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难、拆迁慢是农村公路建设当前遇到的一个主要难点,很多地方连征地问题都没解决就开始施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样做出现的结果是,虽然部分路段垫层已完成,但因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被迫停工成了“家常便饭”。一个拆字,牵动着每一户家庭的切身利益,即使有了好政策,如果工作不透明、不公开也可能引起猜疑,从而阻碍施工的进度。对于这个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源头镇的修路征地经验或许值得相关部门借鉴。
源头镇是平乐县的第二大镇,下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和139个自然村,总人口4.8万人。这样一个人口大镇,直到2011年底,尚无一个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这也是平乐县唯一一个“零通畅”的乡镇。去年伊始,该镇决定,要建设4条通村水泥路,摘掉“零通畅”的帽子。
这4 条通村水泥路建设涉及1 0 个村、3万多人口,总里程达31.3公里,总投资2 3 0 0多万元,涉及耕地、房屋、坟墓、电力电讯杆线等永久性建筑物多达260余处。经过源头镇近一年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今年4月底,终于打响了“公路建设大会战”的第一枪。4个月后,一段长达13公里的路面硬化工作顺利完工,这也意味着实现解决该镇4个村、1.5万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指日可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施工中,该镇创造出拆迁“零补偿”、群众“零冲突”、施工“零事故”、整体“零上访”的“四零”佳绩。
未多补一分钱,甚至还出现了群众自行拆迁的积极现象,缘由何故?
以情动人零补偿
“要致富,先修路”是建国以来群众达成最广泛的共识。所以,必须坚持面向基层开展这项工作,切实做到 “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支持”这几点要求。对于架桥修路,绝大多数人都持肯定态度,也有部分人甘愿牺牲一些切身利益,来支持农村公路的建设。
鉴于此,中共平乐县委书记陈国禄;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陆智成及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陶伟文;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光强;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宣传部部长李钧;副县长余和登;交通局局长莫春禄等相关领导大打“感情牌”。他们多次深入乡镇检查调研,致使该镇群众修路情绪高涨,并充分调动当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做足修前动员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的作用,深入到平时关注较少的地方,深入到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要了解和解决拆迁户的“想、盼、愁、忧、难”问题,带着感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效地开展结对帮扶、访贫问苦等活动,努力地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实惠,从而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到建设的每个细节中来,让他们成为“主人”,激励其主人翁精神。
该镇领导班子先后组织了大批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多达千次以上。及时把实情向群众公开,把道理讲在明处。通过这种方法,很多拆迁户都被感动了,还联名发出倡议书支持“零补偿”拆迁,使工作开展有了良好的开始。
和谐修路零冲突
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使涉及项目的村民逐一签定承诺书,把修路的决策权交还到个人手里,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者作用。“不修群众不愿修的路,不修大多数群众不参与修的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采取多元筹资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并由当地村民参与设立了协调组、质量安全组、财务监督组,这也是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表现。同时也调动了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要我修路”变成“我要修路”,创新性地构建“自治修路”的机制。
要使村民们完成“我要修路”的思想转变,源头镇党委主动上门开展“攻心战”。在这之前,大部分村民存在观望态度,并认为“修路是政府的事,给钱我就干,不给钱我就看”,“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因此,镇党委成立政策宣传工作组,进村入户大谈修路,以“农村公路建设谁”、“要不要修路、怎么修路、如何集资、怎样确保施工标准”等议题展开讨论。个别村代表不支持村委会的决定,政策宣传工作组立即深入该村开展工作,设法扫清不和谐的音符,为村委干部扫清了工作中的难题,目前,4 条路中,群众自筹资金2 7 0万元。通过与村民交心谈心的方式,协调解决村民在筹资筹劳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村民达成了“我要修路”的共识,自然实现了零冲突。
安全施工零事故
农村公路建设 “多、广、散、小”是主要特点,覆盖人群多,施工安全隐患也就多,机具、工艺和人员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给现场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安全是施工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因此,应从完善监管制度入手,按照“谁组织建设,谁负责安全监管”的原则,落实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
该镇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督查工作组。镇、村、社、农户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县、镇和村三级干部跟踪监督、监理人员现场监督、群众随时监督的“三位一体”监督模式。督促各村切实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明确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人、村民质量监理员、安全巡察员,并确保在岗在位,负起管理职责;严把材料进场关。材料务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凡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一律清理出场;严把施工规范关。严格执行平乐县交通部门规范标准,对水泥路面铺设前要严格验槽,确保水泥路面厚度达标。水泥路面铺设中要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水泥路面抗折强度达标,防止发生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严把安全监管制度关。建立镇、村两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有权、有责”。通过这种层层把关的方式,该镇所有公路施工质量均达到合格标准,并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零事故,得到县交通部门的充分肯定。
以理服人零上访
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促进作用,依法做好集资修路、项目补助、群众筹集和拆迁户的工作。其中,村道改造资金的筹集,必须严格按照 “一事一议”的原则,并由村民委员会形成决议,村民代表签字,方能实施。实行分工负责,任务明确,使他们明白“出的钱都一分不少地用在正道上。”对个别只享受、不尽义务、又不交钱的村民,一是宣传,说服教育;二是严格按照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执行。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镇、村干部走进百姓家门,敞开心扉倾听群众的呼声,从群众的批评、责怪中查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例如中共源头镇党委书记陶捌旺就一个月内八进村子,解决了一系列难题。通过领导干部、党员做给群众看,发扬“白加黑”、“5加2”的工作精神,用“一线工作法”,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局面。还建立健全了公示制度,保证拆迁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在实际操作中想拆迁户之所想,急拆迁户之所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合法、合理要求。这样不但节省了很多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外,还对筹集资金有很大的帮助,至今没有一个群众因不满补偿而上访。
一段全长7.5公里的公路,群众自筹资金26万元;一段13公里长的公路共拆迁90多处,3.8公里公路共拆迁35处,全部实现了按标准扩宽、零补偿拆迁;以养殖为主的农户在多次沟通之下终于让出两米多的“地盘”等,诸多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甚至自筹资金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是与群众“交心”的收获。民心肉长,以情疏通“疙瘩”,百姓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政府和公路人也满意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