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内容颇为详细的出国考察行程单和航班信息,让中国教育科学院院长袁振国突然陷入舆论的漩涡。网络曝光的这份行程单显示,这次出国“考察”,11天的行程只有约10小时用于公务考察,其他活动时间要么在飞机上,要么在观光游览,而且袁的妻子同行。
17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致电教育部新闻办了解相关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有关部门正在就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请后续关注”。 18日,记者再次致电教育部新闻办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得到的答复是“调查仍在进行”。
在此期间,袁振国已就媒体和公众质疑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回应的大致要点是:1、网传的行程单是旅行社曾经做过的一个未采纳的方案;2、教科院规定出国访问中有关文化考察参观的费用一律自费;3、妻子同行“与我院经费无关”,各有各的任务,且同行可以节省一位翻译开支。
这样的解释看似进行了“澄清”,但网民依然紧追不放,且提出了更多的疑问。
疑团一:到底是考察还是游玩?
根据中国教科院官方网站上的相关新闻和袁振国本人的回应,此次出国考察确有其事。但袁对网传的行程单予以否认,并不能让公众完全信服。不少网民追问:“如果这是没采用的方案,那么采用的方案能否公布一下? ”
对此,袁18日再次回应称,当时的行程安排非常紧张,而且事情已经过去快两年了,很多具体细节记不清了,暂时无法回答。这样的说辞显然不能让关注事件进展的网民满意:“袁院长至少应该还记得,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在考察?考察了哪些地方?”“公务考察都要报批备案的,回来要总结成果,此行的考察报告能否公开? ”
疑团二:到底公款旅游了没有?
袁的回应称,中国教科院有规定“出国访问中有关文化考察参观的费用一律自费”,意在说明行程中的观光活动是自费行为。 18日,他再次回应称,即使有景点,也是路过去看,“而且门票是自费的”。
网民追问,这次考察到底有多少项目是所谓的“文化考察参观”?有何证据证明这些项目是自费的?能不能公布一下公费开销的清单?一位网民感叹:“就算参观、游玩是花自己的钱,但机票、住宿、餐饮可都是公家的钱,而且10多天的行程只有10个小时是公务活动,怎么都觉着‘公家的钱’好委屈。 ”
疑团三:携妻随行到底是怎么回事?
妻子随行到底是“有自己的出访任务”,还是“节省一位翻译开支”?还是说,妻子“自己的出访任务”,其实就是“节省一位翻译开支”?
袁对于妻子随行的解释,招致网民质疑最多。有网民称,这意思可以理解为:“我妻子随行不仅不花公款,还担当翻译替公家省了钱”。但网民质疑:“你妻子的出访任务怎么就和你们的行程百分之百重合呢?”“去南美,要带翻译也得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翻译啊,带个英语翻译忽悠谁呢? ”
不少媒体指出,袁院长如果要彻底证明此次出国考察的 “纯洁性”,就不能想说什么就说点什么,那样只会越说质疑越多,要一次说清楚其实也不难,公开实际的出访行程单、费用清单、出访的成果介绍等,自然能做到“事实胜于雄辩”。也有评论认为,此事不能只有袁本人“自说自话”,纪检部门应该及时介入调查,并尽快公布调查结果,回应公众的关切。(解放网-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