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海南岛,大马巴生港口有个海南村。
海南村原是雪兰莪巴生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村,自1992年一宗油槽船爆炸惨剧发生后,一时举国闻名;随后陆路另一端的八号桥码头开辟为名胜地,加上村内海鲜店的催谷,很多人不再对海南村感到陌生。
这个海南村没有椰林,有的是另一种渔村风情。一间间木板浮脚屋站立在沿海区,高高支起一条又一条的木板走廊,掺杂驳接在屋与屋之间,看是曲折回绕,却又似无尽头的伸展,海风轻拂下,在回廊上走着往往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海南村的名声并不响亮,至今,仍很多人不晓得巴生有个“海南村”,一些人则以为“海南村”仅是一间海鲜馆。
“海南村”无疑也是其中一间海鲜馆的名字,但真正的海南村确是一个村落。海南村就坐落在巴生港口的对岸,数十年前是个典型小渔村。到过吉胆岛的游客,对海南村的建筑格式应该不会陌生,不同的是,吉胆岛是一个岛,海南村则是沿海的一个村落,
除了可从巴生港口的水路过去,也可从巴眼的陆路到达。
海南村建立於1910年,顾名思义,村内的居民大部份是海南人,也有部份福建人。村内共有整百户人家,大部份是早期由中国海南岛迁移来此。
在早期,村民由於靠海关系,都以捕鱼为生,随著工业区的开发,如今的海南村已不再是个渔村,村内的居民都“上岸”找生活去了。
每家门户大开海南村予都市人的感觉新奇又新鲜,屋与屋之间堆积了海水冲上来的垃圾,一间间的“长屋”门户大开。这是早期海南人到时建立起的屋子,通常一间长屋内可住上十多户人家,
如今各有各的屋子,故长屋内的房间就此空着了。
家家户户的屋宇旁都有一个大大的铁桶,是当初没有自来水供应时,用以盛装雨水食用的。
海南村纯朴的民风也令冷漠的都市人羡慕不已,每家每户皆门户大开,屋内设备一览无遗,也由此可见,一般村民的生活水准已上水平,差不多各家都现代化,除了唱机电视录影机这些休闲娱乐设备外,一些内部布置也以沙发橱柜点缀得极为华美。
海南村也展现了其悠闲的一面。孩童在板廊上追逐嬉戏,妇女们在屋檐下话家常,咖啡店内更是聚集聊天喝两杯的好所在。
村内的“爱群剧社”是现成的俱乐部,是晚间下班后的人们到此消遣、打打卫生麻将的地方。
在以前,爱群剧社是该村琼剧的创始地,其成立的琼剧班更享誉马新泰,当年也出了两名红透半边天的名伶郑白雪与傅红梅。至今由於年轻一辈皆对琼剧不感兴趣,故“剧社”已成为了俱乐部。只是每年神诞才从外面请回戏班到此演剧酬神而已。
海南村内共有三间庙,即华光大帝、昭应祠及镇南宫,这三间庙宇给予村民很大的精神寄托。纵使迁居村外的居民,每一年神诞都会不约而同的回来参与其盛。
村内除了有一间务德国民型华小外,也建有篮球场与羽球场,让当地的村童得以与外间一般接受教育与健康的成长。
与多年前比,现在的海南村无疑更现代化了,当地马青支团团长张业楷说:“海南村如今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电话,与外间的沟通无疑迈进了一大步。”
除了少数拥有汽车,海南村一般上的村民要到巴生市区就必须通过海路,乘坐摩多船,不到五分钟即可到对岸了。
张业楷说,就如每个村落一样,年轻一辈都爱往外发展,但除了整30%至40%的村民外迁,大多还是留在海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