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2013年广西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高层次人才工作。在多项选聘计划中,超过半数的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首次集中面向海外引才。
引人育才聚才兴业,是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建设的初衷。
9年,如白驹过隙。自治区人社厅厅长蒋明红告诉记者,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从2004年首批13家,发展到2011年4批42家,103个市级人才小高地,人才小高地由点到线到面,在区域、行业、产业中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中,为广西未来十年逐步构建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为重点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打开了框架、奠定了基础。
1 一个决策: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
2004年前,广西只有1个院士。
无高层人才支撑,无领军人才带头,广西无力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人才奇缺,成了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4年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集中各方力量,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首先在具有一定优势的局部地区、领域和企业建设“人才小高地”,力求打造“小而精”、“小而优”、“小而高”的吸引、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区”。
同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建设广西人才小高地的意见》,把建设“人才小高地”正式作为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人才强桂”战略的新突破口。首批13个“人才小高地”正式设立。许多企业和单位立即制定措施,改善引进人才待遇,广招人才。
广西工程机械制造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广西柳工集团,制定下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纲要,设立了人才基金、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激励等多套办法。广西亚 热带作物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广西大学制定配套政策,对引进的学术带头人,学校支持科研经费100万元。
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下,各人才小高地还采用特聘专家为顾问、引进学术权威的“代言人”、提供挂职岗位、实行“远程诊断”等多种形式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
人才小高地在实践中朝着目标不断迈进。据不完全统计,前三批3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集聚博士575名、正高职称人员468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近700名,其中柔性引进“两院”院士51名,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累计达66位。2011年广西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首批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在4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中有23个小高地推荐的38名高端人才入选。
2 一套机制:形成一批品牌人才团队
登高还需远眺。有了人才小高地,还要有系统的政策措施推动其向更高层次发展。
将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组织方式、管理方法和激励手段引入小高地建设中,用聚集人才、促进科研、辐射产业、推动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小高地建设的成效,成为广西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
——研究制定项目化管理方案,小高地建设管理机构、主管部门、载体单位、人才团队就如现代工程项目的发包方、监理方、承包方和分包方一样,相互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定期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细化为引才引智成果、人才培养成果、环境建设成果、学术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新增社会经济效益,并根据产业类小高地、学术类小高地和综合类小高地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指标体系。
——财政税收政策方面,设立人才小高地专项资金,专项支持人才小高地的人才培训、能力提升、成果奖励、贷款贴息以及补贴载体单位引进人才;在人事管理和分配政策方面,允许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根据市场规律探索创新,给予更大的分配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
广西药用植物园创造性地采取了项目(课题)承包制,进行合同化管理——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公开招聘项目(课题)负责人,负责人享有充分支配人、财、物的自主权,人才不受身份、地域限制来去自由。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破除了职务终身制,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用机制。
一套机制激活一池春水。特色的项目和管理,特殊的政策与支持激发了载体单位开发人才资源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各载体单位累计出台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350多项,自治区财政1.5亿元的专项资金投入,撬动各建设载体单位累计投入近30亿元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
3 一批成果:突显人才带动多重效益
人聚才能兴业。高层次人才的快速集聚,有力促进了广西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多重效应。
一些诸如亚 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有色金属节能冶炼、特种新材料研究等方面的研发水平显著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工程技术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平台逐渐增多。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广西各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累计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项,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全区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获得新研发成果2007项,授权专利829项,参与制定各类技术标准580项。
借助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的人才与科技支撑,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行业中稳居领先位置。糖料蔗、桑蚕、木薯、木材等行业大力开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延伸产业链,在全国产量领先。人才小高地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产业高地、发展高地。
我国著名人才专家沈荣华表示:“广西人才小高地的经验充分证明,在欠发达地区也能建设人才高地。新形势下,人才小高地肩负起新的使命:站在世界一流起点,参与世界一流竞争,做出世界一流成果。”
在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带动下,南宁、桂林、柳州等市及部分厅局也纷纷效仿,建立各自的人才小高地,累计已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共达20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