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全境平原。面积591平方公里。为衡水市政府驻地,是全市唯一建制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商贸、金融、科技、教育中心。全区辖4个乡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5.9万人。桃城区近临京、津、石等大中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铁路交通,京九铁路石德铁路在城区交汇,形成铁路交叉黄金十字。衡水站为京九铁路京南第一大站。是石德线联接京广、京沪、京九三条铁路大动脉的中心枢纽。公路交通,北京至广州的106国道纵贯市区,石黄、石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各级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城区通讯发达,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直全国各地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种通讯设施完备,性能良好,服务项目齐全。
衡水市桃城区前身为县级衡水市,由衡水县演变而来。西汉时为桃县地,东汉时曾设桃城驿。桃城得名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余年。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衡水县,以后历代归属虽屡有变更,而境域大体没变。新中国成立后,衡水县属衡水专区。专员公署驻衡水县城。1952年11月,衡水专署撤销,衡水县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 年12月,撤销武邑、枣强、冀县,并入衡水县。1960年5月,撤销石家庄专区,衡水县划归石家庄市。1961年5月,衡水县属同年复置的石家庄专区。同年7月,析衡水县并复置冀县(包括原枣强县地)。1962 年3月,又析衡水县复置武邑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衡水县属之。1982年1月,衡水镇从衡水县划出,建立县级衡水市,隶属衡水地区。1983年3月,衡水县撤销,辖区并入衡水市。1996年7月,衡水地区撤销,设立地级衡水市。原县级衡水市改为桃城区。
桃城区属大陆季风气候区,为温暖半干旱型。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较大。夏季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潮温闷热,降水集中,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增温快,秋季多秋高气爽天气,有时有连阴雨天气发生。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是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好干旱、冰雹、洪涝、低温、大风等、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历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642.8小时;年蒸发量在1295.7-2621.4毫米;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96.4毫米;全年偏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3.0米/秒;历年平均气温为12.7℃;历年平均地温为15.1℃,年际变动一般在13.7℃-16.7℃之间;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1天。
桃城区为河北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古黄河、古漳河、古滹沱河、滏阳河冲积洪积区,北、西部属滏阳河流域,东南部属黑龙洪流域。境内地势较平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高程在22.4社到26.4米左右,高差4米上下,地面坡降一般在八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地形因受历史上古河道经常改道及洪水泛滥,冲刷淤积的影响,境内颁布着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浅平封闭洼地。较大的洼地,南部有千顷洼,东北部有落龙洼,西部有胡堂洼,北部有呼家洼。这些浅平洼地最深点低于一般地面3米左右(千顷洼),有的仅低于地面1米左右(呼家洼、胡堂洼)。沿古道河遗迹,有诸多高地,其高度低者高于地面1米左右,高者高于地面达3至4米。面积由几亩、十几亩到几十亩不等。深浅不一,长短不等的道沟、自然排水沟遍布全境。按照排、灌、路、林统一规划,旱、涝、碱综合治理方针,经过大规模土地平整,境内已是田成方,路成网,渠道纵横,绿树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