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 10 各省份中药材种植面积范围
种植面积范围(万亩) 省份
<100 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重庆、内蒙古、河北
≥100 <150 江西、海南、湖北、四川、青海、宁夏、山西、黑龙江、吉林
≥150 贵州、广西、云南、湖南、广东、甘肃、安徽、陕西、河南、辽宁、新疆
1.3贵州省多方面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产业是贵州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省从政策上引领、资金上扶持、市场上对接,引导全省152.09万人农村人口参与种植中药材,其中贫困人口43.84万人。全省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种植规模、种子种苗育苗繁育、规范化基地建设、地理标志保护、市场物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截至2016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达599.45万亩。药材种植人均年收入3378.02元。截至2016年底,全省单品亿元以上中药材品种28个,合计产值113.72亿元。全省有42个县把中药材作为支柱产业,中药材种植区覆盖人数达到152.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超过43.8万人,种植区农户人均收入超过3300元;全省中药民族药全产业链共实现产值883.7亿元,其中中成药工业总产值344.3亿元,占贵州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1.3%。
中药材种植业方面,2016年贵州省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达到599.45万亩,增长9.6%。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40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中“龙里刺梨干”“榕江葛根”“关岭桔梗”“遵义杜仲”“威宁荞麦”“大方冬荪”“妥乐白果”“大方天麻”“晴隆糯薏仁”“安顺金刺梨”“保田生姜”11个品种为2016年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在医药工业方面,2016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23.51亿元,增长11.1%。全行业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64.15亿元,增长7.8%。其中,艾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肺力咳合剂、仙灵骨葆胶囊、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47个药品销售收入上亿元。此外,全省现已建成医药园区6个,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黔南。截至2016年底,园区入驻企业83家,占全省医药企业145家的57.2%,实现工业产值241.19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57.0%。
药品商业及流通方面,2016年,全省已通过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有13050家,其中,批发业200家,比上年增加8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89家,比上年增加3家;药品流通连锁门店3859家,比上年增加826家;药品流通单体门店8902家,比上年增加256家。全省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进总额达到315.98亿元,增长10.6%;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24.13亿元,增长10.6%;库存总额达到39.87亿元,增长5.4%。
在中药科技方面,全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领域新产品产值47.53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58.81亿元,增长30.1%。截至2016年底,全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领域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机构71个,比上年增加7个。
根据《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 —2019 年) 》,2017年,全省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0万亩,培育15个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打造7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建成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2个、产地主加工基地5个。
2018年,新增种植面积33万亩,中药材种植大县增加到20个以上,打造1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增加到3个、产地主加工基地增加到7个。
2019年,新增种植面积37万亩,中药材种植大县稳定在20个以上,持续打造10个以上具有特色的黔药优势品种,现代化综合性中药材物流基地增加到4-5个、产地主加工基地增加到8个。
贵州省经信委、省扶贫办出台《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实现中药材种植业产值250亿元以上。指出:依靠科技支撑,科学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集中发展中药材生态产业大品种,推动生产流通现代化和信息化,努力实现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的经济、社会、扶贫和生态综合效益。到2020年,建设1个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5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初步建成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强化优质中药材生产和供应保障;增强中药材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质量保障,合力延伸重点药材产业链,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4毕节市大健康产业成为经济新支撑
2016年,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毕节市四大战略产业之一,作为经济发展的全新支撑,毕节市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其各细分领域如食药材种植、休闲养生、医药制造、医疗服务、养老保健和健康运动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截止到2015年末,毕节市大健康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共有45个,总投资达到220亿元;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3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25家及相关零售企业63家,药品批发企业13家及相关零售企业1200家,产业成效显著。从细分看,领域规模优势不断突破,具体如下:健康食药材产业。毕节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和相关企业数量不断扩大。2015年,毕节市丹参种植面积31815亩、半夏种植面积89365亩、党参种植面积80568亩、太子参种植面积14773亩、续断种植面积22631亩、黄柏种植面积54763亩、天南星种植面积40010亩,总规模达到101万亩,其中新增种植面积70万亩,种植面积实现大幅度增长;随之相关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企业数量也增长至312个,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例如大方九龙天麻有限公司、大方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威宁万源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健康医疗产业。毕节市积极致力于各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市级医院升级改造,为健康医疗产业打下基础。目前,全市拥有综合型医院211个,中医院13个,专科医院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院12个;实有床位29944张,每千人床位3.44张;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31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79人;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42.4万份,建档率达97%。
健康养生产业。毕节市以点带面,以七星关区金海湖新区为核心,优先发展提升百里杜鹃、织金洞、威宁草海三大养生基地,充分发挥了项目的带动效应。2015年,毕节市共完成文化旅游类项目25个,总投资达到29.38亿元;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087.2万人次,入境旅客达到6.6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突破,同比增长22.3%,达到312.6亿元。
健康医药产业。通过已建成的大方食品药品产业园、七星关区现代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和赫章县黔西北现代中药产业示范园等医药产业集聚区作为载体,全市医药产业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集中度也不断提高。2015年,毕节市达到2000万口径以上规模的医药企业共3家,实现产值4.1亿元。全市目前医疗器械批发企业有25家及相关零售企业63家,药品批发企业13家及相关零售企业1200家。
健康运动产业。毕节市对于健康运动产业相当重视,大力建设各类集休闲、旅游、娱乐等于一体的特色健康运动基地,利用举办各种运动赛事,在西南地区不断扩大影响力。首先,毕节市在运动基础设施领域做得非常好,目前已拥有或再建运动基地有百里杜鹃景区户外运动基地、赫章县国家中长跑高原训练基地、支嘎阿鲁湖水上运动休闲基地、纳雍县白水河湿地公园健身跑道、大方县油杉河森林公园生态体育休闲基地、黔西县东风湖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等。其次,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成功举办了夜郎故里•赫章全国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金沙后山全国山地竞速挑战赛、金沙冷水河全国溯溪比赛、百里杜鹃全国山地自行车赛、百里杜鹃围棋邀请赛等各种健康运动赛事。
健康养老产业。毕节市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5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1万人。毕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整合开展养老服务。目前共有240个农村敬老院,402个农村幸福院,51个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7个社会福利院,2个老年养护楼项目,5个民办养老机构和500余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
1.5毕节中药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2年国家提出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经过广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整体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毕节市开发中药材资源,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3 年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中关于“加快发展以天然药物为主、具有民族配方特色的现代中医药业”的精神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苗 药做大做强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基础上,通过加强整体规划,推动毕节市中医药资源不断继承与创新,使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中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毕节市中医药事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十二五”以来,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建立了由贵州省科技厅、毕节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组成的省市院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各领域(包括中药产业)技术攻关。毕节市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共同开展了毕节市中药产业领域相关技术攻关。其中,威宁县人民政府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制定了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中药材适宜性区划研,承办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举办的全国中药材基地建设峰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和近100 家企业到威宁县参会,共同探讨威宁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道路。毕节市中药研究所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5家单位,共同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喀斯特山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项目,将针对毕节市中药材适宜性区划、种植技术、质量标准、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这对毕节市中药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十二五”末期,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大众健康需求的增长和对疾病预防的重视,促进了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是大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机遇期,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文件落实及支持该产业发展。
2.1国家级政策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为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及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大健康产业迎来美好机遇,国家为此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如下所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引擎,未来不断加大健康科技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力度以及加快大健康产业基地的建设,增强健康领域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了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到2020年可实现人人基本享受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我国可实现中医药服务领域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更强,为推进中国健康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伟大贡献。
《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完成八个重点任务,分别是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壮大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开拓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创新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培养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才队伍、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可持续发展。
2.2省市级政策
近年来,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相应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如下所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充分利用贵州的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构建“医、养、健、管”为支撑,推动以融合带发展的模式,促进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是未来一段时期整个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等起到关键性作用。
《毕节市关于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健康服务需求为战略核心,重点发展药食材种植产业、医药制造、休闲养生、医疗服务、健康运动,快速推动发展毕节大健康产业,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毕节市“十三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稳步发展新医药大健康产业,提高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形成以毕节大方县为中心的药业产业集群。
《毕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发展医药产业双管齐下,推进医药产业化。依托生态、旅游资源,融入现代健康元素,发展景区森林浴、登山揽胜、天然氧吧等生态养生体验产品等。
3.产业区域竞争格局
3.1我国西南地区大健康产业地位举足轻重
我国大健康产业空间呈现“一带一区”格局发展,“一带”指的是沿海产业发展带,如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而一区指的是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位相当重要。
环渤海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是以首都北京为核心,辐射发展带动周边河北省、天津市以及辽宁省等地。北京人才集聚,大健康产业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成果转化都是名列前茅,然而经济圈中河北、山东污染严重,中药材本身讲究天然、绿色属性,所以药效相较于贵州、云南等自然环境优越地区更差些。
长三角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以上海为核心,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世界的焦点,有不少国际先进医疗机构进驻,主要带动周边的江苏省以及浙江省的产业孵化,产业基本以高端服务为重点,面向人群还没完全达到市场化、平民化。
珠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的生产制造中心。在大健康方面,主要以生产中低端的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等,不过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珠三角大健康发展需要淘汰落后产业,加速升级。
西南地区。单独将西南地区拿出来与其他经济带相比,确实地位不容小觑。西南地区例如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地拥有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湿润、负氧离子高等特点,环境特别适宜人居、大健康食药材的种植。对于大健康产业链的发展,西南地区优势明显。一产方面,自然环境利于种植;二产方面,企业纷纷进驻到西南地区原材料种植地,就地取材,进行加工、提炼、生产;三产方面,由于西南地区本身环境优越性,气候宜人,发展旅游、养老养生、运动赛事等早已经被大众所熟知,若利用好天然性优势,医养结合,那么大健康全产业链发展空间和潜力是相当巨大。
图表 11 大健康产业空间格局示意图
3.2贵州“一圈多点、集群发展”的药业格局
贵州省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多彩贵州、环境生态保护等理念深入人心,因地制宜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占据优势的战略选择,大健康产业已然成为贵州省经济的新兴动力。
资源优势显著。贵州是我国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共有中药材4852种。自然环境优越,其中负氧离子浓度和森林覆盖率都很高,2016年全市拥有百岁老人1200人,如此自然优势对于发展大健康产业优势显著。
产业基础好。大健康产业是贵州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高居全国第三,全省共有医药上市企业11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品种达到154个,为发展大健康产业奠定了基础。
贵州省结合“5个100工程”和重点医药企业,推动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医药产业集群,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形成“一圈多点、集群发展”的医药产业格局。
一圈:以贵阳为核心,发展壮大益佰、乌当、修文、清镇、龙里、贵安等医药产业园,建设“贵阳新医药产业圈”。
多点:益佰医药工业园、乌当医药产业园、修文医药产业园、清镇医药产业园、龙里医药产业园、贵安新医药产业园、
集群:鼓励西秀、红花岗、兴义、凯里、大方、施秉、六枝、丹寨等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药产业,引导形成一批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医药产业集群。
3.3毕节市中药材种植基地数占贵州省三成
贵州省是中药材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
贵州围绕18个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在全省38个重点县(市、区)打造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毕节占11个,具体如下。
图表 12 中药材种植重点县方阵(38个)
3.4毕节大健康打造“一核多区”的产业布局
毕节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未来将积极推进“一核多区”的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了不断延伸大健康产业链的目标。“一核”是以金海湖新区大健康产业园、大方县食品药品工业园区为核心基础,规划建设一批集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医药生产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龙头;“多区”是布局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产业集聚区,发展多种健康服务业态。
4.地区投资机会分析及项目策划
4.1产业规模
贵州省新医药产值预计突破800亿元
根据《贵州省新医药产业规划2013-2017》,到2017年,贵州省新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其中新医药制造业600亿元,中药材种植产值200亿元,形成100亿元级医药大集团1个以上,50亿元级医药集团1个以上,20亿元级医药企业10个以上,10亿元级医药企业10个以上,5亿元级医药企业20个以上。
到2017年,贵州省培育20亿元级医药大品种3个,10亿元级医药大品种10个,5亿元级医药大品种30个,1亿元级医药大品种40个。
根据《贵州大健康产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形成100亿元级医药产业园2个、30亿元级医药产业园4个;100亿元级企业1个、30亿元级企业10个;单品种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医药产品5个,超过5亿元的医药产品10个,并建成3-5个综合性现代医药物流园。
毕节中药材产业市场规模2020年或达数百亿
根据《毕节市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00亿元以上,把毕节打造为西部特色山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
到2020年,毕节“六大板块经济”产值达67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六大农业板块经济,重点发展马铃薯、商品蔬菜、草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中药材、高山生态有机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提高特色农业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实施“万元田”“千元院”等工程,着力打造示范样板。力争2020年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70个,市、县(区)级农业示范园区30个。
到2020年,毕节实现推进中药材种植提质扩面,加快研制生产以天然资源为原料,集绿色、安全、预防、保健、治疗于一体的中药产品,大力开发药材市场。采取壮大行业企业总体规模、加快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发挥品牌效应等措施,加快推进粮油、蔬菜、辣椒、畜牧、茶叶、特色经果、中药材等产品加工转化,发展健康食品。按照城镇、乡村、旅游景区“三位一体”的总体规划,引导房地产企业采取引进合作伙伴、房产返租等形式,完善健康养生配套服务设施,构筑居家、休闲、娱乐、保健等于一体的高品质多元化健康养生养老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养生养老机构入驻或开展合作,引导养老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服务体系,不断延伸大健康产业链。
4.2产业链分析
大健康产业作为一个大行业分类,存在着上、中、下游分布,主要围绕着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来分析,行业众多,关联度较高,如下图所示:
图表 13 大健康产业链示意图
从产业链上游看,中药材种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根据《中药资源与大健康发展思考》报告中提出,中药资源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中成药的质量保证,稳定而优质的中药材种植及供应尤其关键。因此,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被大力提倡。2016年,由于全国约7成GAP基地的不合规,国务院发文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国内的标准化、规划化宣告失败。不过,毕节市一直大力坚持国家下达的管理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并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企业+基地”等发展模式,达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大健康产业链中下游的快速爆发。
从产业链中游看,健康制造业前景一片大好
上游中药材的种植经过采集、初加工后送入到医药保健品等加工企业,通过深加工、炮制形成中成药、饮片、药剂等中药品,还有调整品、药膳、补充剂等保健品。2016年4月底,中国获批的总数达到16438个,产值年均增长20%;另外,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增速较快,从2013年起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速。随着医药保健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经常性消费,市场空间巨大,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布局生产非常有前景。此外,医疗器械的制造生产发展令世界瞩目。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一直远超全球,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3080亿元,预测2015-2020医疗器械市场将维持在20%的增速,医疗器械制造商将就势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于医疗器械制造商来说其实机会更大。毕节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大,药效好,制造生产商进驻于此,将大大加快毕节地区未来大健康发展速度。
从产业链下游看,产品入市,为人民提供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进入市场,作为产业的下游,如今跟人民的关系是越来越近。在健康服务领域中,包含的行业非常多,医疗、管理、养老、养生、运动,它们都是围绕医养结合衍生出的新兴产业。针对医疗行业,生产出的药品、保健品将会提供给医院、药房、诊所等;管理行业有体检、保健护理、保险、咨询等;养生养老行业有养生旅游、养老地产等;运动中有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健康服务对于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生活中必不可少。
4.3项目策划
本项目依托全国、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尤其是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充分考虑毕节市的中药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基础,结合毕节市的其他优势资源以及相关政策内容,在毕节市打造集中药材种植、加工、健康养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成为贵州省重点项目,全国同类项目的标杆。具体包括五大板块:中药材种植板块
整合毕节市中药资源,打造天麻、刺梨、苦参、白术、半夏等中药材种植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百草园、中草药采摘园、科普园等子项目。
中药材研发板块
以贵州乌蒙山生物医药产业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世禧制药有限公司、贵州同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黔草堂中药有限公司、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核心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科技研发,对天麻、半夏等优势中药材进行深度开发,开发新中药产品。建设中草药研发中心、中草药孵化园等子项目。
中药材加工板块
引进先进加工技术,提高生产线效率,打造中药材标准厂房,以天麻、金银花、刺梨、鱼腥草、竹荪等药材食材为重点,大力发展药食两用产品,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食品等。建设中药材加工制造示范中心、中药材加工开放车间等子项目。
健康养生板块
以中医药为主,发展养生、保健、康体等项目,包括中医药养生会馆、中医药养生体验馆、中医养生餐厅等子项目。
商业配套服务板块
包括中医药领军企业总比基地、中医文化养生酒店、中医调养康复中心、产业配套服务发展区、商业配套区、住宿配套区、公共配套设施等。
4.4发展策略
实施增长型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一要实施名牌战略,培养区域经济品牌。依托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和苗、彝族医药在毕节市中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党参、天麻、半夏精深加工和苗、彝药开发为突破口,发展具有保健功能的健康产品,享有盛誉的天麻、半夏产品和具有应用基础的苗、彝药产品打造成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系列品牌。二加强资源在空间上的整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引进、兼并、联 合、重组等多种方式,促进道地品种、技术支撑、信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重大项目向产业基地靠拢,提高企业规模化水平和产业集中 度。重点培育一批产品独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多种经营策略。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一加大道地中药材品种及其产品的研发和创新。立足毕节市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扩大特色优势中药材产品销售,鼓励制药企业购买并生产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产品,全面提升中药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开低水平重复的恶性竞争,最终形成市场价格优势。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力度。从中药产品研发到上市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中药配方、工艺等出现流失现象。要研究制订苗、彝医药相关知识保护名录,加强中药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和苗、彝族医药偏方、单方、验方的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监督,严厉打击侵权和泄密行为。三积极推进中药标准体系建设。 围绕毕节特色优势地道中药材生产加工的需要,研究制定天麻、半夏、党参等大宗道地中药材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工作,争取参与天麻、半夏、党参、苗药、彝药等国家标准制定的主动权,推进中药和苗、彝药标准化发展。
扭转型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一加强毕节市与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科技厅等国家级、省级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中药材领域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部门对毕节市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项目支持。二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的合作,支持市内各高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这些单位开展联合科研攻关、项目共建、人才培养等,借助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建立健全毕节市中药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加大中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借助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有关部委、东部十省等关心和支持毕节的有利契机,定期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毕节中药产品展览会等活动,积极吸引省内外各方资金参与毕节市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防御型策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一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在充分开展技术创新 体系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逐步淘汰一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扭亏无望的企业,构建更加富有活力的中药产业集群。二合理融资,培育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信用水平会明显高于单个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其融资渠道不管是集群内部还是外部,都会比单个中小企业容易。因此,政府要加快设立中小型中药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和风投基金,扶持中小型医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大力建设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毕节市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5.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5.1项目投资情况
(1)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98,929万元,其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7,12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0,000万元。
图表 14 项目投资估算表
序号 分部分项 合计(万元)
一、 总建筑工程费 77,129
1 道路网、管综布置 28,590
2 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75
3 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 1,500
4 中药材深加工基地 9,402
5 中药材交易市场 36,685
6 土地成本 878
二、 其他费用 1,800
1 设计费 1,500
2 监理费 150
3 招标、审计 150
三、 流动资金 20,000
四 总投资 (一+二+三) 98,929
(2)成本费用估算
该项目年均直接经营成本26,451万元,其中:工资及福利:10,807万元/年,以后每年递增3%;
管理费用: 3,027万元/年。
(3)项目利润
本项目主要收入来源为中药材深加工产品销售收入、中药材交易市场收入、观光旅等。
该项目建成后年均营业收入60,543万元。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5,432万元,净利润27,228万元。
图表 15 项目成本利润表
序号 项目 年均值
1 营业收入 60,543
2 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 5,432
3 总成本费用 26,451
4 补贴收入
5 利润总额 28,661
6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7 应纳税所得额 28,661
8 所得税 1,433
9 净利润 27,228
10 期初未分配利润
11 可供分配的利润 27,228
12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2,723
13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24,505
14 应付优先股股利
15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16 应付普通股股利
17 各投资方利润分配
18 未分配利润 24,505
(4)项目盈亏分析
本项目经过测算,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37.25%,回收期预计为4.73年,年均投资利润率27.52%。
图表 16 财务指标表
计算指标 所得税前 所得税后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37.25% 35.15%
项目投资回收期(年) 4.73 4.89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 97391.74 89078.47
年均投资利润率(%) 27.52%
5.2社会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本项目有利于加快毕节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西部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养老、养生、中药材种植、旅游、医药、保健品等业态的完美结合,社会效益明显。
大健康扶贫。大健康产业为山区农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大方县天麻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从事天麻种植的农户为9000余户,户均年增收可达12400余元。
增加就业。毕节是一个人口大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将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加快生态建设。大健康产业与生态建设相辅相成,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大健康各业态发展。
(2)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大健康产业是一个行业大类,各业态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本项目将集聚人才,且不断提高当地产业人才水平。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健康医药产业化、系列化、品牌化发展新格局,大健康产业将是毕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支撑。
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大方县经济开发区药品食品工业园区为基础,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它们成为推动大健康产业辐射发展的有效竞争力。
四、毕节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招商专案
1.招商重点方向
1.1天麻、刺梨、苦参、白术、半夏等中药材种植。
1.2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中药食品等中药材研发与加工。
1.3中医类养生项目。
1.4酒店、购物、金融、中介、电商、房地产等配套服务业。
2.招商项目列表
2.1 百草园
2.2 中草药采摘园
2.3 科普园
2.4 中草药研发中心
2.5 中草药孵化园
2.6 中药材加工制造示范中心
2.7 中药材加工开放车间
2.8 中医药养生会馆
2.9 中医养生餐厅
2.10 中医药领军企业总比基地
2.11 中医文化养生酒店
2.12 中医调养康复中心
2.13 中医药产品交易展示中心
2.14 金融服务中心
3.招商重点区域
3.1贵州、云南、河南、安徽等中药材发展比较好的区域。
3.2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医科研能力以及商业服务业比较强的区域
4.招商重点策略
通过给予土地或其他优惠政策的方式以及毕节当地的中药资源优势,进行中药全产业链招商,引入国内知名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利用大企业现有的研发优势、基地标准、加工技术等提升毕节中药材产业综合开发效益。
5.重点企业推荐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为主导,集药品生产、研发及药品、医疗器械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3月康美药业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0518。康美药业先后通过了化学药GMP,中药GMP、GSP认证,以及ISO14001、ISO9001和GB\T28001等管理体系认证。康美药业拥有1个化学药品生产基地、2个中药饮片生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中药饮片物流配送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是中国产业链基础最完整、分销零售体系最完善的大型医药企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达6000多种。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复方提取基地、饮片生产基地和一大批实行GAP规范的药材种植基地。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西药为主业,以天然药物开发为根本,同时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干细胞工程、纳米技术等尖端领域,并且以保健食品为辅业,以包装、运输、服务为配套产业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其他企业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药产业创业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