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成立省级开发区伊始,全区共有骨干企业21家,当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3.08亿元。2000年,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并成立市辖行政区,全区骨干企业增加至41家,当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1.2亿元。截止2008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工业生产总值达到83.3亿元。这些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主要有航空航天设备、挖掘机、电视机、汽车零部件、工业基础件、医药产品等。目前,区内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556名,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达7638人,其中高级职称842人。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第44兵工厂由南京搬迁到中曹司,解放后,政府接收改建为矿山机器厂,为小河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全民大办工业期间,贵阳轴承厂、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等企业在小河相继建成投产。同时,区内手工业合作社“转厂过渡”,将集体转为国有。从此,小河的工业基础初具规模。“八五”期间,原航空工业部贵州管理局和原机械工业部的11家(合并为7家)“三线”企业迁建小河。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招商引资,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主力电器(贵阳)有限公司、贵阳汉河电缆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成功落户小河。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三井华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合资,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实现了改制重组。目前,区内有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又称011基地)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两大军工集团。
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三井华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科盛彩色喷涂有限公司、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君之堂制药有限公司)。其中,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于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3月16日上午9时30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1亿美元,成为登陆纽约股市的中国首家中医药企业。
近年来,区内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额连年增长,出口量大幅增加,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出口创汇较大的企业有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主力电器(贵阳)有限公司等。其中,主力电器(贵阳)有限公司是省内首家产品全出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