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隶属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区87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木兰县、宾县、哈市呼兰区、绥化北林区及庆安县为邻。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7公里,幅员3137.7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70万人。人口由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15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系女真人发祥地, “巴彦”一词即取自满语“巴彦苏苏”,谓“富贵的村庄”之意。早在周秦年代即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至1862年(清同治元年)清廷建治管理,1945年8月建立人民政权。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巴彦镇。
地势平坦,地理形状呈楔形,土质膏腴,物产丰饶,“三山一水六分田”,实有沃土良田295万亩,大小山峰29座,江河14条、总长475.7公里。石灰石、木材储量较大、品级较高,狼、狍、狐狸、兔、雉鸡、野猪等野生资源丰富,老厥菜、刺嫩芽、广东菜、山芹等山野菜和蘑菇、木耳、猴头等天然食用菌多达40多种,刺五加、桔梗、黄芩、柴胡等野生药材120多种。
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城头春望”、“黑山云海”、“众星拱北”、“驼峰夕照”等十大天然奇景自古有名。境内驿马山山高林茂,生态优越,掌故传说颇多,已申报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蕴含巨大的开发商机。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寒冷。全县平均气温为2.6°,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时。
农业特别发达,系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猪、商品鱼大豆出口基地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大豆“永常栽培模式”获得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自主培育的“巴丰牌”玉米系列良种在北方第二、三积温带成为主栽品种。玉米、大豆栽培面积均超过100万亩,具有极强的规模优势。粮豆单产和总产水平列全国前列。2005年粮豆总产21.7亿斤,以品质好、商品率高而著称,现已取得绿色稻米、大豆、玉米标识。生猪饲养量164万头,销往哈市、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巴彦大豆、玉米和生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声誉。
文化底蕴凝重,积淀丰厚,多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殊荣。英才辈出,声名远播。曾任中共北平市委第一书记的民族英雄张甲洲曾在这里率东北抗联武装打响抗日第一枪,民族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李时雨、共和国将军刘世民、傅炳耀及著名作家刘兆林、屈兴歧、王立纯等一大批有影响人物均出生于巴彦,从这里走出去的军政要员、科技精英、商海巨子不计其数。
松花江水道和哈肇公路从县境南部横穿而过,绥滨铁路和哈绥高速公路并行斜插巴彦北部地区,县内3条高标准通乡公路分东、中、西呈“川”字型贯通巴彦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