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东北隔西江与南海区、三水区相望,南与鹤山市相邻,西南与新兴市相连,西北与高要市接壤。荷城街道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佛山禅城区47公里,离广州市区68公里,西上肇庆市64公里,南下江门市65公里,距香港101海里,距澳门74海里。高明文化历史光辉灿烂,曾有过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的美誉,涌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明代的岭南诗人区大相,清代的版刻家、中国第一个华人牧师梁发,现代的象牙微雕刻大师冯公侠,武术家、外科专家夏汉雄,教育家、数学家何衍璇等。高明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明人民在爱国主义革命先驱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三谭的影响和带领下,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资源充裕,充分利用境内江河纵横、水库星罗棋布的优势,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全区供水可充分保证生产和生活所需。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稳步推进,城乡电网结构日益完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新建设的区文化中心大楼、新改造的高明影剧院、新扩建的区图书馆相继投入使用;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有区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各一座;有 8个文学艺术协会,拥有会员500多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在校学生60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1%, 2004 年高考录取率达 86.3%。
竞技体育、群众性体育成绩喜人,体育场馆建设喜获突破。医疗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有各类医疗机构 144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00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7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29张,医疗卫生设备先进。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有各类科技人员 12600人,其中高级职称240 人,中级职称3000人。到 2004 年底,实施科技项目 92 项,开发科技新产品 48 项,申请专利 737 项,有 64 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 47.3 %。
佛山市高明区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市七个镇三个区先后建起了电信综合楼,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全市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5.24万门,移动电话信道271个,开通了高明--佛山光纤电路,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均可直拨全国各地。无线寻呼系统覆盖全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内全市的程控电话总容量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万门,实现建成电话市的目标。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政府所在地荷城以“园林化”城市为标准,城市功能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被誉为西江之畔的明珠;在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规划的指导作用,出台 《佛山市高明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2004-2020)的原则性意见》 ,把高明总体定位为“山林水都”,确定走组团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组团的发展模式,推动“西江组团”的建设进程。
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有 39.8%的时间处于“优”的水平,有57.3%的时间处于“良”的水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城区绿化面积377万平方米,占城市面积19.2%;同时,高明是珠三角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49.6%,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
自然地理 高明区域形状狭长,东西最长处达55公里,南北相距 42 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北最宽处42公里,大部分地区属冲积平原区,包括三洲区、人和镇、西安区、富湾镇和荷城区及明城镇的一小部分地区,是由河流沉积物形成,属堆积地貌。其次是低山丘陵台地区,包括合水、更楼、杨梅、新圩镇及明城镇大部分地区,是大量花岗岩侵入形成,属侵蚀地貌。
据1981年土壤普查资料,高明辖区内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即:水稻土、红壤土、赤红壤土、堆壤土、菜园土和潮沙泥土。红壤土或赤红壤土在高明区分布较广。
经济概况 农业
2004 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18.69 亿元,依照“一镇一主业,一村一主品”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种蔬菜、花卉等高值作物 ,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新发展,有更合粉葛等6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认证;农业综合开发有新突破,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最多的县(区)之一。
工业
工业自成体系,“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200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 278.28 亿元,共有工业企业 1269 多 家 ,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130 家。已形成以纺织、化工、塑料、建材、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等为主的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广东溢达集团、万和电器、伟雄集团等一大批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明星企业。
沧江工业园
沧江工业园规划面积 100平方公里,2003年7月正式挂牌,分东、西两园。工业园定位为轻污染、无污染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及制造业基地,规划有生物科技园、食品加工园、出口加工园、新材料产业园及科教园等多个功能区。东园重点发展生物医学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涂料与特种化学品、光电子信息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6大产业;西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精细化工和机械制造等产业。沧江工业园已被列为佛山市十大重点发展的工业园之一。2003年4月,东园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二个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第37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003年10月,被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中心授予“火炬计划实施十五周年先进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称号,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工业园。
招商引资
全区各级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以诚招商,以商引商,取得了较好成绩。 2001 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 9080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9.2 %;全区引进外来投资项目 87 个,其中工业项目 83 个,合同投资总额 10.35 亿元。招商引资有效拉动了镇 ( 区 ) 经济发展,有 7 个镇 ( 区 ) 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 20 %。引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培育了石化、电子电器、特种印刷、家具制造等新兴产业,支撑起高明经济发展大局,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特色产业
拥有派系列服装、威鹏牛仔服、波顿服装、万和消毒柜、顾地排水管、正野电器、串屋食品等一批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合粉葛、鸿基龙眼、荷城黑鹅、“高绿牌”大米等一批国家绿色产品享誉海内外。
商贸投资
商贸流通畅旺, 2004 年,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1.92 亿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 30.51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40.61 亿元。合同利用外资 13123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2339 万美元。
行政区划
高明区辖1个街道(荷城)、3个镇(杨和、更合、明城)。
历史沿革
明成化十一年(1475)建县。解放后曾与鹤山县合并,称高鹤县。1981年12月恢复建制。
1994年4月1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4]57号)批准撤销高明县,设立高明市。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国函[2002]109号)批准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县级高明市,设立佛山市高明区。以原县级高明市的行政区域为高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文汇路。 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
1920年-1994年高明县、高明市、高明区的乡级区划沿革:
民国9年(1920年),高明县分设6个区:第一区明城;第二区更楼、新圩;第三区合水;第四区杨梅;第五区普安、崇步(均为现在的西安);第六区三洲、秀丽(荷城)、大沙(人和)。
民国25年(1936年),撤并为3个区,第一区为原第一、四区,即明城、杨梅;第二区为原第二、三区,即更楼、新圩、合水;第三区为原第五、六区,即普安、崇步、三洲、秀丽、大沙(现在的西安、三洲、荷城、人和)。民国时期,泰和围(富湾除石洲村委会外地域和西安的西安河以东秀丽河西北部分)属高要县,1951年底划归高明。
建国初期(1949年至1956年)。全县由原3个区划分为6个区(1949年),再由6个区并为3个区(1950年);1951年,泰和围划归高明后设4个区。1952年,高明、鹤山合署办公;1953年高明境内划为5个区,分别是版村(现更楼)、三洲圩(现三洲、人和、荷城及西岸)、西窦圩(现西安、富湾)、明城镇(现明城、杨梅)、合水圩(现合水、原新圩)。至1954年两县分开建制后,高明县再调整为4个区,分别是明城区(明城、新圩)、合水区(现更楼、合水)、三洲区(现杨梅、人和、三洲、荷城)、西窦区(现西安、富湾)。
农业合作社时期(1956年)。全县设4个区,分别是明城区(现在的明城、杨梅、原新圩);合水区(现在的合水、原更楼);三洲区(现在的三洲、人和);西安区(现在的西安、富湾、荷城)。
1957年广东省撤销区建制后。高明县划分15个乡;1958年上半年15个乡并为10个,下半年人民公社初期乡改为公社,高明10个乡改为8个人民公社后再并为4个公社(大体为原来4个区域),同年高明、鹤山两县合并;至1963年,几经调整后的高鹤县设公社15个,其中高明片设6个公社,分别是合水、更楼、明城(现明城、原新圩)、杨梅、三洲(现三洲、人和、荷城)、西安(现西安、富湾)。
1973年。高明片由明城公社分出新圩公社、三洲公社分出大沙公社、西安公社分出富湾公社,共9个公社,分别是合水、更楼、明城、新圩、杨梅、三洲(现三洲、荷城)、大沙(现人和)、西安、富湾。
1981年高明仍设9个公社,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9个区建制。
1984年,经省批准增设高明镇;从三洲区划分出秀丽围(现荷城街道)归高明镇,调整后全县设置9个区、1个区级镇。
1986年,9个区改为9个镇共10个镇。
1994年,高明撤县建市,三洲、西安、荷城(由高明镇更名而成)改为街道建制,其余保留镇建制。
2000年,高明市辖3个街道、7个镇。总人口301041人,各乡镇人口: 荷城街道 134123 三洲街道 15615 西安街道 27267 合水镇 22604 更楼镇 18579 新圩镇 9968 明城镇 29010 杨梅镇 18652 人和镇 13719 富湾镇 1150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高明区辖3个街道(荷城 三洲 西安)、7个镇(杨梅 人和 更楼 合水 明城 新圩 富湾)。
2003年9月,高明区调整镇级行政区划:更楼镇、新圩镇撤并为更楼镇,原属新圩镇的“飞地”苗迳村委会划入西安街道办事处管辖。2003年底辖3个街道、6个镇:荷城街道、三洲街道、西安街道、富湾镇、人和镇、杨梅镇、明城镇、合水镇、更楼镇。
2005年5月27日,广东省民政厅批准(粤民区[2005]27号)调整佛山市高明区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富湾镇、荷城街道办事处、三洲街道办事处、西安街道办事处(除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会、新岗村委会、苗迳村委会以外)设立荷城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荷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富湾镇、荷城街道办事处、三洲街道办事处、西安街道办事处(除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会、新岗村委会、功迳村委会以外)的行政区域范围,共辖24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总面积178.5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53425人。荷城街道办事处驻原西安街道办事处驻地。(2)撤销杨梅镇、人和镇,设立杨和镇。调整后,杨和镇管辖原杨梅镇、人和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辖3个居委会和7个村委会,总面积246.2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5920人。杨和镇政府驻原人和镇政府驻地。(3)撤销合水镇、更楼镇,将合水镇和更楼镇(除罗稳村委会)合并设立更合镇。调整后,更合镇管辖原合水镇和原更楼镇(除罗稳村委会)的行政区域范围,共辖3个居委会和19个村委会,总面积348.9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9607人。更合镇政府驻原更楼镇政府驻地。(4)将原更楼镇罗稳村委会和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会、新岗村委会、苗迳村委会划入明城镇。调整后,明城镇管辖原明城镇、原更楼镇罗稳村委会和原西安街道办事处崇步村委会、潭土朗村委会、新岗村委会、苗迳村委会的行政区域范围,共辖1个居委会和11个村委会,总面积186.4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2244人。明城镇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明区辖1个街道(荷城)、3个镇(杨和、更合、明城)。
荷城街道办事处(440608004) 辖24个居委会(河江、庆洲、跃华、荷美、长安、华山、中山、玉成、健力、竹园、福源、岭南、民乐、金华、安泰、玉泉、月明、星河、育才、永兴、石岐、三洲、江湾、照明)、14个村委会(上秀丽、罗西、孔堂、仙村、尼教、铁岗、伦冲、石洲、南洲、塘南、泰兴、泰和、范洲、王臣)。
杨和镇(440608106) 辖3个居委会(人和、河东、河西)、7个村委会(对川、岗水、园岗、豸岗、清泰、沙水、石水)。
明城镇(440608107) 辖1个居委会(明城)、11个村委会(明东、明南、明西、明北、明阳、光明、崇步、潭朗、新岗、苗迳、罗稳)。
更合镇(440608108) 辖3个居委会(更楼、新圩、合水)、19个村委会(版村、泽河、珠塘、大幕、白石、平塘、歌乐、官山、香山、布练、小洞、白洞、吉田、水井、巨泉、界村、良村、宅布、高村)。
[农业]200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5。9亿元,比亡年增长6.6%o为提高农业质量,增加农民收入,高明区对具有开发价值和区场潜力的名、优、特、稀、新农产品实施重点扶持和优先培育,着力打造高明的农业“名牌”。2001年,全区共创出了4个农业品牌:合水粉葛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认证;更楼鸿基农场的龙眼继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认证后,再获得“国家环保总局中华(华南)绿色环保产品证书认证”;万丰粮油食品公司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生产的“高绿牌”大米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证书认证,成为佛山区首个获得该项认证的优质米品牌;荷城区荷馥生态农业示范园获得“中华(华南)绿色环保食品奖”。这些名牌的创立和推出,提高了高明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区场竞争力,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业]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高明区经济综合实力。2001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38.85亿元,增长12.6%。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17.8亿元,增长1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8.1%,比上年高出2.9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97.14%,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工业已经成为高明区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高明区对外贸易的支柱,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了综合实力。
[招商引资]全区各级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以诚招商,以商引商,取得了较好成绩。2001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90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全区引进外来投资项目87个,其中工业项目83个,合同投资总额10.35亿元。招商引资有效拉动了镇(区)经济发展,有7个镇(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20%。引资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培育了石化、电子电器、特种印刷、家具制造等新兴产业,支撑起高明经济发展大局,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财政金融]2001年,认真执行中央一系列财政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全区财税总收入(不含关税)6.8亿元,增长33.15%,其中区本级财政收入2.53亿元,增长49.02%。金融运行平稳,信贷秩序良好。2001年,全区金融部门存款余额46.66亿元,增长6.1%,贷款余额52.67亿元,增长1.1%。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畅旺,集贸活跃,外贸出口形势趋好。2001年,流通业抓住扩大内需这一有利时机,着力采取抓内联外、改善经营、积极拓展区场等措施,商品销售保持良好的势头。引入一定品牌的超区,如永安、升平、嘉业商场,使高明区零售贸易业档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乡集贸兴旺,供应充裕,集贸成交额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降低了0.1个百分点。
[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企业改革。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化解历史债务,妥善解决转制企业的各种遗留问题,进一步明晰了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至2001年底,区属两级公有企业已转制365家,转制面85.7%,其中属产权制度改革的259家,占转制面71%。2001年,高明区转制企业37家,其中股份合作制4家,资产转让1家,转换经营机制11家,关闭19家,关停1家,组建有限公司1家。
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至2001年底止,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5.58万人、工伤保险人数3.39万人、失业保险人数4.55万人,社会保险参保单位达3582个,社会保险费收缴率达97%。提高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救济金和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继续推进再就业工程,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努力化解各类劳资矛盾,依法清还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殡葬改革顺利进行。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建立健全的领导机构,由于宣传教育工作到位,措施得力,使殡改工作顺利实施,全区火葬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