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招商网讯:在今年5月召开的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总结了贵州茶产业五年来的发展成果,并指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他强调,贵州茶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必须坚持以开放促开发的方针,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向茶产业集聚,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营。既要大力引进外来投资,又要加大现有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促进园区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既要“借船出海”,又要加强流通渠道建设、培育自主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引导作用。
此外,各个茶产区也陆续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及招商引资等扶持政策。本报特综合整理了全省及部分茶产区茶产业发展规划及各项扶持政策予以刊发,相信会让国内外茶商看到贵州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决心及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增强大家到贵州投资茶产业的信心。
近年来,随着贵州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绿茶·秀甲天下”这个曾经陌生的概念,正在变成国内外无数茶人的共识。近几年,北京、上海、济南、深圳、香港等全国10多个城市,掀起了贵州绿茶风,几百万消费者品饮了地道的贵州高山生态有机茶,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台湾等国内外一大批大型茶企都看到了黔茶产业发展的无限商机,纷纷抢滩贵州投资茶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天下茶商向黔看”的发展格局,推动了贵州茶产业的大发展步伐。
贵州省
现状:截至2012年5月,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466.3万亩,从全国第10位跃升到第2位。茶园集中度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集中连片20万亩以上的县4个,10万亩至20万亩的县14个,万亩以上乡镇123个,万亩以上村26个。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51.6亿元(预计今年可达85亿元),茶农增收近30亿元,300万农民因茶脱贫致富。
企业:全省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12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全国茶叶类重点龙头企业39家,我省占五分之一以上),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2家,全国茶叶百强企业5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加工企业集群。工商资本、民营资本不断涌入茶产业。茶叶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363个,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品牌: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梵净翠峰、瀑布毛峰等一批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快速成长,在省部级以上行业推介及评选活动中获得各类金奖420余个,湄潭翠芽获中国驰名商标。
政策:今年,省级财政茶产业专项资金新增5000万元,达到了795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种苗繁育、茶叶种植管护、茶青交易市场、机械化修剪与采摘、加工企业、宣传推介、市场开拓、渠道建设等方面。要加快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引导作用。从明年开始,省级财政产业扶持资金在现有基础上对茶产业的投入增加1亿元,作为财政贴息资金,拉动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和农民个人投资。
目标:到2015年,建成中国高品质绿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重要生产基地,成为在规模、品质和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产业强省。茶园面积达到700万亩,加工企业增加到3000家,综合总产值增加到500亿元,从业人员增加到500万人。全省农民来自茶叶收入提高到2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茶叶收入提高到1000元;提高茶产业收入比重和提高茶园集中度,10万亩至20万亩的县发展到27个,20万亩以上的县发展到15个,万亩乡镇发展到200个,万亩茶叶专业村发展到80个。同时提高品牌竞争力,中国驰名商标从1个发展到5个,贵州省著名商标从20个发展到50个。
贵阳
现状:贵阳市已有茶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6.7万亩, 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 5万亩。全市已形成万亩茶园乡镇2个,5000亩以上茶叶乡镇7个,基地在5000亩以上的茶叶公司有5家,已建成精品生态茶园6个。全市干茶年产量达到2500吨,产值超过亿元。
企业:贵阳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超过40家,其中形成了一些优势茶叶加工企业,如贵阳金阳高寨茶场、清镇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贵州青蓝紫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开阳百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等。
品牌:到2011年,贵阳已形成“共宇”雀舌(毛峰)、绿宝石、南方采仙翠芽、清和翠芽、百花翠芽、百花湖白茶等名优绿茶产品。其中,“共宇”毛峰获“中茶杯”一等奖,南方采仙翠芽两次在日本荣获世界绿茶大赛金奖。
政策:贵阳市结合实际,将茶产业定位为以高标准茶园建设为方向,积极建设精品茶园,生产高品质绿茶。市财政从2012年起,将连续4年每年新增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其中含5000万元茶园和苗圃建设资金,2000万元品牌、会展和市场开拓资金,区(市、县)财政将按市级资金50%比例进行配套。
目标:到2015年,贵阳全市规模化、标准化无性系良种茶园将达到50万亩,年均新增约10万亩,正常投产后茶青年产量达12.5万吨,产值20亿元,带动15万农户增收。规划建设一流的精品茶园,培育一流的加工企业,打造一流的茶叶品牌,建设一流的茶产品交易中心等,提高茶产业的综合比较效益。
毕节
现状:毕节茶园总面积65.88万亩,无性系茶园、无公害认证茶园、有机认证茶园从无到有,已分别达到46.28万亩、4.15万亩和1.86万亩,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还建立了一条6万亩的茶产业示范带,乡镇茶园面积超过万亩的有17个、超过0.5万亩的有32个,村茶园面积超过万亩的有2个、超过0.3万亩的有78个。
企业:全市现有茶叶生产企业60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2个,分别是2007年的2.5倍和42倍;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0个,规模以上企业11个。全市2007年以来累计引进企业23个,投资18640万元。
品牌:2007年以来,毕节已培育贵州省著名商标5个,“清水塘”牌“清池翠芽”获得“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称号,茶叶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和银奖,纳雍县、金沙县分别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贡茶之乡”。
政策:2007年以来毕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明确把茶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并精心编制了《毕节地区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毕节市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始终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严格按照“任务不减、渠道不变”的要求,累计整合“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退耕还林巩固成果项目等项目资金3亿余元用于扶持茶园基地建设,并加大招商引资、增加信贷投资、鼓励社会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10亿余元,有效解决了茶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茶产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目标:到2015年毕节高山生态茶将发展到200万亩,其中高山生态有机茶100万亩;新建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区8个,万亩以上标准茶园50个,茶叶专业批发市场3个,茶青交易市场200个,茶叶加工厂500个。全市茶叶总产值达到8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0万人,农民人均茶叶现金收入从现在的42元增加到600元以上,全力打造“毕节翠剑”品牌,把毕节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品质绿茶生产基地。
遵义
现状:截至2011年5月,遵义市茶园总面积达 112.7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占总面积的91.1%。比2005年茶园总面积增长310.1%,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增长487.3%。种植的主要茶树品种包括福鼎大白茶、黔湄系列、名山系列、安吉白茶等。
企业:截至2011年,遵义市有634家茶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5.54万吨, 其中规模型加工企业14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市县级龙头企业共28家。同时,建设投产茶多酚、茶籽油、茶饮料、绿茶出口企业四个,产业链得到了延伸。
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遵义红”等茶叶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遵义市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称号,凤冈获“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湄潭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湄潭翠芽”获中国驰名商标。
政策:遵义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提出并出台了茶业发展政策,于2006年初编制出台了百万亩茶业规划,把湄潭、凤冈、余庆、 正安、道真、务川、遵义七县列入规划区,建设和打造以湄潭翠芽和遵义红为主的茶产业带,以凤冈锌硒茶和乌龙茶为主的茶产业带,以正安、道真锌硒高山云雾茶和安吉白茶为主的茶产业带,以余庆名优苦丁茶和名优绿茶为主 的茶产业带,即“四大产业带”。“十一五”期末,全市已超额实施完成 100万亩茶园基地建设目标任务。
目标: 在 “十二五”期间,遵义规划再新建50万亩茶园基地,实现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50万亩任务目标,将遵义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产茶地级市。到“十二五”期末,实现茶叶年总产值达50亿元,年综合产值达80亿元, 其中茶旅游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解决农村和社会劳动就业100万人以上。
铜仁
现状:截至2012年3月,铜仁全市建成生态茶园103.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38.27万亩。生态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二位,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一位。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89.72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87%。无公害、有机茶园60.7万亩,占茶园总面积58.62%。2011年实现茶叶总产量9463吨、茶叶总产值8亿元,出口创汇480万美元。年建设无性系良种茶苗基地4000亩。
企业:铜仁全现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3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6家,市级13家。现有专业合作社57个,茶青交易市场20个,拥有初制和精制加工设备5600台(套),年加工能力3万吨。主要加工名优绿茶、大宗绿茶、珠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速溶茶、浓缩茶粉。
品牌: “梵净山”牌梵净山翠峰、“泉都坪山”牌石阡苔茶先后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五大名茶,“石阡苔茶”还被评为贵州三大名茶。
政策:铜仁全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自愿”的发展方式,不断创新生态茶产业的经营体制和机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对小、弱、散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采取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促进生态茶产业链条的紧密连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市场导向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积极开展茶产品、茶文化等一系列的宣传和推介活动,逐步形成以品牌拓市场、以市场带产业的品牌效应。
目标:铜仁将紧紧围绕茶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建成高品质绿茶生产加工基地130万亩,实现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100%,其中,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50%以上,使铜仁市成为国内绿茶、名优茶、珠茶等原料、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和珠茶出口中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10万吨以上,年总产值达40亿元以上。
都匀
现状:截至2012年4月底,全市茶园总面积已达22.36万亩,可采面积9.5万余亩。全市18个乡镇(办事处)的89个行政村3.5万多户11余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占农业人口的36.4%。
企业:都匀茶叶企业已发展到4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州级龙头企业4家,还通过招商引进的黔林洲、盘江控股集团、长通公司3家大型企业。
品牌:近年来,“都匀毛尖”品牌宣传效应不断提升,相继获得“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 等30余项殊荣与称号,2009年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2012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价值已达11.39亿元,毛尖茶产业正在逐渐成为都匀市农业的支柱产业。
政策:从2008年起,除争取上级扶持外,都匀市茶叶资金由原来的每年3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整合相关部门资金,制定了新建茶园荒山700元/亩、熟地1000元/亩补助标准;有机茶认证茶园10元/亩奖励补助;为鼓励企业在省外开设都匀毛尖茶专卖店,符合要求的每店给以2万元资金补助;在“百里毛尖茶长廊”示范区内新建加工房补助1万元,示范区外补助8000元。在招商引资方面,做到特事特办,优先解决土地、道路、水等问题,2011年都匀全市茶产业共招商引资17亿元。下步还将出台《茶产业发展激励措施》鼓励多元化主体投身茶产业建设。
目标:十二五期间,都匀市规划将“百里毛尖长廊、万亩生态茶乡”自身资源与旅游结合,将“百里毛尖茶产廊”打造成为贵州省又一个知名旅游休闲度假地区。致力于都匀毛尖茶产业的飞跃发展,从提高单产、改进工艺、机械化运用、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真正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宣传、统一价格,各企业团结一致,重点打造都匀、都匀毛尖品牌这两张名片,到2015年,全市茶园实现30万亩,综合产值15亿元以上。
开阳
现状:开阳现有茶园8.64万亩,涉及9乡4镇21个村78个组,其中投产茶园近1.6万亩,年产干毛茶约230吨,年产值近亿元,带动群众增收1.5亿元。建有加工厂房17栋安装加工生产线31条。
企业:开阳现有茶叶生产企业34家中,其中通过QS认证13家,通过有机茶园基地认证2家,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6家,获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推出产品45个,参加茶事活动获奖次数15次(金奖5次,银奖2次,名优产品称号8次)。
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创建“开阳富硒茶”公共品牌是开阳茶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开阳将尽快制定并发布“开阳富硒茶” 地方标准,完成“开阳富硒茶”地理标识申报,创建“开阳富硒茶”地域公共品牌。宣传部门也将围绕“开阳富硒茶”公共品牌,全方位进行宣传和“包装”,提高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策:为了实现开阳茶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开阳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要落实好土地的流转政策,做到合理、公平、稳定,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企业利益。二是要明确新建茶园前三年的补助办法,提高群众建园积极性。三是金融部门要加大农户小额贷款和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政府要进行贴息。四是投资开发荒山、荒地从事茶产业生产的,项目用水用电优先优价,项目用地建房,优先审批。一律免征地方各税,其它税目按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办理。
目标:到2015年,开阳将新建茶园21.36万亩,实现全县茶叶生产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达1.2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培育1家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以的专职营销集团;争创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规划建设茶青交易市场15个;规划10亩地建成集流通、物资集散、电子商务、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交易中心。
凤冈
现状:2011年,凤冈县茶园总面积25.21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 12万亩,居全省第二位。茶叶总产量4339吨,产值3.8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位。已建成2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5个,1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6个。
企业:凤冈县拥有各类名茶加工机械 1253台,在11个乡镇已完成142家新(改)建茶厂的布局,其中2011完成优化布局新建茶厂37家。2011年全县有18家企业的茶厂通过了茶叶QS认证。2005-2011年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5个,市级龙头企业4个。
品牌:凤冈锌硒茶春秋牌雀舌报春、绿宝石;凤冈锌硒茶仙人岭牌龙剑春笋等系列茶叶产品先后30多次国家级重大茶叶评比中获金奖。“凤冈锌硒茶”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别在2010年贵州省“三大名茶”评选活动中,“凤冈锌硒茶”入选贵州三大名茶,为凤冈茶品牌的提升打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政策:凤冈坚持“土地适宜、集中连片、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1000亩以上的规范化示范基地和10000亩以上的茶叶产业专业村,重点扶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茶园, 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撑。同时,建立健全调动 企业、大户、农户加强对已建茶园田间管理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目标: 到2016年,凤冈实现茶园面积40万亩,投产茶园达到35万亩,实现全县农民“人均1亩茶、户户奔小康”的目标。建成年加工能力100万斤(覆盖5000亩)的规模化、 清洁化加工厂30家,创建1—2个全国知名茶叶品牌, 争创上市或出口创汇企业1个,创建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5个以上,市级茶叶龙头企业25个以上,建设茶青中心交易市场 30个以上。茶叶总产值达到20亿元,实现茶业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
湄潭
现状:到2011年底,湄潭茶园总面积突破35万亩,茶叶无性系良种占96%,茶农6.4万户27万人,有机茶园3.8万亩。人均1亩以上茶园的乡镇5个,人均1亩以上茶园的村51个,目前已形成300里环状生态茶叶长廊,其中流河渡、随阳山、核桃坝、金花、龙凤、接官坪、云贵山等70余个基地建设已实现规模化。
企业:到2011年,全县共有加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33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20多家规模企业实现了清洁化生产,从业人员5000人。主要茶产品有名优绿茶、大宗绿茶、名优红茶、黑茶和茶多酚及茶叶籽油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通过QS认证的企业50个,通过ISO认证的企业22个,通过HASSP认证的企业20个。兰馨公司、栗香公司、盛兴公司进入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品牌:“湄潭翠芽”于 2011年11月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10.3亿元;“遵义红”自创制以来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在“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获得“特别奖”,在2011年河南信阳茶博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红茶”,“贵州针”在省外是与云南针、福建针齐名的三大针形绿茶。目前,这三类品牌产品在我县茶产品结构中占产量的25%,占产值的80%。同时,湄潭获得首批“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
政策:湄潭县制定了2007—2010年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全县规划了5条茶叶产业带,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基地建设严格实施“五化”生产:即茶树良种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环境清洁化、生产机械化。在企业建厂或技改贷款、县级 税收、土地征用、产业化建设、相关认证等方面出台了奖励和补贴的政策,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品 牌宣传上予以扶持使湄潭茶叶品牌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湄潭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40万亩以上,同时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规划建设果用茶园2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4万吨以上,产值30亿元以上,茶业综合收入50亿元以上。同时,建设好绿色食品工业园区,进一步强化茶产业生产企业集群化,并着力实施茶产业基地、加工、品牌、市场、质量、文化、旅游、保障等八大提升工程,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
石阡
现状:到2011年底,石阡县拥有茶园面积28.5万亩,居铜仁市第一,有茶农3.7万余户。2011年茶叶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
企业:截至2010年,石阡大小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6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地级龙头企业3家,通过QS认证5家,注册商标20多个。“芊龙”、“泉都坪山”、“石阡苔茶”为贵州省著名商标。产绿茶、红茶、黑茶及茶饮料等。
品牌:石阡确立了全力打造“石阡苔茶”的目标定位。通过努力,“石阡苔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苔茶之乡”。同时为了加大茶叶宣传推广力度,县委、县政府还多次组织全县茶企业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并频频获奖,石阡苔茶被评为“贵州三大名茶”,极大地提升了石阡茶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策:几年来,石阡县将生态茶产业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将茶叶作为全县重点产业加以打造。为确保全县生态茶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县级财政困难的现实下,积极创新支农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以茶产业为平台,围绕生态茶产业规划,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整合优化各类资金,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集聚优势,集中支持生态茶产业发展。在资金的投向上,重点对新建茶园的土地开恳、茶苗采购、幼龄茶园管理物化投入、加工机具购置给予补贴。几年来,石阡县整合资金超亿元投入茶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近3个多亿,为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目标:今年,石阡力争使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完成茶青交易市场建设3个,无公害茶园认证3万亩,完成申报石阡苔茶系列产品省级著名商标1个以上,在全国开设“石阡苔茶”专卖店10个以上,引建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石阡苔茶初精加工示范生产线1个。
金沙
现状:截至2011年,金沙县茶园面积达10.02万亩,年度茶叶产量为362.8吨,产值达6804.8万元。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已经引进三家企业在县域内发展茶产业,三家企业分别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禹谟镇中坪村新建茶园8000亩,帮扶秀山村新建茶园2000亩;投资4500万元新建茶园30000亩,新建加工厂一座;投资5000万元在桂花乡新建20000亩茶园基地,新建茶叶加工厂一座。
企业:2011年,金沙全县分属国有,民营和股份制的规模茶叶精、初加工企厂17个;个体加工户85户。在建招商引资加工企业4户,拥有生产加工和生活用房28000余平方米,茶厂动力设备、制茶机械200余台(套),加工业累计资产总额4000余万元。年茶叶加工能力达1500吨。在建精初加工厂的建设竣工,将使金沙绿茶年加工能力增加到5000吨。2011年度金沙县茶叶产量为362.8吨,产值达6804.8万元。
品牌:金沙有以“清水塘”牌“清池翠片”、“清池毛尖”、“清池绿茶”、“清池杆杆茶”为主导的茶系列产品20多个,其中“清池毛尖”、“清池绿茶”被省、地、县评为“优质农产品”、“贵州省名牌农产品”、“贵州名优茶”、“贵州著名品牌”。金沙县2009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同年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政策:金沙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从2008年起,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以上资金作为茶产业发展资金,对茶苗无性系繁殖基地规范种植30亩以上的,实现每亩直补资金1000元,对申报获得国家、省、地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2万元奖励,对新建茶叶生产基地实现贴息补助,补助标准300元/亩,补贴补助每亩600元,平均分成3年进行贴息,除此之外,政府还鼓励干部职工带职带薪领办兴办茶产业。
目标:金沙县在下一步的茶产业发展中,将建成茶叶示范基地10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茶园基地,打造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中国贡茶之乡。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招商引资环境。让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建基地、促发展、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此外,还要搞好茶产业宣传、创品牌工作,不断提升金沙茶产品品味,茶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纳雍
现状:纳雍县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达12.7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达1.8万亩。2011年生产成品茶近620吨,产值近1.3亿元,所生产产品除满足省内市场外,远销广州、深圳、浙江、加拿大、新加坡 等地区和国家。
企业:2011年纳雍有注册茶叶企业42家,其中茶叶公司1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4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全国供销社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3家。
品牌:纳雍的“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茗香翠龙”、“雍熙碧龙”、“富蒿翠芽”、“云雾翠芽”、“乌蒙碧舟”等茶叶品牌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茶叶博览会、展览会、评比会上获得大奖。2009—2011年,纳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0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纳雍“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的荣誉称号。
政策:近年来,纳雍县委、政府把茶叶产业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经来培育,制定了《纳雍县30万亩茶叶发展规划》,对茶叶产业在振兴全县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定位。在中国茶科所专家指导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有机茶之乡”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开发“贵茗翠剑”、“康苠银针”、“府茗香翠龙”、“雍熙碧龙”、“富蒿翠芽”等名优茶系列产品,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出台了发展茶叶的相关扶持政策,为纳雍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
目标:到2016年纳雍投产茶园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9750吨,生产总值达5亿元以上。其中名优茶年产量为2250吨,产值2.7亿元;大宗茶年产量近7500吨,产值2.3亿元。到2020年保证全县20000公顷茶园全部投产,总产量达195万吨,产值达10亿元以上。
雷山
现状:2011年,雷山茶园面积达7.8万亩,其中,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7.1万亩,利用低产田土种茶2.4万亩;有10村实现专业化发展,全县种茶农户为9966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3.5%,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全县取得有机茶认证茶园2250亩,取得无公害认证茶园1.6万亩。
企业:雷山现有具有一定生产与销售规模且获得QS认证的茶叶企业11家,初级茶叶加工厂44个,茶青高峰期加工能力900吨,能满足茶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要求。
品牌:在统一商标的基础上,雷山着力宣传打造“雷公山”茶品牌,2011年“雷公山”茶品牌的产品销量为1013.6吨,销售收入14966.04万元,产品销到北京、山东、天津、上海、海南、宁夏、吉林等地。
政策:在茶园基地建设方面,对已享受政策补助未满年限的田土茶园,加强跟踪督促检查。新建茶园继续“以苗借贷”方式提供茶苗,种植后第五年,茶园有效益有收入的其茶苗款为无偿提供,茶园不管理无效益无收入的其茶苗款为无息归还。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加大对茶园基地的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对于茶叶加工企业,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组建企业集团和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在企业技改项目申报、产品统一包装、产品市场拓展、新产品开发、优先担保借贷、注入国营股份、产品推介以及品牌广告宣传、初级加工厂建设、有机茶认证等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目标:“十二五”期末,雷山优质茶园面积将达到8万亩,实现茶叶产品产量3000吨,茶叶产品产值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5%,茶业综合产值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0%,茶农人均纯收入来自茶叶3000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余人。茶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产业效益初步显现,产业建设成为贵州茶叶大县和全州茶叶市场集散地。
丹寨
现状:丹寨现有茶叶种植面积8.18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7.18万亩,占总面积的87.8%。栽植品种主要以传统的福鼎大白茶为主,引进的优良品种有金观音、安吉白茶等,2012年可采茶园面积可达到3万亩,茶叶总产量可突破2000吨,总产值达20000万元以上。
企业:丹寨现有黔丹硒业有限责任公司、添香园硒锌茶厂、三泉茶业、合福(台湾)茶业公司等8家茶叶加工企业,其中黔丹硒业公司是专门从事硒锌资源开发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国家进出口资格权,通过IS0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县现有年初制茶生产能力400吨加工厂2座、精制茶年生产能力200吨加工厂2座,名优茶加工生产线2条。目前正在建设年生产能力200吨加工厂2座,名优茶加工厂3座。
品牌:丹寨现有黔丹毛尖、添香园、苗岭御剑、神笔咏春、硒峰翠绿富硒锌系列茶产品,2010年“黔丹”牌“苗岭御剑”茶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上荣获金奖;“添香园牌”硒峰翠绿茶荣获“中绿杯”名优绿茶银奖。2009年丹寨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政策:近年来,丹寨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除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外,还对因资金困难需贷款的企业和大户给予贷款贴息,为丹寨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3年来,丹寨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3000多万元,新增茶园建设面积4.82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29万亩,可采茶园面积由2007年的0.8万亩增加到2.2万亩,茶叶产值由2007年的583万元增加到55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10元。共投入茶叶机械化项目资金138万元,购机96台(套)。截至目前,已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4家企业已建6000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年产3000吨精制茶和年产1000吨有机茶加工厂各1座。
目标:到2015年,丹寨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亩,建成1个茶叶交易市场7个茶青交易市场,培养省级龙头企业5家,茶叶产值达到8亿元;到2020年,实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茶叶产值突破15亿元。同时加大对低产茶园的改造力度,努力提高茶园质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积极招商引资建基地、办茶厂,通过项目、资金、技术等措施,扶持市场前景发展看好、对茶农及茶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