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开发建设梅州高新区,是梅州市委、市府为拓展市本级发展空间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推进梅州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和梅州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
梅州高新区规划于梅州市区西南,规划控制面积80平方公里。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现代滨江工业新城。
高新区“核心区”规划于梅江南岸,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4.3平方公里。规划为“一心”(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三区”(北区、南区、西区)、“六组团”(三个工业组团和居住服务组团、科技研发组团、仓储物流组团)。逐步形成通信电子信息、机械汽车零部件、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电气及自动化五大产业群的工业城。
规划于梅江两岸的“一廊”,控制面积60平方公里。是联结梅州市区与梅州高新区“核心区”的集科技研发、旅游休闲、商住于一体的绿色经济城市长廊。
高新区有配套完善的公共功能区,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医疗卫生、仓储物流。还有绿色和谐的生态功能区。在“核心区”的北面,梅江环绕而下,西面及南面完全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形成“核心区”周围大生态保护圈;在南区内保留大片的山林、绿地和水面,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绿色生态依托;在北区及西区保留适量的山形水貌,形成各组团及各产业群之间的绿色屏障。
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梅州、兴宁、五华、丰顺4个城区的几何中心位置。区内交通便利,是梅揭、兴畲2条高速公路及广梅汕、梅坎2条铁路的交汇点,206国道、梅江河穿区而过,是梅州面向珠三角、沟通闽赣江浙的交通枢纽。 充裕的土地资源:平缓的丘陵山地占80%以上,居住点稀疏,低成本易开发见效快。
优美的生态环境:梅江河环绕而下,山体植被生态保护完好,没有大的污染源,高新区内外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配套的基础设施:供电:现有1.6万千伏安的变电站一座,拟再建8万千伏安的变电站一座;供水:现有一套5000立方米/日供水系统,拟建一座5万立方米/日的水库供水系统;环保:拟建一座日处理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路网:设计主轴干道36米宽,组团次干道24米宽,厂际支路12米宽。
以“三区”为核心,以“一廊”为纽带,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城市化经营、生态效益型开发的发展路子。
新型工业化发展:坚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并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壮大梅州工业经济。 现代城市化经营: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的原则,制订总体规划,并与梅州市区规划相衔接;突出特色,合理和谐布局各种生产生活要素,做到功能分区明细、项目布局合理、整体功能配套。
生态效益型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建设中同步保护、开发、发展好生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打造环保型、高效能的核心工业园,努力构建现代化绿色城市长廊。
重点发展五个产业族群:电子、通信、信息产业族群;机械产业族群(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电气及自动化产业族群;食品医药产业族群;轻工纺织产业族群。 在五个产业族群中,鼓励一类工业(低污染)、限制二类工业、禁入三类工业。其中制革、造纸、电镀、纺织漂染等4类企业禁入,对化工特别是重化工、电路板等2类企业限制进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创新模式、把握方向中全力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
严把环保关。把环境保护作为高新区开发建设的最大前提,牢牢把握“四个禁止,三个鼓励,两个慎重”(即造纸、制革、电镀、纺织漂染四类企业禁止进入;清洁生产型、高新技术型、节水节能型三类企业鼓励进入;化工特别是重化工、电路板慎重进入)的原则,做到“三个一律”,实施“三个保护”。
“三个一律”:凡是污染比较大的企业一律不得进园;凡是意向进园的企业一律先由环保部门审查把关;凡是确定进园的企业一律要进行环评。
“三个保护”:针对园区地理位置特殊,执行更为严格的准入标准,把电路板产业群列为限制类群,实行个案把关,保护梅江水源;更加科学合理地搞好规划建设,依山傍水、因地制宜走“生态园”开发模式,尽量少推山头、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维护好生态屏障,保护原始生态;加快已平基场地的配套建设,重点抓好公共用地特别是填方区域的绿化,保护园区地表。
严把用地关。认真借鉴各地园区开发的经验,制订了《确定入区企业用地面积及地块位置的程序》,严格供地标准、供地程序、用地监督,规范运作,大力鼓励企业科学用地、集约用地、高效用地,坚决杜绝圈地、霸地现象。
严把效益关。紧紧围绕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格局最高、科技含量最高、标准最高、对财政贡献最大、污染最小的建设目标,严把进园企业效益关:一要科技含量高,二要产业带动力强,三要财政贡献大。
加快发展步伐。在完成首期平基工程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抓招商,力促高新区早成规模,早见效益。一是以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招商效能。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招商责任制,研究制订激励措施,积极为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引进企业落户高新区提供优质服务,调动全市力量抓招商。二是以加快两大基地建设,提高招商效益。抓住机遇,加快产业转移和机电特色产业两大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与盐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联系、沟通,抓好项目的跟踪、引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三是以规模招商为重点,提高招商效率。根据群体性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加强与各地商会联系,以商会牵线搭桥,变单一招商为规模招商。四是以加大宣传推介,增强招商效应。坚持媒体推介和会议推介相结合,到沿海发达地区举办招商推介会,大力推介高新区环境和优惠政策,增强招商效应。