之所以伟大,大禹精神之所以万古长存,首先是由大禹精神品格所决定的,他舍小家为大家而代表了人们大众利益的精神,其次是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与最先进的文化思想,今天,在全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期,我们弘扬大禹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主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近30年来,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了以任人唯亲、以钱代法为特征的政治上的腐败现象,以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为特征的经济上的腐败现象,以奢侈浪费、腐化堕落为特征的作风上的腐败现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并且危及改革大业。我们弘扬大禹精神,就是要狠抓以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为中心的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能如此,就能重塑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大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把亿万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当前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大禹精神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亲和剂”。大禹精神中包含了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内容可以超越特定的时代,在社会伦理生活中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同时,大禹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大禹精神具有这种超越性,能为更多的人接受,很好地发挥社会整合作用,有利于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得社会更加和谐。“夏禹园”将是展示大禹精神的一个最佳舞台,为人们传承中国精神提供一个理想场所。
寻根问祖中心:
姓氏起于母系社会,源于父系社会,成于国家社会。夏朝的建立,不但有了国史,也有了家族史,不同姓氏也由此而生发。姓氏起于何时无人能知,距今70万至20万年以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这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进入氏族社会的母系社会阶段。母系社会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要阶段,多数人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从历史记述最早的华胥氏到大禹时期的涂山氏,姓氏是由母传女。随着人口的增多,部落之间争夺资源的战争不断发生,靠武力取胜的战争把男性推向了部落首领的位置,人类开始由母系社会逐步步入父系社会。大约5000年左右,我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父系部落有熊方国的首领为少典,少典生炎帝、黄帝,姓氏开始由父传子,所以说,姓氏起于母系社会,源于父系社会。为什么说姓氏成于国家社会呢?
首先,没有国家这一社会机器,部落之间的战争就会此起彼伏,一个部落被征服就意味着一个姓氏的消亡。其次,在一个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并存的时期,姓氏传递不统一,造成的则是姓氏的混乱,国家的形成是人类全面进入父系社会的起点,姓氏由父传子这一形式成为了一个统一稳定的社会模式,这也是姓氏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有国才有家,有家才能有家族的传承,黄帝时代的人民居无定所,大禹时期的人们有家有业,安定的生活是一个家族开枝散叶的保证,不同姓氏也由此而生发。《尚书•禹贡》记载:“赐土姓,祗台德先。”国家赏赐土地和姓氏给诸侯。《史记•夏本纪》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虞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藵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实际上,这12个姓氏几乎成了“母姓”,春秋战国之后形成了上百个姓氏。中华民族有四位人类始祖,“华夏儿女”指伏羲、夏禹为人祖,“炎黄子孙”指炎帝、黄帝为人祖。大禹和伏羲、炎黄一样被称为人类之始祖,受后人朝拜。
血脉同源心相连,承祖共今薪火传。国之有史,家之有谱。尊祖敬宗,慎终追远。姓氏作为凝结民族亲情的纽带,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和文脉,早已成为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文明的载体和基因,对具有华夏血统的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姓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其产生、演变历史过程中,以血脉文化的特殊形式,生动地记载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风俗变革、社会形态演进和民族融合,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繁荣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历史作用。
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寻根的路上开阔视野、打开胸襟、确立志向,发现人生的价值所在,并找到了巨大的归属感、满足感和自豪感,产生出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寻根的过程中开始熟知我们的祖先的伟大,对民族的厚重历史有更加的深刻的体察和感悟。就能更准确、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到中华民族自身特点和无可替代的优势。在问祖和反思中,就会把自己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夏禹园”寻根问祖分两个方面,一是寻华夏文化、文明、信仰、民族、国家之根,让人们在这里有一种回归历史、穿越时空之感。二是寻姓氏之根,家族之源,祭拜祖先。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为全年为期七天的集中朝拜日,邀请台湾、香港及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爱国人士来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其它时间为普通朝拜日期,游人、百姓均可在“夏禹园”朝拜大禹,加大对民族文化、信仰的传承力度。
历史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