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夏禹园或夏禹国、夏国、禹园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来源于《汉书》:“阳翟,夏禹国”
项目建设单位:禹州市丰达农业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目标:人们把改革开放三十年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把当今时期称之为“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是对现实社会的一个确切的描写。暂不说为什么要过河、河的对岸是个什么样子、其结果又会怎样,难道中国就没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一座指路的灯塔而非要行游于水中?郑樵在《通志•上宰相书》中说:“水不会于海则为滥水,途不通于夏则为穷途”,可见,途通于夏之意大矣!然而,“地平天成第一国”却常常被历史所淡忘,“建道立极统万代”更是世人所鲜知,造成近代史学家把夏认定为是一个传说中的朝代,从而否定了夏的真实存在。虽然现代的考古发现否决了这种观点,但充耳疑古、谬论之言总也挥之不去,时时刻刻麻痹着人们的神经,扼杀了应该有的认知,实难“会通于夏”。
其一、现代的历史把夏朝一律认定为奴隶制社会,是在改变历史的模样,让人们淡忘了一个彻底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年代。
其二、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框架下,夏被称之为“曙光”而受到忽视,文明之源成了深埋于历史岩层的化石而无法打开,一颗璀璨明珠被尘封数千年而不能发光。
其三、人们称春秋是中华文化最耀眼的时期,百家争鸣成为了一个历史高峰,却不知春秋文化井喷的动力是夏文化,就这样,民族文化之根被抛之九霄云外而高阁。
其四、许多人梦想走近大禹,看到的始终只是一个模糊不定的背影,造成大禹这座光耀万古的历史丰碑是云山雾罩,不显庐山真面目。
其五、“寻根求源,通古鉴今”是人类不变的追求,而中华文化之根在哪里?华夏文明的源头又在何处?中国真的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吗?不能走进夏禹国就始终无法弄清楚这些事关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
大禹足尽神州,德行四海。道贯无外,声溢华夷。“畅八极之广,旋天地之数”。九合诸侯,一匡万国。“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而夏禹国上承千古之民族史,下启万代之文明史。明天道,正人伦,国之成法也,实为史之重之大要者。所谓“治身有禹之典范,强国有夏之正道”,不可不潜精研思,以使光耀于天下。
在民族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兴趣是日益浓厚,“推本溯源,薪火相传”的脚步越来越快,在历史中穷览千载,寻求方向,找到目标,闪亮自我,已成了无数人不倦的追求。为此,洞烛史学疑团,看清历史的模样,让我们的心能与历史的脉搏一起舞动就显得尤其重要。唯有如此,方能让“国之明镜”透亮无尘,如影随形,以保“渴饮饥食”健康有益,日丰日赜。夏禹园将会是“会通夏禹”的一座桥梁,是一个大禹文化的展示窗口,为人们创造一个学夏禹的最佳场所,这就是建设之目的所指。为此,把夏禹园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宣传、文明传承、寻根问祖、农业观光、度假休闲、养生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是项目之最终目标。
项目规模与资金筹措:农业是夏禹国的立国之本,因此确立了以文化为核心,农业为主题建设方针。夏禹园占地5000亩,其中建设用地占3%以下,农业用地占97%以上,基本上不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项目建设期为4年,总投资15亿,以融资、贷款为主。第一年投资额为1.5亿,占总投资的10%,第二年投资额为2.5亿,占投资额的17%,第三年投资额为4亿,占投资额的27%,第四年投资额为7亿,占投资额的46%。
二、综合评价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使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数据是在深入研究、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的。项目实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经济上合理,财务上可行。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文化强国、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性调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个社会只有敢于面对重视自身的不足,而不自吹自擂去掩盖缺点,这个社会才能发展的更好。一个国家只有紧密的团结在一起通力合作,而不各自为政相互争斗,这个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一个民族只有不断提高整个民族的社会素质,而不只为索取不择手段,这个民族才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一个世界只有用千年万年的眼光去发展,而不只顾眼前去急功近利,这个世界才能走的更远。
国家兴,企业才能兴。民族强,企业才会强。为了利益多家国家大型知名乳业长期造假毒害社会,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成年人患上结石、肾衰竭等多种病症,丢失了一个企业所应有的社会良知和道德良知。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危害人民,假药、假货、假酒和大量山寨版的物品充斥市场。反式脂肪酸、添加剂、化学物质、工业原料等有害物质大量用于食品之中。农药、化肥、兽药大量使用于生产上。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广泛使用的六六六、DDT等农药,如今虽已过去了四十多年,现在的土壤、水里还有大量残余,可以说是危害了几代人。许多人对目前低迷的中国经济感到不安和恐慌,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中国的经济十年前就应放慢脚步了,而不是现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显示,在2000年到2002年,有超过60%的地下水资源是属于1到3类的标准,而到了2009年,水质四类和五类的已占到了73.8%,不到10年的时间,这两个数字居然颠覆了。2011年,全国共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质监测,其中“较差、极差”水质监测点比例为55%。与2010年相比,15.2%的监测点水质在变差。
十三亿人口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坚决取缔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严格控制工业的发展速度,严格限制车辆的数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才是中国的发展之路。当你看着天空由蓝变灰你会感到幸福吗?当你呼吸的空气由清新变污浊你会感到幸福吗?当你身边的河水由清变臭变干你会感到幸福吗?当你吃着由清香变异味的食物你会感到幸福吗?当你因污染而患上这样那样的疾病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吗?如今,中国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危害了世界。人类放弃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索取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人来于世就应该象动物一样,适量的劳动,放下欲望、索取、争斗和忙碌,就能更多的享受自然、阳光、空气和快乐。工业再发达也永远满足不了人的欲望,反而会在错误的路上走得越远,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严重。今天的人们多想吃到儿时的东西,看看儿时的星空,还有那村边的小河,然而这一切已成历史的追忆,人类就是再用百倍千倍的代价也换不回那从前的美好,短短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已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了上百万年的生存环境。资源急剧匮乏,环境日趋恶化,年轻的地球迅速衰老着。现在的人类就如同“温水煮青蛙”已面临自行摧毁的命运,与此同时人类仍在肆意掠取。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到处都是人为的污染、人为的造假,那就是人的品质的问题了,是社会素质的问题,也就决不只是环境污染的问题了,是整个社会出现了大问题!
网上有一篇介绍不丹的文章,摘取一小段做个比较,“不丹是位于印度和西藏之间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山国,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这里的天碧蓝碧蓝,蓝得要命,蓝得让人想哭,想流泪,只有到过不丹的人,才知道“重见天日”;白雪皑皑的雪山抬头可见,晶莹剔透,如琉璃世界;河水清澈见底,清得让人身心俱消;到处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全国森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五,是世界上唯一绿地面积增加的国家,因为伐一棵树,必须补栽两棵,经幡随处可见,寺庙红白相间。白的是雪,蓝的是天,清的是水,绿的是山,黄的是庄稼,红的是寺院,你走入不丹,如同走入远古的童话,走入上帝的“伊甸园”,走入了神话传奇里的人间仙境。在这样一个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里,你难道不觉得幸福吗?”建议全世界的一些官僚们在发表演讲之前先看看这段话,然后再开口摆成绩,闭口言未来。
如何保护自己脆弱的生存环境,是目前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能永远在劫难后站立起来吗?我们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危害者和受害者,我们每个人又都是大自然的拥有者和保护者,应维护好地球的生态平衡、环境平衡、物质平衡,把自己生存的家园管理得更好,让天地神灵万物归于平静和安宁。用毁灭资源,破坏环境换来的所谓的繁荣只会是昙花一现,其后果却是十分沉重的。目前,整个世界都在大谈经济转型,怎样转型,怎样调整产业结构,修修补补,贴膏药式的转变没有效果,即便是割肉断腕,也很难改变环境继续恶化的问题,需要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量与气魄。事无长思,距忧不远,只看眼前,遗祸千年。如今的社会少挖一块资源,少建一个工厂比经济多增长一个点更重要;少占一块土地,少一点物质欲望比多建一些高楼大厦更重要;如何应对人性危机、环境危机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更重要。中国再也不能以贷款、家徒四壁来培养大学生为荣了,再也不能靠教育、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运转了,再也不能用出卖资源、破坏环境来提高GDP了。因此说,放慢脚步,正确审视自我,才能发展好明天的我。什么时候,能真正做到从宏观至微观依国情、人性出发,什么时候中国的改革才能真正称得上“成功”二字,相信到那时,国民的幸福指数一定会从目前的一百名以后,逐步上升至世界的前十名。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了GDP的增长,三十多年来我们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竭泽而渔,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到严重地步,大量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资源,这是遗祸后代的行为,而非造福子孙的建设。十八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深刻反思,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战略总布局高度。少说大话空话,不回避现实问题,多讲老百姓关心的事,显示出个性特点,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魅力和风采。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是文化混乱,人心不古。二是失去了信仰,成为了拜金主义者。三是政府腐败,波及社会。在多元、多变的文化思想冲击之下,在拜金、拜物等观念腐蚀之下,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了最初的信仰,心为物役名利至上者有之、信念动摇精神空虚者有之,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长期以来腐败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并严重污染着社会环境,阻碍着国家的发展,损害中共的公信力。不彻底根除腐败,建设小康社会就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
多少年来,人们重视经济建设之有形资产,却忽视了精神建设之无形资产,这个问题早已成为影响中国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许多有良知的仁人志士都在不断的探索寻找救国的良策。民族文化才是改变目前改革困境的唯一办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其信仰是共产主义,信念是解放全中国,让天下劳苦大众不再受压迫、受剥削,人人都能过上平等、自由的新生活,人们为了这种信念是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新中国成立了,这种信念也开始逐渐淡薄,随着经济社会的到来,这种信仰已是荡然无存。人们没有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随着发生了改变,许多人成了拜金主义者,一些人去相信法轮功、万能神。过去,人们学文化是为了报效祖国,如今,人们努力学习是为了有个美好的前程;过去,人们入党是为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当今,人们入党是为了升官发财,得到更多的个人享受和满足;过去,父母教育子女要听话,将来做个高尚、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的父母都想把子女培养成狼,养一群羊不如养一只狼;过去,人们学雷锋做好事不图名利,今天人们学雷锋做好事要么是另有所图,要么被当成傻子;过去,人们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今天的人们认为共产主义根本就实现不了,是空想,空想不如不想。没有了信仰的人内心空虚就如失去了灵魂,人们便不知自己是从哪里来,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只有跟着社会经济的历史车轮随波逐流。政府大力提倡抓经济、干部不择手段搞增收、百姓挖空心思想发财。经济建设成了社会主角,在人们心中整个社会好象除了经济还是经济,跟风投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混乱失控,官商勾结,追名逐利,贪污腐败,奢侈腐化。人的欲望膨胀了,思想乱套了,地下资源挖空了,地上垃圾失控了,土壤病了,水儿臭了,小河干了,天空灰了,气温高了,湿度小了,平衡毁了,环境差了,灾难多了,人心变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乱到治的一个过程,缓慢发展是为快速发展做准备,快速发展之后必然要迎接下一个缓慢发展,一缓一快推动了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人们要做的就是扫清历史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看不到社会自身存在的问题,只会是越发展问题越多,越走路越窄。国民党飞机加大炮的百万正规军战胜不了共产党小米加步枪的几十万土八路,不是因为蒋介石不会打仗,而是委员长解决不了国民政府的腐败,人人都为私利,谁还会真心为国效力。“众人嚚嚚,尽入其室,百万雄师,头上一石”(《推背图》第十九象),腐败就像是蛀虫侵蚀国家大厦的根基,早晚都有倒塌的那一天,即使是王安石变法也无力回天,挡不住宋朝百万雄师被西夏所灭的命运,所以,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但愿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但从大禹“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能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来看,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防微杜渐,居安思危才是治国之道。治国最重要的不是摆成绩,而是查找问题,要有忧患意识,惧以终始。一个社会的发展可以看不到取得的成绩,哪怕成绩再大,但不可以看不到存在的缺点,哪怕缺点再小。如果只看成绩忽视缺点,小缺点早晚会引发大问题,再大的成绩也会毁于一旦,到那时再想弥补已为时已晚。
治国不是百米赛,永无终点,应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也不是试验田,失败了可以重来;更不是投机取巧,只重结果不讲过程,一切都得依照自然规律办事,科学发展。历史永远没有回头路可走,国家的政策、方向稍有一点失误,就可能带来永远无法挽回的灾难,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大禹治国才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治国首先是治人,人是发展第一要素,人的思想、素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品质,也决定着人在这个社会里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比什么工作都重要。就拿偷猎食用野生动物来说是屡禁屡猖,说到底是人的素质问题。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什么样的文化素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公共意识无疑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在陌生的外国人眼里,你的文化气度有多优雅,他眼里的中华文化就有多厚重;你的行为陋习有多醒目,他眼里的中华文化就有多“粗俗”,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一张中国的名片”。网上流传着一段话,更像大禹说的“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一个人如此,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也是如此。素质与文化有关,与信仰有关,与社会风气有关,只有大力提倡民族文化,加大民族信仰的宣传力度,转变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人的整体素质,才能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
一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很难,而歪风邪气却传播的很快。人是一个多面体,在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里,好人受尊敬,恶人受唾弃,人的优点就会表现的很好,缺点也会被照亮,相反,在一个歪风邪气盛行的社会里,好人得到的好处是越来越少,恶人得到的利益却是越来越多,人阴暗的一面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甚至光明的一面也会变暗。在一个风气正的社会里,找出个违法、违规、违德的干部、单位、企业很难。在一个风气差的社会里,找出个不违法、不违规、不违德的干部、单位、企业更难。所以说,社会要想健康发展也必须有一个优良的环境。《淮南子•泰族训》曰:“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汤以殷王,纣以殷亡。非法度不存也,纪纲不张,风俗坏也。”夏桀、殷纣为什么灭亡,原因就是社会风气败矣!
如今的中国到处都在讲如何聚集正能量,会议上讲讲,报刊上写写,媒体上说说,党员干部天天学学是无济于事的,其结果是明里人人唱高调,暗里事事搞腐败。中国为什么会这么乱,原因就是明知故犯,闯红灯有利。怎样提升正能量,最有效的办法也是以上两点,一是查找病因。二是从负能量着手,减少负能量,负能量减少了,正能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否则,负能量的拉力大于正能量,正能量早晚会消耗殆尽。以上这两点是最基本的两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学榜样,照着榜样的足迹,就不会走错路。许多领导干部喜欢听大话瞎话,不爱听别人说实话,甚至认为这是污蔑社会主义,进行负面宣传。是脓总要挤干净的,不然永远也好不了,况且悠悠众口你能堵几个?“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还是老老实实的正确看待认真对待存在的问题才是上上之策。“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大禹礼贤下士,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无时无刻不在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与那些善于自吹自擂的小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就如大禹时期的洪水,成了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它不但会降低政府诚信,降低公民的整体素质,还会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搞的是乌烟瘴气,把国家搞的是千疮百孔。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一查找病因,二对症下药。找病因就得寻根,从源头开始,追寻着文化、信仰、文明的历史脚步,才能看清古今治乱得失,从中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一味的腿疼治腿,头疼治头,疼痛也可能会得到暂时的缓解,但病根永远也除不掉,甚至会医误病情,造成更大的疾病发生。治标不治本,非治国之正道。参古今之宜,穷终始之妙。也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对如何治理国家所十分重视的一项内容。但,寻根治病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们追求的也常常是治标这种快餐式的办法。夏商周所遵循的是大禹的治国思想,其基本框架没有太多的改变。之后,寻根治国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孔子是对大禹及夏禹国了解最多的一个人,但对许多重大问题,孔子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从孔子到司马迁,至今天,不乏追根求源的人们,华夏之根究竟在哪?一直没有人能说个明白。由此,可以断定,寻根治国从秦汉以来,就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寻到了根,方能明始终,查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彻底从跟上清理病灶。对症下药,就得采取大禹治水“堵”、“疏”相结合的办法,双管齐下。所为“堵”就是不断提高和完善社会功能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把不正之风堵绝于源头。“疏”就是把一种健康的文化思想输入社会,去洗涤、冲刷、带走那些低级的腐败思想文化,疏通清理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切隐患。让这种健康的文化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把正气之风吹遍神州大地。用文化来引领和推动历史发展的脚步,用文化来填补人们日益空虚的灵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走出一条文化强国之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任何社会道德的提升都是自发的,而且,这是每个人都有的道德本能,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自我救赎能力。中国的道德是如何延续下来的?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绵延不绝正是因为维持了基本人伦常理,这是自发的也是持久的道德原动力。中华民族的一切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文化基因都源于大禹。大禹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愿的,发自内心的,没有功利而言。历朝历代,上至君臣,下至黎民,对大禹的盛赞之词如滔滔江水,从未停息过。从明代诗人钟惺的《于赫神禹》便可知其情:
于赫神禹,绍乎中天。盛衰之间,难为继焉。当彼汤汤,帝用皇皇。
父职之旷,生民之殃。天将治乎,先有苦患。 如人欲享,始于忧难。
忧苦之情,心事用惺。 患难之至,圣焉所宁。惟帝知王,惟王协帝。
不爱其身,用平其真。虽不己私,不遭于疵。思幻妖奇,莫或近之。
足尽九州,德行四海。声溢华夷,道贯无外。乃歉躬修,乃益受勤。
工瞽庶士,昌言则求。视民之伤,逾己之疚。渭民之漓,皆己之咎。
此谓大圣,此谓至明。于戏往矣,天平地成。
而从古至今,人们学习大禹也是一种自愿的,发自内心的行为,没有任何附加内容。庄子说后来的人们争相学大禹,日夜不休。《庄子•天下篇》曰:“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跷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学大禹的现实需要,历史意义,政治影响,社会作用,长久成效是学雷锋及其他活动所远远无法相比的。
正衣冠、照镜子,查找自己的不足,如何做,对照一下大禹就可以了。怎样洗洗澡,到“夏禹园”去给大脑洗个澡,给心灵洗个澡,冲洗掉身上的污垢,清新一下自我。如何治治病,学习学习大禹文化,用大禹廉政文化、自然文化、仁德文化、强国文化来治疗自己身上的那些不良习惯,就能及时发现、纠正生活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只要对照大禹、夏禹国这个榜样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好作风自会蔚为风尚。同样,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也需要“正衣冠、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才行,历史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历史,是历史就难免会出现错误,国家出现了问题就更应该更有必要治治病,否则就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实现小康、复兴的今天,民族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寻根求源,通古鉴今,成为了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却始终没有人能够讲清楚中华文化之根在哪里?始终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华夏文明之源在何处?始终没有人能够讲清楚民族信仰之本是什么?始终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小康社会是个什么模样?始终没有人能够讲清楚怎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弄不清这些事关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发展就会走弯路,甚至步入歧途,复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禹是立国始祖、文明始祖、信仰始祖、文化始祖,夏禹国是华夏之根、正统之本、小康之国、文明之源。夏禹、夏禹国是影响历史进程,左右社会发展的主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镜子,一座指路灯塔,一个最好的学习榜样。夏禹园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祖先大禹,进一步拉近了人们与大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人类与自然的血肉联系。为人们清晰的感受历史跳动的脉搏,弹奏出人类最华美的乐章开启了一扇奇妙之门。并从另外一个角度剖析、阐述中国梦,把概念、抽象化的复兴梦形象、具体化。内涵更丰满,目标更明确,信心更坚定。唯有如此,则国家幸甚,社会幸甚,山水幸甚,子孙幸甚。
第三章 市场调查与分析
一、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经济调节与转型阶段,许多行业的投盈都在大幅缩水,而文化旅游、农业观光、度假休闲产业却是蒸蒸日上,夏禹园项目正是集文化、农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工程,符合市场发展优势。其次,国务院确定了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根源之地,文化则是河南的优势,打造厚重河南,文化要先行,夏禹乃华夏文化的源头,禹州的文化地位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其三,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出现的社会问题是越来越复杂。面对文明的消落、精神的空虚、文化的低迷、信仰的迷失、道德的滑坡、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四风的盛行,夏禹园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建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符合国情,发展空间巨大。
二、市场预测
因为中国的发展存在着太多的不科学,所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因为环境污染日益恶化,所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因为社会道德的不断丢失,所以提出了重铸精神文明。而这一切都与文化有着直接的关联,大禹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是维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纽带,在实现民族振兴的今天有着无尽的能量。夏禹国是正统之本,华夏之根,其对中国历史及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夏禹园这个项目是个永远年轻的工程,是一个充满无限的商机与活力的产业,发展前景十分美好。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知史以明志,通古以鉴今”。大禹是立国始祖,大禹精神是民族之魂,这是目前对大禹有所研究的人才明白的两个方面,而普通人能知道这两点的就不多了。大禹是华夏文明始祖、文化始祖、信仰始祖、道教圣祖、儒教仙祖、法家始祖、墨家始祖、文字始祖、教育始祖,是万宗之源,功盖万代,比黄帝要伟大得多,夏禹国是华夏之根,等等,这些只有走近夏禹,走进夏禹国才能得知。而所有这些对中华民族意味著什么?其意义有多重大?应该是人人皆知。因此,郑樵在《通志•上宰相书》中极力言之:“天下之理不可以不会,古今之道不可以不通,会通之义大矣哉!……水不会于海则为滥水,途不通于夏则为穷途”。血脉不通则疾病生,道路不通则车马壅。所以,郑樵认为,国不能于夏相通,就会象水不能汇入大海一样成为一滩死水,国家就会灭亡。可见,国于夏之血脉相连不能割断,于夏禹国更是息息相关。无论是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弘扬,信仰的回归,国家的管理与建设,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哪一方面不需要从夏禹,从夏禹国那里寻找方向,找到答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走进夏禹国学榜样,学大禹“之义大矣哉!”
“陟禹之迹,方行天下”。人们只有有镜子照,有榜样学,才能去掉焦躁、空谈、漫无目的之心,才能认认真真的学习,脚踏实地的做事。学榜样学大禹会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片青天,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新希望、新未来。人类也喜好学榜样,学先进,更热衷于到现场、遗址参观、学习,这样做就能取回真经,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大禹、夏禹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榜样,因此,学榜样就应该走进夏禹国。《水注经》曰:“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是禹以司空受封于夏,故至是改称为夏后也。”《汉书•地理志》记载:“阳翟,夏禹国。”《史记•夏本记》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公元前2084年正月,禹在“夏禹国”故都以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朝正式建立,史称“华夏第一国”,大禹乃“华夏第一王”,禹州为“华夏第一都”。《汤踪禹迹》曰:“阳翟即今之禹州,钧台在焉,盖四方之中也。启王以便四方诸侯朝会,虽定都焉。”、少康“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夏王之故都”。“得名始于夏,怀古几登台”,大禹始封于禹州为夏伯,禹州为夏禹国,大禹建夏朝于禹州;夏后启在禹州钧台大飨诸侯,并定都禹州;少康中兴于禹州。禹州是夏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不管大禹葬于何处,大禹的家在禹州,大禹的魂在禹州,大禹的根在禹州,夏禹国在禹州。禹州是“会通于夏”的一个桥梁,学大禹,走进夏禹国就要到禹州。
一、自然地理条件
禹州是升起中华民族第一缕曙光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根源之地,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使禹州的古老文化资源凝重而深邃、广博而浩繁。禹州不仅是一座远古信息的生态园,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宝藏库。大禹遗迹、遗址、故事在全国各地是不计其数,禹州的遗迹、遗址、遗物就有一百多处,禹王锁蛟井、禹王庙、拉王庙、古钧台、禹王山、诸侯山、禹王碑、钧阳宫、启娘庙、禹妃庙、大禹渡、禹母洞、练兵洞、楼洞、夏禹故宅、夏社坛、夏文化遗址、夏禹浮雕、具茨山岩画等等。大禹故事一百多种,大禹文化更是遍及城乡村镇。
项目区位于河南中部,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动植物种类繁多,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一山一岗一平原的独特自然,使得旅游资源富集,全市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500余处,大小古迹760多处,其中,国保4处,省保24处。另外,周围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龙门石窟、少林寺、鸡冠洞、云台山、白云山、尧山、嵖岈山等著名景点是星罗棋布,各种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二、社会环境条件
禹州有“古都”、“药都”、“瓷都”之称,相继被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河南历史文化名城。土地面积15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始终保持“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与目的
(一)指导思想:用大禹文化武装人的头脑,用禹王精神增强人的动力,用伟人的品德左右人的行为,用榜样的功绩鼓舞人的士气,用英雄的故事教育人,用神灵的力量拯救人,把大禹文化重新注入到人们的血液里,刻在骨髓里,燃烧在心里,再次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二)建设目标:研究宣传大禹文化,宣扬传播华夏文明,弘扬发扬民族精神是“夏禹园”的建设目标。力争5—7年内把“夏禹园”建设成为一个党政干部带头学大禹基地,一个华夏文明传承中心。
(三)建设目的:由于过去人们对大禹文化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的研究、认识不够,一直没有把学大禹提高到一种重要的政治的高度,造成上千年来这座丰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能把学大禹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并取得最佳的效果,特意规划设计了一个“走进夏禹国”项目。“走进夏禹国”项目是以文化为核心,农业为主题的产业园,简称“夏禹国”或“夏禹园”,再现大禹之国之辉煌,为人们提供一个学榜样、学大禹,走进夏禹国的最佳场所。也为我们怎样运用大禹文化来转变工作思路,科学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智慧转型提供一个参考。做到样板有样,事半功倍。
二、建设任务
“知史以明志,通古以鉴今”。大禹是立国始祖,大禹精神是民族之魂,这是目前对大禹有所研究的人才明白的两个方面,而普通人能知道这两点的就不多了。大禹是华夏文明始祖、文化始祖、信仰始祖、道教圣祖、儒教仙祖、法家始祖、墨家始祖、文字始祖、教育始祖,是万宗之源,功盖万代,比黄帝要伟大得多,夏禹国是华夏之根,等等,这些只有走近夏禹,走进夏禹国才能得知(详细内容见编者著《唱响夏禹 照亮中国》)。而所有这些对中华民族意味著什么?其意义有多重大?应该是人人皆知。因此,郑樵在《通志•上宰相书》中极力言之:“天下之理不可以不会,古今之道不可以不通,会通之义大矣哉!……水不会于海则为滥水,途不通于夏则为穷途”。血脉不通则疾病生,道路不通则车马壅。所以,郑樵认为,国不能于夏相通,就会象水不能汇入大海一样成为一滩死水,国家就会灭亡。可见,国于夏之血脉相连不能割断,于夏禹国更是息息相关。无论是文明的传承,文化的弘扬,信仰的回归,国家的管理与建设,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哪一方面不需要从夏禹,从夏禹国那里寻找方向,找到答案。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走进夏禹国学榜样,学大禹“之义大矣哉!”
“陟禹之迹,方行天下”。人们只有有镜子照,有榜样学,才能去掉焦躁、空谈、漫无目的之心,才能认认真真的学习,脚踏实地的做事。学榜样学大禹会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片青天,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新希望、新未来。人类也喜好学榜样,学先进,更热衷于到现场、遗址参观、学习,这样做就能取回真经,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大禹、夏禹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榜样,因此,学榜样就应该走进夏禹国。《水注经》曰:“河南阳翟县有夏亭城,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是禹以司空受封于夏,故至是改称为夏后也。”《汉书•地理志》记载:“阳翟,夏禹国。”《史记•夏本记》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公元前2084年正月,禹在“夏禹国”故都以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朝正式建立,史称“华夏第一国”,大禹乃“华夏第一王”,禹州为“华夏第一都”。《汤踪禹迹》曰:“阳翟即今之禹州,钧台在焉,盖四方之中也。启王以便四方诸侯朝会,虽定都焉。”、少康“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夏王之故都”。“得名始于夏,怀古几登台”,大禹始封于禹州为夏伯,禹州为夏禹国,大禹建夏朝于禹州;夏后启在禹州钧台大飨诸侯,并定都禹州;少康中兴于禹州。禹州是夏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不管大禹葬于何处,大禹的家在禹州,大禹的魂在禹州,大禹的根在禹州,夏禹国在禹州。禹州是“会通于夏”的一个桥梁,学大禹,走进夏禹国就要到禹州。
禹州是升起中华民族第一缕曙光的地方,是华夏文明的根源之地,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使禹州的古老文化资源凝重而深邃、广博而浩繁。禹州不仅是一座远古信息的生态园,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宝藏库。大禹遗迹、遗址、故事在全国各地是不计其数,禹州的遗迹、遗址、遗物就有一百多处,禹王锁蛟井、禹王庙、拉王庙、古钧台、禹王山、诸侯山、禹王碑、钧阳宫、启娘庙、禹妃庙、大禹渡、禹母洞、练兵洞、楼洞、夏禹故宅、夏社坛、夏文化遗址、夏禹浮雕、具茨山岩画等等。大禹故事一百多种,大禹文化更是遍及城乡村镇。
“有板有样,事半功倍”。由于过去人们对大禹文化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的研究、认识不够,一直没有把学大禹提高到一种重要的政治的高度,造成上千年来这座丰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能把学大禹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并取得最佳的效果,特意规划设计了一个“走进夏禹国”项目。“走进夏禹国”项目是以文化为核心,农业为主题的产业园,简称“夏禹国”或“夏禹园”,再现大禹之国之辉煌,为人们提供一个学榜样、学大禹,走进夏禹国的最佳场所。也为我们怎样运用大禹文化来转变工作思路,科学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智慧转型提供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