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以前观摩的项目发展如何?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大型铝材深加工企业,银泰铝业2013年建成投产后,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解决就业近两百人,2014年被评为中国铝加工“百强新锐企业”和“节能减排先进单位”。成绩引人瞩目,压力重如万山。实施“强工兴区、优农稳区、旅游活区”战略,引进一批汞化工、材料加工、锰加工、生态茶叶等企业,万山艰难转型。“银泰铝业今年有较大变化,2号厂房建设已经完成,投资近亿元的熔炼炉、静置炉设备、1650冷轧生产线等正式投入运营。”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坦言,银泰铝业离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铝板带箔生产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有信心、有智慧去走出一条绿色生态转型之路。
“项目一期一车间5万锭普纱纺织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年产量达7000吨,实现产值1.3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站在崭新的沙维奥纱库式自动络筒机生产线前,公司董事长陈先进一脸兴奋地向代表们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满足于眼下的效益,陈先进的目标是要在项目达产后,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年产值10亿元,创税3500万元。
目睹了两个项目从起步到成型的发展,观摩团代表们的脸上都绽开了笑意。大家认为,“回头看”就是常钉钉子,既是督促项目落实,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样的韧劲,必须始终保持。
“回头看,看到了以前观摩的项目不仅还在,而且发展得很好,这说明路子是对的,发展值得期待。”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语气坚定。
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表示,观摩这些项目后,感觉到发展变化非常大,这说明只要我们定位准确,不气馁,不放弃,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创造新的业绩。
短评:
干部学起来创业活起来产业聚起来
铜仁高新区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园,搭建了一个“航母式”电子商务平台,吸引宅尚电子商务及IBM大数据培训中心项目入驻,带动引领67家电商企业和物流公司集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内铜仁人自己的购物平台“仁城购”,以“不负大山不负亲”为响亮口号,搭建了特色产品“乘云而上”,走出大山的大通道。
认准明确的方向,找到清晰的定位,拥有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园区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电商,贵州的党员干部一度比较陌生。铜仁高新区首先倒逼干部学起来,勇敢地迈出最贴近时代的步伐,鼓励创业活起来、创造收入多起来、带动农民富起来、促进物流忙起来、实现产业聚起来。一个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的特色产业园区渐渐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新事物、新思维层出不穷,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要率先学起来、动起来、干起来。铜仁高新区电子商务与信息产业园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多琢磨、多学习,敢想会干,就能走出新路。
弯道取直的确是后发赶超的贵州努力追求的一个结果,然而这个结果的实现,应该是一连串的事件:全省各行各业在学习中找到自身优势、顺应发展趋势、结合新技术手段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的一连串事件。
思想取直、方法取直、路径取直,何愁“弯道不直”。(贵州日报记者赵国梁许邵庭马刚)
“猛”志固常在喜看燕归来
——铜仁青年陈猛返乡创业记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
“去年生产销售摩托车8万辆,发动机、减震、仪表等重要配件均可自主生产。正在规划建设汽摩园,吸引并带动更多的配套企业来贵州投资兴业,在更大成效上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说这话的不是沿海企业的大老板,而是铜仁市高新区的一名返乡创业者。他叫陈猛,4年前从浙江打工回来,带着经验和勇气,创办了“狂野摩托”生产企业,勇闯市场大潮。
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席卷内地,一大批农村青年走出大山。年少的陈猛,也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跟随亲戚外出寻梦。
中巴车在漫长的公路上颠簸了20多个小时,终于到达温州。陈猛顺利进了一家鞋厂,辛苦干了一个月,只拿到100多元工钱。他辞职,却没找到新工作,半年后被迫回家。
陈猛不甘心。第二年春节后,他又随朋友到浙江宁波,在一家垫片厂找了份工作。每天干活12小时,两个月下来只拿到800多元工资。
几个月后,朋友介绍陈猛到一家服装印花厂。因能吃苦、肯学习、人老实,第一个月老板就发给他800多元工资。陈猛欣喜不已。
两年后,另一家印花厂的老板看中陈猛的管理能力和人品,把他“挖”了过去,并把厂子交给他管理。陈猛一干就是4年。
2006年,陈猛的人生迎来了转机。台州一家印花厂老板以5000元的月薪聘请陈猛。他用一个月时间进行整改,把产量翻了一番,自己的工资也水涨船高。
陈猛逐渐在行业内立住了脚跟。他决定和朋友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印花厂。两年后,又接触摩托车发动机产业。
十余年打拼,陈猛在异地他乡闯出了一番事业。“但要承受各种压力,其中艰辛难以言表。”陈猛感慨道,虽然挣了钱、买了房子,但他时常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回家!”
2011年,我省奏响“工业强省”号角,各地大力发展工业园区,铜仁也不例外,该市还实施“雁归工程”,出台系列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
得知离家不远处建起了工业园区,陈猛决定回乡创业。他的想法遭到了亲戚朋友反对。“尽管没有人支持,甚至还有人看我笑话,但我始终坚持。”陈猛说。
2012年底,陈猛带着多年积蓄的“第一桶金”,投入200多万元在铜仁高新区租赁标准厂房,创办“狂野摩托”,于次年初正式投产。
返乡创业的陈猛得到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永佳经常和我们在一起研究解决困难,帮助协调解决了水、电以及招工等方面的问题。”这让陈猛很是感激。建设初期,一切似乎都还比较顺利。
真正的困难在后面。资金压力大,市场压力更大。“根本没有人相信铜仁能生产摩托车,没人理睬你。”陈猛到长沙、株洲、贵阳、重庆等地跑市场,常吃闭门羹。2013年上半年,仅仅销售了15辆摩托车。
经过思考,陈猛决定借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以农村市场为突破口。陈猛带人走乡串镇,在铜仁周边农村布下销售点。
打开了农村市场,陈猛把目光转向城市。他在铜仁市区找到一个摩托车销售商,希望在其店内投放20辆摩托车,店主不肯。陈猛不死心,说只放10辆,承诺一个月卖不出一辆,就把车拉回来,另补偿3000元。一个星期后,销售商便打来电话,要求再发一批货。
逐步打开了城乡市场,“狂野摩托”销量大增。2013年下半年,月销量突破了1000台。到目前,销售市场已由铜仁,扩展到了省内及重庆、湖南等地。陈猛说,正在开拓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市场。
在陈猛的带动下,引进了生产发动机、减震、仪表等部件的4条生产线。陈猛说,目前,正在筹建汽摩产业园,将引进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
“回来是对的!”陈猛说,其实像我这样的大有人在,他们渴望回家发展,但却犹豫不决。因为不了解家乡的发展,不了解这里的政策,不知道这里有多大的市场。
“我想把自己的创业经验和那些想创业的人们分享。”陈猛说,希望像他这样的“归雁”,能够再多一些。
推动大众创业引导万众创新
——铜仁高新区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新引擎
初夏的铜仁高新区,处处生机盎然。一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变革正在这里孕育、发展、壮大。
从2010年拓荒建园,到2012年正式成立管委会、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到2015年获批国家级电商基地,铜仁高新区从完成规划到初步实现产业聚集,逐渐成为铜仁黔东工业聚集区的新引擎,生动演绎了一个创新发展、后发赶超、弯道取直的精彩故事。
打造创业创新平台
去年,铜仁市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在高新区推动“农村淘宝”试点工作,开启了高新区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序幕。短短一年,铜仁高新区电商园已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物流配送、电商孵化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链,集聚了“淘宝网·特色中国”铜仁馆、宅尚电子商务、e创电子商务等21家电商及物流快递公司,以及IBM培训中心等多家电商培训机构,成为铜仁市推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重要基地。
电子商务的做大做强,也是铜仁高新区发展壮大的生动写照。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和几栋简易厂房,人手不足、资金不足、信心不足,各种问题扎堆。”从铜仁高新区筹建即在此工作的大兴投资公司董事长彭永锋记忆犹新。
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一期5.0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各种要素保障齐全,项目承载能力大大提升。
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中,如何实现“无中生有”、“借船过河”?铜仁高新区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标准厂房、孵化园由我们自己的平台公司边建设、边招商、边销售、边招租,在建设过程中找好下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永佳介绍,为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推进项目尽快入驻,铜仁高新区不遗余力。为此,高新区不仅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还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点”“面”结合的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制度。通过软环境的打造,有力促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如今,铜仁高新区招商引进的恩纬西光电、阳明科技、康蓝光电、狂野助力、汉方制药、阿里巴巴、新鑫特变、梵净天馨等70多家企业入驻并陆续建成投产。投资超20亿元的省级重点异地迁建项目铜仁卷烟厂、铜仁复烤厂的建设也如火如荼推进。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铜仁高新区虽起步晚,但起点并不低。从一开始,就把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引进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创新成了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提升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能力,高新区着力打造了四个平台,即:创业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平台、检测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科技孵化中心、高新人才大厦等硬件设施,打造众创空间、创客咖啡、众筹茶吧、创业工场等,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园区新落成的高新人才大厦,由企业家们以众筹方式创办的“梵灵创客咖啡”,正成为各类创业者和投资人轻松沟通、寻求合作、启发思路的理想场所。
在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园区企业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恩纬西光电有限公司专门建立了LED光电研究院,引入湘潭大学的博士团队前来从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取得了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和专利技术,被省相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园区的相关企业还与高校合作,建设了锰系新材料研发中心、镍氢电池技术创新平台等。此外,通过持续开展“专利提升行动”,2014年以来,企业的专利申请、科技成果转化大幅提升。
管理体系也在创新。2013年6月,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由高新区托管松桃县大兴镇,极大地拓展了高新区发展的战略空间。同年,铜仁高新区创新投融资方式成立大兴投资公司,短短一年半,运作各种项目融资6亿多元。如今,大兴投资公司有4家子公司,拥有二级建筑资质的大兴建筑工程公司也已挂牌成立,为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正在抢抓工程进度,加快项目建设。”在高新区科技孵化园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忙碌,项目负责人说,“很多企业都等着入驻呢。”
科技孵化园是铜仁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建筑面积共41万平方米,包括科技孵化器、标准厂房、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公共食堂、以及商业服务中心和酒店等设施。目前90%以上的主体工程已完工,投用后将为入孵企业或创业者提供研发、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共享设施,并提供政策、管理、融资、市场推广、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
目前,科技孵化园已吸引中科院过程所铜仁市联合科技服务中心、省科学院铜仁分院、省流通环节食品检测中心铜仁分中心、铜仁学院大学科技园等科研机构入驻,产学研一体化的企业孵化模式正待成型。
人才是发展第一要素,“科技兴区”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铜仁高新区不仅在创新人才引进和加大人才培育方面大胆尝试,还探索建立起了一套新型人才服务体系。近年来,高新区通过面向全国招聘,先后引进硕士10多人,还引进了中科院的1名博士前来挂职。在高新区的架接下,园区企业与省、市及省外数十家高职院校建立了人才培养输送合作。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高新区配套建的人才公寓、人才交流中心等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装修,今年10月以前即有100套人才公寓可以达到拎包入住的条件。各类人才的聚集,必将为铜仁高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吹响创业集结号
如今,铜仁高新区不仅成为了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高地,也成了创业者们成长的沃土。很多怀揣梦想的人在这里实现自我价值,很多企业在这里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铜仁狂野环保节能助力车制造有限公司门口,一辆满载摩托车的大卡车正缓缓驶出。“去年共销售摩托车11万辆,今年的目标是销售15万辆。”公司负责人陈猛介绍。
2012年,陈猛带着在外务工挣到的“第一桶金”回乡创业,从事高节能电动、燃油助力车的装配、销售。如今不仅占领周边大部分市场,还远销湖南、重庆等地。
在高新区的支持下,上下游配套厂商也随之引进。一个现代化的汽摩产业园正在建设,从最初的装配集成延伸到发动机、减震、仪器等零配件生产,将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响应铜仁市“雁归工程”的号召,上海宅尚负责人邬文刚把公司总部也搬到了铜仁高新区。上海宅尚是一家专营家居用品及日用百货的电商企业,与唯品会、京东、天猫、亚马逊等有良好的长期合作,产品销往国内外。总部搬来后,每年将为地方贡献约500万元的税收。
依托“农村淘宝”的发展,大兴镇大兴社区的村民陈慧也成为一名“创客”。她经营了一家农村淘宝服务站,去年12月开业以来,平均每天都有10多单生意。
农村电子商务激发了农村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从铜仁高新区掀起的这股“村淘风”,吹到了铜仁市各地农村,全市已有50个农村淘宝服务站正式运营,今年还将建设450个站点。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铜仁高新区正蓄势起飞,已初步形成了汉方大健康产业园、汽摩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LED光电产业园等五大产业集群。“下一步将实现工业与服务并举,产业与城镇统筹,凸显高新特色。”胡永佳介绍,2017年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
携手启航放飞梦想
——铜仁高新区“梵灵创客十三杰”的故事
一杯浓郁的咖啡,一次倾心的交流,一群满怀激情的年轻人在这里相聚,创业理想的火花在这里迸发。
在铜仁高新区,出现了一家名为“梵灵创客”的咖啡屋,表面看与普通咖啡屋无异,实则包含有书吧、开放式办公区、多功能厅等,还具有人才培训、沙龙讲座、项目孵化等功能。它不仅提供咖啡、简餐,作为交流场所,还为怀揣梦想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
“用咖啡屋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平台,不仅为创客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还对创客项目进行孵化。”说起创立“梵灵创客咖啡”的初衷,总经理吴冰这样说。
“梵灵创客”的故事起源于2014年岁末。铜仁高新区几位年轻企业家和管委会负责人胡永佳等在一起聊创业、话发展,兴之所至,胡永佳提出成立读书分享会,大家极为赞成。春节前,企业家又自发举办企业家新春联谊会,众多企业踊跃参与。企业家之间的感情日渐熟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13名青年企业家联合创立贵州梵灵众筹公司,“梵灵创客”咖啡屋也应运而生。
“梵灵创客十三杰”分别来自贵州和北京、江西、浙江、湖南等地,从事的行业也不尽相同,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创业经历。
公司法人郑隆洲是“大哥”,来自江西建工集团,走南闯北多年,做过建筑,办过水厂,经历丰富。目前,在铜仁高新区承接了科技孵化园和电商园二、三期的工程建设项目。“女管家”吴冰来自贵阳,心思细腻又精明干练,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去年来到贵州梵净天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如今,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梵灵创客咖啡”。文质彬彬的余忠槐是浙江绍兴人,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两年多前因高新区空港新城的规划设计而来。铜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一支富有激情活力的创客团队,让他选择留了下来,并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陈猛和邬文刚是典型的“雁归人员”。2012年,陈猛带着在外务工挣到的“第一桶金”回乡创业,创办“狂野摩托”,产品覆盖周边大部分市场乃至湖南、重庆等地。外出创业多年的邬文刚也选择回乡发展,把创办的电商企业上海宅尚的总部搬到了高新区。年龄最小的是松桃大兴的“90后”吴双玉,去年从复旦大学设计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就已开始创业,设计加工手工艺品卖到国外。今年春节回家过年,她偶然相识了吴冰等人,深受感染,毅然决定加入创客团队。
“十三杰”还有来自湖南的同辉厨业负责人杨琪林,来自北京的赵文静、康嘉砡,以及本地的李敏、易斌、罗建琼、黄丽飞等人。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却因创客的梦想聚在了一起。“发挥团队的力量,携手共进,互补共赢。”吴冰说,李敏的安仁工业服务公司可提供就业培训,律师出身的赵文静可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持。
今年7月,“梵灵创客咖啡”加入贵州省众创联盟。目前,正争取申报成为省级众创空间。
“梵灵创客咖啡”得到了铜仁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也引起铜仁市级层面的关注。梵灵创客团队也意识到,“创业创新需要政府的支持,但不能依赖政府”、“要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创业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不能闭门造车”。
“关键是要孵化创业项目出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公司董事长陈猛说,通过“梵灵创客咖啡”带动,让创业者多起来,让“雁归者”多起来。
目前他们正在关注几个创客项目,其中一个是铜仁高校学生创客团队的发明项目。“若通过公司管理团队初审,并经评审导师团的最终认可,将进行重点帮扶,跟踪服务,直到成果落地。”吴冰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写在了脸上。
据悉,梵灵创客咖啡屋经过40余天的试运行将在近日正式开业,梵灵创客十三杰的精彩故事刚刚开始。
铜仁高新区民心党建助推新区后发赶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18日下午的讲话中,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我们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贫困落后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省情,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新区基层基础工作如何抓?如何做到抓党建与抓发展无缝契合,如何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穿到高新区发展始终,实现“双轮驱动”,推进新区后发赶超?这是铜仁高新区党工委领导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深入实施民心党建工程助推高新区跨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重要讲话精神,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把民心党建有机地渗透到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投达产三大主业中,把园区发展作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高”、“新”亮点,引领新区后发赶超、同步小康进程。
创新机制:建立“民心党建进园区·干部队伍驻企业”工作机制
该区根据园区实际,把“民心党建”工程重心不断向园区服务型党建转移。精心谋划,把“民心党建”与“百千万工程”、“雁归工程”、“双千双助”、“民营企业服务年”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以推进“民心党建进园区·干部队伍驻企业”为工作机制,以“N+1”形式为服务模式(即:明确一名区级领导、一名部门领导、一名第一支部书记(党建指导员)、一名驻企专员和一名责任民警联系服务一家企业),以树立“三型三心”为服务理念(以周到细致保姆型服务让企业安心、以热情快速店小二型服务让企业舒心、以精准有序清单型服务让企业省心),以实现“双强六好”企业为目标(发展强、党建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水准、有力量、有敬畏的“五有”高新区人,不断推动园区做大做强,实现全区经济增比进位、后发赶超。
“‘民心党建进园区·干部队伍驻企业’这一工作机制的实施,充分说明高新区领导对企业的发展非常关注,这一创新的做法加快推进了高新区发展的步伐。”恩纬西光电有限公司王海鹰总经理说。
提升服务:着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爱商的良好氛围
按照打造服务高地、政策洼地的要求,在如果服务好企业方面我们进行了系列探索,通过逐步完善管委会领导和各部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按照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以及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我区着眼于提升开发区软实力,把服务客商、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联络员”的标准配置,组建了20多支项目服务工作队,完善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项目督查机制。同时,专门成立企业服务工作组,各部门抽调一名工作人员,每名工作人员每周至少解决一个具体问题,通过“周例会、月调度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三个一”制度,从项目洽谈、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建成投产,以至企业经营,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精细化服务,全力打造我区优质服务的金字招牌。
探索路子:走出一条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干部服务企业、企业服务农村“双服务”路子
在深入开展“民心党建”进园区工作中,该区除区级领导、部门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和阵地建设外,第一书记每月坚持到企业为企业党支部拟计划、当参谋,协助开展党内活动,不断发展新党员;驻企专员每周坚持深入企业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随时上报企业存在的困难,并由区组织人事部和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会联合转办相关部门限期解决。
同时把“民心党建进园区·干部队伍驻企业”工作机制纳入单位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来抓细抓实,加强干部职工痕迹管理、清单管理,对工作推进情况实行零报告制和通报制。
“在服务工作中,联企领导和驻企专员及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始终树立‘三型三心’服务理念,做到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服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区组织人事部部长李跃槟说。
前不久,园区一家企业产品报关中出现困难时,驻企专员、“第一书记”吴晓刚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和职业优势,及时拨打海关总署相关部门电话了解报关流程,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为企业排了忧、解了难。驻企专员、“第一书记”罗靖发挥自身能力帮助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办理QS证,让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一书记”杨仪经常深入企业宣传党的政策,帮助企业做思想工作,同企业高管、员工交朋友,努力为企业留人才、拴员工,企业高管、员工纷纷要求向党组织靠拢。园区企业把党工委书记胡永佳尊称“马上书记”,把组织人部部长雅称“保姆部长”。……
“三型三心”服务企业,也让企业主动自愿服务农村的想法增多、行动增强。恩纬西光电、狂野助力车、梵净天馨等10家企业自愿捐资捐助婆硐村委电脑,帮助婆硐村、星光村新修水池,为各村(社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送去慰问金,并充分发挥企业资源,帮助村组作规划、理思路,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办法。梵净天馨公司还与白岩社区签订百合种植项目,不断加快村组集体经济步伐,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来,联企领导深入企业达380多次,39名驻企专员驻进企业近2500余天,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达280余件。园区企业捐资近10万元,帮助群众为好事48件。
后发赶超:实现园区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能力“双提升”
该区在“民心党建”工程中先行先试,“破冰”前行,努力共建“创新型人才高地”和“人才特区高地”。2013年以来,该区先后引进博士9名、硕士14名、学士近20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名,高级技术工5名。
该区加快育才、聚才步伐,聘请知名学者、专家举办讲座,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采取倒逼形式让党员干部学起来、动起来、干起来,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如今,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在短短一年里,我就参加了10次培训和3次外出参观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是一份精神粮食,不断地滋养着我的思想,鞭策我工作的动力。”招商局一名干部激动地说。
“前两年,高新区很多干部对电商概念都搞不清楚,通过开展培训和及时为我们服务,他们从‘门外汉’变成了服务电商的‘行家里手’”。IBM大数据培训中心席力经理这样说道。
如今,该区以建设武陵山区域电商为龙头,以新能源、新材料、营养健康、现代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产业均呈现跨越式增长的良好态势。电商产业园为企业搭建了“航母式”电商平台,今年6月初入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吸引带动引领近100家电商企业和物流公司集聚发展。该区领导干部职工变成了“电商书记”、“电商局长”、“电商专干”。目前该区正着力打造特色电商小镇和电商社区。
随着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省级生产性服务型集聚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等一张张名片落户该区,中科院过程研究所、贵州光电研究院、铜仁大健康产业园、汽摩产业园、装备产业园陆续建成。机制的推行、路子的实施,倒逼干部学起来、激发企业干起来、鼓励创业活起来、创造收入多起来、带动农民富起来、促进物流忙起来、实现产业聚起来、竞争实力强起来。该区2014年全省园区综合排名比2013年赶超20余位,2015年将会实现较大提升。(王天勇)
编辑:秦美虹主编:秦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