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井盖如何防止不“坑人”
德国
设计精密 安装防护网
要求碾压井盖时不产生噪音
目前,国际现有的井盖标准共有8个。标准对井盖的承载等级、使用场所、嵌入深度、残留变形、消音减震和井盖座之间的缝隙都有规定。其中欧洲井盖EN124的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德国对井盖和井口的配合公差之精密和严格,需要使用块规来计量,保证了井盖在汽车反复碾压下不变形、不破碎、不产生噪音。
井盖下面有个接污物的铁篮子
德国城市下水道的口子通常是由金属做成的箅子做井盖,箅子的缝隙被杂物,如树叶、塑料袋、石块堵住是常见现象。德国的城市下水道为避免口子被堵,一是下水道箅子的缝隙比较大,二是在箅子下面专门接一个铁篮子,铁篮子下面才与横向的下水管道相接,它可以接纳许多污物,使这些固体物不能冲入下水道。工人只要打开下水道井盖,将铁篮子钩起来,把篮子中的垃圾污物倒入垃圾车中,再复位即可。
事故现场会围起三道“防护墙”
在修补下水道期间,市政部门会发出“警示”。在大的警示标识牌到达之前,穿着发光警示服装的市政工人,会先拿着手持式警示牌站在下水道边指导行人,以免行人不小心落入水井。随后,事故水井周边会围起三道“防护墙”。第一道“墙”直接用红白相间的警示带围住事故点。第二道“墙”则是1米高的厚重的立式栏杆墙。每个栏杆还有红色闪灯,晚上会一闪一闪地发光。第三道“墙”则是在人行道前后两边也竖起警示牌,表明“前方水井损坏,小心落井”。甚至,对人行道旁的机动车道也实施限速,不能超过每小时30公里。
日本
将“井盖”事故分为八类
用图案识别责任主体
19世纪50年代末,东京的工程师改善了井盖的表面纹路,增加了一些凹凸图案设计,这样既增强了表面摩擦力,又更美观。
不同的花纹还有利于明确各行政主体的管辖范畴。市和区、町各级别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盖上分别采用市花、区花、町花,一旦需要维修,立刻就能识别责任主体。如果是私家用地的下水道,则会在井盖上标有“私”字,以示区别。最近,有些地区还在井盖上装上卫星定位系统。
将事故原因细化
今年年初,日本高知县突降暴雨致大量下水井盖脱落,导致多位行人跌落下水井。对此,日本国土交通省召集社会有识之士和地方团体设立了“下水井盖紧急安全对策委员会”。
该委员会在实地调查后制定了“下水井盖紧急安全对策”,将导致事故的原因细化,分为井盖破损、井盖脱落或飞起、井盖“打滑”等八类,并遵循锁定危险区域,划定危险等级,根据危险程度不同进行逐步处理,能彻底解决就彻底解决,不能彻底消除就以不造成事故为原则临时改进。
管理体制
市政统管地下通道
管理体制上,国外的地下管道管理更明确、更明晰。
在美国和加拿大,不论水、电、气、污水、交通及电信,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市政一家。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完全在市政。这就意味着在美国任何一位公民在马路上发现有井盖丢失或看见有可能造成自身或他人的公共安全隐患时,可去法院起诉负责城市管理的公共事务局,上告其行政渎职。在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城市地下管网也是由一个政府部门统一管理。
日本人靠的是公共事务的“专家”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既没有麻烦别人,又从根本上解决了事故隐患,这是一个职责分明、事半功倍的办法。
美国
井盖安装电子监视器
2004年,一名纽约市民在遛狗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带电的铁质井盖而被意外电死。事后,纽约市长称,负责该井盖的统一爱迪逊公司对这起悲剧负有直接责任,但市政部门也要配合该公司保证井盖的安全。
为提高井盖的安全系数,纽约市环保局2012年宣布将在市内数十个下水道井盖下方安装电子监视器。目前,昆斯区和布鲁克林等地的21个下水道枢纽正在安装电子监视器。
归责原则
各国多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
从各国的立法可以看出,关于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责任,各国在归责原则上有所差异,但大都是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其他责任原则为辅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也称无过失责任,是指当公共设施致害时,只要是发生了实际损害,国家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不问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在主观上是否存有过错。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的归责原则立法时所采用的是违法责任原则,即当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只有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才负赔偿责任。对此有专家认为,我国的公共设施致害应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的归责原则。
逃生办法
找到某种光源
用手电筒、手机的液晶屏或火柴、打火机来照明。若没有可用的光源,那么就朝上方看,寻找穿过雨水井进水口、街道上的网状格栅或者在下水道检修井井盖上的小洞射入下水道中的光线。
站直身体前进
硫化氢的比重要比空气略大,所以在下水管道的下方这种气体会聚集得更多。尽可能将头抬高,接近下水道顶部。用手帕捂住口鼻会减少有毒气体的吸入。
等到深夜行动
通常在早餐和晚餐之后,或者在大雨中和大雨后,下水道达到其最高流量。在午夜流量通常会是最低,判断方向和行动也就最容易。因此,你可以等到午夜2至3时再开始脱逃。
向“上游”移动
位于“下游”的大型管道会有大量堆积已久、被细菌充分分解的污水和污物。那里面会存在比其他管道中高得多的硫化氢层,这可能会是致命的。相反,“上游”污物存放时间较短,而且有毒气体的浓度会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