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龙县北部与兴仁县、贞丰县等县接界处,横卧着一列蜿蜒起伏百余里的山脉,这是黔西南州的名山-----龙头大山。
300平方公里的自然风景区,群山连绵,原始森林茂密,气象万千。主峰公龙山海拔1966.8米,为黔西南地区的第一高峰。抬头仰望龙头大山主峰,可见腭嘴长伸,眼睛鼓凸,状如龙头,龙身向东南伸展,逐渐低隐于贞丰境内。自明、清以来,龙头大山就被列为贵州名山之一。
龙头山被多次来这里考察的中外科学家称为是“庞大的物种自然基因库和风景名胜区”。这里地质地貌的类型多种多样,气候温暖潮湿并富于变化,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既是个天然的植物园,也是个天然的动物园。珍稀的保护植物有桫椤、柏乐树、十齿花、白辛树,古老的子遗植物有木兰、方竹、猕猴桃、五味子等,其中的幅花巨苔是地球上唯一仅存于这里的珍稀物种。此外还有成片的苔藓林、山茶林和高山杜鹃林,尤其是杜鹃,有一千多亩,花开季节,万紫千红,分外妖娆;珍贵的保护动物有华南虎、豹、苏门羚、黑叶猴、穿山甲、麝、大灵猫、小灵猫、锦鸡、蟒蛇等。20世纪初期,法国传教士在龙头山下修建天主教堂,西方的科学考察者们便接踵而来。他们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原收藏于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转移到英国伦敦博物馆。 直到9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在伦敦博物馆发现了这些标本之后,才十分重视这里的科学考察工作。 桫椤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植物学家称它是植物的“活化石”。它的历史太古老了,几亿年前,它与恐龙同生共荣,并且还是恐龙的食物。大约六千万年前,恐龙神秘地全部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许多物种,只有桫椤树顽强地生存下来,直到今天。不过残存下来的桫椤树已经不多了,据估计,全世界大约共有10万余株。在贵州的赤水有4万多株,省内的其他地方有近万株。在龙头山北边山脚下挽澜乡的者岩村、六音塘、竹林海、南岔河等村寨就遗存着三千多株桫椤树。挽澜乡的这片桫椤林,可以说是弥足珍贵,对于研究该地区的物种起源,恐龙的活动等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河谷地洼地带。它的生长期非常缓慢,幼年期的样子并不好看,就像一蓬草一样,要等到长出树干之后才显得亭亭玉立,风姿卓约。
为持续开发龙头大山的丰富资源,对生态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利用,造福当地百姓人民,2010年,安龙县龙头大山开发合作社成立,现有山地10000余亩,已种植核桃等经济作物,山上有丰富优质的淡水资源,可养殖生态鱼类或开发矿泉水生产,山地植被覆盖率高,可种植经济类作物及林下种植,是种植药材等物的优质地理条件。后期生态旅游尚未展开。
因资金匮乏,现开发进入瓶颈期,如有诚意者,可来地参观考察,再做协商共建。可按股份投资,也可转让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